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技術。
伴隨著荷葉茶的清香,實踐團見到了扎染技術指導老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蕭山過江布傳承人吳瑩。吳老師講到,扎染技術起源於黃河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先輩們經驗積累與代代相傳,扎染技術發展至今,表現出獨特的文化色彩。《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即荀子目睹染匠從綠色藍草中,染出比綠色還要豔麗的青色。傳說古人皆著素色衣衫,老百姓將藍草提取色素染衣著裝,謂之「青衣百姓」。
吳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扎染的基本步驟、要點,並進行扎染示範。在吳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開始進行操作,通過設計花型、找中心、「梳小辮」等形式組合成獨特的圖案,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同學們將紮好的方巾捆綁好放入染缸中,一段時間後拿出氧化,經過多次重複操作,化學反應已將其從墨綠色染為藍色。在等待中同學們又完成了傳統藍染驅蚊香袋的製作。當藍染完成,同學們拆除皮筋後呈現出大理石方格等效果,感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
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學習和發揚傳統文化,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以不忘之初心,牢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之使命。作為一名時代的弄潮兒,更應該走在前列,站在實處,保護和宣傳文化遺產,珍惜民族之瑰寶。
法政學院 李賀/文
溫馨提示:本文為中浙網 獨家報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中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