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中有許多的隱逸之士,最熟悉的莫過於陶淵明了,躬耕于田園,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不知被多少人羨慕。詩佛王維,喜好佛法,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那空靈悠美的意境,令人陶醉。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他筆下的田園生活,猶如靜靜流淌的泉水,分外地撩動人心。他們都是隱逸者,將隱居生活過得這麼瀟灑愜意,不知令多少人羨慕。
隱逸的人他們不在繁華的鬧市,深居於渺無人煙的山間,這樣的人真箇就是我們所稱的世外高人。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寫隱者的詩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松樹下問小徒兒,說先生採藥去了。詩人到山林尋訪隱者,來到了他的住處,主人卻不在,只有他的小徒兒在。門前有幾棵松樹,詩人就在松樹下詢問他,你家主人哪裡去了?這位小徒說他去山中採藥了。這是極平常的問句,一問一答,自然流暢。但是詩人沒有在門外問,也沒有在屋內,只是在松樹下。
「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而且松樹象徵著堅強優雅以及長壽。詩人尋訪的這位隱者剛好去山中採藥了,或許知道精通各種草藥,是個名醫。隱居在世外,詩人尋訪不到,這兩句就給人一種隱居山林的很清高的隱者。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只知道他在山中,具體在哪,雲深霧繞就不清楚了。詩人又問這個小童,他就說就在這座山裡,可是具體在哪就說不清了。這個隱者採藥到了茫茫的大山深處,山中有溼氣,雲霧繚繞,好似仙境。
詩人要拜訪的這個人仙氣飄飄的,好似神仙。雖然沒有拜訪到他,但是卻足以感受到詩人對他的敬仰。他隱沒在白雲中,是說他有白雲般高潔,松樹是讚頌他健碩的風骨,如松般屹立不倒。
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寫得非常空靈,松下的童子,隱沒在雲深處的隱者,詩人與童子極為平常的話語,就將隱者的瀟灑閒逸之情表現得出神入化。一字一句,反覆讀來,感覺妙趣無窮。詩歌來源於生活,看似極為平常的生活場景,平凡的語言,卻在字裡行間卻展現獨特的意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給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