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不是年齡,不是性別,而是認知

2020-12-21 讀霸天下唄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取決於性別、年齡,也不取決於學歷、權力,而取決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

認知,是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認知過程。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都是學校教育,學到的都是文化知識,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開發的是智力,但都不是認知。

人的認知能力與人的認知過程是密切相關的,認知過程是主觀客觀化的過程,即主觀反映客觀,使客觀表現在主觀中。

認知不來自於意識,來自於我們面對的世界,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感知,轉換成行動。

「見多識廣」,就是一個認知過程。看見的東西越多,儲存在大腦中的東西越多,將來對這方面的知識就了解得越多。

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呢?

一、心態

孔子曰:「知知為知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

如果想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不但不能不懂裝懂,很多時候就是知道一點,都不能說知道,因為你以為你知道,未必真知道。

當你有「我知道」的心理,就會缺少探索、求知的想法。從認知升級的角度來說,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對任何事說:「我知道」。

這不僅是態度上的謙虛,而事實也是如此,當你是一個真正的學習者,你會發現你要學的東西很多,越學越發現不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

只有從心理上承認自己無知,才能虛心接受新知。

現代化之前的某些人類文明曾經犯過無知的錯誤。他們認為自己了解整個世界,什麼都知道,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太多東西不知道,所以限制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

更可笑的是,現代社會竟然還有人犯這種錯誤。某些西方國家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殾能控制,他們的所作所為必將承受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後果。

現在的科學革命,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

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道自己不知道,或假設自己不知道,不斷的自我否定,不斷的自我修訂,才能成為更完美的人。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硬裝自己什麼都知道,不虛心接受未知,必將一事無成。

只有常懷自我否定的心態,才是提升自我認知的基礎。

二、行動

心學大師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知行一體,知來自實踐。

古時候趙括熟讀兵書,對於排兵布陣,譴兵調將,說得頭頭是道,但沒有實戰經驗,真正上戰場打仗,只能是功虧一簣,紙上談兵能算得上真知嗎?

行動才有可能證偽,坐而論道沒有任何意義。

「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方知寒;「知飢」,必已知飢了,方知飢,所以說,知行是分不開的。

知決定行,行又決定知。

人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你也知道讀什麼書對你有好處,但你並沒去讀,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

你知道戒菸很重要,健身很重要,早睡早起也很重要,但你不去做跟不知道有什麼兩樣?

知道了,不去行動,等於不知。

不只停留在知,而是把知變行,才是提升我們認知的重要途徑。

三、學習

「器虛則受,實則不受,物之恆也」。

器皿的價值在於它的空,我們的大腦何嘗不是呢?

書法講「疏密」,畫畫講「留白」。我們的大腦也要學會「留白」,只有「留白」才能裝進新東西,誠實面對自己領域的無知,並試著加以填補。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我們會對看到、聽到所有關於這件事情的信息,與大腦中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去進行推理、分析、判斷,得出結果,然後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水平高低就取決於我們大腦中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所以不斷學習是我們提高認知能力的關鍵。

不斷學習,不斷行動,不斷「填補」知識,不僅能使我們自身變得出類拔萃,而且是人類探索世界,拯救地球的必然需要。

進入現代社會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生態環境、能源問題,一直是人類擔心的問題。

其實,世界並不缺能源,而是缺能夠駕馭並轉換符合我們所需能源的知識。

結語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認知的不同。那些高高在上、賺著大錢的人,都是因為眼界寬、認知能力高。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永遠與比你知得多的人在一起,你的認知也會得到提高。

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相關焦點

  •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
    我們能看到什麼,一個人非常努力,但卻在一個特定水平不斷重複,而另一個人卻在無形中擁有了一種「向上的力量」,他們的差別在哪? 其中一個人有眼界,有方法,有全局,說到底就是認知模式不同。因為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經歷,構建自己的認知模式,然後再用這個認知模式,理解這個世界。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思維方式
    看上去他像上海普通的經理人。雖然畢業了二十幾年,可同學關係依然像讀書時一樣自然。許多人問這位朋友為什麼每次參加同學會都這樣穿戴,而他卻說:「大部分老同學物質條件沒有自己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運氣差,而是因為自己出生在上海,父母是上海第一批成功的商人,自己的起點就比許多同學起點高。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
    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堆人為了一塊金子搶得頭破血流。一個人悄悄撿起他們身邊的一塊鑽石,揚長而去。搶金子那幫人,死的死,傷的傷。而拿走鑽石的那個人成了富翁。其實,那幫搶金子的人並非沒有能力搶鑽石,而是:自始至終,他們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01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
    文 | pumpkin來源丨洞見(ID:DJ00123987)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深度好文)
    當一個女人把什麼都給你了,你該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帥、多有錢,而是她已經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準備。當你嫌棄身邊的男人不夠優秀,有沒有想過他沒天沒夜的努力就是為了讓身邊心愛的你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當一個男人兩手空空肯為你去打拼,你該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變成依賴,愛情慢慢變成親情,就算兩個人在一起沒有當初的激情,那請別忘了還有感情。
  • 關於性別認知,你真的了解嗎?
    來自馬德裡國家遠程教育大學的Antonio Guillamon曾參與多項有關研究,他說,影響性別認知的不是大腦的體積,而是它的構造方式。那些認為自己是男性的女性擁有的大腦體積和其他女性無差,而那些認為自己是女性的男性也擁有和其他男性一樣大小的大腦。但是,當Guillamon和他的同事對跨性別男女的大腦進行掃描後,他們在其由白質構成的四個區域發現了微妙的不同。
  • 中年少女、小哥哥 別讓"年齡標籤"綁架自我認知
    小姐姐、小哥哥、油膩大叔、中年少女……當下,很多流行的標籤都和年齡有關,年齡標籤影響著一些人的社會形象和自我認知。所以,面對當下許多與年齡有關的流行標籤,既無需對號入座,更不必過分在意,以至於讓年齡成為生活包袱。「年齡標籤」不過是人們依據生活閱歷和過往經驗而得出的近乎於固化的形象認知,既不能契合社會的每一個年齡群體的具體特性,也缺乏科學的判斷依據與認定標準。「年齡標籤」反映出人的認知刻板,會帶來以偏概全的結果。
  • 《假小子》:一個美麗的謊言,承載著對性別認知的探索歷程
    之後畫面轉到家中,言談中才驚訝地發現蘿拉居然不是男孩,而是打扮男性化的小女孩。整個影片,蘿拉都是以扮演男生並化名米克為主線展開的,導演設置這樣一個角色,實則是別有用心。人物性格的的塑造是往往是電影成功的一半,導演試圖用米克的故事解釋童年對性別概念認知的模糊,隨後主角的態度則是故事背後的真諦。
  • 《熊出沒》中最自私的人,不是光頭強,也不是兩頭熊,而是他
    然而,隨著觀眾對劇情的深入了解,大家會發現,光頭強也沒有想像中的面目可憎,兩頭熊也沒有表面上所看到的剛正不阿,光頭強有善良的一面,他會在他最大的對手熊大熊二身處危險的時候,放棄自己的利益,選擇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也會收養小動物(肥波)和小女孩(嘟嘟),而熊大熊二也有自私的惹人厭的一面,有時候光頭強明明沒有做什麼傷害森林的事情,卻被他們毫無理由地搞破壞、擾亂光頭強做事
  • 人最大的教養,不是禮貌,不是客氣,而是……
    世界是一面鏡子,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  和人相處,處的是真心實意;長久不分,看的是人品良心。  外貌如何,不是致勝的法寶;討不討喜,才是交往的重點!  人最大的教養,不是禮貌,不是客氣,而是做到以下這三點,讓人有身心舒暢之感。  01  待人寬容,為人厚重  君子以厚德載物,端莊厚重,不輕佻;和人言語,不揭短。  懂得為人考慮,知道與人為善,會收穫更多的支持和善意!
  • 夫妻之間「最佳年齡差」是多少?不是3歲,不是5歲,這個數最好
    文/好奇的萌娃控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最完美的愛情,最契合的婚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了,對於愛情已經進入「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不是問題,性別不是障礙」的高度。但愛情和婚姻又有所不同,談戀愛時感情很好的兩人,結婚後可能會暴露很多問題,其中年齡差就是一個很容易暴露問題的點,也有很多人還是很在意夫妻之間的感情差。
  • 一個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有錢,不是顏值高,而是這三樣
    一個男人的魅力,絕不是英俊的臉。雖然英俊的外表,可以給男人帶來加分項,但是最讓女人心動的還是一個男人身上的素養。有錢,只能算是一個男人的經濟條件,被男人金錢所吸引的女人,只能說是敗在了金錢的魅力上,跟男人無關。一個男人就算是再有錢,顏值再高,也不代表女人就會喜歡。
  • 人和人之間,不必互相為難
    >但許多時刻,我們不僅不珍惜這份緣,還常常彼此為難。有些人會為了一點眼前小利,跟工作夥伴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互相排擠。有些人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左右鄰裡發生口角,不相往來。有些人會因為一些誤會或矛盾,跟另一半彼此計較、彼此糾纏,誰也不肯放過誰。其實,有時我們故意跟別人過不去,也是跟自己過不去。
  • 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多時候,一段走到盡頭的感情,其實中間並沒有多大的紛爭,也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太累了;其實,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往往都是相處不累的
  • 女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善良,不是婚姻,而是......
    不得不說,女人比男人在生活上確實更艱難一些,生活從來沒有因為性別對哪一個女人優待過,反而在外界還有著厚重的枷鎖等著你。但真正聰明的女人都知道,不管外界的看法如何,不管人生走得有多艱難,獨立靠自己永遠是女人這一生最大的底氣。今年2月,「灣仔碼頭」創始人、「水餃皇后」臧健和去世了,給自己傳奇的一生放下了帷幕。
  • 非二元性別者:我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然而在個人生活上,山姆「大叔」早在2014年就公開宣布出櫃,雖然在歐美圈這麼「基情澎湃」的地方並非罕見,但其果斷乾脆還是著實讓人下了一跳,他表示自己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處於兩者之間,在他看來,約會時愛上的是這個人,而不是他的性別。這種並非明確男女性別的人一般被稱為non-binary,也就是非二元性別。
  • 健身1年的人和當兵2年的人,身體和肌肉有啥差別?說了你別不信
    導語:健身1年的人和當兵2年的人,身體和肌肉有啥差別?說了你別不信相信有很多人都想要擁有一個比較強壯的身材和健壯的肌肉,為此去健身房訓練。但是增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長時間地堅持下去才有效果。那麼與專門去健身1年的人相比,在部隊裡當兵2年的人肌肉和身體有什麼差別呢?答案說了你別不信。一般來說,普通人健身能堅持一年,從不間斷,嚴格按照健身計劃來鍛鍊,那麼就能擁有一身肌肉。而在進部隊之前,同樣沒有肌肉的人經過了兩年的部隊生活後,他們的身體和肌肉和專門健身鍛鍊肌肉的人有一些區別的,有的士兵可能都沒有鍛鍊出肌肉。這是為什麼呢?
  •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認知的不同
    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倆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不同根源在於認知的不同,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往往就在於認知的不同。或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經理生氣了,才不理我。A呢,依然心平氣和的上班,工作,而B呢,則惴惴不安,戰戰兢兢,生怕經理背後給他穿小鞋。俗話說:「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都是局限在自己的認知裡的。
  • 性別不是標籤,不存在什麼「應該」與「不應該」
    性別刻板印象簡單來說就是性別偏見,是我們自古以來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徵的固有印象,它清楚地表述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和看法。所以我們在對人的認知中,總是會力圖找出各類角色的共同特徵,用以縮短和簡化這個認知過程。比如說當人們形容「他不像男孩」或「她像假小子」時,其實就是在用性別刻板印象來評價某個男性或女性。
  • 夫妻之間最合適的年齡差,既不是3歲也不是5歲,而是這個數
    如今在戀愛上沒有了那麼多條條框框,但每個人對於愛情的期待都不一樣,大家還是會有自己的擇偶要求,年齡就是很重要的一項,現在有些人喜歡比自己小的人,有的人偏好年齡大點的人,也有些人跟對象年齡差距懸殊,人們對此雖然感到稀奇,但也不會再多加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