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邂逅千年傳統 扎染技藝「走進」珞璜鎮合解村

2020-12-21 江津網

江津網訊(通訊員 顏瑋)「大叔大嬸們,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們看我手頭這塊藍色的花布,就是用民間傳統扎染技藝染出來的哦!」12月2日,珞璜鎮合解村大橋農家書屋開展了一場新穎別致的傳統扎染技藝培訓,來自江津區文化館的老師們用專業知識和飽滿熱情為村民們帶來了這道「文化大餐」。


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技藝,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充滿著濃厚的古老氣息和人文情懷,進行扎染工藝培訓不僅能傳承非遺文化,還能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培訓過程中,老師們先是講解扎染的歷史和傳承過程,以及扎染的製作原理、步驟和基本技法,然後在農家書屋外的大院裡進行扎染技藝互動活動,村民們躍躍欲試,挑選自己喜歡的扎染技法,紛紛動手製作起一件件雅致的圍裙,讓生活與藝術碰撞出藍色火花。

「今天的培訓不僅讓我學習到很多關於手工扎染的知識,還給自己製作了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圍裙,簡直太有意義。」合解村村民郭利拿著親手扎染的圍裙開心地說道。

相關焦點

  • 村民邂逅千年傳統,扎染技藝「走進」珞璜鎮合解村
    江津網訊(通訊員 顏瑋)「大叔大嬸們,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你們看我手頭這塊藍色的花布,就是用民間傳統扎染技藝染出來的哦!」12月2日,珞璜鎮合解村大橋農家書屋開展了一場新穎別致的傳統扎染技藝培訓,來自江津區文化館的老師們用專業知識和飽滿熱情為村民們帶來了這道「文化大餐」。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當然這塊土地上,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跟漢族一起交融出她不可多得的傳統人文氣質。比如梘槽苗族鄉,就保留著傳統的扎染、蠟染、苗繡,曾經的鄉土民俗服飾文化,如今卻成了脫貧致富和非遺項目的寵兒。對於不了解的朋友,肯定會疑惑什麼是扎染、蠟染、苗繡呢?
  • 邂逅扎染世界,體驗生活美學 杭師大東城二小向陽小隊走進西溪溼地...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初冬佳時,杭師大東城二小203班向陽小隊在美景如畫的西溪溼地零距離接觸扎染,感受中國古老的扎染文化。「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我國民間一項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也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走進檳榔谷研學 學習扎染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4日消息(記者 黃婷 通訊員 劉浩天) 11月1日下午,海南省農墾實驗中學「走進檳榔谷·傳承非遺技藝」文化主題研學活動順利結束。在為期兩天的研學活動中,同學們走進黎村苗寨,親自動手學習扎染技術,收穫滿滿。
  • 懷柔區廟城鎮開展扎染傳統技藝體驗活動
    摺疊、綑紮、染色……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懷柔區廟城鎮舉辦「我們的節日·元旦——傳統扎染體驗」活動,50餘名參與者通過體驗、互動,傳習扎染傳統技藝,在實踐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糖果書屋專業教師向大家介紹了扎染的相關知識及具體操作方法,並為到場的每位人員準備了扎染的工具和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動手體驗扎染的製作,紛紛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喜好的圖案紋理,將預先準備好的白色手帕,通過圖案設計定位、摺疊、綑紮、扭曲等工藝進行造型,然後固定綁紮、上色著色,邊學邊玩不亦樂乎。
  • 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
    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守望扎染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致非遺、敬匠心、頌傳承,今晚的文化安寧,帶大家認識安寧扎染傳承人楊成一家,聽聽楊成一家三代扎染技藝傳承的那些事。咱們先來說說「扎染」。扎染古時被稱為絞染或絞纈,是一項傳承了1600年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是用植物染料染制,再拆線、漂洗、碾平,產品不僅色彩鮮豔、褪色較慢,據說對皮膚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2006年扎染正式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走進扎染世界 感受時光之美
    五象四小學生和家長體驗傳統扎染技藝魅力。(梁英攝)   本報訊(記者陳媚 通訊員梁英)一線一布一紮染,時光沉澱最美麗。10月24日上午,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六(1)班的學生和家長們來到南寧市樂知工社香草體驗園,當了一回「扎染魔法師」,體驗扎染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同學們把手中的白布和繩線自由綑紮,天馬行空地進行創作。綑紮、浸泡、晾曬,簡單而又神奇。
  • "90後"教師傳承古絲路"扎染"技藝 染品引學員效仿
    蘭州小安畫室「扎染」課堂上,起源於秦漢時期、黃河流域的中國民間「扎染」技藝,在蘭州「90後」美術教師徐志彬的教學中,備受學員青睞。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4月13日電 (記者 崔琳 魏建軍)起源於秦漢時期、黃河流域的中國民間「扎染」技藝,在蘭州「90後」美術教師徐志彬的教學中,備受學員青睞。「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再染色,所染圖案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
  • 扎染——古老技藝成為時尚的寵兒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漢族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扎染工藝分為扎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
  • 峨眉山下有一種古老技藝叫「扎染」 有知道的嗎?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峨眉扎染是四川扎染(古稱「蜀纈」「貢品宮纈」)的重要分支,在民間被稱為「扎花」「捏蛾蛾花」「狗足爪花」或「疙瘩花」。傳統的扎染以藍底白花為主,不同區域會有不同的風格。
  • 江津珞璜鎮抗美援朝老兵95歲還能說朝鮮語
    12月11日,今年已95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啟林正和村民們講述著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時不時還講起了幾句朝鮮語。老人耳聰目明,口齒清晰,回憶起過往崢嶸歲月神氣十足。陳啟林老人家住江津區珞璜鎮小嵐埡村,1949年12月30日,陳啟林積極響應號召,應徵入伍,1951年入朝作戰,在艱苦卓絕的戰鬥中,陳啟林做過通訊員、廚師、步兵,立下三等功。1955年4月退伍復原。
  • 雙牌:走進傳統手工技藝——韓家谷芽糖
    本網訊(通訊員 文佳 何桂林)  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助推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近日,市、縣兩地非遺工作者一道走進雙牌縣瀧泊鎮韓家村,實地考察了韓家谷芽糖手工技藝。此次約訪的是80歲高齡的韓家福老人。見到韓大爺時,他和他老伴正在一粒一粒的挑選著米花。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扎染工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扎染工藝。6月29日至7月4日,池州學院赴孝肅社區扎染文化展示宣傳實踐團的志願者們在孝肅社區居委會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古老的技藝,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工藝就已成熟,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術。
  • 10道工序被稱奢靡,千年歷史遭毀滅式禁絕,揭秘扎染背後的故事
    千年歷史,全民追捧,卻遭毀滅式禁絕;10道工序,環環相扣,成就永不褪色的非遺;今兒,咱們就聊扎染背後的故事。在他心裡對於扎染的概念不過就是一塊白布放在染料裡染色,此外再無其它了解。他也很納悶,單憑這項「技術」咋就能成為非遺之一呢?聊到這裡的確是有些傷感的,看著扎染千年的歷史,有些無法表達心酸與嘆息。
  •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融合,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結合 紡織非遺產品...
    傳統技藝與時尚設計融合,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結合 紡織非遺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視點) 2020-10-28 13:32:37   來源:人民日報
  • 文創屋 隴西中草藥與色彩的「邂逅」
    」    隴西作為中藥材之鄉,因其特殊的地理優勢,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素有「千年藥鄉」和「西北藥都」之美稱。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定西地區的中草藥古法染色工藝漸漸沒落,從事傳統古法染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祁輝創建「農女手作」工坊,以「非遺+文創」的方式,將百草染色與手工刺繡、木藝、剪紙等相融合,設計研發出一系列既傳統又時尚的文創產品。  本期《文創屋》帶您走進定西「農女手作」,了解百草染色,感受一場隴西中草藥與色彩的「邂逅」。
  • 走進大理扎染之鄉,製作工藝複雜,年輕人表示不願意學
    大理周城村主要居民是白族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保留著完好的傳統習俗,比如白族人的房子,十分講究,以石頭為主要材料,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封閉性的民宅。如果要向當地人介紹周城村的特產,估計他們脫口而出的,肯定是扎染。
  •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8:00 | 作者:喻茂 鄭菁倩 | 編輯:董之震  「快看,我的成功了,菱形的圖案出來啦!」  「呀!我的也出來啦,好美的花朵圖案!」
  • 第八批新昌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介紹——傳統技藝·玉米餅製作技藝
    傳統技藝玉米餅製作技藝相傳於明末清初,主要分布於新昌縣鏡嶺鎮外婆坑村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婆坑村村民不斷完善玉米餅製作技藝,口味更為多樣,有番茄味、海苔味等,樣式也更為美觀,蝶變成薄如蟬翼的、色澤金黃、可口酥脆的時令美食,散發著濃濃的穀物清香,深受遊客們的喜愛。玉米餅為純手工製作農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