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

2021-01-11 中浙網

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技術。

伴隨著荷葉茶的清香,實踐團見到了扎染技術指導老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蕭山過江布傳承人吳瑩。吳老師講到,扎染技術起源於黃河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先輩們經驗積累與代代相傳,扎染技術發展至今,表現出獨特的文化色彩。《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即荀子目睹染匠從綠色藍草中,染出比綠色還要豔麗的青色。傳說古人皆著素色衣衫,老百姓將藍草提取色素染衣著裝,謂之「青衣百姓」。

吳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扎染的基本步驟、要點,並進行扎染示範。在吳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開始進行操作,通過設計花型、找中心、「梳小辮」等形式組合成獨特的圖案,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同學們將紮好的方巾捆綁好放入染缸中,一段時間後拿出氧化,經過多次重複操作,化學反應已將其從墨綠色染為藍色。在等待中同學們又完成了傳統藍染驅蚊香袋的製作。當藍染完成,同學們拆除皮筋後呈現出大理石方格等效果,感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

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學習和發揚傳統文化,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以不忘之初心,牢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之使命。作為一名時代的弄潮兒,更應該走在前列,站在實處,保護和宣傳文化遺產,珍惜民族之瑰寶。

法政學院 李賀/文

溫馨提示:本文為中浙網 獨家報導,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中浙網。

相關焦點

  • 憶往昔、看今朝、俏顏黛只為更美!
    原標題:憶往昔、看今朝、俏顏黛只為更美!從古至今,哪個女人不愛美?儘管歷朝歷代的審美標準不盡相同,但史料中美女的標準無一不是皮膚白皙,嫩如凝脂。那麼,在古代物質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古代女人是如何保養變美的呢?
  • 迷你世界地圖推薦:「靜夢拂去憶往昔,今朝憂愁隨風去」
    它的名字為《古憶往昔》,是一張很有意境的地圖。其實從這個名字中,玩家應該能夠明確感受到作者仿佛在表達「靜夢拂去憶往昔,今朝憂愁隨風去」的灑脫之心。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扎染工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扎染工藝。6月29日至7月4日,池州學院赴孝肅社區扎染文化展示宣傳實踐團的志願者們在孝肅社區居委會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古老的技藝,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工藝就已成熟,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術。
  • 村民邂逅千年傳統,扎染技藝「走進」珞璜鎮合解村
    江津網訊(通訊員 顏瑋)「大叔大嬸們,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們看我手頭這塊藍色的花布,就是用民間傳統扎染技藝染出來的哦!」12月2日,珞璜鎮合解村大橋農家書屋開展了一場新穎別致的傳統扎染技藝培訓,來自江津區文化館的老師們用專業知識和飽滿熱情為村民們帶來了這道「文化大餐」。
  • 村民邂逅千年傳統 扎染技藝「走進」珞璜鎮合解村
    江津網訊(通訊員 顏瑋)「大叔大嬸們,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們看我手頭這塊藍色的花布,就是用民間傳統扎染技藝染出來的哦!」12月2日,珞璜鎮合解村大橋農家書屋開展了一場新穎別致的傳統扎染技藝培訓,來自江津區文化館的老師們用專業知識和飽滿熱情為村民們帶來了這道「文化大餐」。
  • 傳承手作,體驗扎染,科普傳統文化別有樂趣
    近日,杭州市下城區科協聯合區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求知小學在新華坊社區開展「傳承手作 意韻扎染」扎染藝術體驗活動。當社區居民們看到自己的成品後,都表示非常有成就感。   此次活動邀請杭州市求知小學老師為轄區內社區居民講解扎染的歷史與發展,介紹扎染工藝的主要流程和基本技法。在隨後的絲綢扎染體驗活動中,參加活動的人員仔細聆聽了老師對扎染技巧和手法的講解,並動手進行了實踐。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白族扎染」傳統手工匠心傳承
    雲南大理喜州鎮周城村,扎染之鄉!大理白族地區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設計、上稿、扎縫、浸染、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扎:就是利用針線勾出傳統民族圖案,然後手工縫製好放入染缸!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當然這塊土地上,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跟漢族一起交融出她不可多得的傳統人文氣質。比如梘槽苗族鄉,就保留著傳統的扎染、蠟染、苗繡,曾經的鄉土民俗服飾文化,如今卻成了脫貧致富和非遺項目的寵兒。對於不了解的朋友,肯定會疑惑什麼是扎染、蠟染、苗繡呢?
  • 周城扎染:解讀時代變遷下扎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探究扎染工藝的過去,我發現,扎染工藝從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並被人們延續發展至今,是我們需要關注和必須傳承的傳統民間工藝之一。其實只要留心觀察,也許你在身邊就能發現這種工藝的存在,或是去旅遊的時候在某個街角看到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門傳承了兩千餘年的民間傳統工藝,其實也是深受到現代染料技術的衝擊。
  • 守望扎染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致非遺、敬匠心、頌傳承,今晚的文化安寧,帶大家認識安寧扎染傳承人楊成一家,聽聽楊成一家三代扎染技藝傳承的那些事。咱們先來說說「扎染」。扎染古時被稱為絞染或絞纈,是一項傳承了1600年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是用植物染料染制,再拆線、漂洗、碾平,產品不僅色彩鮮豔、褪色較慢,據說對皮膚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2006年扎染正式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10道工序被稱奢靡,千年歷史遭毀滅式禁絕,揭秘扎染背後的故事
    千年歷史,全民追捧,卻遭毀滅式禁絕;10道工序,環環相扣,成就永不褪色的非遺;今兒,咱們就聊扎染背後的故事。在他心裡對於扎染的概念不過就是一塊白布放在染料裡染色,此外再無其它了解。他也很納悶,單憑這項「技術」咋就能成為非遺之一呢?聊到這裡的確是有些傷感的,看著扎染千年的歷史,有些無法表達心酸與嘆息。
  • 傳承發揚民間工藝 淮安一幼兒園上演扎染時裝秀
    據了解,此次活動從每件衣服的挑選到扎染、配色、晾曬及節目編排,孩子們都全程參與。這衣服是我和老師親手配色、扎染並晾曬的衣服,一定要展現出最美的形象。」>  應邀到場的家長對此次活動大加讚賞——「要把掌聲送給今天上臺表演的所有小朋友,感謝他們將如此精彩的節目呈現給大家;要把掌聲送給臺前幕後的老師們,感謝她們帶著孩子們一同感受民間傳統工藝的魅力
  • 《憶秋年》劉鳳琴
    《憶秋年》賞析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一首清新優美的葫蘆絲曲猶如一陣清風掠過,帶給人一絲清涼和爽快
  • 8月,憶往昔,卿卿我我,耳鬢廝磨,3星座難捨舊愛,餘生相濡以沫
    8月,憶往昔,卿卿我我,耳鬢廝磨,3星座難捨舊愛,餘生相濡以沫,一起看看吧!8月,憶往昔,卿卿我我,耳鬢廝磨,白羊座難捨舊愛,餘生攜手,相濡以沫。2、水瓶座水瓶座個性十足,向來都不會隨波逐流,他們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喜歡我行我素的自由,不想過那種千篇一律的人生,所以,水瓶座時刻都在尋找生命的不同。
  • 貴州黔西:體驗手工扎染 傳承非遺文化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永燊彝族苗族鄉中心幼兒園,持續推進「扎染技藝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體驗非遺文化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傳承非遺文化。扎染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布依族的一種傳統文化,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刺、扎、縫等,然後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之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成為自己的作品。其色豐富,變化自然,深得布依人家喜愛,扎染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年1月6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永燊彝族苗族鄉中心幼兒園,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 原創詩詞七律平水韻/斜日陪卿傾浪漫今朝舊憶柳垂條
    回眸憶處卿高傲,對汝痴懷意不低。眷戀悽涼終恨借,倚樓倦怠醉幽溪。桂子知君難憶己,香風度步近茅廬。東坡愛菊聞來久,清照題詩道去虛。斜日陪卿傾浪漫,假如而已樹陰疏。04七律/今朝舊憶柳垂條誰言休戀單身過,花落年光遍盡凋。獨醉香心千萬朵,斜依別院自逍遙。
  • 扎染:激活你的洪荒之力,讓千年之美綻放
    扎染的藝術/在東晉時期就已經成熟的扎染藝術
  • 織物上的調色板——我國傳統民間扎染藝術
    扎染藝術的工序扎染藝術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形成暈化的圖案色彩和豐富的褶皺肌理。扎染工藝中最為主要的兩道工序就是扎結和染色。扎 結紮結的傳統方法主要有線縫法、線捆法、打結法、縫扎結合法、器具輔助法等。
  • 古法扎染 闡釋廉潔——黨建引領演繹傳統文化
    「巧手扎錦繡,靛藍染春秋」的扎染,古來的手藝被認為藝術的瑰寶。11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時代廣場北社區黨支部攜手社會組織,將二者相結合,用一場扎染棉布的活動來歌頌廉潔、演繹傳統。扎染是將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它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浸潤著傳統的審美風格。扎染老師在現場錯落有致地擺放了扎染成品展示,以圖案、紋路、造型之美激發參與者的興趣,尤其是蓮花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