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扎染工藝
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扎染工藝。6月29日至7月4日,池州學院赴孝肅社區扎染文化展示宣傳實踐團的志願者們在孝肅社區居委會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古老的技藝,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扎染,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公元408年東晉時期扎染工藝就已成熟,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術。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體驗手工扎染 傳承非遺文化
本報訊(記者 孫志剛 通訊員 張丹 文/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探索非遺奧妙。日前,中原區棉紡路街道方圓經緯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了非遺文化體驗活動——扎染,讓社區兒童在感知、體驗中了解傳統的歷史文化,走近民間工藝,學習扎染藝術,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
貴州黔西:體驗手工扎染 傳承非遺文化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永燊彝族苗族鄉中心幼兒園,持續推進「扎染技藝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體驗非遺文化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傳承非遺文化。扎染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布依族的一種傳統文化,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刺、扎、縫等,然後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之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成為自己的作品。其色豐富,變化自然,深得布依人家喜愛,扎染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年1月6日,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永燊彝族苗族鄉中心幼兒園,小朋友們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白族扎染」傳統手工匠心傳承
雲南大理喜州鎮周城村,扎染之鄉!大理白族地區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設計、上稿、扎縫、浸染、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扎:就是利用針線勾出傳統民族圖案,然後手工縫製好放入染缸!
-
守望扎染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致非遺、敬匠心、頌傳承,今晚的文化安寧,帶大家認識安寧扎染傳承人楊成一家,聽聽楊成一家三代扎染技藝傳承的那些事。咱們先來說說「扎染」。扎染古時被稱為絞染或絞纈,是一項傳承了1600年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是用植物染料染制,再拆線、漂洗、碾平,產品不僅色彩鮮豔、褪色較慢,據說對皮膚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2006年扎染正式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商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體驗活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曹蓮娜 聶川越)「我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扎染布袋了!」「看我扎染的手絹像青花瓷一樣!」12月5日在八裡臺學生活動中心306教室,一場別開生面的美育體驗課開講了。 12月5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同學們分不同的時間段前來體驗扎染工藝,共有不同學院的60餘名同學參加,共製作了80塊扎染手絹和35個扎染布包。在扎染體驗課上,同學們通過親手參與勞動,感受扎染的魅力,讓布料在自己的創意和設計中煥發新的光彩,充分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
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用手作傳承非遺文化 無錫首家手創生活藝術體驗館亮相
20多個非遺及手工項目入駐,市民只需要花上不到200元就可體驗全部項目,並將自己參與製作的作品帶回家。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以非遺為特色的體驗館,開業現場的節目也是充滿了中華民族文化特色,配和鏗鏘緊張的背景樂,老師和演員們用生動有趣的皮影戲表演為家長和小朋友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引得在場觀眾拍手叫好。
-
...養生太極拳……文衝街道開展精彩惠民講座,傳承發展傳統文化
近日,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衝街道文化站聯合萬科花園社區、石化社區、瑞東花園社區, 開展了一系列非遺文化傳承講座活動,不僅豐富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其中,石化社區開展的扎染手工製作講座、萬科花園社區開展的塗色旗袍講座,讓居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還體驗了一番動手創意製作的樂趣。
-
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傳承非遺文化 扎染特色課程成學校名片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實驗小學參加四川省教育國際文化體驗系列活動之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活動中,由學校教師汪燕擔綱的鳳儀扎染藝術工作坊送展的《蝴蝶之戀》《天使的翅膀》和《愛成都迎大運》作品,吸引了各參展單位和許多藝術愛好者、在校大學生和市民們駐足欣賞。
-
川渝民間扎染藝術交流:傳承非遺文化 照亮多彩生活
……近日,來自重慶、自貢、內江等地的扎染藝人和扎染藝術愛好者相聚在古剎聖地聖水寺,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體驗扎染製作工藝。當天,來自自貢的知名扎染藝人丁永超向大家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藝術的發展過程、藝術特點和製作工藝等。隨後,大家在丁永超的指導下,進行扎染製作,選料、浸泡、擰乾、包紮、染色……大家按照工藝流程,隨心所欲地創作起來。「太神奇了!」
-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8:00 | 作者:喻茂 鄭菁倩 | 編輯:董之震 「快看,我的成功了,菱形的圖案出來啦!」 「呀!我的也出來啦,好美的花朵圖案!」
-
專注傳統青瓷手作 熹谷文化全面助力青瓷文化傳承
專注傳統青瓷手作 熹谷文化全面助力青瓷文化傳承 2020/10/07 19:07 來源: 瀏覽:1856
-
博物館主題社教:孩子巧手扎染、活字印刷,家長:有傳統文化魅力
#導語:7月31日--8月1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博物館將分別開展一期「墨印書香·活字印刷術」主題社教活動「巧手扎染·領略傳統文化魅力」主題社教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共同體驗活字印刷術和扎染傳統手工藝術魅力,感受非遺文化的精巧與神奇。
-
周城扎染:解讀時代變遷下扎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探究扎染工藝的過去,我發現,扎染工藝從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並被人們延續發展至今,是我們需要關注和必須傳承的傳統民間工藝之一。其實只要留心觀察,也許你在身邊就能發現這種工藝的存在,或是去旅遊的時候在某個街角看到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門傳承了兩千餘年的民間傳統工藝,其實也是深受到現代染料技術的衝擊。
-
...藝術薰陶從胎教開始——我院孕婦學校舉辦孕婦手作扎染DIY課堂
【孕婦學校】藝術薰陶從胎教開始——我院孕婦學校舉辦孕婦手作扎染DIY課堂 2020-07-09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南民族大學開展扎染科普惠民活動
8月24日上午,民大社區居委會活動室內歡聲笑語,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姜小淵正在教前來參加扎染科普惠民活動的社區居民們如何「扎」出花的技巧。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姜小淵講解扎染技巧「扎染,是我國民間特有的印染方法,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其工藝從扎到染都具有豐富的創造性。」
-
弘揚國粹絲綢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絲綢文化體驗走進中新街社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了解體驗中國絲綢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弘揚國粹絲綢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民生微實事系列活動近日走進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區,提升居民人文素養,豐富老年人生活,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讓傳統絲綢文化閃耀新時代光芒。
-
古法扎染 闡釋廉潔——黨建引領演繹傳統文化
「巧手扎錦繡,靛藍染春秋」的扎染,古來的手藝被認為藝術的瑰寶。11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時代廣場北社區黨支部攜手社會組織,將二者相結合,用一場扎染棉布的活動來歌頌廉潔、演繹傳統。扎染是將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它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情、浸潤著傳統的審美風格。扎染老師在現場錯落有致地擺放了扎染成品展示,以圖案、紋路、造型之美激發參與者的興趣,尤其是蓮花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