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壺、養壺需要循序漸進

2021-03-02 風音堂

愛好紫砂的人會慢慢體會到,這個愛好相當的耗時耗錢,我們買到一把好的紫砂壺只是開始,將壺買回家之後慢慢的養壺,慢慢的磨合,慢慢的品茶,慢慢的鑽研才是其中的樂趣。

所以進了紫砂壺店可別一股腦的就買了好幾把紫砂壺回家,你可以考慮自己之後是否有這個時間來養壺,當然,如果你是作為投資就另當別論。買壺也要循序漸進,從比較初級的紫砂開始買起,琢磨琢磨門道,試試看如何泡養,找到感覺之後方可開啟你的紫砂之路。

玩壺的人往往分成兩派即藏壺派與用壺派。藏壺派中,高的視壺為古董,低的拿壺當裝飾家居的小擺設、小玩意兒;用壺派則主張,即使壺用不上,也要注重壺的實用功能,壺的藝術價值是以壺的實用價值為基礎的。無論是哪一派都希望自己手上有一把好壺,而真正的好壺僅僅做工好是不夠的.重在於養。於是愛茶之人中漸漸興起了養壺之風。

 

在飲茶中養壺,是最為方便的。用紫砂壺沏茶,第一遍注入壺中的沸水用以洗茶,往往不喝,倒在公平杯裡。然後將公平杯裡的茶水澆在周身已經發熱的紫砂壺上。澆在壺上的茶水容易被壺熱蒸發,同時也容易被壺體表面吸收,紫砂壺由此得到茶水的滋養。但是在很多地方,第一遍茶水因香味撲鼻,飲茶者是捨不得放棄的。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水就越多,壺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平日養壺一般選用綠茶,因綠茶性溫,養出壺來包漿自然均淨。有些人本愛喝綠茶,卻因養壺而改喝紅茶,認為紅茶顏色較深,養壺見效較快。但他們用紅茶養出來的壺往往花裡胡哨,顏色不夠沉靜。所以泡茶葉以當年產新茶為佳。茶葉的等級不宜過低,越是紫砂壺精品越要上等茶葉。泡茶的水也要質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礦泉水。這就是基本的養壺方法,但是知道基本的養壺方法還是不夠的。做壺先做人,壺品如人品,要想養好紫砂壺還需要有平和的心態。

 

好茶者自然愛飲茶,而有人說,唯有宜興紫砂壺,才能沏出好茶之真味。久用之後,紫砂壺能養成渾圓脂潤、方敦厚重之質感。而在那些壺友看來,養壺正如養性,看似沒有生命的壺,一旦經過天長日久的把玩,也就日漸有了溫潤的神韻。做壺先做人。壺品如人品。」心煩意躁的人無法養壺,因為無法進入境界,用平和的心態去慢慢澆灌那把壺,而只有心態平和的人,才能品味出紫砂的溫潤和茶香的濃鬱。勤以茶養壺,但茶壺也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土胎能徹底自然乾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好地吸收。一股腦兒全扔進茶水裡養,只能糟蹋了紫砂本身。無論壺外世界如何冷清或熱鬧。

  

對玩壺人來說,壺裡自有乾坤。茶與水、茶與壺,都需要互動。好的壺外觀造型本身就能給人愉悅享受,經過一定時間的養護,更會有個人感情在壺裡面。用光亮潤澤的好壺泡茶清香四溢的好茶,會有種成就感。這也是茶道的樂趣所在。總之,真正愛惜茶壺的人,會定時地將其在不同時期收穫的壺兒挨著個兒去沏茶——以精心挑選有不同香味的茶葉,配合不同溫度的水,去養壺之色澤。養壺之香氣。那茶水,常常是倒掉不喝的。養壺人的壺不是盛茶用的,他們以茶去養壺的性情。養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壺友們深諳其中的道理。養壺的過程是對人內心的歷練,養壺者養心。我想,收藏茶壺到了養壺的境地,除了要有錢.還得要有閒;除了要有閒,更得要有心。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

如何養一把漂亮的壺?這是每一個壺藝興趣者最常討論,想要深入了解的題目。在此,筆者願意提供個人多年來養壺的淺見,供壺藝同好做為參考。

第一、首重於紫砂泥料的優劣。上等的泥料,讓您養壺事半功倍,倍嘗養壺的樂趣與成就;劣等的泥料,則讓您徒勞無功,食而無味,徒呼負負。所以,慎選紫砂泥料,是您養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確實滌淨壺身若是新壺必先除去塗抹在壺身上之凡士林(可用煮沸法或沙拉脫洗淨);若是舊壺則應洗淨沾染壺身之積垢。不管新壺、舊壺若能先還其乾淨之貌,則有利於爾後泡茶時,茶油吸附於壺身。

  

第三、勤泡茶、勤擦拭我們必需透過泡茶的過程,把玩茶壺以怡情養性,同時讓壺身藉由泡茶吸附茶油於壺壁;並於衝泡完茶時,滌淨壺身並蔉柔細乾布趁熱擦拭壺身,因壺溫較高時,茶壺本身的毛細孔會略為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的表面。此時,若用一條柔細乾布,把整個壺面拭遍,即可藉由熱水之溫度,將壺身擦拭得更溫潤明亮。

 

第四、留意事項

1、泡完茶後,應順手倒掉茶渣。有些講究壺裡茶山的人,往往把茶渣一起留在壺裡任其陰乾。但因臺灣氣侯,高溫又多溼,茶渣積放壺內輕易產生異味或發黴。

2、避免放在輕易沾染灰塵、油煙之處。存放茶壺時,避免放在油煙、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響壺面的潤澤感。

3、泡茶時,勿將茶壺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確是一種傷害,由於會在壺身留下上下不平均之光彩。建議您泡茶時,可在在壺身下置一養壺墊。

4、泡茶時,切記勿將茶湯澆淋於壺身,或拿筆刷沾茶湯刷拭壺身,由於此種「和尚光」的快速養壺方式,不僅是錯誤的養壺方式,也錯失養壺過程的經驗與樂趣,實不足為取。

風音堂紫砂藝術以工藝美術為根,以傳統文化為源,以茶文化為媒,逐步形成自身的、獨有的紫砂藝術。獨具特色的、獨具風格的、獨樹一幟的紫砂風格。大家一起探討紫砂文化傳承

每把壺都有一個故事,今天來說說你與紫砂的故事 !

覺得本文不錯請分享到朋友圈吧。

分享給愛茶愛壺的朋友。

本期編輯: 風音堂

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識,同時也分享好壺。

相關焦點

  • 你常用的養壺"妙招"居然都是錯的!玩壺大咖為你詳解養壺正道
    壺可能是好壺,卻是遇人不淑,愛得不恰當,愛成「汙衣派」,早已失卻光彩。的確,愛茶的人,難免對於紫砂壺有著特殊的「情感」。但這「汙愛法」,不但影響美觀,更容易誤導剛入門的養壺新手……那麼,今天我們不妨來具體聊聊,如何養一把紫砂壺。希望通過本篇文章,能夠對正在養壺的你做個指導。
  • 養壺之道|要養壺。先養心
    臺灣作家林清玄,在《養壺》中說:「一把好壺它的外表和內力,都醞釀了時間的光澤,有著深沉的香氣,即使不放茶葉,光是衝進開水,也會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無數好茶所凝聚起來的。」紫砂壺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泡養把玩之後,色澤會變得越發深沉溫潤,周身亞光漸起,因有了年歲的標記,顯露一種溫存的舊氣,愛壺人謂之「包漿」,好的包漿令壺看起來溫潤含蓄、親切自然,彰顯出高雅、沉穩之感。
  • 養壺必知的30個小常識
  • 養壺的方法
    這種「包漿」渾圓脂潤,方敦厚重,珠璣隱現,肌體豐滿,亞光寶氣,似玉潔瑩,用高溫高壓衝洗都衝刷不掉,像是撩開了神秘的面紗,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而彰顯高雅品位。養壺就是養「包漿」,養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曰之功,從容而為,自然得趣。
  • 養壺的那些事
    養壺則是從泡茶衍生出來的,如今儼然成為一種藝術。品茗時一邊賞壺、論壺更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雅趣。壺是孕育茶香的搖籃,好壺泡好茶更能讓品茗的境界大加提升。養壺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人與泡茶養壺過程中本身的互動,壺在使用下跟茶水的接觸,壺在泡茶過程中,隨時間的長短衝泡的次數,因吸收茶水產生的變化,再加上因人每次使用與撫摸保養,顏色益髮漂亮溫潤,慢慢的與壺產生微妙的情感,更加愛不釋手,而這種價值是存在於內心,而非外在的價值。好壺不管養與不養價值一樣,而一般的壺也不會因為養過而價錢更高。
  • 養壺達人教你,90%的人都不知道的養壺妙招
    養壺有方法,只有選擇了正確的養壺方法,才可以更快更好的養出紫砂壺,今天教給大家的就是,如何正確養壺。
  • 好壺哪裡選?養壺比賽為您專屬訂製村長喊你投票啦!
    觀海聽濤280CC紫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珂    本報訊好壺哪裡選河南省養壺比賽為您專屬訂製!來年春暖花開,由大河報與國香茶城「紫砂村」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河南省養壺比賽即將啟動,即日起,開啟投票選壺環節。    上期推出國家級工藝師張志材作品,心急的壺友已暗自打探。本屆養壺比賽5位壺人參加,其餘4位均是首次參與,每位5把備選壺,由壺友投票選擇一款參賽,定哪款,您說了算!    本期推出美女壺人饒青,江蘇省宜興陶瓷協會會員、助理工藝師。
  • 什麼是養壺的最高境界?
    養壺要不急不躁,不然的話就會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但每個細節也都可以成為一種享受,至少要有了這樣的感覺才算是明白了養壺的真正意義。平時用壺沏茶,應以手經常撫摩壺身,一日十遍、百遍,儘量讓手澤接觸壺身。如此使用日久,壺身定會日漸細膩、晶瑩、光滑、淨亮,如玉似鑑,手感舒適,且能心神寧靜,給人以古樸之神韻美感。養壺就如同培養樹苗般,掩苗助長則難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所以養壺也不必急於一時,只有要平常多加使用並維護得法,好壺自然就能在您的手裡誕生。
  • 養壺,你知多少?
    編者語 紫砂壺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不但是因為其潛藏的收藏投資價值,也因為其把玩手感具佳,收藏紫砂壺修身養性,把玩紫砂壺,能提高人的情操,所有的這些都所紫砂壺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有關——養壺!3.用棉質細布茶巾擦拭壺體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溼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壺變得乾淨整潔
  • 養壺、養杯、養茶寵,你用對方法了嗎?
    養壺 養壺:養壺的方法五花八門,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不外乎以下六點 徹底將壺身內外洗淨 切忌油汙接觸 用茶汁滋潤壺表 適度地用養壺筆擦刷 用畢清理晾乾
  • 養壺「四大派」,千萬別碰第一派!
    養壺效果稍慢,但養出的壺溫潤柔和,有玉石般的感覺。除了主流的這兩大派之外,還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劃分出兩派——「雙養派」和「無為派」。所謂「雙養派」就是用一把壺泡茶後把茶湯過濾到另一把壺中飲用,到下一回再用時,兩把壺互換角色。
  • 紫先生:來把壺,養「三養」
    這三類又是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的。 一、養生 喝茶養生比保溫杯裡泡枸杞好的多,茶裡的多種物質能有效的緩解人體疲勞。
  • 紫砂壺開壺方法及養壺方法
    在使用新紫砂壺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行家把這個過程叫做「開壺」。
  • 三點清洗壺,四點養護壺
    開了壺之後,有股味道長時間揮之不去。」我看了看壺,覺得這壺泥料尚可,應該不是泥料的問題,問他是怎麼開壺的。他說,「我這人愛乾淨,開壺就用84消毒液裡裡外外洗了一下,泡了兩個晚上」我心裡嘀咕:好端端一把紫砂壺,就這麼給你「消毒」消壞了。
  • 坭興陶壺的開壺、使用及養壺方法
    坭興陶富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色素和化學物,耐酸耐鹼,無毒性(鉛、鎘等釋出量為零)。方法是用乾淨鍋器盛水把壺淹沒,用小火煮壺,將茶葉同時放入鍋中同煮。等滾沸後撈出茶渣再稍等些時候取出新壺,置於乾燥且無異味處隨自然陰乾後即可使用。
  • 養壺,養心,養光陰
    中年之後是一壺茶,心如流深而水靜,心似閒雲隨卷舒,所以,「養壺之人有福。」說這話的祖父已經白髮叢生,手中紫砂色澤深重,壺中茶,灩的已經帶著濃重的苦澀,我年幼,抬頭仰望他,只看見花白的眉毛下一雙眸子,若古井無塵一般。父親用的壺則一直是白瓷壺,潔淨剔透,如他這一生,素淨順暢,卻也有著某些不能說的寡淡吧,父親愛茉莉花茶,那股子淡淡的香氣縈繞在屋裡,經年不散,如同父親筆下的字,四平八穩,守拙抱樸。
  • 不包漿,積茶垢,我的壺有問題?
    對壺友來說,養壺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言:「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鑑」,央視《百家講壇》「傳奇紫砂壺」也談到養壺的最高境界就是擁有「黯然之光」。所謂「黯然之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包漿,但是有些壺友卻在養包漿的過程中反而「養」出了茶垢。同樣是養壺,為什麼這些壺友養包漿不成反積茶垢呢?讓我們來共同了解一下。
  • 教你如何清洗壺不洗壞包漿,怎樣讓紫砂壺快速包漿?
    一把紫砂壺之所以是為好壺,去了其先天的品質外,還得看壺人的養壺功夫。科學的開壺和養壺都會使紫砂壺吸收進充盈的茶氣,並使壺體由內而外泛出迷人的光澤。這種宛如抹了油般的自然光澤,就是人們所謂的「包漿」。在養包漿的過程中,由於頻繁的衝泡,壺體內部難免會結下茶垢,需要認真刷洗才能清潔乾淨。
  • 玉不琢不成器〔壺不養不出神〕
    澆完壺身,壺的表面往往會積有茶跡,這就需用養壺毛筆或軟毛牙刷在壺表面經常刷洗,以保持清潔,這就稱之謂「茶湯養壺」。還有一種養壺的方法,即每天早晨清洗茶壺茶具時,用壺中的茶渣在壺體周身潤擦一遍,這樣,一則可擦去壺身的茶垢結渣痕,二則經溼茶葉水磨一遍使壺體光潤亮澤。
  • 蔣紅君每日講堂:很多人養不好壺,就是忽略了這些重點
    一把紫砂壺到手,就是壺與人緣分的開始。愛壺之人不止要會用壺,更要會養壺。 養壺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壺養得好,首先要學會辨別,買到料好的壺。 紫砂市場魚龍混雜,比如在淘寶搜「紅泥仿古」,出來的壺很多圖片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