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大學生當小販賣潮州沙爹米粉,被新加坡環境局譽為新時代小販

2021-01-16 一度君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於2月16日發布了一篇Facebook帖子,專門表揚一名29歲美女大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成功的新時代小販,令她人氣爆紅,網民紛說要去捧場。

這名樣貌清秀的年輕小販名叫張利君,在獅城後港9道的茨園民眾俱樂部小販中心當小販3年多,專賣潮州沙爹米粉和叻沙。

據《聯合晚報》報導,上周五,國家環境局在面子書貼文稱,張利君(Joey)原在貨運公司上班,參加了肥雄集團的社會企業創業計劃後,學會小販技藝,如今她的潮洲式沙爹米粉很受歡迎。

貼文吸引約2000人點讚和近千人分享轉發,令張利君瞬間爆紅。

網民紛紛熱評,不少熟客上網情義相挺。Roy Goh說她做的沙爹米粉好吃又大碗,Eric Weng贊她這麼年輕願起早摸黑當小販很難得。

更多網友感到「眼前一亮」,紛嘆「美女」「辣妹」,打趣說要趕快去光顧和看美女。

John Han說:「支持靚女,早午晚餐都要吃沙爹米粉。」Jo Vin說:「我要娶她當老婆。」Bang Hong說:「明天男顧客會增加四倍。」

可是,網民要失望了,美女小販已名花有主,另一半是「圈外人」。

美女小販自強不息,當小販後還努力進修,考到大學學位,希望未來開分店。

張利君在受訪時說,她2009年從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MDIS)心理學系畢業後,到貨運公司上班5年,但一心想創業。

2015年尾,她參加肥雄集團的社會企業創業計劃,前3個月無須付月租,攤位建造和碗盤都由管理公司肥雄負責,還能領3000元(約9000令吉)月薪。

她說,肥雄還請老師傅悉心傳授潮洲沙爹米粉的手藝,學成後讓她選擇——留在茨園小販中心開檔,或「下山」自由創業。結果,她選擇留在茨園打拼,也請母親和兼職員工幫忙。

她邊當小販也邊到夜校進修,去年考獲愛爾蘭大學的商學學位,最近還進修房地產課程,希望掌握相關資訊,為將來開分店做準備。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最好吃的小販中心盤點第二彈!
    去年小助手給大家介紹了4家美味的新加坡小販中心(詳情見新加坡最好吃的小販中心盤點第一彈!),新的一年我們也為大家帶來了另外四家各有特色的小販中心,都屬於藏在鬧市之中的美味。快來和小助手一起一探究竟吧!本店也是有他的「小傲氣」在的:只賣一款菜式——海南牛肉粉。分為乾麵和溼面兩種選擇。米粉口感十分有彈性,吃起來熱乎乎辣乎乎,味道有點偏向越南的牛肉河粉。這個價格也是沒誰了。
  •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李顯龍感謝經營者:「滿足國人口腹之...
    【環球時報記者 辛斌 劉皓然】歷經近三年時間的努力,新加坡「小販文化」16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這是新加坡繼2015年植物園成功列入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新加坡小販擺攤的飲食文化始於殖民地時期,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 【新加坡眼】吃貨細數不一樣的新加坡小販中心美食
    作為一個生活在新加坡的屌絲吃貨,到物美價廉選擇又多的巴剎(小販中心,也被稱為屌絲中心)吃飯簡直是最佳選擇。
  • 終於,新加坡小販中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是時候了解一下
    昨晚(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的總部給新加坡捎來一道好消息——小販文化申遺成功了!(視頻:新加坡國家文物局臉書)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在臉書上同步宣布了這項喜訊說,小販文化是全新加坡人最不陌生的日常。
  • 小販中心,新加坡人的社區餐廳
    【環球時報記者 李田博】近日,新加坡的小販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過新加坡的人一定對當地的小販中心不陌生,其實小販文化就是以小販中心發展起來的飲食文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小販中心為新加坡的「社區餐廳」,甚至稱之為文化機構。
  • 麵食系列丨最平價的新加坡米其林級別小販食物,肉脞面來一碗不?
    作為新加坡小販美食的代表,肉脞面也多次登上了平價米其林的榜單。關於肉脞面(bak chor mee)的由來,有人說是源自潮州,也有說是新馬一帶生活的潮州人自創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新加坡都有哪些小販/餐廳,可以吃到有特色的肉脞面。
  • 訪問學者在新加坡生活小吃介紹
    基本上,特點是以茄醬主調味料 二、副食類 1、沙爹:馬來族的串燒羊肉、牛肉和雞肉,是東南亞小販吃品的極品。沙爹要沾沙爹醬一起吃。在中國所謂的沙爹味式沙爹醬就源自馬來的沙爹醬,吃過馬來族沙爹和沙爹醬的人都會覺得中國的沙爹味遠遠比不上馬來沙爹,不信就到新加坡試試。
  • 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看看賣竹竿小販如何贏得財富的
    今天,讓我們看看賣竹竿的小販是如何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的?希望能給你的生活帶來一點思考。大學畢業後,這本書的作者被理想的公司錄取了。他不懂會計。他剛遇到公司業績下滑,就判斷公司管理不善,隨後辭職。事實上,公司正處於組織轉型的過程中,很快就會恢復元氣。
  • 社論: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多重意義
     《聯合早報》12月18日報導:經過新加坡全國上下兩年多的申遺努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這是新加坡第一個被列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也是繼新加坡植物園後第二次申遺成功。雖然小販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但入遺的意義重大。
  • 不滿管理方式 新加坡義順公園小販中心鬧退租潮
    海外網3月22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開張剛滿半年的新加坡義順公園小販中心,最近鬧退租潮,其中四攤已停業換人做,另外10攤準備退出,包括椰漿飯、客家釀豆腐、肉骨茶以及炒粿條等攤位。設有43個攤位的義順公園小販中心,去年9月20日開始營業,由餐飲集團Timbre以社會企業模式經營。
  • 「吃情」新加坡,最地道的美食體驗
    小販中心內的楗柏水粿已經有50多年歷史了,這種將米磨成米漿,然後裝在合金器皿中蒸煮而成,並澆上香鹹的菜脯的潮州小吃,是新加坡人特別喜歡的早餐。麥士威還有一家只賣福州蠔餅的老字號,這是一種快在新加坡絕跡的福州小吃。坦白說蠔餅焦黃的賣相併不怎樣,但一口咬下去,立馬提醒你不能以書的封面來評判它內容的好壞。花生米、肉碎和韭菜去除了蠔仔的腥味,外脆內酥極具吃的層次感,甚至連明星廚師AnthonyBourdain也對它讚不絕口。由於競爭激烈,各個小販也會各顯神通,小販中心的廚師不亞於頂級餐館名廚,紛紛自創絕活。
  • 2019年新加坡平價米其林榜出爐,4.5新幣起~
    米其林這個白胖子平時賣輪胎人生一大愛好就是:吃!吃遍了全世界給最好的餐館發星星💖是地球上最權威和高大上的美食榜了江師傅面家這家小販來頭不小是米其林一星級「江師傅私房菜」的創辦人洪宋江與兩徒弟低調進軍小販界開設的
  • 舌尖上的新加坡
    小編推薦你兩個途徑:一個是本地的食閣(當地人叫它小販中心,有的也叫咖啡店,雖然它不僅僅賣咖啡哦),也就是國內很多商場裡的快餐店。有所不同的是本地這種食閣非常普遍也很規範,你不用擔心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另一種途徑是餐館,食物會更精緻,當然帳單也會更美麗。畢竟這裡是小編常年混跡的地方,親切熟悉的不要不要地。
  • 老北京的胡同裡,賣「化妝品」的小販都少不了這個響器
    在老北京的胡同小巷裡,經常能看到賣梳頭油、雪花膏的小販。因為賣的是化妝品,主顧都是女性,為了做好買賣,小販們都穿得比較整齊乾淨。往瓶兒裡灌油可是個技術活,小販不是用漏鬥兒,而是有個專用工具,那是一個竹片兒,削成一頭厚一頭薄,上寬下窄。有人買時,只見小販把這個竹片窄的一頭,伸到他的大油罐裡,然後迅速提起來,把沾滿油的竹片分毫不差地插進買主兒的小瓶裡,待竹片上的油緩緩流下,一個小瓶兒也灌滿了,真是又快又準,滴油不灑,堪稱一絕。這種售賣方式現在是看不到了。
  • 新加坡「國民食堂」,讓你吹著空調吃地道街頭美食~
    新加坡的許多地鐵站連著商場,商場裡都有食閣,便宜又好吃,比自己做飯省事多了~位於怡豐城(VivoCity)的大食代食閣新加坡隨處可見的小販中心、食閣,絕對擔當得起「國民食堂」的重任!據統計有75%的人每周至少在小販中心就餐1次,今年新加坡還向聯合國申請,讓小販中心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食閣,則是小販中心的升級版。
  • 贏過米其林大廚的小販,帶你探索舌尖上的新加坡
    就像所有人一樣,新加坡人非常熱衷於吃,而幸運的是小販中心以大眾化的價格提供了數之不盡的美食,也因此成為了當地人不可或缺的支柱。深入人心的小販中心美食通常是開啟一種文化藝術的窗子,通過特色美食也更看清楚一個文明行為的歷史時間。多種多樣特色美食與文化藝術,在馬來西亞這一狹小的我國撞擊相融,並紮下了根,產生了獨一無二的美食文化。
  • 新加坡街頭的美食
    其實,新加坡街頭美食已經不是第一次名揚海外了,早在2017年,就有一家獅城小販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那麼新加坡究竟有何美食呢?新加坡美食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接下來就跟著麒麟小編一起走進新加坡美食的世界來一一探索吧!
  • 印度小販街邊擺攤賣蘆薈汁,做法很獨特,感覺味道挺不錯
    在印度這個國家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小販擺攤賣冷飲,有些是飲料做出來的,當然也有些是植物。不過話說回來,最受歡迎的還是等會要給你們介紹的蘆薈汁啦。蘆薈這種植物大家都有聽說過,但是用來做成飲品就特別的稀奇,所以就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