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袁隆平演講全程20分鐘飈英語,引千萬網友致敬!然而,他還做過...

2021-01-09 大眾網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

  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

  7月11日,

  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

  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

  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開場時,袁老謙虛地說

  「I speak broken English」

  (我的英語不好)。

  然而演講全程,幾乎未見停頓或錯誤。

  現場觀眾數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演講中的袁隆平

  

  除了出色的英語能力,袁隆平還用嚴謹紮實的科研精神徵服了觀眾。

  他在演講中提到:

  It is expected that 60% more rice should?be produced in 2030 than that in 1995. Currently, 1 ha. for rice?production provides food for 27 people. By 2050, 1 ha. will?have to support 43 people.

  據估計,2030年全球水稻產量應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滿足人類需求。目前每公頃所產稻穀能養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頃所產稻穀必須要養活43人才行。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t/ha yield?advantage of hybrid ric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million tons,?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year.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已經87歲的袁隆平,

  能夠用英語流利演講已令人欽佩,

  還能清晰引用數據和專業術語介紹雜交水稻相關情況,

  更屬不易!

  袁老精神矍鑠

  截圖自演講視頻

  袁老此次演講的視頻一經上傳網絡,

  立刻引起眾多網友的熱切討論。

  有人對袁隆平的英語水準表示驚嘆:

  @將西南網友:我的天,在英語方面,袁老的謙虛是真謙虛,我的謙虛是真心虛啊……

  @秒應小腳∩:徹底被秒殺了!作為中考英語60分的人,我表示我要開始奮發圖強了……

  @小雀斑科黑嗎:厲害了我的袁爺爺!真正埋頭出功夫的學者啊!雖然我一個字沒聽懂!

  有人被袁隆平的學者氣質深深打動:

  @我是鐵錘小妹:看著袁老先生認真地用英語介紹雜交水稻,看著他臉上的老年斑,我已淚目。

  @大大純:感動!他臉上的皺紋,是深深的歲月的烙印。感謝他為科學的付出!

  還有人表示,這次的英語演講,

  徹底刷新了他們心中原本的袁隆平:

  @徘徊小金人:原來他還會說英語?對不起,沒有不敬的意思,可我一直以為,他只是一位農民伯伯……

  @招財貓詹姆斯:沒想到袁隆平還有這一面?到底還有多少隱藏技能?

  其實,袁隆平的英語水平本來就很高,

  甚至可以說,

  英語本就是他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早就用一流英語徵服過觀眾

  1979年4月,在位於菲律賓的Los Banos(西班牙語)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由二十多個國家兩百多位科學家參加的國際水稻科研會議,袁老應邀在會上宣讀論文。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這是袁隆平第一次出席國際性會議,他早就用英文寫好題目為《中國雜交水稻》的論文。按照會議安排,每組有兩名專家發言,一人宣讀論文,一人即席答辯。

  袁老師的論文由國際水稻所理事林世成研究員宣讀,他自己即席答辯。

  袁老師以準確流利的英語回答專家們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震動全場。大家在公認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和推廣應用已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同時,稱讚袁老師的英語也是一流水平!

  

  袁隆平

  中新社發 楊華峰 攝

  而在「2012年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與種業發展高峰論壇」 上,袁隆平也用英文發表了演講,向來賓介紹了我國超級雜交水稻研究的進展及成果。

  那次,他在專業上的觀點和精湛的英語水準同樣徵服了中外來賓。

  因此,那些因為袁隆平會講英語,而對這位老人有了全新認識的網友,有一點猜對了,那就是袁隆平的確還有許多「隱藏技能」!

  「全能才子型」科學家

  1953年,袁隆平領取了人生的第一筆工資,42元。

  「那次我在長沙呆了兩天,先去了橘子洲遊泳,第二天去商店裡買了把小提琴,花了27元。」

  用人生的第一筆工資買一把小提琴,那是袁隆平在大學時的夢想。

  他的工作地點幾乎都是田間地頭,而且時常滿身泥土,在制種育種階段,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拉琴是他調整身心的方式。

  

  袁隆平曾提及在安江農校附近拉琴的感受:夜晚時分,月光滿地,蛙聲不絕,琴聲能消除一天的疲勞。

  有一次,他出席一個全國性大會。會議前有人提議他拉琴。他拉起了科學家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難》。

  不過袁隆平一如既往地謙虛:

  「我是一個南郭先生,那次只拉了頭四句,其餘的都是後臺小提琴大師們拉的。沒辦法,不能讓大家掃興。」

  在袁隆平家的柜子裡,藏著不少碟片,都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大師的作品。閒時,他會打開音響,感受藝術的魅力。

  袁隆平和夫人在家拉小提琴

  

  除了音樂,袁隆平的才華還體現在體育運動上。

  據袁隆平的學生謝長江的《功勳科學家袁隆平》 一書,袁老早就是一位遊泳健將。

  在他八歲時,冒著抗日戰爭的狼煙,他們全家逃難到湖南桃江縣。在逃難的船上,他被人不慎推下水,幸虧艄公把他救上船,保住性命。從此他就下定決心學遊泳。

  接著,他全家逃難到重慶。上學後,到了夏天,長江的龍門浩成了他和同學們戲水的天堂。儘管挨過父親的打罵,但在龍門浩他如魚得水,從學狗爬式、蛙式入門,再按體育老師的引導,一步步苦練,終於成了同學們中自由式的好手,最終衝出龍門浩,橫渡長江。

  甚至到後來,他多次搶救溺水者,成就了科研之外的另一種傳奇……

  此外,下象棋、打桌球、跑步……活躍的袁隆平也都能信手拈來。難怪有人感佩:原來袁隆平不只是一個科學家,還是個全能、全才的「鋼鐵戰士」!

  生活中的袁隆平

  

  爛泥地裡尋找殘存秧苗

  當然,袁隆平的「鋼鐵戰士」本色,更多的還是體現在科研上。

  1960年,袁隆平還是湖南省安江農校的一名普通教師。從這年夏天開始,長達3年的大饑荒和天災人禍橫卷中國,即便是農學出身、既拿著國家工資又守著農業試驗田的袁隆平一樣吃不飽肚子。

  飢餓讓他對糧食匱乏有了親身體會,對學養深厚的袁隆平來說,在飢餓中的思考比普通人更加深入:糧食缺乏,必須想辦法增加產出。有一天,房東冒雨挑著一擔稻穀回來,他告訴袁隆平,這是他從另一個村子換來的稻種。

  「施肥不如勤換種」的農民傳統經驗給了袁隆平巨大的啟發:改良品種,提高產量,對於戰勝飢餓有重大意義。教過遺傳育種、作物栽培等學科,袁隆平覺得,自己除了教好課,還應該在農業科研上作出些成績來。

  袁隆平為浙江常山天馬街道五聯村專門題字——「耕讀傳家」

  

  正是這樣的信念,讓袁隆平在此後的探索中攀上了高峰。不過,其過程絕非一帆風順。

  比如1968年,為了加快育種的步伐,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科研的戰線向南延攀到雲南和海南島。

  每次去南國育種,他和助手都會飽經考驗——比如地震和酷熱。

  在無數個烈日下,他們帶著乾糧來到田間,稻田水裡一泡就是幾個小時,渴了、餓了,就坐在田埂上喝幾口水、啃幾口饅頭,因為積勞成疾,袁隆平患上了慢性腸炎,直到幾十年後還經常發作。

  這期間的艱辛,實在難以向外人道也。況且除了科研本身的艱苦,還有人為的阻礙。

  有一次,幾年積累下來的700多株珍貴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間被人全部拔除毀壞。說起這件事,袁隆平至今忿忿不平:

  「那都是我的孩子啊!多年培養、僅有的一點心血毀於一旦,簡直覺得天都要塌了。」

  面對這樣的「災難」,袁隆平並沒有絕望,在泥田裡呆坐許久,他決定重新再來。於是,袁隆平在爛泥地裡四處尋找殘存的秧苗,幾天後,他在學校一口廢井裡找到5根秧苗後,袁隆平才算鬆了一口氣。

  西南大學用話劇《問稻》向袁隆平致敬

  楊堅 攝

  創新永不停歇

  有一年夏天,氣溫異常地低,使袁隆平的一項研究遭受了嚴重挫折。一時間,人們質疑不斷,袁隆平及其科研組研究陷入了迷茫。

  雖然心情沉重,但袁隆平認為這不是壞事。在仔細分析與思考後,他重新提出了一項策略。在這一設計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首先培育出了符合要求的低溫敏不育系「培矮64S」,隨後配製出「兩優培特」組合。

  為了將兩系雜交水稻技術由試驗轉入生產應用,袁隆平帶領科技人員還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冷水串灌等技術,使兩系雜交稻在繁殖及制種上的技術難題得以解決。

  資料圖 袁隆平在某次調研中

  中新社記者 歐惠蘭 攝

  此後,袁隆平又向選育超級雜交水稻這一新的目標、新的高峰發起衝擊,儘管這又是一道世界級難題。

  袁隆平總結了近50年來國際國內農作物育種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大膽提出「超級雜交稻選育」的新思路。在雲南永勝縣驗收的一塊1.08畝超級雜交稻示範田,畝產也高達1137.5公斤,創下當時超高產的新紀錄。

  一個有擔當的「匹夫」

  「我們有句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袁老師就是敢於擔當的匹夫,他會主動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緊密關聯。他在思想上很超前的,大家沒有考慮到糧食安全問題的時候,他就想到了,耕地減少、城市化佔用耕地等等。」

  這是長期協助袁隆平工作的秘書辛業芸,多年後的感悟。

  袁隆平曾多次在「兩會」上提議「出臺優惠政策」,一次接受採訪時,他稱:「政府以高價回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政府來補貼,每年拿兩三千億出來,國家財力雄厚,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在袁隆平看來,糧食安全永遠是頭等大事。現在國內糧食不是完全自給,大豆、玉米等每年都大量進口,耕地不斷減少,開發佔用農田,必須努力提高水稻產量。

  2017年4月,袁隆平向西南大學贈送了1斤由其團隊研發的最新雜交水稻品種「Y兩優1964」,委託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水稻團隊在重慶示範性試種。

  西南大學供圖

  雖然已80多歲,袁隆平仍在為兩個夢而努力:如何在提高產量的同時讓農民創收,如何讓雜交水稻走出國門。

  熟悉袁隆平的人,都相信他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不僅因為他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和進取的創新精神,也因為他那源於時代精神的科學精神。

  「文化大革命」中,雖未脫離時代,但袁隆平仍能夠執著於自己的研究,善於學習也善於拋棄;上世紀70年代,他吸收對於權威的懷疑而棄其否定一切做法;改革開放後,他以開放的心態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科學研究的長處,取其精華、重新創造……

  如今,中國雜交水稻在產業上形成了很強的優勢,不僅中國人民受益,世界人民同樣受益。

  正如目睹了袁隆平創造的「水稻神話」後,四屆美國總統農業顧問湯·巴萊伯格所說:

  「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可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際上使世界人口增長率下降了。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讓人們走向了豐衣足食的世界。」

  袁隆平人物簡介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譽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先後榮獲國家發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世界糧食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大獎,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所發明的雜交水稻,被西方專家稱之為「東方魔稻」,比常規水稻增產20%以上,每年因種植雜交水稻而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人吃飯難的問題。如今,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為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

  

  

  

  

  

  

  

  

  

相關焦點

  • 87歲袁隆平演講全程飈英語,網友大呼佩服
    而最近,常年一身布衣紮根田間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讓網友震驚了,因為大夥發現他居然也有被「隱藏」起來的超牛技能,袁隆平在20分鐘裡全程飈英語的場面,您見過嗎?說起袁隆平,您會想到什麼?農民的兒子?「一雙雨靴田裡走,粗衣糲食莊稼漢」的雜交水稻專家?可是最近在一場論壇上,這位87歲的老科學家居然顛覆大家的印象,全程飈起了英文...
  • 袁隆平在線「飈英語」再刷屏!
    袁隆平在線「飈英語」再刷屏!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9月19日,袁隆平
  • 鍾南山全程英語介紹中國經驗,網友驚呆: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在雙方對話的過程中,鍾老全程用英語對話,流利順暢,所有問題鍾老都能用英語詳細解答,這對於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鍾老的這一對話迅速上了熱搜,單央視這條新聞就有3.5萬評論10多萬轉發138萬點讚,鍾老的英語水平不禁讓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倍感壓力。
  • 袁隆平院士高興得說英語,網友: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最近,被網友稱為「梗王」「90後」的袁隆平爺爺,又徵服了網友,「袁老高興得像個孩子」「袁老飈英語」等詞句出現,引發人們的致敬。聽到這個消息,袁隆平院士說:「我覺得excited,達到880公斤,我就很滿意了,現在超過900公斤,more than excited,非常激動。」對於袁隆平院士講的excited,大部分同學應該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這樣用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講解一下,幫助同學們梳理知識,提升能力。
  • 鍾南山飆英文,高福飆英文,袁隆平飆英文,青少年如何學好英文?
    也許大家都還記得,或者很多人都看了那段刷屏的視頻——2月1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專訪,採訪時間長達90分鐘,鍾南山院士全程用英文回答,向記者介紹了最新的疫情發展和預測趨勢。由於整個採訪過程中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飈英語,這段視頻被大家廣為傳看,人們紛紛感慨,只知道鍾老是專家,是院士,沒想到英文說得這麼溜。當時在採訪中鍾南山院士還談到了李文亮醫生,在談到李文亮醫生時,鍾南山感動落淚,他哽咽著說:「他是中國的英雄。」(He is the hero of China)而他自己也被人們稱為「英雄」,稱為中國的脊梁。
  • 袁隆平再秀英語寄語青少年,51Talk助中國少年圓英語流利夢
    繼養貓、直播之後,為人低調但受人敬仰的90歲的袁隆平爺爺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他流利標準的英語!19日是全國科普日,袁隆平、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為中國少年送上了寄語。其中以袁隆平的寄語尤為亮眼。最後,袁隆平還大秀英語,用一句英文名言來祝福當代青少年——「機會寵愛有心人,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網友一面感嘆袁隆平給青少年的祝福腳踏實地、勤勉有力,一面紛紛感嘆:袁隆平爺爺的英語真好!想跟爺爺學英語,我也想張口就來句英文!
  • 袁隆平英語說得非常流利,因為有個教他英語「童子功」的老師
    袁隆平先生種子培育得好,被人稱為「中國神農」,可是他還有一樣非常厲害的能耐,那就是英語特別好,我們都知道,國人學英語,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為何袁隆平的英語會這樣「呱呱叫」,因為他的背後,有一位特別的英語老師。如果您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後生可畏:14歲輟學,不懂英語卻徵服世界,同臺比肩袁隆平
    四川綿陽市人,90後,網紅,一個會插秧、能砍柴、還善裁衣和做木工等等的美食類視頻創作者。最近,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正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申紀蘭、馮鞏、海霞、馮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其中,袁隆平受聘「國家推廣大使」,李子柒則受聘「網絡推廣大使」。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這兩人,算是「同臺比肩」了。
  • 87歲、身價千億、開荒、種稻、得袁米
    不久前,87歲的袁隆平又因為用流利英文演講的新聞刷遍朋友圈。不為人知的是,他的第一位英語老師是他的母親華靜——那個年代少有的知識女性。而他的父親袁興烈畢業於東南大學,曾經是西北軍將領孫連仲的秘書。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那家著名的北平協和醫院。 大概誰也無法料到,這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愛拉小提琴的男孩,會做一輩子「農民」。
  • 「梗王」袁隆平上熱搜!英語10級!不想變胖!不想帶博士生,原因笑噴...
    為啥有人說袁隆平「自由散漫」? 這源於近期袁隆平的一則採訪。 今年八月,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來了90歲(虛歲)生日。近日,剛剛加盟「90後」的袁隆平接受媒體採訪時,回答問題妙語連珠,而且在這過程中還抓臉撓頭,登上微博熱搜榜。網友直誇可愛,稱之為「90後梗王袁隆平」。
  • 今天是袁隆平90歲生日!昨天的他超級可愛……
    小曹透露袁隆平還是個隱形暖男雖然只理20元的普通男發但為了照顧生意每次都要強塞100元給她!而這次理完頭髮袁隆平還開心地說「又年輕了5歲~」一系列「專一」又「暖心」的操作網友瞬間刷屏:這是多麼可可愛愛的男神啊!
  • 袁隆平爺爺90歲了,年輕時候的他是什麼樣的「小鮮肉」
    8月27日(農曆七月初九)是袁隆平爺爺90歲生日了,這位家喻戶曉的「明星」還在生日前一天專門去光顧了17年的理髮店理了個發。理完頭髮,袁隆平還開心地說:「又年輕了5歲~」 讓我們先來祝福這位可愛又可敬的老爺爺生日快樂!
  • 醒醒3歲就開始「飈英語」,章子怡:給娃做英語啟蒙,關鍵是3點
    章子怡的女兒醒醒,3歲開始就可以「飈英語」說到章子怡大家都不陌生吧,優雅高貴美麗是這些所有美麗的詞用在她的身上都不為過。章子怡在節目裡面的表現,不但警醒了很多明星演員,而且還讓網友知道了什麼是演員的敬業和演技。
  • 說客英語:兩年掌握流利英語口語和標準發音,他做對了什麼?
    在上個月的「說客英語小主播」比賽中,有位小正太選手成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標準的發音、獨特的火箭主題、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管理,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專業英語主播」,超有範。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位來自湖南常德、名叫Herry的8歲小朋友,從2018年底開始啟蒙,到能夠掌握流利口語和標準發音,這其中還不到兩年時間。
  • 抖音「石榴哥」走紅,全程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網友:滿是危機感
    其實在我們的印象中想很多擺攤賣水果買菜的很多就是一些阿姨、大叔、以及農民等等,並且還有一些就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很早就已經不讀書了,並且就是沒有文化的,然而很多起擺攤就成為了很多人的選擇。抖音「石榴哥」走紅,全程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網友:滿是危機感!
  • 袁隆平連說兩句:「不可能了」,長嘆一口氣後,網友潸然淚下
    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10個年頭三年自然災害發生了,餓死了近千萬人。家裡老一輩人常常教育自己要節約糧食,粒粒皆辛苦,就是因為經歷過了這些黑暗時期。在過去省會城市裡的人一般吃得要相對比較好,有白面有大米,蔬菜種類也比較多。而越偏遠的地區夥食越難過,一天天吃的都是包穀面、苜蓿等等,放到現在這些都是農家餵雞餵豬的食料。
  • 清朝公主的英語演講令人驚豔!我的英文還不如她……
    最近,她44歲時發表的一則全英文演講在網絡上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驚嘆。一部拍攝於1930年的視頻是德齡公主的演講全程。在演講中她表示,當今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她希望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世界的和平。通過寫作和講課的方式,她向美國人民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
  • 1.6萬個骰子拼出袁隆平和鍾南山畫像 袁老才是當下最耀眼的「星」
    網友:國之擔當,向二老致敬! 網友評論   原標題:1.6萬個骰子拼出袁隆平和鍾南山畫像 袁老才是當下最耀眼的「星」   11月25日,北京大學顆粒藝術實驗室團隊用16520個骰子拼出鍾南山和袁隆平的畫像,並將作品命名為《醫食無憂》。
  • 這是你想不到的袁隆平!是國之脊梁,更是國人最該追的星
    評價自己的全英文演講,"我那是破碎的英語"。 是的,你沒看錯,他形容自己流利的英文為"破碎的英語"。 "那演講稿,您準備了多久呢?" 袁老卻自信地笑了:"老文章了,不用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得輕巧,但背後的努力也是常人所不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