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是「詩聖」杜甫的一句詩,如今很多人常常拿來形容那些美好的歌曲音樂、用來誇人。但是這個句子真的是在誇讚、是在表揚嗎?
這句詩呢,出自於杜甫的《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首先咱們先看「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一句,那這句的大致意思就是在講:這首曲子,只有在天上才聽得到,在人間,是很少能夠聽見這樣優美的曲子。
這乍一聽呢,的確是在誇讚說自己聽到了世間少有的音樂。
但是我們細細來分析一下,啊,這個句子裡的「天上」是帶有兩層意思的,這第一層就是表面的「天上」的意思,然後另一個意思是,是指「皇宮」。
那「人間」,指的其實就是「民間」。所以啊,這裡面隱含的意思就是:這首曲子只有在皇宮裡能聽見,在民間是聽不到的。
再來看一下,這首詩的詩名,叫作《贈花卿》。也就是說,這首詩是杜甫想要送給一個叫「花卿」的人。
那這個「花卿」是誰呢?據史料所記載,這個「花卿」指的應該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
這個花敬定呢,平定過叛亂,立過功,所以有點居功自傲,驕橫囂張,擅自在民間享用這個只允許在宮廷演奏的音樂。
杜甫的這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裡面所說的「曲子」,指的就是天子所用的音樂。
古代講究等級秩序,天子、官員、百姓所用音樂是不一樣的,而且不能亂用。那麼杜甫曾經在長安為仕,自然對天子樂禮相當熟悉,所以他一聽到花敬定享用的樂曲,就大為驚駭——一個小小的武將居然敢享用皇家樂曲?
所以,這首詩實際上是在罵這個花敬定,僭用天子音樂,不守禮儀秩序,同時呢,也在隱晦地指責這個花敬定目無法紀、囂張跋扈。
杜甫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文人,在當時,遵守封建禮儀制度是為人臣子的基本要求,花敬定雖然有功,但也不能逾越君臣的禮儀紅線。
花敬定一方面擅自僭用君樂,一方面在成都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在杜甫看來,他這種破壞「君臣父子」綱常的胡鬧不僅應該受到同僚的指責、在民間囂張跋扈胡作非為更應該被朝廷加緊約束。
所以杜甫還寫過另外一首詩,同樣也是罵這個花敬定的,叫《戲作花卿歌》,裡面寫到:
「李侯重有此節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
這裡可以很明顯看到杜甫對花敬定的不滿,他說:像花敬定這樣的人,皇帝應該把他調回京城,嚴加管教,不要讓他留在成都,到處惹是生非!
現在我們再回到杜甫「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少人誤以為這首詩就是在誇讚音樂的美好,被很多人當成了誇人的話。
那,我們現在就明白了,實際上杜甫並沒有任何誇獎和表揚的意思,而是在批評和諷刺花敬定的,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也都把杜甫這句罵人的詩當成了誇獎的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