權威發布開平廣播電視臺
新聞報料 | 宣傳推廣 | 活動策劃
央視新聞:溫嶺爆炸後現場
2020 年 6 月 13 日16:40 左右,浙江甬臺溫高速一油罐車爆炸。
圖片、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6月13日16時46分許,瀋海高速浙江台州溫嶺出口處,一輛由寧波開往溫州的槽罐車發生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9人遇難,172人住院治療,周邊建築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1
爆炸會造成哪些傷害
爆炸之所以很可怕,是因為它會產生連鎖反應:
爆炸時,氣體在高溫下(可以達到 3 000 ℃ 左右)急速膨脹,形成高壓氣團,最終形成一個灼熱且衝擊力巨大的空氣波向四周高速傳播,帶來一系列傷害:
1、爆震傷
爆震傷又稱為衝擊傷,距爆炸中心0.5~1.0m以外受傷,是爆炸傷害中最為嚴重的一種損傷。爆震傷的受傷原理: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間產生高速高壓,形成衝擊波,作用於人體形成衝擊傷。衝擊波比正常大氣壓大若干倍,作用人體造成全身多個器官損傷,同時又因高速氣流形成的動壓,使人跌倒受傷,甚至肢體斷離。
常見的爆震傷:
(1)聽器衝擊傷:發生率為3.1%~55%;傷後感覺耳鳴、耳聾、耳痛、頭痛、眩暈。
(2)肺衝擊傷:發生率為8.2%~47%。傷後出現胸悶、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窒息。
(3)腹部衝擊傷:傷後表現腹痛、噁心、嘔吐、肝脾破裂大出血導致休克。
(4)顱腦衝擊傷:傷後神志不清或嗜睡、失眠、記憶力下降,伴有劇烈頭痛、嘔吐、呼吸不規則。
2、爆燒傷
爆燒傷實質上是燒傷和衝擊傷的複合傷,發生在距爆炸中心1~ 2m範圍內,由爆炸時產生的高溫氣體和火焰造成。嚴重程度取決於燒傷的程度。
如果嘴唇周圍有灼傷,或鼻毛被燒焦,咳黑色痰,說明可能累及呼吸道燒傷。
3、爆碎傷
爆碎傷是指爆炸物爆炸後直接作用於人體或由於人體靠近爆炸中心,造成人體組織破裂、內臟破裂、肢體破裂、血肉橫飛,失去完整形態。甚至還有一些是由於爆炸物穿透體腔,形成穿通傷,導致大出血、嚴重骨折。
4、有毒有害氣體中毒
爆炸後的煙霧及有害氣體會造成人體中毒。常見的有毒有害氣體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
識別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的依據為:
(1)由於某些有毒有害氣體對眼睛、呼吸道造成強烈的刺激,爆炸後眼、呼吸道有異常感覺。
(2)氣體中毒造成急性缺氧、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發生休克或肺水腫,導致早期死亡。
5、踩踏
在爆炸發生當下,不要慌亂,第一反應是「趴下」,或者躲在掩體後面。保護好頭部,以最大程度降低爆炸衝擊可能帶來的傷害,同時還可以防止吸入過多煙霧。
在確認安全並觀察好線路後,及時遠離現場,以避免二次爆炸的發生。
爆炸現場交通會比較混亂,大家不要湊近圍觀,不要盲目去現場救援,因為不專業的施救很可能是「添亂」。
02
受傷後該如何處理
如果你正在現場附近,遇到或就是爆炸的受傷人員,暫時還無法獲得及時的救助,可以跟著我們先這樣處理:
爆炸傷的現場急救原則
1
PART
1
爆炸傷多為突發事件,傷亡人數眾多。必須緊急調配大量的急救資源,維持現場的秩序,必須報告政府應急機構,組成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交通、公安、消防、救援、醫療急救等各部門密切合作,希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的損失。第一時間通過撥打緊急救助電話:110、119、120、122或其他專線電話來達到上述目的。
PART
02
醫療急救對短時間發生大量傷員的現場急救原則是:先救命、後治傷,先救重傷、後救輕傷,先救有救治希望的。有效地利用急救資源,儘快將重傷員送醫院進行手術、輸血等確定性的治療。
PART
03
燒傷的現場急救要注意不要塗藥,採取降溫、保護創面等措施。
PART
04
爆炸傷傷口的處理原則:儘量保存皮損、肢體,包括離斷的肢體,為後期修復、癒合打下基礎,最大程度地避免傷殘和減輕傷殘。顱腦外傷有耳鼻流血者不要堵塞,胸部有傷口隨呼吸出現血性泡沫時,應儘快封住傷口。腹部內臟流出時不要將其送回去,而要用溼的消毒無菌的敷料覆蓋後用碗等容器罩住保護,免受擠壓,儘快送醫院處理。
PART
05
爆炸現場尤其要注意防護有毒有害氣體。防護好眼睛、呼吸道和皮膚等有毒有害氣體進入的途徑,穿戴護目鏡、頭盔、口罩、手套、靴子、防護服等,有條件的救援隊員應穿戴專業的防護裝備,如帶供氧裝置的防護服。脫離現場後脫去染毒服裝及時進行洗消,包括衝洗眼睛、全身淋浴。對已發生氣體中毒的人員,應快速轉移到安全的地點進行急救。如果判斷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已經意識不清的傷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可以採用仰頭提頦法開放呼吸道,但如果是墜落傷或頭背部受傷,則要注意保護頸椎,謹慎使用這個手法。
外傷出血處理
2
出血較少的小傷口只需用清潔水或生理鹽水衝洗乾淨,蓋上消毒紗布、棉墊,再用繃帶加壓纏繞即可。在緊急情況下,任何清潔而合適的東西都可臨時借用做止血包紮,如手帕、毛巾、布條等,將血止住後送醫院處理傷口。出血較多的傷口則需:
1. 休息
不管是哪種外傷,不管重不重,你都該讓傷者躺下或者坐下來休息。
2. 抬高傷口
讓受傷區域高過心臟水平,可以減少血液的流出。如果傷口被弄髒了,你可以拿乾淨的冷水或溫水請輕輕衝洗,也可以拿瓶裝水衝洗,或者用生理鹽水清潔傷口,千萬不要用熱水,也別用酒精、安爾碘、紅藥水、雙氧水或類似的東西來處理傷口,這些藥水會刺激到傷口,真的很痛。
3. 直接壓迫
進行止血前,需要洗淨雙手,這樣能預防感染。如果不了解受傷者的健康狀況,最好戴上手套,預防任何可能的傳染病。用消毒紗布或者乾淨的布在傷口處緊緊按住至少五分鐘。假如出血變慢或者血止住了,用帶子把傷口上的止血物固定住。假如有任何休克徵兆,止血的同時,打急救電話 120。
4. 傷口異物
假如有東西扎在傷口裡甚至卡在身體裡,且較深,千萬別取出來,拔出來可能會讓出血更嚴重。這時候,需要用消毒紗布覆蓋受傷的區域,小心別把異物弄得更深。繞開異物,用繃帶把傷口以「8」字形前前後後地裹起來,並且立即去看醫生,好取出異物、處理傷口。
輕微燙傷處理
3
針對爆炸造成皮膚燒燙傷,現場急救方式,應該謹記「衝、脫、泡、蓋、送」的原則,儘快降溫、去除身上物品並且儘量保持傷口乾淨以避免細菌感染
1
衝
立刻用乾淨的清水衝洗患處降溫、去除煙塵,持續15分鐘以上,直至不痛。衝洗時千萬不能用力衝洗,而應以慢速的水流將煙塵輕輕去除,以免水柱力道過大將皮膚衝掉,那樣容易造成感染、傷口不易癒合、容易留下疤痕,甚至擴大受傷面積導致植皮困難。
2
脫
降溫的同時,也別忘了儘快將身上的戒指、項鍊、手環、耳環等飾品還有患處的衣物脫除,以免皮膚因燒傷之後蛋白質變性,導致皮膚跟衣服粘在一起、難以拿下來。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去衣服。皮膚腫脹而受到戒指手環的壓迫,會造成肢體因為缺血而壞死。
3
泡
除了輕輕衝洗,燒傷時也可讓患處泡在乾淨的冷水中,避免使用冰水以免造成刺激甚至失溫。
4
蓋
燒燙傷最怕的就是感染,降溫之後應使用無菌紗布、棉質衣物、棉質毛巾將傷口蓋住。現場很少會有這些東西,可以用姨媽巾代替。
5
送
燒傷後最重要的就是儘快送醫,而且必須是設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以提供無菌的負壓病房和完整的相關設備,以免處理不善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
注意 3 個不要:
不要自行擠壓患處、撕破水皰。否則可能造成創面感染。如果水泡很大,可以由醫生處理。
不要用牙膏、蛋清、黃油或藥膏塗抹患處,以免引起感染。切忌相信偏方。
不要嘗試「冰敷」!這樣會造成進一步損傷。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嚴重燒傷處理
立即撥打 120 或及時就近就醫,必要的現場急救可以這樣做:
1、迅速熄滅火焰脫離火場,不要強力撕脫燃燒的衣褲,可以用冷水衝淋後剪開取下,如果創面粘連則只剪開周圍部分。
2、切勿將大面積深度燒傷浸入冷水中;長時間衝洗可能導致患者低體溫症,一般不建議衝洗時間過長。
3、注意觀察傷者是否有休克表現。如果患者體溫較低或出現寒戰,最好用毛毯、衣物保溫。如果傷者停止呼吸,應緊急實施心肺復甦。
4、抬高燒傷肢體可以減少腫脹。
5、覆蓋燒傷創面,可以使用透氣溼潤的無菌繃帶,潔淨的溼布或溼毛巾。
特別提醒,如果是手部燒傷,在受傷後應當立即將戒指之類的配飾取下來,否則腫脹後可能造成手指壞死。
03
請不要去現場
建議附近居民不要湊熱鬧,關好門窗,因為目前未確定爆炸性質,未知是否有有害氣體的彌散,因此大家減少外出,保護自己安全之餘也維護道路交通。
溫嶺消防也已發出提醒:
請身在溫嶺的朋友們注意!不要前往大溪,在大溪的不要去現場圍觀,車輛行駛過程中請避讓救護車、消防車。
圖片來源:微博
2020年真的不容易
疫情剛穩定些
各種災害事件又頻頻發生
但每次都有逆行的英雄扛下所有
唯願英雄和受災的同胞平安
熱文:140萬海內外開平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