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道穴,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靈道是手少陰心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靈道穴有寧心、安神、通絡、安神寧心、舒筋活絡、生發心氣作用。
靈,與鬼怪相對,神靈也,指穴內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道,道路。該穴名意指心經經水在此氣化。本穴物質為少海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處為氣化散熱,氣化之氣循心經氣血通道而上行,故名。 經,經過也。本穴為心經地部經水運行的通道,經水在地部無散失,故為心經經穴。 屬金,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是蒸發化氣,所化之氣與心經氣血相比,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標準定位:靈道穴位於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仰掌,於尺側腕屈肌肌腱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橫平尺骨頭上緣(根部)處取穴。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靈道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有尺動脈通過。分布著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皮薄,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尺神經,尺動脈的分支分布,並有尺神經、尺動脈本幹經過。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並有尺動脈通過。 靈道穴有寧心、安神、通絡、安神寧心、舒筋活絡、生發心氣作用。 靈道穴是心經的經穴,心主血脈,主神志,故可調血止痛、養心安神治療心神病。 手少陰心經出腋下,行於肘臂,經筋結於胸脅,靈道可通經活絡治療經脈病。 靈道穴秉少陰之氣,由少海直道而來,有行氣和血、寧心醒神之功。主治心痛、乾嘔、悲恐、瘛瘲、肘攣、暴瘖以及諸般鬱滯之症,刺之俾使其靈通順適也,是治療心病和癔病的主穴。《備急千金要方》:「心痛悲恐,相引瘛瘲。」 靈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心絞痛,心內膜炎,暴喑,舌強不語,失音,失語,急性舌骨肌麻痺或萎縮,頭昏目眩,頭眩,肘臂攣痛,乾嘔,暴瘖,喉痺,腕臂攣急,尺神經痛,腕臂痛,癔病,精神分裂症,悲恐善笑,目赤腫痛,手指麻木,肘關節神經麻痺或疼痛,足跗上痛,瘛瘲,胃痛,失眠等。 靈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強不語、頭昏目眩、肘臂攣痛。
靈道穴主要用於心神及外經疾患等:如心悸怔忡、頭昏目眩、乾嘔、暴瘖、喉痺、舌強不語、腕臂攣急等。 現代多用靈道治療心絞痛、心內膜炎、癔病、精神分裂症、尺神經痛等。 靈道穴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強不語,頭眩,目赤腫痛;肘臂攣痛,手指麻木;瘛瘲,悲恐善笑,胃痛,足跗上痛。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癔病,失眠,精神分裂症,失語,肘關節神經麻痺或疼痛; 1、按摩,用拇指先輕揉靈道穴1分鐘,然後重壓按摩2分鐘,最後輕揉1分鐘。 2、艾灸,將姜切片,置於該穴位上,將艾絨搓成黃豆大小的艾柱,將艾柱置於薑片上點燃,每次灸1—3壯。
冠心病犯病時,可用拇指先輕揉靈道穴1分鐘,然後重壓按摩2分鐘,最後輕揉1分鐘,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為一療程,間歇2—3天,可進行下一療程。 經觀察,揉按治療後心絞痛症狀明顯減輕,心電圖亦有改善。 靈道穴配外關穴,有舒筋通絡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關節炎。 靈道穴配扶突穴、支溝穴、曲鬢穴、天窗穴,治暴喑、口噤。 靈道穴配廉泉穴,有利舌啟閉的作用,主治舌強,暴喑,癔病。 靈道穴配郄門穴,有安神寧心,鎮靜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怔忡,心痛。
▶ 註:本文摘自網絡。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編輯:梔子 核對: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