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2020-12-14 老段聊古今

王維食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的詩多歌詠山水田園,被後人看作南宗山水畫之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

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小學教材上有王維的一首詩,名叫《畫》,是一首很美的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都會背但卻不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整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在遠處可以看見山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進了,枝頭上的鳥兒卻沒感到害怕。

這首詩用平淡簡潔的文字,巧妙地描繪了畫中的形象。

首句「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含義無窮,可以是樹的青翠,也可以還是花的繽紛。第二句「近聽水無聲」,這一句中有了動態——水流,但是「無聲」二字又將整個意境變成靜態,和第一句並不矛盾。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說的是花兒儘管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裡盡情地開放,但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的極致後還是要飄然而去,而只有在畫中,花兒美而不謝;同樣,畫中的鳥,也是永遠是那麼可愛動人。

「人來鳥不驚」表達的意思是人靠近,鳥應該驚飛,表明畫中的鳥已經逼真到讓人以為靠近就會將其嚇飛。「近聽水無聲」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這首詩看似簡單,細細品味卻讓人覺得意蘊無窮。除了詩人對畫中形象的描寫,始終運用的「遠」「近」「去」「來」兩組反義詞也很巧妙,讓人感覺整個畫面十分立體。

不過,關於這首詩自古以來似乎頗有爭議,有人認為這首詩並不是王維所寫。在小學教材中,《畫》這首詩也沒有寫出具體的作者。

因為王維的詩集中並沒有這首詩,更重要的是,《全唐詩》中也沒有相關記載,這表示這首詩可能並不是來自唐朝。

後來,有人表示這首《畫》是南宋僧人川禪師為注釋佛教經典《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的一部分,完整的詩還有四句:「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祗為太分明。」

但這四句讀起來的感覺和意境讓人覺得和前四句大相逕庭,硬要結合在一起,也顯得很彆扭。

相比之下,聯繫王維的作品,就會發現,這首詩描繪的意境和王維的風格比較相符,這樣解讀似乎更加合適。

當然,不論是誰的詩,這首詩描寫的畫面還是很美的,值得我們好好欣賞。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懂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標題僅一個字全文僅20字,小學生會背卻不懂
    國風開放的唐朝湧現出了很多文人墨客,浪漫豪邁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還有清新淡雅的詩佛王維。他們的佳作在後世廣為流傳,這其中小學生最喜歡的詩人就是王維了。小學生偏愛王維不是說他的風採比之李白,杜甫稍遜一籌,而是他的作品要更加的簡短,李白是寫意派的詩人,他寄情山水有感而發,他的作品讀起來是很美,但是背起來因為字數太多,小學生很頭疼;杜甫的作品太過現實,和朝代相關,小學生並不了解歷史,讀起來會覺得晦澀難懂;王維的作品字數簡短,意思也不難懂,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了。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開篇10個字從未被超越
    詩仙太白再厲害,七絕他是很難勝過聖手王昌齡,出塞詩他是很難勝過詩豪劉禹錫的,這就是各人自有各人的風格,後世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排名不好排,但若論起誰的詩最美、最空靈、最有意境 ,那摩詰居士王維若不排第一,肯定沒人敢排第二。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那麼王維眾多的作品中,我個人卻是更偏愛《辛夷塢》,這也是他最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首詩也是寫於後期,當時他正是在終南山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時常一個人去到山中遊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王維中的《相思》非常親切,已被列入小學課本,他已經成為一個熟悉的唐詩,然而很多人會認為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的,而表達的對象是情人,詩人只不過是訴說相思的苦澀。在這首詩王維中用一支非常細膩的毛筆寫下當時最深的相思,以及對朋友的回憶,因為感情很深,人們會誤解這是愛情詩。正如作者之前所說,可以將其視為愛情詩,然而作為讀者,有時我們仍然需要理解這首詩的原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的本質。
  • 王維寫給妻子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含有無限情味,動人心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雜詩·其二》,正是一首這樣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組詩作品《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寫的一首思鄉懷人之作。而根據王維的《雜詩·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我們可以得知王維所懷之人,正是遠在家中的妻子。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
  • 王維很美的一首田園詩,只是開頭10字,便美得令人心馳神往
    其實說到王維筆下的自然風光,相信很多人會立即想起四個字,即「詩中有畫」。當然它不是王維獨有,不過王維的詩中畫意卻最富有神韻和氣象,最能表現出畫作中色彩和構圖等特徵的和諧運用。 因此王維的《新晴野望》,讀來便宛如一幅景色優美的田園畫卷,可謂美得令人心馳神往。同時王維還抓住了農民利用雨過天晴這一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充滿了田園生活氣息。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其實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只要深入了解,細細品來則又會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 清代最「聰明」一首詩,僅20字卻能讀出40首詩,當真是高手在民間
    於是我們有了題在心愛女子家牆上的詩,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了寫在旅舍裡的詩,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有了寫在葉子上的詩,無名宮女的「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刻在茶壺上的詩,這是一個清代茶壺,壺其貌不揚,但詩卻寫很聰明。詩沒有落款,大概出名一位民間文人之手。全詩呈圓形排列,寫在壺身上,短短20個卻一口氣讀不完。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簡練的文字樸實無華,娓娓道來寫得很唯美
    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一般,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完全只是描寫了尋常之景,還有尋常之物,可是他又是能夠從中發現美,用極為簡練的文字描繪出不一樣的美;以這首《辛夷塢》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此唯美的一首詩,也是最能夠體現出唐詩高遠的意境。
  • 王維四十歲後寫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曾入選高考試題
    王維作為山西大戶出身,卻是學佛出身。王維喪妻後,在母親的影響下,王維讀起了《維摩詰經》,後以摩詰為號,世人便稱王摩詰。這既是一次精神上的皈依,又是一種自我保護。從此他的敵人們再不向他發難。在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山水田園詩便已經登峰造極,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在坊間流傳。
  • 周敦頤一首很唯美的詩,僅開篇短短的七個字,便是美得如詩如畫
    其實除了散文之外,周敦頤還寫過很多的優秀的詩歌,以這首《題晚春》來說,那就是一首精品之作,全詩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可是每一句都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寫過一首小詩叫《辛夷塢》,僅看這個詩名,是不是覺得特別浪漫。辛夷是紫色玉蘭花,辛夷塢就是種滿紫玉蘭的小院。王維在輞川有個別墅,辛夷塢應該就是別墅中的一個院落。王維生活在這樣的院落中,一定會對創作有幫助。文人創作要有感而發,王維起筆用了一個典故。「木末芙蓉花」,這一句套用了屈原的詩句,還是運用倒裝的修辭手法。
  • 王維晚年一首詩,當中10字清麗自然,美得不可方物
    以前,一讀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類的句子便想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想到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們二人作為古代隱士與詩人的結合體,詩中所描繪的精神境界令無數人所憧憬嚮往。
  • 背了這麼多年的《鹿柴》,「柴」字怎麼讀?很多人都讀錯了
    很多人在讀古詩詞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這個字應該怎麼讀。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維的《鹿柴》了,背了許多年,才發現,原來是鹿柴(zhài),而不是鹿柴(chái)。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閒居輞川時所作,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但是很多人卻常常讀錯標題。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王維很優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在王維的詩歌創作中,山水詩的成就最高。而王維山水詩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優美。具體來說的話,就是不僅在形式上加入了繪畫、聲樂的特色,能夠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而且在內容上還包蘊著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王維獨特的審美理想。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王維對「靜」美的刻意追求。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寫風,共20字包含4數字
    先看看這首被稱為神作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僅8個字就寫出了製作工具、打獵的整個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言簡義豐。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同樣是一首言簡義豐之作,來自唐代宰相李嶠。說想李嶠也算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一生歷經了五朝,三度拜相,但卻如牆頭草一般依附過武三思和韋氏等人,後世對他這種行為多不恥。
  • 美的詩王維,整首美真是太棒了,且他每年都被列入小學課本
    然而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首獨特的詩《畫》,這首詩也是一首罕見的傑作,整首詩把畫中的景色描寫得淋漓盡致,充滿詩情畫意。遠眺山色,聽近水聲。春天不見了,花兒還在,鳥兒來了也不奇怪。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首詩,他非常有趣和獨特,詩人看到了一幅畫,看到了上面的風景,所以他寫了一篇很有趣的作品,然而他生動有趣,只有短短的四句話,總共20個字,讀起來很神奇,他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這也是這首詩最獨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