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名稱:沙包遊戲之動動我們的手
適合年齡: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
遊戲人數:多人
遊戲材料:三角形沙包若干個(每條邊約10cm長)
遊戲功能:
1.靈活雙手,增長左右、上下以及前後的空間意識
2.提高專注力,激發想像力
3.在玩中反覆練習雜耍的拋接和傳遞,為練習更高難度的雜耍做好準備
遊戲方法及注意事項:
這個遊戲可以用在單獨的治療活動中,也可以在一個大集體中玩。
一、基礎玩法
講故事:
「從前,在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村莊,村莊裡有很多房子。(孩子們盤腿坐在地上圍成一個圓圈來扮演這個村莊的房子。)有一隻小老鼠,它住在一個廚房的隱蔽處的洞裡,到了晚上,等男人、女人和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它就從洞裡跑出來尋找食物……」
歌謠:一隻小老鼠,跑進一間屋,跑進又跑出,跑進又跑出。
單人雙手拋接。手肘放於腰間,一手將沙包拋高,落到另一隻手上,形成一個漂亮的弧線。沙包在左右手直接來回拋接。
然後,把這隻「老鼠」沙包用右手傳遞給她右手邊的同伴,下一個孩子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再將沙包從左邊傳遞到右邊。轉了一圈,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直持續到老師引入下一個變化。
歌謠:一隻小老鼠,屋裡跑圈圈,一圈又一圈,再次跑圈圈。
將沙包由左右手交替繞著腰部、軀幹、頸部、頭部傳遞。每個孩子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直持續到老師引入下一個變化。
歌謠:一隻小老鼠,跑到屋頂上,滾到地底下,屋頂又地面。
將沙包由一直在高處(頭頂部位)的手墜落,由在低處(腰部)的手接住。
接著,單人單手拋接。手臂呈垂直狀,自然放於腰間,右手拋沙包,拋至與眼齊高,落下時輕柔接住,不要想著使勁抓住。練習熟練後,嘗試不要注視沙包,可抬頭看向周圍,保持微笑。然後換左手進行。
每個孩子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直持續到老師引入下一個變化。
歌謠:一隻小老鼠,八字轉圈圈,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單人雙手八字拋接。將一個沙包從一隻手拋到另一隻手上,呈8字穿梭式。熟練後,可閉眼試試,完全通過手來感知沙包的存在。信任你的手,手比你知道得多。
接著,八字繞腿。人仰臥在地,雙膝分腿彎曲,將沙包由左右手在兩腿間做穿花蝴蝶運動。
等孩子們熟悉了這個遊戲韻律後,可一起邊唱《小老鼠上燈臺》邊玩。並且,鼓勵孩子自創任何形式的拋,由孩子來變化和示範新的有創意的拋接,然後其他孩子跟隨練習。
歌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啦,嘰裡咕嚕滾下來。」
二、遊戲變化形式之一:貓頭鷹來了
講故事:
「後來,來了一隻貓頭鷹,讓一隻貓頭鷹(一個孩子)站在圓圈的中央,這個貓頭鷹緊緊地盯著老鼠(沙包)的蹤跡,如果老鼠掉下來,即圓圈中的某個人將沙包掉落,貓頭鷹迅速撲過去,把它吃掉。接著,掉落老鼠(沙包)的人成為新的貓頭鷹。即與原來在圓圈中央的老貓頭鷹調換位置。一旦調換完畢,遊戲重新開始。」
在原有一隻小老鼠的遊戲的基礎上,給遊戲注入一些簡單的變化形式,引入站在圈圈中間的貓頭鷹,這個貓頭鷹角色的加入,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壓力,促進孩子更認真地玩拋接沙包。
三、遊戲變化形式之二:貓來了
講故事:
「貓(另一個沙包)緊追著老鼠後面跑,因為這隻貓也太餓了。貓追著老鼠後面繞圈,一個沙包在另一個沙包後繞著圓圈傳遞,做與老鼠同樣的動作。也可以使貓與老鼠在圓圈中做反向運動,並看如果迅速地傳遞,這隻貓是否能抓住這隻老鼠。」
貓的引入,增加了一個沙包,現在是兩個沙包同時進行傳遞,強調在速度上,使得這個遊戲變得更加刺激。因而,可以適當地簡化拋接的動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更精準地拋接沙包。
在遊戲中培養我們的生命力
有很多用手玩的遊戲,比如:「石頭剪刀布」,擲沙包,玩彈珠,摺紙等。通過玩這些小遊戲,不僅能鍛鍊雙手的靈活性,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知覺和智力,讓腦袋變得更加聰明。
現在的孩子只喜歡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只用做敲擊鍵盤和滑鼠這一單一的動作,就能出現各種畫面和聲音,但這對孩子的手和整個身體未得到全面鍛鍊。家長可多鼓勵孩子參與真正的玩耍遊戲中,一旦融入其中玩起來,他們會覺得這個更有趣,還會自己發明新的玩法,玩出想像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