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名高考狀元養成日記:共同點很多,小學就開始「拼爹媽」

2021-01-19 胡航懂家居

高考的意義是什麼?

在很多人眼中,高考是一件絕對的唯結果論的事,「莫問收穫,但問勤耕」不是捨本逐末嗎?實際上,梁啓超採用曾國藩的這句話,是要教育孩子潛心時下,不能一心只想著收穫,勤耕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必然會出現好的結果。

在今年高考過後,我們研究了學霸們的成長曆程,發覺了某些關聯性。這些孩子的家庭,常見都有一些相同的行為,而這也許是他們在讀書階段中成為學霸的關鍵因素。

在今年高考的四十六位高考狀元中,包含往年的高考狀元裡,都有許多這樣的共性。

1、家長從小正確引導,閱讀能力儘早塑造越好

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考出了726分的高分數,錄取北京大學。

談起孩子是怎麼培養的,謝爸爸笑答,並沒有塑造過,都靠孩子主動,也沒上補習班。

真的什麼都沒做嗎?

那主要是因為他們從謝欣穎小的時候就著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習慣塑造好了,之後就愈來愈簡單。

為了能塑造女兒的閱讀興趣,一歲多時,家裡就訂了許多幼兒畫報、兒童繪本。

「小的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漸漸地的,她自己看完圖也能把故事完整的講出來了。」

湖南高考理科狀元杜青雲,平日最喜歡的就是博覽群書,愛看的是《史記》、《資治通鑑》這樣的書。

閱讀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家長的引導,讓孩子重視課堂效率

謝欣穎從未上過輔導班,她覺得,真正的學習在課堂,所以在課堂更高效率的學習。

怎麼在課堂高效率的學習呢?

那便是提早預學,預學時把重點難點列出來,解答課後題並找到疑惑點,並在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

這種能力,從小學時期時就一定要奠定基礎。

河南省的雙胞胎學霸陳定一陳弘一兄弟二人,自小就跟著父親,充分利用年級更替的時間,提早預學完下學期全部課程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的一二年級尤其重要,此時需要父母參與進來,進行輔導與陪伴。

很多孩子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在課堂上聽到不懂的地方,容易卡殼,導致思路打斷,無法跟上老師的節奏,課後的學習和寫作業也會受影響。

如果父母採取的只是讓孩子認真聽課,但卻沒有實際的作法,孩子不知道怎麼做,往往執行起來有困難,唯有父母一開始就給予明確的指導,幫助孩子養成習慣,才能讓孩子在高效率中吃到甜頭,也更願意聽父母的意見。

這是一種正向的循環。

3、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父母是關鍵

被稱為史上最勵志的高考狀元鄭恩柏,從全班倒數第一,到2015年高考時以760分拿下浙江理科狀元,被北大錄取,一時傳為佳話。

回憶起在學習方面的感悟時,他說道,

「真正讓我受益而改變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力,這些都是後天培養的。」

這得益於他的父母在這方面對他的培養。鄭恩柏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孩子一時的成績不理解而放棄努力,而是堅持陪伴孩子成長。

4、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

沒有誰永遠保持狀態滿滿,學習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時,父母的協助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自己也有厭學不想看書的時候,此時爸媽不會說什麼,而是把電視關掉,坐下來一起看書,看到他們看書,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不用功了。

被譽為「神仙女兒」的武亦姝,她的爸爸也會在每天下午4點半後,就關掉手機,專心的陪孩子學習。

從這些狀元學霸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共性:

父母重視孩子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在幼兒和小學階段,最好的培養習慣的時間是在3-12歲之間。

而3-6歲培養的更多是生活習慣、為人品性,6-12歲之前培養的是學習的習慣、專注、邏輯能力和時間規劃能力。

所以,父母的格局、眼光與陪伴,是小學階段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

而小學6年,又是一個孩子成長變化劇烈的階段,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如果我們總是用講道理、批評和打擊的方式來教育,會很快發現教育的效果越來越差,我們也會教育得越來越吃力。

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的「博士老爹」蔡笑晚也說: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而關鍵就在於小學階段。

那麼,希望孩子從小就培養出好習慣,孩子自律、專注又獨立的家長,就有必要去了解小學這6年中,都要怎麼樣來培養孩子。

最好的方法是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來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輸入。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針對孩子小學六年,為家長提供精準的家教指南,細緻地規劃孩子的每一年,讓孩子少走彎路,穩紮穩打。

一年級:做好幼小銜接,幫助孩子適應新學校新環境,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二年級:重點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

三年級:幫助孩子靈活掌握知識,避免出現三年級「滑坡」現象。

四年級: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應對學習難度提升的壓力。

五年級: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養好孩子的性格,提升學習效率。

六年級:協助孩子做好小升初的準備,為孩子減壓,平穩對接青春期。

本書的作者于敏: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諮詢師、父母大講堂講師。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前提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的方法養育自己的孩子。18年的實踐,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2011年高考,同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錄取。

于敏是一個有著20年一線教學經驗的老師,她結合了豐富的案例,針對不同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面臨的不同的問題,幫助家長抓住不同階段,養育孩子的不同重點,解決育兒難題。

這本書抓住了孩子成長中的10個重點方向,從每一學年到假期規劃,帶家長從頭到尾,提升孩子的每一項能力,最終達到「自主高效學習」的目的。

現在活動期間配套【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的初中三年】+【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三本只要99元,上架幾天以來,已經賣出3000多本,感興趣的可在下方連結下單。(新舊版隨機發)

相關焦點

  • 歷年來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連續5年拿下7名狀元,連續8年保持100%學生上二本線,98%學生上重點線。為什麼好的教育,要拼爹媽?媒體採訪高考狀元時,發現了兩個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本以為高考狀元都是書呆子,後來發現並不是。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更是興趣廣泛,會彈鋼琴,能演話劇,運動會200米跑還能拿第二名。山東省高考狀元孟令昊,喜歡拉大提琴,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早早就拿下了大提琴十級證書。
  • 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中考也是狀元:學霸從不靠補課,而是靠這一點
    文|啞鈴媽媽2020年是疫情影響之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高考狀元更是越過了艱難險阻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是家長們最擔心最關注的事情,可謂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成功的孩子們都有他們成功的秘籍。最近,筆者將帶領各位讀者一起挖掘高考狀元們的成功秘籍。
  • 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的爸爸分享經驗:小學就得狠抓孩子的學習習慣
    文|啞鈴媽媽 2020年是疫情影響之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高考狀元更是越過了艱難險阻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是家長們最擔心最關注的事情,可謂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成功的孩子們都有他們成功的秘籍。
  • 湖北725分高考狀元曝光,揭露扎心真相: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隨著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揭榜,「高考狀元」也次第出爐。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語文更是破天荒地考了146分。一時,關於唐楚玥的信息,登上熱搜,引發關注。唐楚玥不僅是學霸,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是多才多藝,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彈鋼琴,練書法,演話劇。
  • 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名,老師第一公務員第二,高薪行業意外墊底
    主要原因,就在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影響,一位網友調查了我國高考狀元父母的職業佔比情況表,有些職業排名在意料之中,也有讓人很意外。 中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名 榜首:老師 教師職業位居榜首
  • 高考狀元有啥共性?打開他們課桌下的抽屜,網友感慨:不成功才怪
    可凡事成功案例,都沒有所謂的「坐享其成」,想要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離不開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拼搏和努力……高考狀元有啥共性?打開他們課桌下的抽屜,網友感慨:不成功才怪每年高考過後,教育學者和熱心家長們,都會規劃一些高考狀元的成功路徑,企圖幫助無數家長從中找到最捷徑的「方式」,助力孩子們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家的確從歷屆高考狀元中,尋找到了一個「共性點」——課桌內「另有乾坤」。
  • 她是海南高考狀元,高一數學在班裡排倒數,高考一舉奪得狀元
    廖舒欣,海南省澄邁縣眾興鎮孔水村人,出生要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主要在外打工維持家庭開支,廖舒欣從小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開始,她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過她的學業。廖舒欣的成績並不是一開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她在高一的時候數學還排全班倒數第一,她的數學是經過高一、高二兩年的拼搏才追上來的,升上高三時,為了專心學習,她把手機上的qq、微博各種娛樂性的軟體全都卸載了,而且嚴格要求自己在學校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正是這樣的破釜沉舟的拼搏精神才讓她在最後的高考中笑到了最後。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後,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點...
    優秀的高考狀元,都有點「不務正業」 前段時間,全國各省高考狀元紛紛出爐。 翻看了這些高考狀元背後勵志的故事後,星貓園長發現,在優異成績的背後,這些高考狀元都有點「不務正業」。
  • 100名清華北大學霸的日記曝光:決定因素是天賦還是勤奮?
    在優秀的學霸的優質學習方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加以實踐應用,很多孩子都能輕鬆成功。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幫你找到方法這件事!為此,我們精心組織編寫了《清華北大學霸日記》一書,從學霸心路、高分寶典、學科錦囊、疑難突破四個角度剖析了學霸的成長經歷和高分制勝法寶,其中不乏各省高考狀元的看家本領。
  • 高考唯一滿分狀元何碧玉,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女人,現在怎麼樣了?
    高考歷史上曾有唯一的滿分狀元何碧玉,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女人,現在怎麼樣了?14歲的狀元今天說到的何碧玉是河南新鄉人,從小就展露出過人的才智,從小學開始就表現的非常優秀,在十歲半的時候就進入了新鄉市一中少兒班,這所學校是河南省唯一的超常學校,聚集了河南省各市的優秀學子。
  • 高考放榜!合肥最牛高中出爐,168中學7年5狀元!
    老師帶出4個狀元!高考成績出爐,需要較勁的並不是學生之間,畢竟每位同學都是最棒的自己,近些年也開始模糊「高考狀元」這樣的說法。成績數據背後,更多的是學校之間的比拼。今年的兩位第一名分別來自於合肥168中學和太和中學。這兩所學校也是全省高中金字塔頂端學校。
  • 高考狀元封神榜:第一名滿分 第二名差一分 第三名至今還是個謎
    高考狀元封神榜:第一名滿分 第二名差一分 第三名至今還是個謎 高考狀元封神榜:第一名滿分 第二名差一分 第三名至今還是個謎 高考狀元封神榜:第一名滿分 第二名差一分 第三名至今還是個謎 最近高考分數出來了,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下歷年高考狀元的封神榜
  • 河南高考狀元何碧玉現在的情況
    2000年的河南理科狀元何碧玉大家還記得嗎,14歲的她高考考了900分,創造了河南高考奇蹟,算一算今年她已經35歲了。有傳言說她在美國,那麼何碧玉現在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 他是黑龍江高考狀元,從小就喜歡讀書,英語只被扣了2分
    李昀蔚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開始,他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常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過他的學業。李昀蔚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是歷史類和科學類的書籍,常常手不釋卷,一看就是一整天,李昀蔚的母親見兒子喜歡,便連續訂閱了5年的科教畫報,李昀蔚愛思考、愛動腦的習慣就是因為這樣得以培養起來的。
  • 尋找今年泉州高考理科狀元惠安人佔可盈狀元之路……
    從小,家裡學習氛圍濃厚,可盈經常跟著媽媽在校園裡玩,也因此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直以來,爸爸媽媽都很少操心她的學習成績。 在今年高考中,可盈的外語考了147分,距離滿分只差3分。不過,這名學霸卻說,以前自己的英語成績並不好。為了能提高英語成績,讀初中那會,爸爸每天陪著女兒背英語詞彙。正好爸爸在減肥,他經常帶著女兒去西湖跑步、做伏地挺身。
  •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高考贏在了心態
    2020年重慶高考成績公布,重慶八中高2020級20班謝欣穎取得了語文136分、數學149分、外語148分、綜合293分,理科總分726分的好成績。超過理科一本分數線226分,這樣的分數實在是讓人震驚!讓人同樣震驚的是,謝欣穎同學在3年前的「中考成績」也是重慶市第一名。
  • 山東高考最高分孟令昊,數學滿分總分711,為啥好的教育要拼爹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山東是一個高考大省,生源多,分數線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年山東高考進行了改革:從2020年起,不分文科和理科,統一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而且外語考試分離南辭進行,聽力和筆試
  • 34年65位吉林高考狀元調查 工作傑出榜上無名
    高考狀元的誕生帶著許多偶然性,「熱炒」的背後也帶著許多利益糾葛。對1977年至2010年能統計到的吉林省65名高考狀元,本報記者進行一番梳理,希望為讀者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狀元曝光率在10年間激增 34年來,考慮到狀元並列的情況,我省實際產生的文理科高考狀元應該超過70人。
  • 他被稱為「最帥高考狀元」,高考裸分700分,網友:很像那個明星
    「狀元」是自古已有的稱呼,隋煬帝開始就已經有了科舉,狀元自然就是科舉考試中的殿試第一名,也是全國讀書人中的第一名,考上狀元之後,就是光宗耀祖的存在。所以一般殿試結束放榜之後,皇帝都會舉行瓊林宴祝賀考上進士的,還會有前三名一起遊街,人們就可以看看這三甲除了有才華之外,是不是還有一副好相貌。
  • 用日記記錄成長!
    育人邦心理教育學校不僅通過創新模式來幫助青少年改善不良習慣,還專注於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寫日記就是其中一種! 據調查發現,日記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