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恩格斯。
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那是我很小的時候看過的一部電影,我還記得電影中地震發生的的場景:樓房搖搖晃晃,樓梯上的磚頭砸落下來,大火火苗搖曳,不時有從樓上墜落的人影。那時候還不太懂事,只是恐懼強烈的視覺衝擊記憶殘留在腦海中。
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地震發生在深夜,震級達 7.8級,23秒鐘後,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682267間民用建築中有656136間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4204個孩子成了孤兒。
這並不只是電影,而是事實。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的一場震級達到了八級的大地震,這場地震中的遇難者足足有8萬餘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八千多億元。
在自然的洪荒之力下,人類顯得還是那麼脆弱,在徵服自然的同時,人類顯然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汶川地震發生後,國家迅速啟動緊急救援行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力量和人民軍隊也浩浩蕩蕩開赴災區,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損失,後來黨和政府多次撥款進行災後重建,如今災區的人們也在地震的陰影下走了出來,重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一個現實的問題被提出來:在地震中債務關係怎麼辦?構成債務關係中一方在地震中遇難,他們與銀行或者他們與第三方的債務關係還存在嗎?如果遇難者在銀行有存款,這些存款歸誰所有?
存款屬於誰?
我國《繼承法》明確規定:個人儲蓄屬於個人財產。存在銀行的錢不是屬於銀行也不屬於國家。只是屬於存款人所有。銀行與儲戶之間只是借貸關係,即:銀行借了普通儲戶的錢去投資貸款賺取收益,從而向儲戶支付利息。所以,即使儲戶死亡,這些錢也不屬於銀行。
存款人死亡後,存款轉變為遺產,才可以繼承或者充公。儲戶死亡後,這些存在銀行錢才成為遺產,如果儲戶經過公證,有公正的繼承契約和在世的繼承人,那麼按照遺囑進行,如果突然死亡沒有遺囑,法律規定按照第一繼承人進行繼承。
第一繼承人順序在《繼承法》有明確規定,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對於死亡人的存款,繼承人按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繼承,即首先分配給配偶,然後是子女,然後是父母。當然繼承人要提供儲戶的死亡證明和進行公證及其他手續。
銀行就是一個保險箱,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存放地方,有人為你保管,即使存放銀行的貨幣被焚燒或丟失,也不影響你的財富,如果不放在銀行存在家裡,可以想像,在這一場地震下,再多的存款也會灰飛煙滅。
在汶川地震中儲戶存款怎麼處理?
第一種情況已經確認遇難的人,如果名下有存款,法律上規定第一繼承人所有。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從銀行取出來。所以如果存戶有在世的第一繼承人,完全不用擔心,銀行還是會給到第一繼承人的,不過,由於關係比較複雜和牽涉到金錢分配,如果沒有遺傳,必須對遺產如何分配進行公證,並取得所有第一人繼承人同意籤章後才能生效。
第二種情況存戶確定為失蹤人員,這時候錢是取不出來的,名義上存款還是存戶的。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政府會統計死亡人員和存活人員,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屬於無法確定是否存活的人員:就是俗話說的"死不見屍,活不見人"那種,這部分人員確定為失蹤人員。在法律上叫做"失蹤人口"。
國家對這部分人口有特殊的處理辦法:就是這些人的存款繼續保留,其他人無權取出,在一定期限內,保證了存款人的經濟利益。但超過規定的期限後,就默認為存款人已經死亡,這筆存款就不再屬於存款人,但也不屬於銀行,結局只能充公,當然政府會將這些錢用於災後重建和公益性活動。
汶川大地震中向銀行借的款怎麼辦?
如果借款人死亡,還需要還嗎?借貸關係中有一種同時繼承關係,即繼承人繼承債權,同時也要繼承債務,同樣,如果兒女繼承了父母的房產、存款或者其他收入,同時父母遺留的債務也一併繼承。
在汶川地震中,各個家庭都損失慘重,國家本著人道主義精神,要求銀行如果借款人死亡,將不再追究借款人的債務,即使找到了借款人的後代或者繼承人。那麼這部分欠款對於銀行來說是收不回的"壞帳",經過國家審批後給予註銷。
房子倒塌了失去居住功能了,房貸人還需要償還貸款嗎?一種情況是借貸人死亡,那麼由於民事主體死亡導致借貸關係的終止,借款人不用還借款,但是其屬下的遺產,要優先償還債務,直至遺產還完為止。
還有另外一種最慘的:人活著,房子塌了,房貸在法律意義上還需要還。房子倒塌,是不能作為抗辯斷供的理由。也許有人說不是有保險公司嗎,可是你翻開所有保險公司的保單有一條明確規定:保險免責包括地震、爆炸、戰爭之類的不可抗力。所以保險公司一分錢都不賠給房貸人。
不過對於這種特殊情況,政府做了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可以拍賣你的地皮重建房子,給銀行減少損失,政府要考慮災民、銀行機構和社會穩定因素,選擇最恰當方式處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汶川大地震過去十多年了,在驚動世界那場自然界浩劫中,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經歷過嚴峻考驗,都頑強地挺過來了。
那一年,我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還成功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這一切得益於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我們相信,任何時候只要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都會走出困境,邁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