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釋。
另一中說法是「燈芯效應(wick-effect)」(或「「燭芯效應」)。酒醉或昏睡的人穿的衣服被火點燃,皮膚被燒脫落,皮下脂肪融化、流出,衣服被液化脂肪浸溼後成了「燈芯」,而體內的脂肪就像是「蠟」,源源不斷的提供燃燒的燃料,於是屍體就像蠟燭一樣慢慢的燃燒,直到所有的脂肪組織都被燒完為止。
事實上如果我們把「人體自燃」的案子放到一起比較,會發現它們具有以下特徵:
一、所有案例都發生在室內,並總是致命的。死者總是已獨處了很長時間,發現者即使在附近,也從未聽到任何慘叫或高喊「救命」的聲音;
二、死者大部分是女性,往往身材肥胖,有酗酒的惡習,而且死亡經常發生於飲酒之後;
三、死者被焚燒的程度一般比正常的火災嚴重,但是身體的焚燒程度並非均勻分布的。四肢通常未被燒毀,而軀幹被燒的程度最嚴重,在許多案例中,軀幹被完全燒毀,骨頭被燒成了灰燼;
四、火勢局限於人體和附近,而沒有蔓延開去,周圍的家具一般未受損或損害不大;
五、屍體、骨灰下面地板往往覆蓋著一層難聞的、粘稠狀的黃色液體;
六、焚燒從來不是自發產生的,在死者周圍總是可以找到火源,例如油燈、蠟燭、火爐、香菸;
「燈芯效應」可以解釋多數「人體自燃」的特徵。婦女和身材肥胖的人體內的脂肪含量高,因此容易成為「人體自燃」犧牲品。多餘的脂肪通常儲存於軀幹和大腿,因此這些部分的燒毀程度最嚴重。
沒有衣服覆蓋的身體部分不會被燒毀,因為融化的脂肪流到這部分的身體後,會將那裡的皮膚燒傷,而死者殘存的身體部分的皮膚的確有燙傷的症狀。
脂肪燃燒時會產生濃煙,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死者房間的天花板和牆壁上會被燻黑。有些融化的脂肪會流出體內,流到地板上,由於沒有衣服做燈芯,它們不會燃燒,而殘留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再死者身下的地板上總能發現黃色的粘稠物質。
另外,有些所謂「人體自燃」的案例,實際上是謀殺案。
驗證: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個節目拍攝了一次有關「燈芯效應」的實驗,科學家用一隻死去不久的豬來進行(因為豬的脂肪比例與人類相若),以毛毯包裹,然後以少量電油把毛毯燒著,結果他們相當成功地模仿到了人體自我燃燒中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