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採氣廠YK34H井氣舉排液優化措施結果顯示:日均增產天然氣4.8萬立方米、凝析油6.2噸、降本增效6萬多元。這是該井連續平穩生產9個月後,獲取的數據。
今年,該廠面對低油價和疫情的雙重影響,瞄準效益開發「痛點」,打通技術創新「堵點」,攻克提質增效「難點」,全力打好持續攻堅創效進攻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前11個月,噸油完全成本、盈虧平衡點,分別下降26.95%、27.22%,綜合經濟指標在中石化同類企業中名列前茅。
瞄準「痛點」消除瓶頸挖潛力
雅克拉採氣廠主力氣田雅克拉設計穩產期為10年,已穩產15年,進入開發中後期,治理難度逐年加大,措施效果變差。2017年至2019年,該廠累計實施措施20井次,成功率僅有75%,成為制約效益開發的「瓶頸」。
「提高措施成功率,是實現增產增效的關鍵。」總地質師陳叔陽說。今年以來,採氣廠技術人員對全廠64口油氣井及近5年措施作業的35井次,逐一排查,運用儲層精細刻畫、隔夾層封擋性定量描述、氣井水侵動態預測模型等技術深化基礎研究,識別出4種水侵模式和4種剩餘油氣分布模式,挖掘出中下氣層剩餘天然氣地質儲量16億立方米、凝析油34萬噸,排查出上返潛力井7口、下返評價潛力井4口和回採潛力井10口。
他們創新運用油藏參數、評價手段、挖潛方法「三位一體」評判標準,對潛力井進行全方位分析論證,根據風險大小排序安排施工作業,降低措施風險。截至目前,該廠共完成措施井7井次,成功率100%,累計增產天然氣7320萬立方米、凝析油1.36萬噸。
打通「堵點」技術創新增效益
近日,因高含水關停近兩年的YK23井成功復產,日增產天然氣7萬立方米、凝析油10.9噸。這是該廠運用水侵規律定量識別新技術取得的又一成果。
此前,YK23井受水侵規律認識和控水技術限制,一直無法復產。「我們工作的重點,就是打通技術創新『堵點』,採取針對性措施,提高油氣採收率,實現增產增效。」開發所副所長黃成說。技術人員深入開展隔夾層封擋性研究和水侵規律研究,綜合氣藏工程、宏觀類比、數值模擬等多種方法,首次實現氣井見水時間預測由定性向定量轉變,可精準描述出水侵路徑和見水時間。這一研究成果在YK23井應用獲得成功,更加堅定了技術人員依靠技術創新持續攻堅創效的信心。
今年以來,技術人員綜合隔夾層封擋性分析、氣水過渡帶識別、產層物性界限確定等認識,先後成功應用氣舉排液、隔板控水、小套管液壓橋塞封堵等新工藝、新技術,使一批關停井成功復產。
YK28H井首次採用小套管液壓橋塞封堵工藝技術成功復產,日增產天然氣6萬立方米、凝析油22.6噸。YK22井、YK34H井 應用氣舉排液採氣工藝技術獲得成功,兩口井日增產天然氣8.8萬立方米、凝析油9.6噸。
攻克「難點」提質增效促發展
12月6日,生產運行室經理江玉發,針對輕烴、液化氣市場價格波動,再次下達調參指令,增加高價值產品量,提高產品附加值。至此,該廠今年通過精細調參,累計優化產品結構25次,增效186.72萬元。
該廠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按照「效益優先、科學開發」的原則,打破生產運行過程中專業界限,整合工藝、儀表、設備、電氣、安全等各方資源,進一步強化生產運行意識,全方位掌握管網節點信息,充分發揮大運行、一體化優勢,實施產能建設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工藝技術優化等,實現提質增效。
雅東1-3H井,是今年雅克拉採氣廠完成的第一口開發評價井。他們通過優化產能建設施工方案,使這口井成功實現測試、投產兩不誤,回收天然氣135萬立方米,創效140多萬元。
在YK28H井實施上返措施作業中,他們打破常規,應用小套管液壓橋塞封堵工藝技術和實施作業、試油「一體化」施工法均獲得成功,縮短工期20天,降本增效370多萬元。
雅克拉採氣廠優化生產方式,首次應用地層能量直充CNG在星火5井獲得成功,日充裝CNG5萬立方米、生產凝析油2噸、增效4.5萬元。同時,縮短建產時間30%以上,單井節省費用300多萬元。(羅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