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人頭形的陶器嗎?陶器上方是以人頭的形式進行裝飾,這是先祖們對自身的身體結構越來越有清晰的認識後所形成的藝術形式。這樣的人頭形器口陶瓷多以青年女性的形象出現,它的功能是什麼呢?它的出現又代表著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史前的幾件人頭形器口陶瓷。
一、那些珍貴的人頭形陶瓷瓶
1.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五營鄉,它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大地灣有著豐富的文物,它是全國矚目的史前遺址,不僅是考古界和歷史界對他有所關注,就連文化和藝術界都引起廣泛關注。在出土器物中有一個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引起眾多學者注意。
大地灣這個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前期,距離現在已經有5900-5500多年的歷史。此瓶發現時間較早,那時候對於這個瓶子的研究並不深入,直到1978年,甘肅博物館又重新開始對此瓶進行深入研究和調查才對此瓶有了較深的了解。
此瓶整體保存較為完整,但是雙耳有所破損,上腹破裂,不過破裂之處也被古人進行了修復,可見此瓶在當時也是比較珍貴的物件,而且應該是使用較為頻繁的物品。此陶瓶是細泥紅陶,仰韶文化的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符合仰韶文化的規律。瓶子表面打磨的較為光滑,陶瓶在不同地方採用不同的雕塑手法。比如人頭的頭髮和嘴巴採用的是雕刻,而鼻子、臉部採用的是塑。五官分布較為均勻,十分清晰,這個頭部不管從正面還是側面去觀看都給人舒服的感覺。
頭部上方有一個洞,這個洞有一定的實用性,而從人物的形象上分析可以知道,眼神較為深邃,嘴巴微微張開,像是要說話的樣子,而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兩隻耳洞上都有耳洞,應是用來懸掛類似耳環之類的裝飾品之用。瓶身上也有較多花紋,這些花紋類與頭部連接在一起,遠遠看去像是穿在身上的衣服的花紋。這件彩陶瓶十分具有藝術性,同時又兼備實用性。
2.人頭形口紅陶瓶
除了大地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外,在甘肅秦安縣出土的還有一件人頭形的陶瓶。不過,這件紅陶瓶的造型沒有上大地灣那件那般出色。它的雕塑手法較為簡樸,造型也相對簡單。它用幾個簡單的橫置的來表示人物是短髮,鼻子是微微上翹的三角鼻,並無鼻孔。
雖然雕塑手法較為簡單,但是在簡單的雕塑手法中也是一眼能看出造型,眼睛外部堆積一堆泥條讓眼睛顯得更加深邃。耳朵上也和大地灣的彩陶瓶一樣有耳孔,可以宣傳耳環之類的裝飾品。而且瓶的上部也是有一個孔。雙耳也已經殘破。
3.甘南的人頭形彩陶瓶
除了甘肅的人頭陶瓶之外,還有一個地方也出土了人頭形彩陶瓶,那就是1989年在甘南出土的人頭形器口瓶,可惜出土時被打破了,就算之後進行了修復,仍舊有一個三角形的破洞。不過這件陶瓷瓶和大地灣的那件十分相似。比如人頭都是採用雕刻的手法,瓶子下方都是採用紋飾進行裝飾,就像是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鼻子也是挺直的,眼睛也都是橢圓形的。不過也有不同之處,比如大地灣的臉要瘦一些,而這件臉較圓,笑容可掬,看起來較為喜感,造型是一個較為豐滿的喜感少女形象。
二、陶瓶的作用
這些人頭形的陶瓷瓶較為稀少,所以專家對這些陶瓷瓶的作用也沒有十分確定的說法,有的也只是大概的猜測,而且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於陶瓷瓶的作用也是持有不同看法。但是對於他們的功能都持有持有六個字:藝術性、實用性。實用性的特徵是從瓶的上部有一個孔和腹部都有豎耳得出的結論,孔的出現是為了裝和取某種物品。
張朋川認為,這種瓶子是用來裝某種不太常用的液體或者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有關係。而也有專家學者認為,瓶子腹部都是大的代表的是孕婦,所以可能是代表古人對生殖崇拜和助產巫術的體現。但是這樣的看法似乎又與實用性的說法相違背。所以從實用性的角度講,張朋川的說法似乎更加可信些。
但是如果是裝某種不常用的液體的話,這種液體是什麼呢?很溶液讓人聯想到的便是酒,但是那個時候酒是否已經出現?根據近幾年的對仰韶文化的研究發現,出土的文物中確實有酒的殘留,而且大地灣也出現了小口尖底樣式的儲酒容器。那麼這一猜測倒也十分合理。而且在李彥英髮辮的《試析人頭形器口陶瓶》一文中也提出類似的猜測,他在文中提出:
大地灣出土那件人頭形陶瓷瓶有古人重新修復的痕跡,說明這件器具對於古人來說也是十分珍貴的物件。而且確實人頭形的陶瓷瓶出土也確實很稀少。聯想裝酒和稀少,很可能這件器具用於古時候的祭拜先人之用。祭拜時先把美酒倒入瓶中,之後巫師喝下美酒處於醉酒狀態,感覺自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仿佛自己能夠與先人對話,同時也表達了族人與對先人的懷念。
個人感覺這樣的猜測還是十分符合瓶子的功能,但是不管如何,這幾件藝術品都是體現了當時先人的超高的藝術水平,是史前人民的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李彥英.試析人頭形器口陶瓶[J].中國陶瓷,2020年05期 :80-83.
[2]李振翼.甘南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J].文物,1995年05期 :40-41+100.
[3]張朋川.甘肅出土的幾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M]. 文物 ,1979年11期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