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過招!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醫務工作者的五組抗疫鏡頭

2020-12-21 澎湃新聞

與「新冠」過招!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醫務工作者的五組抗疫鏡頭

2020-02-05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作者宣傳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醫療服務、科普知識、專家觀點、學科前沿、新聞動態、山中故事、醫院文化等

除夕至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一批醫務工作者臨危受命,一方面馳援武漢,另一方面,作為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趕赴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行支援。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留下了五組奮戰的鏡頭。

除夕不眠夜,與「新冠」過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宋元林(第一排左二)作為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奮戰在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除夕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宋元林主任和其他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被緊急叫到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對一例重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進行會診。從除夕深夜一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他們密切關注著病人的一呼一吸,與「新冠」過招,為患者制定最優治療策略。大家一直做到凌晨4點,待病人穩定後才返回。

宋元林:「隨叫隨到,支援一線,這是呼吸科醫生的光榮任務和職責,全科積極報名,響應號召,共克時艱!」

緊急增援,義不容辭!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專家:胡必傑主任(右三)、葉伶副主任醫師(右二)、吳威副主任醫師(右一)、馬玉燕主治醫師(左一)

除夕以來,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確診病人不斷增加,醫療救治壓力陡增。1月27日(年初三)一早,中山醫院感染科胡必傑主任、馬玉燕主治醫師,心外科體外循環李欣主任醫師、呼吸科葉伶副主任醫師和重症醫學科吳威副主任醫師入駐公衛中心,作為救治肺炎的專業精英團隊,發揮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他們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但如果晚上來了新病人,他們就需工作到凌晨2點,甚至更晚。

中山第一批專家還在戰鬥中,1月30日,中山醫院感染科接到了再增援三名醫生赴公衛中心的請求,一時間,幾乎全體報名。他們除了承擔日常工作,還要支援醫院發熱門診工作,已在滿負荷運轉,但短短兩小時後,由金文婷、姚雨濛、駱煜醫生組成的新一批醫療隊已隨時待命!

胡必傑:「中山感染團隊,個個都是好樣的!我非常非常感動!感謝大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全副武裝」完成用ECMO救治新冠患者

由於危重病人增加,還有數例病人呼吸情況變差或不穩定,1月29日晚,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吳威醫生火線支援進駐病房。1月30日,吳威醫生和李欣醫生與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李峰主任、張曉林醫生一起協同合作,完成了用ECMO救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

患者是25歲小夥,治療前突然驚恐發作,扯掉氧氣管,大喊大叫,無法配合治療。由於其左心功能不全(後期評估),加上過度通氣,迅速出現肺水腫,氧飽和度跌至50%,只能選擇氣管插管。插管後雖予以純氧通氣,患者氧飽和度仍只能維持在80%,從氣管導管內噴出血性水腫液。李欣、吳威醫生與市級專家組商議後迅速決定行VV-ECMO體外膜肺氧合治療,以改善氧合。目前患者情況穩定,加油!

李欣醫生(左)與吳威醫生(右)

ECMO技術是救治危重呼吸與循環衰竭患者的有利武器。過去一年半中,上海市公衛中心ECMO團隊在中山醫院ECMO團隊的培訓和協助下,已經形成了緊密互信的合作關係。過去的積累在這次疫情的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欣和吳威醫生作為中山醫院ECMO團隊核心成員衝在一線,助危重患者平安。

李欣:「我的專業決定我所面對的都是最危重的患者。和全體醫護人員共同盡力救治危重患者,護佑上海平安,是我們的初心。」

吳威:「武漢一線的袍澤們更艱苦,向他們致敬!」

吳威的孩子:「爸爸加油,等你回家!」

他總是第一個報名

呼吸科葉伶醫生(右)在公衛中心會診

中山醫院呼吸科是此次直面疫情的重點科室,大量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他們,醫院的發熱門診需要他們,肺炎重症患者更需要他們!接到組建赴公衛中心支援的通知,葉伶醫生第一時間報名,後來又開始組建赴鄂醫療隊,他又是第一個報名,並且主動要求替換另一位危重症專業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女同事。

葉伶:「選擇呼吸科就要與呼吸道傳染病打交道,做危重症在緊急情況下就應該衝在第一線!我抓緊在公衛中心學習,可以把好的經驗帶到武漢一線。」

一群不眠不休的人:

「有我們在,上海人民請放心!」

感染科馬玉燕醫生是中山醫院第一批入駐公衛中心隔離病房的醫生,隨著每天新增病例數的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也在不斷攀升。工作到凌晨已經是家常便飯,「這幾天比較忙,我昨天凌晨4點睡的,早上6點半起的,中午就在『大房間』(其實是隔離病房的外走廊)眯一會兒,路過的戰友都會放輕腳步。」

公衛中心隔離病房的外走廊變成了醫護人員的宿舍

門上寫著:「有人睡覺,請輕輕的,我的戰友:)」

馬玉燕:「特殊時期,盡全力救治患者是第一要務,堅持一下就過去了。這裡的護士更辛苦,為了節省防護服,他們不吃不喝,經常連續工作9-10小時,有些怕上廁所耽誤時間、耗費防護服,穿上了紙尿褲。有我們在,上海人民請放心!」

來 源

附屬中山醫院

編 輯

陳思宇、汪曉芸

原標題:《與「新冠」過招!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醫務工作者的五組抗疫鏡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為抗疫醫護及子女免費開展近視防控...
    圖說:啟動儀式現場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寒冷的冬日裡,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浦江院區視光學中心卻暖意融融。12月6日下午,醫院「瞳心戰疫 微笑助力」——抗疫醫護及子女近視防控公益項目啟動。醫院視光學中心為來自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近百位醫護及子女提供近視防控服務,包括免費的眼科檢查、驗光配鏡等。啟動儀式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黨委書記錢飈代表醫院向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同仁表達了敬意。他透露,醫院寶慶院區經過近半年的內部整修不久將以嶄新面貌啟用。
  • 實用防護鼻罩在武漢抗疫前線發明 中山醫院發「英雄帖」尋企業火速...
    中山醫院供圖(下同)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出「英雄帖」:「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這項來自中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的前線發明,已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現向全國募集企業迅速轉化投產!」
  • 吃飯用鼻罩為醫護人員添安全屏障,中山醫院在武漢前線的「上海發明...
    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出「英雄帖」:「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這項來自我院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前線發明,已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現向全國募集企業迅速轉化投產!」武漢抗疫前線,無數當地醫務人員和來自全國的近兩萬名醫療隊員們全力以赴抗擊新冠病毒。令人揪心的是,有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也被病毒感染。
  • 坐標亞洲醫學中心發揮上海擔當,新冠防疫「中山方案」已譯成五種...
    今天上午,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協辦「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上,記者獲悉,疫情以來中山醫院多次與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視頻交流、線上會診和病例討論,以亞洲醫學周交流平臺、「一帶一路」腫瘤防治聯盟等為坐標,為亞洲攜手抗疫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 ...從九江轉戰武漢,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醫務副科長變身抗疫前線...
    【田芳 文】不知不覺,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醫療隊支援湖北已經25天了,看著一批批患者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悉心護理下出院,親手送上感謝信,與他們合影,何佰順有點羨慕,但作為抗疫前線的「勤務兵」,他內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樣無以言表……與「前線」醫務人員不同的是
  • 拉伸肩頸、甩甩手臂,中山醫院版「抗疫體操」跳起來!
    中山醫院版「體操」上線!一段放鬆操視頻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科火了。剛剛結束工作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對著電腦屏幕,拉伸肩頸、前後壓腿、甩甩手臂……保重自己,從運動開始。圖說:醫護人員在做體操 受訪者供圖中山醫院版的抗疫體操「血脈正統」。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今天,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樊嘉等院黨政領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以及陳灝珠院士學生代表、同事代表、中山醫院部分黨支部、團支部代表及陳灝珠院士家屬等參加大會。會議由汪昕書記主持。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該評選已經走過19個年頭,當年的優秀青年已經通過努力和奮鬥成長為各個方向的領軍人物和棟梁之才,引領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醫務工作者新入職,醫院院長帶領新人莊嚴宣誓
    7月21日上午,川北醫學院世紀禮堂,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舉行新員工入職典禮,醫院黨政領導和和部門負責人參加,院長謝建平帶領全體新員工,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建於1974年,建院46年來,川北醫附院人從文化路臨街磚木結構的平房起步,從專科學校附院到省屬高校附屬醫院,從簡易門診部到省級醫學中心,雖篳路藍縷,仍自強不息。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並命名為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Seborrheic dermatitis-distributed dermatomyositis,SD-distributed DM
  • 龍華醫院發布「現代冥想輔助國際新冠疫情防控」英文專輯
    該團隊前期針對國內疫情和海外華人群體,製作推出了「現代冥想新冠肺炎輔助康復」「現代冥想輔助醫務人員抗疫」和「現代冥想大眾身心舒緩保健」三個中文專輯。相關系列專輯在上海市醫學會、上海醫師協會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後,已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同濟光谷院區等病區內的患者、醫護人員和大眾易感人群中投入使用。
  • 復旦附屬中山醫院的這支團隊讓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
    復旦附屬中山醫院的這支團隊讓患者免去傳統手術之苦 2020-01-21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醫三院與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線...
    應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邀請,為進一步交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在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4月29日,「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主辦了線上「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意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交流會」。
  • 直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團隊:中山雲講堂,減重代謝手術
    復旦中山醫院的減重代謝手術歷史和優勢是什麼?患者術後應該注意什麼呢?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海上名醫」平臺,特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及普外科專家團隊:高鑫主任醫師、李小英主任醫師、吳海福主任醫師和施晨曄主治醫師,帶來《中山雲講堂——與減重代謝手術專家面對面》視頻直播。
  • ...復旦上醫領導赴華山醫院、浦東醫院和靜安區中心醫院調研慰問
    為切實關心關愛奮戰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進一步為「十四五」發展謀篇布局,7月27日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領導班子陸續前往各附屬醫院,看望慰問高溫中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並就「十四五」規劃座談交流。7月28日,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分別帶隊赴華山醫院、浦東醫院和靜安區中心醫院高溫慰問,並開展「十四五」規劃調研。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偉國,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副院長汪志明參加慰問及調研,上海醫學院相關職能部處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121所高校組織277家附屬醫院3994名醫護人員施援武漢
    復旦大學先後派出三批醫療團隊,共計51人奔赴武漢抗擊疫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40名醫務人員、同濟大學的120名醫務人員緊急馳援,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附屬四院感染管理部、重症醫學科等部門的51名醫護人員、中山大學附屬醫院91名醫務人員飛赴武漢馳援抗擊疫情。
  • 上海科技館邀醫務人員夜遊 張文宏等成為「榮譽館員」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鄭瑩瑩)抗疫期間,醫務工作者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為表達敬意,12日晚,上海科技館在中共上海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下,在上海市醫務工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下,舉辦以「致敬生命守護人」為主題的專場公益活動,為白衣天使們加油。活動現場 曹磊 攝醫學專家吳凡、張文宏在現場接受了館方頒發的「榮譽館員」證書。
  • 李星入選「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名單
    原標題:「全國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名單發布
  • 水杯用了20年直到去世,對學生、病人傾囊相出,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
    今天(12月7日),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陳灝珠院士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2020年10月30日,陳灝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逝者永恆,無盡懷念;薪火傳承,精神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