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不是移動的?微信針對iOS 用戶出新規:禁止iPhone使用虛擬支付

2020-12-21 中國網絡消費網

說到非現金支付,估計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使用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看到非現金支付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雖然非現金支付剛推出的時候受到不少人的質疑,但是到現在,非現金支付這種支付方式慢慢被大家接受,就連老年人都能夠輕鬆學會。中國跟其他國家的行動支付發展的程度有著很明顯的差距,根據全球知名諮詢公司在2018年做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是全世界最大行動支付市場,在2011年的時候中國行動支付交易額就相當於美國的11倍,足以看出中國人對非現金支付這種方式的接受。在行動支付慢慢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時候,騰訊卻放出了一個新規定,封殺iOS虛擬支付業務,這個消息對不少蘋果用戶而言是一個噩耗。

中國行動支付用戶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微信推出新規定,禁止iPhone使用虛擬支付

最近一則微信針對iOS 用戶推出的新規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在5月29日晚上,微信團隊突然發布了一則《關於規範公眾號內虛擬支付行為的公告》,看完新規的詳細內容之後的唯一感覺就是,微信在針對iOS用戶。在詳細內容裡,微信公眾號現在封殺iOS端虛擬支付業務,也就是說,職業技能培訓付費,VIP 會員,還有知識付費這些虛擬產品iOS用戶都不能夠使用了。

騰訊這個消息出來之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要知道,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購買蘋果手機,所以中國自然就會有很多iOS用戶,而微信早就成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個社交軟體了,這個新規的推出讓不少iOS用戶覺得不便。甚至不少iOS用戶開始擔憂,這樣下去的話,是不是真的要走到蘋果跟微信二選一的局面?

社交網站上紛紛報導這件事情

除了那些發愁的iOS用戶之外,大部分網友都是為這個消息感到興奮的,而興奮的原因在他們覺得騰訊這次是硬氣了。前段時間美國打壓華為的消息讓不少中國網友感到痛心,不少人都希望中國企業也能夠聯合起來,抵制美國企業,騰訊這次禁止iPhone使用虛擬支付在不少人眼中就是騰訊對蘋果用戶進行了反向"斷供"之舉。雖然騰訊這個舉動傷害到了不少中國iOS用戶,但是也傷害到用戶背後的蘋果公司。

雖然大家都希望看到有中國企業站出來跟華為一起對抗外國企業,但是騰訊這次還真的不是故意站出來的。要知道,微信跟蘋果之間早就積怨很久了,我們都知道,兩家公司如果突然中斷正常的商業往來,那麼就有兩個原因,一是這個合作不再賺錢了,二是合作賺錢,但是在分配上沒有找到讓雙方都滿意的分配方式。而現在微信上虛擬支付正發展得紅紅火火,自然不可能是因為不再賺錢,那麼最合理的原因就是微信跟蘋果就利潤分配上產生了分歧。

馬化騰率眾高管理訪問蘋果公司

微信跟蘋果博弈,輸得最慘的卻是微信公眾號

蘋果一直都是很霸道的一個公司,在蘋果應用商店下載的應用,只要產生支付交易,最後蘋果都會從中進行抽成,而且抽成的比例還很高,高達30%。微信作為中國第一社交平臺,每年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支付交易的人有很多,其中的利潤是十分可觀的,但是要拿出30%交給蘋果就顯得有點虧了。微信曾多次跟蘋果商量過這件事情,但是蘋果的態度一直都是十分強硬,所以類似這次禁止iPhone使用虛擬支付的手段對於老iOS用戶而言並不罕見。

在2017年的時候,微信曾經關閉過iOS用戶的讚賞功能,而在2018年的時候再次升級,關閉了iOS用戶在小程序上支付功能,這些措施對iOS用戶造成很大的不便,但是還是沒有改變蘋果的強硬態度。因為蘋果用戶眾多,為了挽留這些用戶,騰訊再三對蘋果做出讓步。前段時間微信推出的夜間模式就是對蘋果妥協的一個象徵,微信曾經說過,微信是絕對不可能推出夜間模式的,但是在蘋果的強硬要求之下,騰訊最後還是同意了。

微信針對蘋果用戶推出的夜間模式

微信這次關閉虛擬支付功能在不少網友眼中成為騰訊聲援華為的,經過一波宣傳之後,不少人都對馬化騰對騰訊多了不少好感,但是事實卻是,騰訊這次關閉虛擬支付功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跟華為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騰訊跟蘋果關於30%的抽成費用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在蘋果強硬的態度之下,騰訊最後的下場很有可能就是微信在蘋果應用商店裡被下架,為了不失去蘋果用戶,騰訊最後只能夠停止iOS用戶的這項業務,進行整改。

而在微信跟蘋果的這次博弈中,雙方的損失並不是很大,而被誤傷也是輸得最慘的就是微信上的公眾號的開發者了。我們都知道,現在微信推文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打賞來提高收益的,而且蘋果用戶也是打賞人群的主體,現在失去了大量的蘋果用戶的打賞,對公眾號的開發者而已自然是一個噩耗。

微信現在封殺iOS虛擬支付業務

總結

蘋果跟騰訊已經合作很多年了,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兩家公司時不時會傳來合作糾紛,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共生關係,沒有辦法真正做到終止合作。所以說,雖然微信現在封殺iOS虛擬支付業務,在兩家公司談好條件之後,依然能夠繼續聯手賺錢。並沒有大家說的,騰訊站出來對抗蘋果,支持華為。從網友們對這件事情的誇讚來看,大家還是很期待能夠有企業跟華為站在一起的,大家支持國產的熱情高漲,這對華為而言是一件好事。華為有實力,還有中國人的支撐,一定能夠度過這次難關。

相關焦點

  • 微信反擊蘋果,封殺iOS虛擬支付業務,VIP會員、充值等蘋果手機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關於規範公眾號內虛擬支付行為的公告》。公告稱,基於iOS對開發者的管理規範,微信公眾號內暫不支持iOS端虛擬支付業務。虛擬支付業務是指購買非實物商品,比如:VIP會員、充值、錄製課程、錄製音頻視頻等虛擬產品。
  • 【這一周】微信封禁iOS平臺公眾號虛擬支付 數字貨幣再洩新消息
    谷歌研發了「語音匹配」功能,能夠在一個行動裝置上識別出不同用戶的聲音和身份,從而提供個性化的使用配置。據外媒報導,谷歌最近已經把「語音匹配」功能和行動支付結合了起來。2019年支付機構罰單分析報告據行動支付網了解,連續三年人民銀行每年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按處罰字號)總數量均超過100張;過去兩年人民銀行每年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總金額均超過1億元。
  • 小程序翹首以盼的虛擬支付沒有等來,微信又對公眾號下手了
    原標題:最前線|小程序翹首以盼的虛擬支付沒有等來,微信又對公眾號下手了微信和蘋果之間的博弈有了結果:公眾號宣布關閉虛擬支付業務。5月29日晚,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關於規範公眾號內虛擬支付行為的公告》。公告稱,基於iOS對開發者的管理規範,微信公眾號內暫不支持iOS端虛擬支付業務。
  • 微信被曝出「最嚴新規」!
    在此前的統計數據中,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1億微信用戶,可謂做到了社交領域真正的「霸主」。當然這也得益於微信功能的強大,除了主流社交能力,微信還有支付轉帳、出行交通等,基本涵蓋了衣食住行。伴隨著微信平臺的越加壯大,逐漸的開始有人藉此來獲取不正當利益,由此微信的兩面性也正在逐漸展現。
  • 微信「最嚴新規」正式宣布!一旦觸碰就會直接封號,用戶需注意
    原題:微信「最嚴新規」正式宣布!只要觸碰就會直接封號,用戶需注意。對此大家怎麼看?作為一款社交軟體,事實證明是成功的,12億的用戶量就是最好的說明,微信能夠有這麼多的用戶,其實不難發現,微信的用戶群體並沒有局限性,不管是老人小孩都會使用。所謂的眾口難調,極少的手機軟體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且微信也不僅僅只是一款社交軟體,同時還是行動支付的一份子。總的來說,微信確實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以及樂趣。
  • 新版網絡支付辦法出臺 微信零錢發紅包過千需追加認證
    中新網12月29日電(種卿)2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辦法》明確提出支付帳戶實名制管理制度,同時採取支付帳戶分類監管方法,新規落實後,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消費額度會否受限?支付帳戶向他人銀行卡轉帳需要怎樣的條件?快捷支付、微信紅包等便捷支付方式還能否使用?
  • 多國家下架微信、支付寶!並禁止使用,得知原因,令人深感意外!
    雖然行動支付的起源不在中國,但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也被稱為新世紀"新四大發明"之一。行動支付的普及讓支付寶和微信在中國大受歡迎,中國的大多數用戶現在已經習慣了行動支付。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去國外,還能使用行動支付嗎?畢竟,支付寶和微信似乎只在中國流行。
  • 騰訊「最嚴新規」被確認!觸碰微信底線將被封號,用戶要注意了!
    導讀:騰訊「最嚴新規」被確認!觸碰微信底線將被封號,用戶要注意了!根據微信官方的數據顯示,目前微信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12億,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也讓微信成為了中國社交軟體領域的最強霸主,幾乎很難有人能撼動微信在社交軟體領域的地位,而依靠著微信與QQ這兩大社交流量池,讓騰訊公司在很多領域的發展都十分的便利,其中就包括遊戲業務和視頻業務等等;隨著微信的快速發展,微信除了能社交以外,還聚集了支付轉帳、出行交通等眾多的功能
  • 微信外鏈新規落地首日:小b重組流量
    據微信外鏈新規第3.1條規定,外鏈內容所明示或暗示的金錢獎勵、實物獎品、虛擬獎品(包括但不限於紅包、優惠券、代金券、積分、話費、流量、信息)等利益內容,用戶無法在微信內獲得,而需要下載或跳轉到外部APP,或需要用戶離開微信、下載特定內容或完成特定操作,才能獲得的均屬違規。或許在拼多多的定義中,幫助砍價並沒有「獲得獎勵」,因此跳轉APP並不違規。
  • 新規出臺:微信零錢發紅包累計不能超1000元
    中新網12月29日電(種卿)2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辦法》明確提出支付帳戶實名制管理制度,同時採取支付帳戶分類監管方法,新規落實後,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消費額度會否受限?支付帳戶向他人銀行卡轉帳需要怎樣的條件?
  • 微信永久封號新規是什麼?微信被封號怎麼辦解封方法介紹
    為保障用戶隱私安全,優化微信外部連結體驗,微信團隊近日對《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相關規則進行了進一步升級,新規將於5月29日起正式生效。為避免過度營銷造成對用戶的騷擾,朋友圈內不允許發布及傳播具有識別、標記功能的特殊識別碼、口令類信息。外部連結不得在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
  • 美國行動支付落後太多,facebook打算讓轉帳像發簡訊,微信支付早已...
    然而,自從PayPal作為第一家正式宣布退出Libra項目後,全球多家知名金融機構也相繼宣布退出Libra項目,其中包括:萬事達、Visa、Stripe、MercadoPago和eBay,這五家知名機構僅後者eBay為在線市場,而前四家均為支付服務提供商。也就是說,支付服務提供商的全部退出,也就意味著Libra項目在支付環節中很有可能會面臨完全斷鏈。
  • 微信禁止蘋果購買虛擬產品權限,微信哪裡來的底氣?
    前一段時間微信禁止了蘋果手機在微信上購買虛擬產品的權限,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微信上有些小程序的充值蘋果手機不再支持。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天,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講一講微信為什麼敢和蘋果「硬剛」首先我們要先將清楚,微信這麼做可能和美國升級制裁華為沒有太大的聯繫,也可能沒有懷著多偉大的民族使命。大家都是商業公司,掙錢才是最重要的,微信禁止蘋果購買虛擬產品權限可能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究其根本原因肯定是:蘋果觸動了騰訊的利益!
  • 2020年微信新規正式確定!有類人轉帳要被限制,希望其中沒有你!
    其中行動支付就屬於新四大發明之一,可以說現在的每個人都幾乎離不開行動支付了,如今的社會網購已經非常普及,沒有行動支付也就無法網購,而除了線上支付,行動支付也可以用於生活中的線下支付,平時我們外出購物或者吃飯的時候,結帳一般都會用行動支付的方式。
  • 微信掃碼支付額度上線是多少 微信掃碼支付限額規定介紹【詳解】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亢林表示,我們日常使用的支付寶和微信,一般使用兩個以上,比如說指紋、密碼這兩個以上的要素,單日限額是5000元。  限額對消費者的影響:  很多人會問是不是新規實施後,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每天只能花500元了?其實並不是這樣。  舉例來說,如果在飯店裡吃了頓600元的大餐,掃靜態條碼付款就有困難了,這時可以讓收銀員掃消費者手機上生成的動態條碼,而且這樣更安全。  限額對店家的影響:  新規實施後,或許對街頭的小商家有些影響。
  • 2020年微信又一新規被確認!不要貪小便宜了,很多人也被封號!
    微信,相信大部分人手機中都安裝的有,人們不僅使用它來社交,還使用它來繳費、支付、理財等等。自從2011年微信誕生以來,每年的用戶量都在不斷的上升,如今已經擁有超11億的用戶。如此龐大的用戶量如果沒有一些有效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微信的內容生態必定會遭到破壞。
  •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近四分之三的用戶每天使用行動支付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發布了《2020年行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行動支付被大多數用戶接受,近四分之三的用戶每天使用行動支付,行動支付已成為消費者日常使用的主要支付方式。《報告》稱,2020年,有74.0%的用戶每天使用行動支付,較前一年提高4.4%。
  • 如果微信和支付寶都不支持ios端,蘋果手機銷量會是什麼結果?
    我們現在只是來做一個假設:如果微信和支付寶都不支持ios端,蘋果手機銷量會是什麼結果?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微信支付寶都不支持ios端支付,最多也就是企業之間的行為,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高通能夠給華為斷供晶片,谷歌可以不允許華為用他的安卓系統,我們的企業為什麼就不能不支持ios端?其實完全可以。
  • 【每日移動觀察】微信5.0:可定製菜單欄、行動支付、公眾帳號付費...
    【企業動態】微信5.0帶來:可定製菜單欄、行動支付、公眾帳號付費訂閱1、微信5.0帶來:可定製菜單欄、行動支付、公眾帳號付費訂閱@青龍老賊,提前劇透了一下微信 5.0 版本可能帶來的更新。主要有三個方面:1.用戶可定製微信菜單欄;2.行動支付上線;3.公眾帳號付費訂閱。
  • Facebook晉升「全球版微信」,將加入行動支付功能
    Facebook在社交應用領域裡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要說全球社交帝國還有什麼可羨慕的,那估計就是微信了,後者橫跨了通訊、社交、媒體、電商、支付等諸多領域,不僅是用戶主要語音和聊天應用,還可以成為用戶和商家的溝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