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網:傳承數萬針孔下的燈彩 探尋以藝戰「疫」的非遺人

2020-12-21 中浙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中浙網首發(主編/王志鵬)為了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燈彩文化,尋訪以藝戰「疫」的非遺人,7月18日浙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全媒體中心的13位同學組成暑期實踐團隊來到浙江海寧,開始了為期十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19日上午,實踐團隊到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的中國非遺燈彩展示館參觀燈彩作品,在這裡同學們看到了全國各地燈彩非遺傳承人的作品,如海寧硤石燈彩、台州仙居無骨花燈、福建泉州花燈、廣東佛山瓜子燈等。

下午大家來到宋振華燈彩工作室,宋老師在2013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先進個人」,多年來製作大型燈彩30多盞,小型燈彩3000多盞,榮獲國內外眾多榮譽。作為硤石燈彩的省級傳承人,宋振華老師將發揚光大硤石燈彩、普及燈彩教學作為己任,義務開展校園燈彩授課活動,先後有300多名學生跟隨他學習硤石燈彩的工藝。

宋老師詳細向大家介紹了正在製作的燈彩以及自己和燈彩的故事,他不斷強調做燈彩就是講究耐心和細心,這是因為製作燈彩需要複雜的工序,它以針剌花紋出名,製品工細絢麗,玲瓏剔透。燈體以宣紙、竹篾、鉛絲為主要材料,有畫、拗、刻、扎、針刺、裱、糊、結等八大製作技法,製成後以燈映畫,能顯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立體畫面。

參觀結束後,宋振華老師給實踐團隊準備了燈彩所需要的工具,大家從一條小魚燈開始做起。宋老師的逐步教學讓大家感受到了燈彩的魅力,更是親身體會到做燈彩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擁有絕對的耐心。製作小魚燈主要分為四個步驟:製作中間軸、轉印圖案、裁剪針刺、粘貼。雖然只有短短四步,但同學們整整花了五個小時才完工,過程中遇到的艱辛都化作了完工後的成就感。

做完小魚燈,熟悉了基本操作後,成員們開始製作有關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抗疫故事的燈彩。有了之前的經驗,同學們熟練了很多,按照之前的步驟一步一步完成,並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繪製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燈彩畫。在製作過程中,大家切身感受了紅色文化的力量、抗疫的艱辛和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體會了非遺文化的神奇,讓非遺和多方面結合,堅定了大家傳承和發揚優秀非遺文化的決心。

經歷了為期三天的製作,三個主題的燈彩作品終於完工。7月22日,實踐團隊發揮自己專業優勢,以燈彩為靈感繪製時裝畫,將學校最強勢的資源之一與燈彩文化相結合,表達大學生對於非遺文化的態度。下午,實踐團隊的成員在歷史街區舉辦小型的展覽,將製作的有關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抗議故事的燈彩進行展覽和志願宣講。隨後,在指定公益地點將宣傳手冊和印有燈彩圖案的口罩免費分發給景區中未帶口罩的遊客。

通過本次傳承數萬針孔下的燈彩,探尋以藝戰「疫」的非遺人主題實踐活動,同學們深入了解了燈彩文化,豐富了大家的藝術審美,同時激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的敬佩之情,激發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通過一系列採訪和探尋,成員們了解到當代非遺人對於疫情的態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的愛國敬業精神震撼了大家,給了同學們很大的精神支持。最後,這次活動成員們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深入挖掘討論傳統非遺文化的同時,將傳統與現代碰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關焦點

  • 平頂山衛東:非遺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非遺人,做好非遺的傳承是我應該做,手藝人不僅是做手工,還要做好人,做好事,好的品德才能把好的技藝傳承下去。」 平頂山市級非遺項目「郭巧連刺繡」傳承人郭巧連感慨地說。
  • 遼寧省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 匯聚精神力量
    日前,在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的倡議下,遼寧省書法家、篆刻家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和刻刀,用文藝的方式凝聚正能量,用作品為抗「疫」一線工作者加油鼓勁。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戰「疫」作品義賣共40萬元,全部捐贈遼寧省慈善總會,作為抗擊疫情的專項經費。
  • 以藝戰「疫」 靜待花開——貴州師範大學師生集思廣「藝」攜手戰疫
    據介紹,在貴州師範大學黨委的指導下,《靜待花開》MV由該校團委、音樂學院、傳媒學院共同製作,教師胡馨月作詞,張鷺作曲,並由23名教師各自在家利用手機,採取網絡「雲錄音」方式傾情演唱。「疫情當前,再微弱也是一份力量。」
  • 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新聞—科學網
    「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高喊著口號,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 「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
  • 備好開工酒,留待戰「疫」勝
    諸多問題,讓戰「疫」當前的開工顯得至關重要。開工求吉,彰顯儀式感生活需要儀式感,工作也是。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不提倡聚餐開工的有形儀式,而是倡導在每個人的內心營造一種儀式感,在精神深處斟滿一杯「開工酒」,重獲對未來工作的莊重與把控,在信念與力量的加持下,對新的開端充滿期待,從而以更積極的心態與行動去面對挑戰與考驗。
  • 非遺戰「疫」——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
    盤 非 遺 扣 非遺戰「疫」 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 疫情突如其來,當全國按下暫停鍵時,劉秋雁作為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默默的為我們的國家、為武漢人民祈禱,她雖不能衝到抗疫第一線,但也不是袖手旁觀,積蓄能量等待疫情過後的再出發。
  • 中浙網:盲盒遇見西湖 泡泡瑪特杭州樂堤港店開業啦
    據中浙網(主編/王志鵬)4月29日獲悉,泡泡瑪特杭州樂堤港店正式開業,為潮玩粉絲帶來全新的店鋪體驗。不僅如此,泡泡瑪特近期還在北京、天津、蘇州、廣州、哈爾濱等8家城市陸續開業,全面加速疫後線下渠道的布局。
  • 《同心戰「疫」》寧夏衛視今晚19:40開播!
    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展現中國人民從磨難中奮起的巨大勇氣、鏖戰歷程,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
  • 戰「疫」下 光山縣這樣任用幹部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黨委按照縣委關於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部署要求,識準戰疫「真金」,將疫情防控一線、關鍵時期和緊要關頭敢挑重擔、敢上頭陣、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3名醫護人員劉婷婷、程欣然、趙露分別提拔到護士長崗位,樹立起「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有位」的鮮明用人導向。
  • 戰「疫」歌曲《心中有盞明亮的燈》給人力量讓人暖心
    戰疫歌曲《心中有盞明亮的燈》,由詞作家張愛勤作詞,著名作曲家孫厚存譜曲,魏蓮峰演唱。疫情的硝煙雖然尚未散去,但是夏日的暖陽帶著芳菲灑滿人間,正在溫潤著你我的心田。我們為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點讚,他們年逾古稀,再上戰場,救死扶傷、捨生忘死……,我們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我們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由衷的驕傲……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精神「食糧」、文藝「養料」的工作者們點讚,他們或以筆為「馬」,馳騁戰「疫」沙場,或如精工巧匠,採擷一朵蓮,雕出一支最美的歌的花朵,詞作家張愛勤當屬文藝工作者的「巧匠」範疇,其推出的《心中有盞明亮的燈
  • 傳承「五四」精神、勇挑戰「疫」責任
    傳承「五四」精神、勇挑戰「疫」責任 2020-05-06 02: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圖說:線上線下重溫誓言 來源/王芸 攝「戰疫青春,時代先鋒!」「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該評選已經走過19個年頭,當年的優秀青年已經通過努力和奮鬥成長為各個方向的領軍人物和棟梁之才,引領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
    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南豐發哥」的文藝抗疫故事|纖筆數枝畫戰疫 巧手一雙善為烹
    看「南豐發哥」的文藝抗疫故事|纖筆數枝畫戰疫 巧手一雙善為烹 2020-06-29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情謳歌 感同身受 臨江市原創歌曲《雁兒歸》致敬戰「疫」一線的...
    面對肆虐的疫情,面對同胞的病痛,廣大白衣天使告別親人,毅然奔赴戰「疫」一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舍親人為病人,救死扶傷,共紓國難!其情足以動天地,其愛足以撼山河!臨江的文化工作者們以「藝」戰「疫」,用綿薄之力,示感同身受之意,表無限真情!近日,由我市文化工作者郭建康作詞,趙大雷作曲,翟雲演唱的歌曲《雁兒歸》,向戰「疫」的勇士們致敬,向他們的親人致敬!
  • 臨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曲玉雙:以面「塑」英雄,心「藝」送戰士
    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五一」前夕,聊城特戰救援隊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個以他們戰「疫」場景為創作素材的麵塑作品。它的作者是臨清市麵塑協會會長曲玉雙。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全國人民以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堅定信心,以不同的方式同疫情進行頑強鬥爭。
  • CHAUMET尚美巴黎|築藝萬象套裝——超越時間、凝聚情感
    築藝萬象高定珠寶套系從現代、創新和歷史傳承等多重視角解讀CHAUMET風格技藝基石——建築。CHAUMET以「藝術家」的思維汲取品牌240年珍貴而豐富的歷史底蘊及精神內涵,打造出超越時間、凝聚情感兼具收藏價值的高定珠寶作品。
  • 抗擊疫情 志願同行——雷鋒精神在戰「疫」中閃亮
    戰「疫」當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私奉獻,匯愛成海不懼病魔,攜手向前3月5日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我們探尋雷鋒精神於是遇見了他們飛馳在武漢的藍色小車2月29日零時十分「雷鋒老人」辦戰「疫」雲展覽曹榮安,82歲的「雷鋒老人」,金華雷鋒文化紀念館館長。一個多月來,他忙忙碌碌只為一件事:在網上辦一次「戰『疫』雲展覽」。
  • 月影燈飾傳承匠心,對話銅燈匠人
    「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騖,「藝痴者技必良」,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月影燈飾就有這樣一位匠人老師傅,他把匠心精神播撒在月影燈飾的各個角落,並身體力行的影響了月影燈飾的每一位制燈師傅。而匠心精神也在月影被他們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