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經典的唐詩,人人都會背,有一句詩用來形容大器晚成的人!

2021-01-09 塵世曉書僮

唐詩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它不僅抒情,往往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且很多的詩人,他們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又成為了千古名句,最終演變為了成語,唐詩對於漢語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青梅竹馬」、「曾經滄海」、「鬥志未酬」、「古稀之年」等等,那都是出自於唐詩。對於任何一個寫作來說,使用這些成語便是能夠快速地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而對於讀者來說,也是能夠在第一時間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有的時候成語用得好,那也是大有益處。

那麼中唐詩人賈島的這首《劍客》,也是這麼一首有趣的詩,特別是第一句,它同樣令人讚嘆,現在也是時常用來形容用功的人,這樣的作品應當說也是最值得一讀,只要能夠理解透詩句中的意思,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對於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會大有好處。

《劍客》唐代: 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也是那個時代著名的詩人,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人生經歷,那都為後人津津樂道,少年時代的賈島由於家境貧寒,於是被父母送到寺廟裡出家當了一個小和尚,這自然是無奈之舉,畢竟家裡難以養活,只能是另謀出路。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使得有機會跟著寺廟裡的師傅識字讀書,後來又在偶然間遇到了一代文宗韓愈。當時韓愈名氣很大,賈島只能算是一位文藝青年,有一天他在路上一邊走路,一邊想著剛剛寫出來的詩句,不成想撞到了韓愈的車隊。韓愈聽說他是在寫詩,還坐下來與他一起討論,他的才華令韓愈大為讚賞,從而成為了忘年之交,還處處提攜他,並勸賈島還俗。

雖然還俗之後的賈島參加了科舉考試,可是很不幸沒有考上,此後他放棄了仕途,一心一意寫詩,最終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而這首《劍客》也正是表達了內心的一種美好的嚮往,同時也體現出了他高尚的品德,這也正是此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那這首詩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雖然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又是氣勢磅礴。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第一句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那也一定是聽說過這一句話,一個人用了十年的時間打磨了一把鋒利的寶劍,詩人也正是讚美了世人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為了一把劍可以用十年的時間去打磨,而我們從這一句詩中同樣有所會有收穫,一個人想要成功,一定要耐得住性子,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那後面一句又是緊接上來,直到今天我還沒有試過這把劍。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最後這兩句又是別具一格,同時也體現出了詩人高尚的品德,如果一個人有什麼麻煩事,那麼可以來告訴我,今天我要用手中這把劍,為你們打抱不平。這兩句詩與前兩句可謂是遙相呼應,從而也令這整首詩更具有詩意。

賈島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寫得也是很唯美,這首《劍客》通篇不僅抒情,同時那一份氣勢也是無人能及,這也正是此詩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我們在這麼一首簡短的詩作中,其實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個人一定要沉澱下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只有擁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夠真正成功。

相關焦點

  • 李白寫下一首絕美送別詩,人人都會背,其中一句被贊「千古麗句」
    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駱賓王《易水送別》:「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等。說到離別,雖然多少會有些感傷的意味,但也有一些送別詩,煥發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對於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人人都會背。
  • 這位詩人籍籍無名,寫了一首詩卻傳唱千古,現如今人人都會背
    不過也有的詩人和李白、杜甫、王維他們比起來並不出名,寫的詩也不多,但是卻能夠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共三十六句,比較沉長。但是每四句一換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且非常的連貫。並融合了詩情、畫意、哲理,稱得是上上之作。
  • 張繼寫一消愁詩,在唐詩中不過爾爾,日本人視若珍寶,小孩都會背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也算不上名家,說起張繼,很多人或許有點懵,一時不知是誰,但若背一句他的詩,定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與李杜上千首名作相比,如果沒有這首《楓橋夜泊》流傳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800年來最經典的一首五言絕句,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必背詩
    #俗話說「詩必盛唐」,唐詩是為詩歌藝術的巔峰,而盛唐又為唐詩的巔峰,因而後世作詩必學盛唐。自唐以後,詩體再不復盛唐氣象,雖說宋詩數量質量都很高,但也難比唐詩。而兩宋之後的元明清詩壇更是逐漸走向沒落。當然,這只是針對一個時代的整體水平而言。宋詩雖不如唐詩,但也是名家輩出,傳下不少佳篇名句。而元明清三代800年來的詩作中,也不乏一些精品。
  •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
    16歲少女愛慕蘇軾終生未嫁,為此他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人人會背北宋大文豪蘇軾多才多藝,不僅詩詞、散文筆墨酣暢,而且書法、繪畫堪為一絕。他的散文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不僅在北宋影響很大,而且也讓後世欽佩不已。
  • 一首詩3名句,還有一句落筆惹爭議,句句經典
    歌中唱道,「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不知引得多少痴男怨女暗自神傷。「緣分」一詞,在佛教釋義中,被形容為一種無形之中的連結,無論人與人,人與物,冥冥中的相遇、相識,皆可視作「緣」。緣深緣淺,表現為痴纏一生的相愛相殺,或是擦肩而過卻直視往前,毫無交集。如此看來,歌曲中所唱似乎也並非沒有道理。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300多年後一晚輩改寫,竟成流傳千古的經典
    有人和清新脫俗形容這首詩,也有人用標新立異來形容它,但我卻覺得出神入化更適合它。作為「飲中八仙」之一,賀知章是唐代詩壇不可忽視的存在。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晚年更是自號「四明狂客」。他的「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一經問世,就成為經典;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也是小學生會背的詩之一,他的「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更是狂得不得了。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王維食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的詩多歌詠山水田園,被後人看作南宗山水畫之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讓人回味無窮。小學教材上有王維的一首詩,名叫《畫》,是一首很美的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都會背但卻不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 唐詩三百首最刻骨銘心的愛情詩,李商隱傾注一生心血寫出千古名句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愛情詩歌,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李商隱也寫了很多的愛情詩歌。不過李商隱這一類的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沒有題目。尤其是他的一些非常經典的愛情是幾乎都是沒有題目的,今天我們所分析的這首古詩也是沒有題目。要說題目也不過是兩個字,叫做無題。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隱娘要推薦蘇軾的16首最經典的詩作,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背下來。這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確實,這四首古詩都收入了小學教材,成為兒童啟蒙必背的古詩。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 蘇軾嬌媚的一首詩,第一句人人都會用,但很多人卻用錯了地方
    中國自古有句話是「大俗既大雅」,但這隨便把詩人們辛辛苦苦創作的雅詩變成俗詩,這就顯得不太道德了,比如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意境超美的詩,也可以說是最嬌媚的一首詩。但開篇的一名句卻被世人用錯了地方,然後變成了俗詩。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的第一句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都是名句!
    唐詩和宋詩其實是有區別,前者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哲理,而後者更多的還是側重於抒情,蘇軾的詩不僅很抒情,同時哲理也很深刻,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蘇軾另一首經典之作,也就是這首《和董傳留別》,這也是蘇軾眾多作品中比較有趣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抒情,也很是深刻,而且僅僅是開篇的第一句,那就是令人驚豔。
  • 夕陽西下,一陣風吹過荷塘,唐代詩人突發靈感寫下一首精彩唐詩
    說到詩和詞之間的區別,似乎覺得所描繪的內容也是重要的區分點。比如說在唐詩和宋代的詩歌當中,我們經常看到對景色描寫的詩句。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這是宋代詩人筆下美麗的景色。而對比而言,宋代詩人寫宋詞,多數都是離愁別恨,極少有單純景色描寫的詞句。在唐代詩人的筆下,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哪怕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一陣風吹過荷塘,也能夠讓他靈感迸發,寫出一首精彩的唐詩。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 思想隱士熊逸帶領你深挖唐詩中言外之意,感受其所蘊含的人生滋味
    此詩一出頓時臺下一片叫好聲,都說這新郎這回答有水平,比那些只會說漂亮好看的有文化多了。其實臺上的那些問題是事先主持人與新郎新娘們溝通過的,小夥子為了能找幾首形容女性美麗的古詩詞也是頗下了一番功夫。我曾向他建議過用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這一句。
  • 唐詩中最妙的一首芭蕉詩,開頭第一句就令人驚嘆不已
    很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中的芭蕉大多都帶有怨悱之情,讀來柔婉動人,讓人見芭蕉而生無限愁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點芭蕉一點愁」、「芭蕉分綠與窗紗」、「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窗外芭蕉窗裡人,分明葉上心頭滴」等等都是經典名句。不過,芭蕉雖常出現在詩詞之中,但專門寫芭蕉的詠物詩卻是較為少見。
  • 杜甫用來罵人的一首詩,如今被很多人用來誇人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詩聖」杜甫的一句詩,如今很多人常常拿來形容那些美好的歌曲音樂、用來誇人。但是這個句子真的是在誇讚、是在表揚嗎?杜甫畫像首先咱們先看「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一句,那這句的大致意思就是在講:這首曲子,只有在天上才聽得到,在人間,是很少能夠聽見這樣優美的曲子。
  • 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杜甫這種詩歌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便是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各種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加上杜甫本來就崇尚儒家的仁愛精神。所以杜甫的詩歌裡就常常表現出憂國憂民的一面,風格也就沉鬱頓挫了起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絕句》,便是杜甫詩風沉鬱頓挫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