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被愛,不是因為任何外在條件和討好行為,只是因為你是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彬彬說
前幾天閨蜜蕭蕭給我打電話,抽抽搭搭哭著說自己跟男朋友大李分手了。
我有點驚訝,因為據我所知,倆人交往快三年,彼此三觀相合興趣相通,感情一直都還不錯,甚至都已經準備明年結婚了。
蕭蕭委屈道:我們這次吵架吵得很兇,我脾氣上來了一著急就說了句分手吧,誰知道他竟然說好。
事實上,作為這段感情的旁觀者,我知道,蕭蕭無疑是深愛著她的男朋友大李的,大李也不見得就是真的想和蕭蕭分手,但是蕭蕭內心的安全感缺失總是阻撓著這段關係的發展卻又是事實。
每當倆人關係漸入佳境的時候,這種精神上的匱乏感就會跳出來搗亂。
蕭蕭越愛他,就越想證明他也是愛她的,於是就越喜歡在關係中反覆試探,不停地作來引起他的注意,能讓他吃醋最好,這樣她才能從他的態度中獲得安全感,覺得自己是被他愛著的,被他在乎的。
大李想要自己的私人空間,蕭蕭想要大李滿足自己一切需求,給她無條件的愛,兩人都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被看到和滿足,於是產生了矛盾。
久而久之,兩人在親密關係中,就只能被疲憊、不安、懷疑和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包圍,有分手的想法也在所難免。
其實蕭蕭這樣並不是個例,由於工作性質,我經常會收到姑娘們的傾訴,說自己在戀愛中總是很缺乏安全感,老控制不住自己去翻看男友的手機,檢查他的錢包,甚至限制他的經濟自由,一刻看不見他就心惶惶然。每天必須要不停地問他,你愛不愛我,得到肯定的答案才能心安,否則就一直陷在焦慮的情緒裡走不出來。
那麼,在一段關係中,為什麼,我們明知對方是深愛著我們的,卻仍然會控制不住自己去懷疑、否定他的愛,不願意相信他呢?
親密關係中
為什麼我們會缺乏安全感?
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當然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種需求可以是外在物質上的,也可以是內在精神上的,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起決定作用的主要還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求可以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除了要滿足外在安全感的需求之外,還要滿足愛和歸屬感的需求。我們常說的安全感缺乏,其實大多數指的是就是愛和歸屬感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父母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也是指導我們在這世間順利行走的引路人。
而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全世界,如果能夠被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和喜愛,那麼孩子對世界和人或物的安全感就由此而生。
但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需求,處處壓抑事事委屈,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積極有效的反饋,反而是指責和抨擊。
那麼,這種不被認可不被接納的負面情緒,就會成為孩子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不停地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缺乏安全感的源頭,他們不相信別人會無條件地愛自己,也不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身邊有一個非常優秀的朋友,國內頂尖院校碩士在讀,長相甜美性格落落大方,家境富裕,但就是這樣一個大家眼裡白富美的姑娘,卻常常不自信,擔心被遠遠不如自己的男友拋棄。
因為從小媽媽對她的要求就非常高,管教嚴厲,並且崇尚打擊教育。整個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她拼命努力,一再苛求自己,希望得到母親的接納和認可。
但即使在同齡人裡已經非常優秀,卻很少從母親那裡得到正向鼓勵和積極肯定,反而再三打擊她:
「你跟那些真正優秀的人比實在差遠了」,
「怎麼才考了這個名次,你明明可以考得更好」
.
因為一直沒有得到認可,長大後,她的內心非常自卑,並且極度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很差勁,不值得被愛,所以才會找了個很多方面都比不上自己的男友。並且在和男友的感情中患得患失,擔心被拋棄。
這就要追溯到遙遠的童年時代,如果那時的我們在剛開始接觸世界的時候,沒有建立起對世界最基本的信任感,對周圍的人和物產生希望和期待,那麼長大後的我們就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然而成長時期的我們又是十分脆弱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遭遇不同類型的情感創傷。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負面記憶和消極情緒,都會真實地存儲在我們的大腦深處,化作潛意識的一部分,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做出各種大同小異的決定,使我們不能真實地做自己。
就像蕭蕭,之所以極度缺乏安全感,選擇作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就是因為她從小父母離異並各自組建家庭,幼小的她沒有人管,跟隨奶奶四處輾轉謀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與大李相愛後,她獲得了充沛的愛和相對的安全感,也慢慢學會了愛人和習慣被愛。她仿佛得到了救贖,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的絕對接納和無條件的愛,也希望大李能夠給她。
但一旦大李因為某些原因暫時忽視了她,潛意識中被至愛之人拋棄和忽視的不良情緒就會被喚醒,強烈的不安全感就會驅使她做一些自認為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決定,雖然這些決定有時對關係不一定是有利的。
什麼樣的女人會缺乏安全感?
之前曾聽人說,缺乏安全感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婦科疾病,女人是安全感匱乏的易感性症候群。事實上,缺乏安全感這種事情,確實存在性別差異,女人的恐懼、焦慮和不安確實比男人更容易表現出來。
那麼,什麼樣的女人會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呢?
低自尊的人常常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只有在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他們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別人需要的,因此在關係中更容易擔心被拋棄,安全感極度匱乏。
我高中時候有個女同學,成績好人品好,長相和性格都溫柔和氣,非常願意幫助別人,也從沒見跟人紅過臉,因此很多同學都很喜歡她,朋友非常多。
有一次跟她聊天的時候,我向她表達了自己對她很受同學歡迎的羨慕,她愣了一會兒才說了一句我至今都記憶猶新的話:
你不知道我多羨慕你們能夠做最真實的自己,而我,只有幫助了你們,看到你們滿足之後,才能獲得少得可憐的一點兒滿足感。
做慣了照顧者的她,不相信自己什麼都不做就能夠獲得別人無條件的信任和愛,不知道怎麼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該如何接受別人的照顧,甚至因為強烈的不安全感,都沒有辦法和別人進行深入的情感聯結。
她身邊看上去人來人往,朋友眾多,卻只有自己知道,與得不到任何情感慰藉的孤獨感相伴是多麼難熬。
身邊見到過很多這樣的姑娘,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對自己愛人的依賴性很強。對生活和未來沒有很深刻的追求和想法,獨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她們的世界好像除了圍繞著男人和愛情打轉,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這一類姑娘很難相信自己身上有著獨特的價值,甚至將自我價值感完全放在別人身上,依靠別人的評價來構建自己對自己的完整印象。
還有一種女人,雖然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但是她們的外在卻無可挑剔,或許是職場上殺伐果斷的女上司,又或許是強勢又美麗的白領佳人,總之絕對讓你看不出任何端倪。
這種女人在有了伴侶之後,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對伴侶有著超高的期待,渴望能夠從他們身上獲得絕對的安全感。父母、世界、以及生活環境沒有給足的愛和安全感,她們都希望能夠從愛人身上得到。
但事實上,一個女人如果想從男人身上尋找自己的價值,獲得安全感,那她一定會失望,因為男人們同樣也缺乏安全感。並且,沒有一個正常男人會喜歡一個整天都黏在他身上,甚至監控他的行動的女人。
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自己的不安全感?
人行於世,荊棘遍地,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無時無刻不充滿著變化和未知,我們註定要與不安為伴,也不可能行走一遭身心卻毫髮無傷。
時刻保持警惕的危機意識能夠幫助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裡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內心過度缺乏安全感,甚至已經影響了我們的親密關係和個人發展,我們應該怎麼辦?
很多女人並沒有意識到,她們內心深處安全感缺失導致的匱乏感,已經像是一條漸收漸緊的繩索,既裹挾著自己,也綁架了至愛至親的人,使他們逐漸在關係中窒息。
想要療愈自己內心的安全感匱乏,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內心確實缺乏安全感,並接納它,明白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安全感,也要允許自己在特定情況下有不安感。
其次,學會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認識到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接納並與它和解,富於內省,才是實現自我成長修復親密關係的終極奧義。
就像哲學家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曾寫到的那樣: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把目前讓自己感覺到不安全的人、物或事件,列出一個清晰的清單,分辨哪些是無謂的焦慮,而哪些是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層層剝落,追根溯源,找到自己安全感匱乏最本質最核心的原因,然後最好能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療愈自己的創傷。
同時你也要明白,過去的事情已無法改變,但現在和未來仍然可以選擇。要記住,我們回過頭去整理過去的創傷,是為了能夠發現和觀察自己內心那個真正的自我,並釋放它的喜怒哀樂,以便從過去經歷中汲取經驗獲得能量,更好地向未來進發。
其實很多時候,姑娘們在親密關係裡缺乏安全感,懷疑、否定、不信任的那個人根本不是伴侶,而是她們自己。
由於橫亙在心裡傷痕累累的創口和過往不被認可的不良體驗,她們不能夠相信自己是可以被無條件接納的,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甚至完全否定自己的價值,在別人的眼睛裡尋找自己。
她們寧願從別人身上得到一點少的可憐的安全感,也不願意正視自己的需求,向內探索,把安全感的源頭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從別人那裡得來的安全感有多虛無,像是用雲朵堆出的防禦城堡,風一吹就散了。
實際上,真正的安全感應該來源於自己的內心,只有堅定,自信,強大的內心才會給自己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並且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把它奪走。
我們每一個人,在愛別人之前,都應該先學會愛自己,這是我們成長路上最重要的課題。因為只有自己的內心擁有足夠多的愛和安全感,內心的感情充盈而豐沛地流動,才能有愛別人的能力。
就像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描述的那樣:愛是一種主動性的活動,而不是一種被動性的情感。它是一種自足,而不是一種追索。
愛也是一種產生愛的能力:賦予自己生命力和愛的能力,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發對方的生命力,用自己全身心的愛的能力去引發另一個人的愛的能力,使另一個人也能成為給予者,愛人者。
要堅信,你值得被愛,不是因為任何外在條件和討好行為,只是因為你是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生而為人,幸福最要緊。彬彬有理是你在遇見情感問題後的第一站避風港;是女人們發現「生活怎麼總是那麼多不如意」後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是尋求成為『獨立女性』最溫暖的組織,是女人們身後最強大的靠山。如果你想要看見幸福,來到彬彬有理邂逅久違的自己。
安全感是一種複雜的感覺。
安全感的缺失會讓我們患得患失,
會讓我們擔心恐懼,
會讓我們又作又鬧。
有些人不僅僅是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他們會在生活所有的情境中都感覺不踏實,這種不安全感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
當然,也可能只是對TA缺乏安全感,這可能是TA曾讓你如此擔心,以至於對TA所有的行為都缺乏信心。
安全感這種東西,摸不著看不見,
也許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在關係中的安全感狀況,
去看一下,自己缺失了哪部分,
了解自己,從看見開始。
在本測試中,我們將幫你評估現在的安全感狀態是否處於正常的狀態,然後梳理你為何缺乏安全感。
長按圖片中的二維碼
測一測你的安全感分值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