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學生擬發一篇論文,導師要求第一作者給在讀博士,該怎麼辦?

2020-12-21 教育挖挖機

有研究生諮詢:「本人研二,寫了一篇文章,但是導師希望把一作給其他學校讀博的老師,我該怎麼辦?」該同學還表示,他需要通過此篇文章來評選獎學金和達到畢業要求,如果把第一作者給了其他學校的老師,論文的所屬學校就不是其就讀高校了,不僅沒辦法評選獎學金,也無法達到畢業要求。

看到這條問題的時候,挖挖機真的很嘆服。一個剛讀二年級的研究生,擬發的科研文章竟然達到了在讀博士的科研水平,真是可喜可賀啊。

說實話,當自己辛辛苦苦、日日夜夜弄出來的科研成果,讓師兄師姐掛個名也就罷了,還要把第一作者讓出來,而且還是讓給一個外校的在讀博士,這要換做是任何人,都有些太為難了。這樣的場景,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和導師建立良好的關係,為以後畢業、就業添磚加瓦;若是處理得不好,可能會成為他日研究生畢業和授位的「絆腳石」。

在研究生教育實踐中,有這位同學類似情況的當不在少數,包括挖挖機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形。按照學術道德規範,導師這樣的要求,顯然是不妥的。既然違反學術道德,那導師又何提出這樣的要求呢?說直白一點,就是有私利,利用自己的導師權力,壓榨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學術利益。說重一點,這樣的導師根本就不配當研究生資格,應當取消其資格才是。

什麼是論文的第一作者?顧名思義,就是在本篇科研文章中貢獻量最大的那一位作者,同時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和效果也最多的。

幾乎所有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於在讀博士畢業,都有發表一定層次、一定數量的論文要求,像這位提問的研究生,若真把一作讓給那位在讀博士,這篇文章就是在讀博士老師的科研成果啦,他就可以離畢業更進一步,而這位研二同學離畢業則就越遠。

像這樣要求把文章一作讓給外校的在讀博士,在研究生培養中並不多見。相對較多的,是把一作署在自己的導師名下。其實,論文一作署名為導師,這也還情有可原,一方面有利於文章發出去,另一方面在很多高校似乎也成了慣例。

很多研究生培養單位在績效獎勵、職稱評定、人才項目申報、基金申請時,都要看老師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如果達到不基本的數量、層次,學校就無法了解導師在科研研究中做了多少貢獻,也就無法對老師的能力水平科學評價。就是因為有這樣一整套的評價體系存在,才有不少導師想要搶學生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出現。

不得不承認,一篇科研文章的想法和創意很多地方都離不開導師的指導,進行研究實驗也需要有導師的指點,但是無論多麼才華橫溢的導師,不處於一個項目的實驗一線,都難以稱之為論文成果的主要貢獻者,因為文章的核心內容是學生夜以繼日弄出來的。所以,導師沒有對所帶研究生的研究論文一作署名的決定權。

把研究生論文第一作者署在導師名下,挖挖機能夠接受,但將論文第一作者署名到外校研究生的名下,則堅持反對。

且不說將辛苦研究的成果拱手讓人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就單說這位導師所提出的要求來說,就已經是一種學術不端的行為了。更何況,該學生沒有這篇文章,不僅拿不到獎學金,連是否能夠順利畢業都成問題。所以,導師這樣把學生論文一作署名權給其他人的行為,應予堅持抵制。

那麼,這位研二在讀同學,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這裡有三條路徑:

從了導師的要求,與導師一丘之貉,無視學術不端。主動與導師懇談,爭取導師的支持,讓這篇論文的一作署給自己。若是當面懇談,談話過程中可以打開手機錄音,若是簡訊或者微信交流,要記得截圖,把相關的證據固定下來。依法依規維權。當老師執意如此,甚至以拿畢業威脅,非要讓這篇文章一作署其他人,那研究生可向高校反映或者舉報,甚至可以申請更換導師,以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導師負責制」下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導師和學生的關係很微妙,學生往往處於弱勢。不過,機會和利益很多時候可以主動爭取,通過恰當的溝通,很多時候也可以扭轉劣勢。所以研究生在如何與導師進行有效溝通這方面,還得當成一門課程來認真研修。

挖挖機相信,只要這位研二學生把與導師溝通交流的時機找好了,把自己需要導師支持和理解的地方說到位了,把自己的顧慮和擔憂說明白了,導師一定也能懂得相關的潛臺詞,不會再強行要求將論文一作讓給外校那位在讀博士老師了。

綜上,解決這一難題的路徑,仍然以主動溝通導師為上策。當然,究竟如何取捨,還得由這位研二同學自己來決定。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

相關焦點

  • 「SCI 文章兩篇,且對IF有要求」,浙大博士畢業論文真的很難嗎?
    浙江大學學生,因無法在任何一個全球性期刊上成功發布一篇論文,而拿不到畢業證,怎麼辦?這裡的「浙江大學學生」可不是指的普通本科學生,甚至也不是碩士研究生,而是專門指的那些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學對本校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
  • 發9篇論文,成功申請中大博士,研三學長分享了3點科研經驗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地才作者背景介紹研三在讀,以申請審核製成功申請中山大學博士。在兩年半時間內,以第一和第二作者身份發表論文 9 篇。其中 1 篇 Q1 區 SSCI,4 篇 CSSCI期刊(含擴展版),1 篇北大核心,1 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 天津大學研二學生:算是見識了自己導師有多不要臉
    「有的人覺得我比那些自殺的學生強多了,我想也是,自殺就啥都沒有了,也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結果,我只能儘量說服自己不要衝動。」天津大學研二學生走投無路,網上發帖詢問網友自己該怎麼辦:我本科努力學習獲得保研資格,之後被天津大學錄取,聯繫到導師後我以為人生即將大步向前,但沒想到這僅是悲劇的開始。
  • 論文署名問題,導師搶我第一作者?
    寫完論文了,最後跟著中教資料庫小編一起來看看論文署名的問題。說到論文署名,要說簡單也很簡單,誰寫的就寫誰的名字唄。要說複雜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很多學生因為這個問題和導師產生矛盾或者糾紛。畢竟學校要求學生發小論文,或者發哪個級別的刊物,如果完成不了,就可能影響畢業,所以學生很在乎這個事情的。有時候導師可能也是為了自己職稱,或者其他方面一種項目結項等等原因,也是需要論文,所以在署名順序上就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了。
  • 論文作廢研究生重寫猝死家中:好學生幹不過賴導師
    在破解了高等級密碼保護的手機之後,姐姐發現了第三重「世界」:李源長期忍受老師的壓制教育;2019年9月,李源寫好的第一篇論文,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而作廢;因導師功利化的學術思想,李源被迫在沒有項目數據的情況下,撰寫油氣勘探的「生產性」論文;2020年上半年,李源多次催促導師修改論文,均被冷落;2020年9月的多天裡,導師突擊式密集修改論文,迫使李源每天高強度工作
  • 南大跳樓女博士並非論文「一作」被導師搶,生前曾參加「身心靈」課程
    校方調查後認為不存在導師與學生之間爭搶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導師耿某某對卓同學的跳樓死亡負有責任。南京市仙林派出所還在調查中,校方和家屬都還沒有接到警方最後的通知,卓同學真實死因尚不清楚,但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殺。網傳論文一作被導師搶走並不存在南大博士研究生周寧(化名)是卓同學的好友。
  • 選導師的重要性!讀研時流的淚,就是選導師時腦子裡注的水
    大部分都是C這種,等以後有新生來詢問你導師的情況,估計你也是這種回答。途徑二:查看往屆學生的畢業時限及去向通過網上查詢、前輩打聽等方法,看看該課題組學生畢業的平均年限,如果是正常畢業或是推遲1~2年,說明導師不怎麼卡人。
  • 南京大學否認女博士跳樓因論文被導師搶 死者生前曾參加「身心靈...
    校方調查後認為不存在導師與學生之間爭搶論文第一作者的情況,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導師耿某某對卓同學的跳樓死亡負有責任。南京市仙林派出所還在調查中,校方和家屬都還沒有接到警方最後的通知,卓同學真實死因尚不清楚,但警方表示已排除他殺。
  • 科普一下: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應該長成什麼樣?
    你已經是個成年人啦該學會自己寫論文啦支招怎麼寫論文可以有但是讓別人幫你寫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學術論文還是學位論文都是在實驗性、理論性和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都該是作者本人或者學術團隊共同完成實驗
  • 中國留美博士疑遭導師學術霸凌自殺,導師事後用死者PPT演講
    7月3日,校方就學生陳慧祥之死發表聲明,同時,該事件開始在學術圈和留美學生中擴散。從陳慧祥自殺前發給實驗室其他學生的郵件來看,事件起因是,一篇文章投中了業界頂級會議,但這篇文章因實驗設計、數據等方面存在較大漏洞,無法自圓其說,陳的導師李濤教授卻不同意撤稿,然而,發表造假論文可能會影響陳慧祥今後在學術界的名譽。
  • 核心期刊科研論文成「導師愛情故事」?作者回應:自然科學家需情感...
    1月12日上午,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冰川凍土》2013年刊發的一篇科研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理論與實踐(I)》,突然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發熱議——該論文除引言部分有點學術概念外,其他大部分文字都在稱讚作者的院士導師和師母,講述其光輝事跡和恩愛故事,然後就是各種人生感悟和讚美。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實施細則...
    二、工作原則(一)以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為目標,體現學院、學科、導師在招生選拔中的學術主導作用,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堅持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二)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紀律,認真履行各項工作。凡出現違反紀律者,一經發現,將按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 畢業生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事情發生在鄭州中原工學院商務學院,該學院一畢業生實名舉報其導師抄襲其畢業論文,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去,複製比達到90%。當事人稱,目前事情已經解決,老師已向她道歉,也要求期刊撤稿。學校稱領導在處理此事。
  • 西部高校美女博士先發Science,再發Nature,太牛了
    繼2017年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實現母校歷史上國際三大頂刊「零的突破」突破後,12月10日,這位小姐姐(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博士後)又在《Nature》上面刊登了關於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的文章,而且還是第一作者!從此困擾了許多科學家近100年的難題,有了新的解題思路。
  • 贊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將追回項目已撥資金
    贊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將追回項目已撥資金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 「讚美師娘」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郭懿萌)一篇發表於7年前的論文,將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推上風口浪尖。論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其論據則是「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跡為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 KDD 2020最佳論文揭曉!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近日,KDD 2020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等多個獎項。其中由谷歌研究院的研究者Walid Krichene和Steffen Rendle獲得最佳論文獎,杜克大學的 Ang Li、Huanrui Yang、陳怡然和北航段逸驍、楊建磊獲得本屆會議的最佳學生論文獎。
  • 36歲高中物理老師把科學課寫進博士畢業論文,獲答辯委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蘇鈞天石曉明在英國學習時的留影上周,一場博士答辯在雲端舉行。寧波外國語學校高中物理老師石曉明在經歷一個半小時的答辯後,被專家組一致授予無條件通過。這是對一篇博士論文的最高評價。
  • 了解導師類型對你畢業太重要,別怪我沒提醒你!
    這位導師人挺和藹可親的,就是對學術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嚴厲,他不管學生有沒有科研天賦和興趣,對所有學生的要求都一樣,不允許他們發普刊,英文普刊也不行。最起碼得是中文核心,但賊尷尬的地方就在這裡,要畢業,一篇核心不夠,必須兩篇才行。而一篇英文普刊,一步到位,剛剛好達到學校要求的成果分。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衝著畢業的標準去,避免麻煩,直接投英文普刊。
  • 北林學子捧得「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學院張鈺婷博士獲評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叔軍博士獲評寶鋼優秀學生獎在讀期間,圍繞高風險微量有機物的高級氧化技術共發表SCI論文17篇,以第一作者在生態環境類高水平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發表文章2篇(一區,16.683),在國際水處理研究領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上發表文章1篇(一區,9.130),以第一作者發表文章總影響因子為54.821,2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