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的「打工人」 | 盤點各行各業的詩人

2021-01-13 中國詩歌網
寫詩難以謀生,詩人往往有份固定工作,詩歌屬於996之外的愛好。
即便如艾略特那樣獲諾獎的大詩人,也要朝九晚五,他是英國勞埃德銀行的一名普通職員,每天在地下二樓的金庫辦公室上班;在詩歌這項最高虛構的藝術之外,華萊士·史蒂文斯擔任一家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各行各業都有可能誕生詩人,有的工作和文學相距甚遠,但絲毫不影響詩人的創作。你身邊不善言談的同事,也許說不定是位深藏不露的詩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詩人,一起來看看當代詩人在從事哪些工作吧!



早晨頭像炸裂一樣疼

這是大機器的饋贈

不是鋼鐵的錯

是神經老了衰弱不堪


我不大敢看自己的生活

它堅硬炫黑

有風鎬的銳角

石頭碰一碰就會流血


我在五千米深處打發中年

我把巖層一次次炸裂

藉此把一生重新組合

我微小的親人遠在商山腳下


他們有病身體落滿灰塵

我的中年裁下多少

他們晚年的巷道就能延長多少


我身體裡有炸藥三噸

他們是引信部分

就在昨夜

我巖石一樣炸裂一地


陳年喜,生於1970年,商洛市丹鳳縣人。常年在外打工,並寫詩多年,在《詩刊》《青海湖》《中國詩歌》《山東文學》《五臺山》等雜誌發表詩作若干,有數首作品入選全國性選集並獲獎。在當爆破工人時,寫下代表作《炸裂志》,受到廣泛關注。





我把羊群趕上岡坡,

陽光在麥苗上驅趕露珠。

我用不標準的口號,

教它們分辨雜草和莊稼。

像你在黑板上寫下的善良與醜陋。

從這一點上我們達成共識。

下雨了,你說玻璃是倒掛的溪流,

詩歌是玻璃本身。

你擦拭著玻璃上的塵埃,

而我正把羊群和夕陽趕下山坡。


2018.10.28


李松山,1980年生,河南舞鋼市李樓村人,自小患病致殘輟學,放羊為生。詩作發表在《星星》《江南詩》《詩刊》等,參加第36屆青春詩會,出版詩集《羊群放牧者》,並在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組織的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中被評選為「鄉村閱讀榜樣」。




如果送貨地址是一座大橋的名字

如果大橋高架,橫亙於雲端

如果收件人就藏在雲中

那要穿過多少河流翻過多少群山

才能在天空把包裹籤收

 

尼珠河大橋就是唯一的妥投地

護橋工人通過網絡下單檢修工具

守護著世界上最高的橋梁

快遞小哥也常至此,在霧中

彼此露出略大於雲朵的笑容

 

還有的地址僅是帶有編號的高壓電塔

修電塔的人把快遞小哥的步伐

跑成亂碼:一個到了,一個又走了

直到燈光把城市照得通明,他倆的追逐

才在月亮的輝映下變成同一個黑點

 

他們不是騰雲駕霧的神仙

卻把橋梁、汽車和快件送上了天際

他們不具備逐電追風的超能力

卻在曠野中跑出麥子拔節的速度

他們是平凡的奮鬥者,不願意辜負

新時代給予自己的每一份信賴


王二冬,原名王冬,男,生於1990年10月,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系快遞行業從業者。作品散見於《詩刊》《草堂》《青年作家》《作品》《西部》等文學期刊,入選多種詩歌選本;曾獲第三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第三十屆櫻花詩歌獎、(山東省)首屆青春文學獎等;參加「2013中國•星星大學生詩歌夏令營」。



趕時間的人


從空氣裡趕出風 
從風裡趕出刀子 
從骨頭裡趕出火 
從火裡趕出水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個地名 
王莊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 
用雙腳錘擊大地 
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 


王計兵,筆名拾荒,江蘇邳州人,現居江蘇蘇州,生於1969年。1984年初中輟學,1992年前曾有部分小小說作品散見於《百花園》《新作家》《墾春泥》等文學期刊,此後輟筆,長期在外打工。2009年接觸網絡及網絡詩歌,開始重新創作。




我把孩子

送進了寄宿學校

久久徘徊在童話般的宿舍樓前

心中一千個不放心

一萬個戀戀不捨

孩子表面服從

心裡是他還不會表達的無奈

臨走前一次又一次擁抱

他站在床上兩隻手摟著我的脖子

我就是不知道在學校幹什麼

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脫口說

孩子,記住

如果你想上廁所

就一定要去上廁所


侯馬,本名衡曉帆,著名詩人,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自己

一部曠世的作品。」

 

但他已兩鬢斑白。那些盆栽,已經水盡山窮

崖柏,還沒有裸露出淺灰色的枯骨

黑刺,還沒有造出體內的河

梅花,被扭曲,卻沒開出一朵人間之花

 

杜鵑,刺柏,羅漢松

山茶,火棘,冬青,金銀花……

它們,匍匐在花盆裡

像個時間縮小的侏儒,無力打開自由的生長

 

他老了。這是來自對生命的狂想

他想讓這些盆栽替他

活著

 

芒原,本名舒顯富,1981年生,雲南昭通人,現為昭陽公安分局基層民警。2014年參加第三屆《人民文學》 新浪潮詩會,2015年獲首屆中國公安詩歌新人獎, 2020年獲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舒顯富詩選》,有詩合集《群峰之上是夏天》。



1


傳遞火焰的鳥兒落在黃昏

大地把自己的飛機收回,只剩下烏雲

衰老,沉重,詛咒著道路和鍾

一場傾盆大雨即將穿過古城的門

鳥兒死去,火焰把它的聲音煉成黃金

「人們啊,我已辜負了你們的青春

而一代一代的血中,誰辜負了我

使我落在這粗糙的城

大地將盡?」睡眠在持續

黑夜在挖掘死者的眼睛


2


一小片天空盤旋著進入早晨

從邊緣開始,機場走向大地的中心

推動著河流,血的遠徵

使開始和結束融為一體

天空和大地都在這個巨大的機場裡

八月,語言的搏鬥中

一架老式戰鬥機飛快地走去

像一尊舊神,沉浸於對往事的懺悔

「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損失

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

所以絕對不必打:聽喪鐘為誰而鳴。」【1】


3


而我看見機場飛機越來越多

所有的城市成為同一座城市

但卻坐著各自的父親,母親和孩子

父母老去,孩子接過他們的青春

而把他們的身體送入候機室

經過儀器的盤問後走向飛機的

除了老人,就是即將老去的城市

機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4


一架飛機起飛,然後落下

「現在我離天空更遠了!」

飛機的恐懼劫持了飛機,

以及下一個世紀的安寧。這一刻

說謊的人回過頭來

看到鳥兒還在那句謊言中被誤解

多少人依舊在尋找:機場

這個詞,坐在我們的身上

以為蒼蠅可以變成大象【2】

以為最高的字就要來臨

烏雲服從了脆弱的心。「善良的人們啊

飛行只不過是從機場開始的一種疾病。」

那麼長的一隊人,為什麼沒有成為天使

沒有長大就墜落在最深的位置?


5


「從我,是進入悲慘之城的道路;

從我,是進入永恆的痛苦的道路;

從我,是走進永劫的人群的道路」【3】

機場的話,也就是唯一的話

此刻,一個人感嘆著

到處都是機場,湮沒了道路

所有的事物都在飛行

空難從天空到地底

摧毀著這個時代的嘴唇

永恆的被破碎的肉體覆蓋

天空被動作覆蓋,象我這樣一個人

住在機場旁邊

隨時都有被指控的危險


宇龍,本名楊垠祖,1965年12月生,祖籍湖北天門。2001年4月,由湖北借調到廣州軍區電視藝術中心參加創作。代表作有詩歌《機場》、詩劇《黑天鵝歌舞廳》等。2002年1月,詩人因保護朋友在廣州被歹徒毆打致死。2005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宇龍詩選》。



 
星光暗著,卻看得清 
你閃亮的嘴唇和眼睛 
你一手抱著膝蓋,一手 
端著咖啡,等待水溫變涼 
 
我倚靠著熟睡的石頭,聽著 
不安的蟬鳴掠過你的脊背 
就像看你在雨後潮溼的 
窄巷裡艱難地倒車 
 
也許揉皺的衣服應該再熨一下 
也許應該再次撥動夏季的時針 
咖啡杯裡蕩漾的圖案 
是你我無法預設的結局 
 
這世界已經壞得無以復加,我們 
只是僥倖在這空隙短暫停留 
此刻無須知曉生死 
只有走廊裡的燈依然燦爛 


王寅,1962生於上海,詩人、作家、記者。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做過教師、編輯、記者、電視編導,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第三代詩人代表之一,海上詩派成員,詩作收入《後朦朧詩全集》(1994)。著有《王寅詩選》、《灰光燈》、《攝手記》等。現為《南方周末》記者。



在河邊抄寫河流在山中

抄寫山峰

在層雲深處抄寫輕

在露珠折射的光中抄寫陰影

雌蕊抄寫開放的指令

死者抄寫生前的

籍貫

每一種綠都在快雨中

抄寫雪崩的迴響——

欲望,請抄寫

我們租借的身體

如同救護車抄寫我們的履歷

在這窄窄的書房

漢語一遍一遍抄寫

當代生活

為了一點小小的饋贈

每當這時我就能看見你

口袋裡不多的喜悅

小心翼翼

校正我對「看見」的抄寫


徐蕭,本名徐美超,1987年生於遼寧開原,現居上海,澎湃新聞文化記者。曾獲首屆光華詩歌獎、第六屆未名詩歌獎、黑藍文學迷途詩歌獎、臺灣道南文學獎等獎項。出版有個人詩集《白雲工廠》《萬物法則》。




第一次和最後一次 

人終究不盡完善 

太多的機會都留在錯誤中 

我們卻在幸福裡得到進步  


說和做並非本質 

喝酒的時候口含一顆櫻桃 

我們可能錯讀一本書 

認識一群內心脆弱的人物 

為那些被粉碎的東西傷心和痛哭 

這些也不是本質 


最高最完美的是一些殘缺的部分 

我們完善的兩次事件之間 

這一切又僅僅是過程 

你祈求和得到的 

僅我腐朽的一面 

就夠你享用一生


萬夏(1962年-),出生於四川,中國現代詩人。1984年與李亞偉等共創「莽漢主義」詩歌流派。九十年代初主編《20世紀詩歌編年史——後朦朧詩全集》,並在當年全國圖書節獲獎。1993年起開始進入文化產業,經營範圍涉及電腦製作、多媒體、廣告、圖書等眾多領域。現為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



坡上的馬

一匹馬,兩匹馬

三四五六七匹馬

一匹馬

網狀的馬

透明的馬

從一個空門

到另一個空門

草的皮

擦著腹部

坡上的馬

腹部光滑

坡上的馬

腰椎凹陷

藍天輕,慾念重

坡上的馬

眼裡開遍野花


馬鈴薯兄弟,本名於奎潮,1962年生於江蘇,先後在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學習或進修。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曾獲《飛天》「大學生詩苑」獎。現任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主編有《中國網絡詩典》、《現場——網絡上的中國先鋒詩歌》。



靳曉靜,生於北京,文學學士,哲學(宗教學)碩士。曾任《星星》詩刊副主編。1988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曾獲成都第二屆金芙蓉獎、《星星》詩刊1998年度跨世紀詩歌獎、第四屆四川文學獎、詩刊社和澳門基金會舉辦的全球華人詩歌大賽獎等。著有詩集《獻給我永生永世的情人》《我的時間簡史》《耶穌愛你》等,隨筆集《男人,愛人,情人》,評論集《一個編輯眼中的詩》有詩作入選上百種選本。現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如果我愛你,就會將書房移植到你身邊
移植術是美好的,只要選擇一個好天氣
所有沿著根須的柏莖都開始了移植
有黑麋鹿的日子,就有了神話傳說
好吧,讓我先喜歡上你背背上的羽毛
那些柔軟而固執的黑,哪怕失去白夜
我也能守住你而屈膝。這一天
女祭司走過去了,走過去了
她剛剛為我們埋葬了滿地的鬼魂
我仰起頭來才可能看見她那憂傷的黑眼眶
世界的本來面目,不需要全部呈現
我只需要面對你的黑或你的白
整個哀牢山就會翻滾而來。


海男,女,出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女性先鋒作家代表人之一。曾獲1996年劉麗安詩歌獎、中國新時期十大女詩人殊榮獎、2005年《詩歌報》年度詩人獎、2008年《詩歌月刊》實力派詩人獎、2009年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2014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等。海男的跨文本寫作有《男人傳》《女人傳》《身體傳》《愛情傳》等,長篇小說代表作有《花紋》《夜生活》《馬幫城》《私生活》等,散文集有《空中花園》《屏風中的聲音》《我的魔法之旅》《請男人乾杯》等,詩歌集有《唇色》《虛構的玫瑰》《是什麼在背後》《憂傷的黑麋鹿》等。現為雲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冬夜,一群鯨魚襲入村莊
靜悄悄地佔有了陸地一半
像門前的山,勸也勸不走
怎麼辦?就是不願離開此地
黑暗,固執,不回答。乾脆去
對準它們的嘴巴的深洞吼
但聽到的多半是人自己的聲音
用燈照它們的眼睛:一個受禁固的海
用手試探它們的神秘重量
力量喪失,化為虛無,無邊無際
怎麼辦?就是不願離開一步
就是要來與我們一道生活
甚至不讓我們趕在早餐之前
替它們招來潮汐,就這樣
這些神一樣碩大的身軀
攔在我們跟前,拖延著時間
打開窗口,海就在幾米之外,
但從它們的眼睛看,它們並不歡迎,
它們製造了一次歷史性的自殺,
死了。死加上它們自己的重量
久久地壓迫大地的心臟
像門前的山,人們搬來了工具
放下梯子,發誓把它們的脂肪
加工成燈油,送給教堂
剩下的給家庭,然而像挖洞
從洞挖向洞,都朝著各自的方向
像挖土,但土會越挖越多,
如果碰到石頭,(那些令人爭議
的骨頭)就取出,砌到牆上,變得
不起眼,變成歷史,變成遺址――啊
四處,四處都散發著魚肉的腥味
和真理的薄荷味,哪怕在今天,
那些行動仍具有說服力
至少不像鯨魚,它們夜一般地突然降臨
可疑,而且令人沮喪

1992


呂德安(1960-)出生在福州馬尾,做過木工學徒和知青,後考入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開始寫詩。畢業後在一家書店當了十年美工,其間詩歌創作甚豐,且已蜚聲詩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移居紐約三年,以畫畫謀生。回國後在福州郊外一座山上築居,專事詩畫,過了一段陶淵明般的生活。之後再度遊居於福州和紐約,並在北京建立繪畫工作室。著有詩集《紙蛇》《南方以北》《頑石》及長詩《曼凱託》《適得其所》《兩塊顏色不同的泥土——呂德安詩選》《傍晚降雨》等。其早期作品深受民間藝術和民謠影響,關注語言和經驗之間的相互關係。



我正在遠離你,我們的樹蔭和正午,

我們深處的井水和水底榮耀的雲彩

都在暗示這點,暗示著,向彼此的命運

說再見。生活的傷疤和新肉,生活的

 

固有黑暗和隱藏,都像樹蔭下的胚芽

要露出破綻和告別。你的淚是止不了的

一如我的疼,一如鷹的俯視和飢餓。

你的呼喊我藏著,你的夢我正在敲碎。

 

前面是城市,交通,利刃和蒺藜;

我正在長出遠離你的形狀,我栽培的孤獨

我註定要失去它,一如我保護的空間

我把它摔破,一如這花瓶裂開。


黃燦然,著名詩人、翻譯家。1963年生於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現為香港《大公報》國際新聞翻譯。曾任《紅土詩抄》主編、《聲音》詩刊主編和《傾向》雜誌詩歌編輯。譯有《時代的喧囂——曼德爾施塔姆散文選》《卡瓦菲斯詩集》《裡爾克詩選》《聶魯達詩選》等。



一個人老了,在目光和談吐之間,

在黃瓜和茶葉之間,

像煙上升,像水下降。黑暗迫近。

在黑暗之間,白了頭髮,脫了牙齒。

像舊時代的一段逸聞,

像戲曲中的一個配角。一個人老了。

 

秋天的大幕沉重的落下!?

露水是涼的。音樂一意孤行。

他看到落伍的大雁、熄滅的火、

庸才、靜止的機器、未完成的畫像,

當青年戀人們走遠,一個人老了,

飛鳥轉移了視線。

 

他有了足夠的經驗評判善惡,

但是機會在減少,像沙子

滑下寬大的指縫,而門在閉合。

一個青年活在他身體之中;

他說話是靈魂附體,

他抓住的行人是稻草。

 

有人造屋,有人繡花,有人下賭。

生命的大風吹出世界的精神,

唯有老年人能看出這其中的摧毀。

一個人老了,徘徊於

昔日的大街。偶爾停步,

便有落葉飄來,要將他遮蓋。

 

更多的聲音擠進耳朵,

像他整個身軀將擠進一隻小木盒;

那是一系列遊戲的結束:

藏起成功,藏起失敗。

在房梁上,在樹洞裡,他已藏好

張張紙條,寫滿愛情和痛苦。

 

要他收穫已不可能

要他脫身已不可能

 

一個人老了,重返童年時光

然後像動物一樣死亡。他的骨頭

已足夠堅硬,撐得起歷史

讓後人把不屬於他的箴言刻上。

 

1991年.4


西川,詩人、散文和隨筆作家、翻譯家。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美國艾奧瓦大學國際寫作項目榮普作家(2002)、紐約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2007)、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寫作系奧賴恩訪問藝術家(2009)。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校圖書館館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出版有各類著作約三十部,曾獲魯迅文學獎(2001)、中國書業年度評選.年度作者獎(2018)、德國魏瑪全球論文競賽十佳(1999)、瑞典馬丁松玄蟬詩歌獎(2018)、日本東京詩歌獎(2018)等。其詩歌和隨筆被收入多種選本並被廣泛譯介,發表於近三十個國家的報刊雜誌。




雨中的男人,有一圈細密的茸毛,

他們行走時像褐色的樹,那麼稀疏。

整條街道像粗大的薩克斯管伸過。

有一道光線沿著起伏的屋頂鋪展,

雨絲落向孩子和狗。

樹葉和牆壁上的燈無聲地點燃。

我走進平原上的小鎮,

沿著樓梯,走上房屋,窗口放著一籃慄子。

我走到人的唇與薩克斯相觸的門。


朱朱,詩人、藝術策展人、藝術評論家。1969 年生於中國。曾獲安高(Anne Kao)詩歌獎,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CCAA),胡適詩歌獎。著有詩集、散文集、藝術評論集多種,其中包括法文版詩集《青煙》,《灰色的狂歡節——2000 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英文版詩集《野長城》。




你還想到哪些行業裡的詩人

留言告訴大家!



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贈書3本)



愛酒不愧天|第五屆詩酒文化大會 · 參賽作品選輯之一




 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深圳打工詩人的命運交響
    深圳晚報記者 張金平 紀錄片《我的詩篇》在全國院線公映時,深圳打工詩人郭金牛錯過了首場。 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一個存活在中國的特殊群體——打工詩人,向人們講述「中國奇蹟」和「中國製造」背後那些被掩埋的故事,最後落腳到對生命和人性的洞察上。 如果說,詩歌是一個時代最深處的秘密,那麼,電影則是時代的洩密者。
  • 盤點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厲害的十位詩人
    說到寫詩,往往以唐為巔峰,那麼說到寫詩,尤其是唐詩,大家又能想到那些赫赫有名的,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詩人呢? 著名詩人、詞人、、思想家、教育家、小說家,自幼受韓退之影響反對因襲模擬。代表作《最美畫中人》、《贈徒庭福書》、《過往的曾經》、《腳步》。以寫俳詩、散詩、散句成名,擅長七絕七律和五律,與南唐後主李煜合稱詞界詞帝和詞聖。 2.李白
  • 農民工追夢的樣板丨騎行詩人王計兵:忙時送物,閒時寫詩
    而就在昨天,這個被譽為「寫詩寫得最好的藍騎士,也是送外賣送得最快的詩人」的他,獲得了藍騎士節「微光獎」。 今年52歲的王計兵,數年來累計已經創作了3000首左右的詩歌。網友們紛紛被打動,好評最多的是這樣一句話,「騎行詩人,你追尋夢想的樣子,真美!」
  • 專訪打工詩人周啟早:我拒絕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命運
    學人君按:周啟早,1985年生,湖南懷化人,中國打工詩歌領域代表詩人。周啟早19歲南下深圳打工,業餘一直堅持詩歌創作,其中《我在流水線上擰螺絲》流傳甚廣,相繼被翻譯成英意德三種文字。流轉於中國大地各處的工廠,周圍打工工人與他親身見證的痛苦,是點燃周啟早詩歌靈魂的火焰。
  • 在武漢,一個詩人不再寫詩
    消失的一個月                                                                詩人小引在陽臺上養了四盆花,月季、吊蘭、芭蕉,還有一盆不知名的野荊棘,是在珞珈山上散步時順手挖回來的。
  • 詩人樹才教近七千個小朋友寫詩:給孩子們上詩歌課,我的心又暖過來了!
    這是詩人、翻譯家樹才給孩子們上詩歌課的瞬間。迄今為止,樹才面對面教過五六歲至十二歲的孩子寫詩,至少已有近七千人。而線上詩歌課、詩歌講座,樹才則開過上百場。給孩子們上詩歌課,詩人樹才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近日《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與大小讀者見面。
  • 詩人太缺乏寫詩三大境界,最後一重最重要
    此雖針對《詩經》而言,但後來數千年,中國詩人之詩作命意,也都在此範圍之內。△ 王和尚論詩:寫詩三境界不可或缺但是,現在的寫詩人卻忽略了詩的目的性。既不明確為何寫詩,自然多是拼湊和妄作了。君不見,多少人以詩為心情日記而寫成流水帳?多少人心中無詩意,每逢節日卻偏要寫詩湊數?多少人不去觀察生活,而要對著一張圖冥想編造?簡言之,寫詩要有明確的對象。
  • 別說現代宅,古代的打工人也不想出門!
    早安,打工人天氣越來越冷了,斷崖式降溫說的就是這樣了吧?誰能想到上周還是29°的夏天氣溫,現在就已經是11°的哆嗦氣溫了呢?但是因為對生活和學習的追求和熱愛(生活所迫),每個打工人和學習人每天早上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起床,奔赴人間理想。天氣寒冷而不想起床這種事,其實是自古以來的打工人所面對的共同問題。
  • 中唐詩人白居易,為了寫詩留下一個典故、一個貢獻
    也因為這樣,很多優秀的詩人被同行的光芒掩蓋,後面又被後人有意無意地遺忘。如白居易就是一位,雖然他名號依然很響亮,但是提起唐詩肯定首選李杜,或者初唐四傑,要麼小李杜,俗話說得文宗韓柳,詩選李杜。這樣導致很多唐朝的名家的光芒無法被後人看見。
  • 詩人也脫髮?來看看那些脫髮的詩人,你全都認識!
    最近央視新聞在微博發起了#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的話題,讓大家再次回想起了被脫髮支配的恐懼。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脫髮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實古時候很多詩人也有過這樣的煩惱——畢竟寫詩是很消耗 腦細胞的事情啊。當才思敏捷的詩人們遇上脫髮這樣難以啟齒的問題時,會迸發出怎樣的靈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舉辦一場「脫髮詩人大賽」,評選出對脫髮最深有感觸的詩人。
  • 劉洪軍:詩人譚莉走了,賈淺淺上了熱搜
    詩人譚莉女士,因病於2020年12月9日與世長辭,享年52歲。譚莉走了,在肅殺的冬天裡。她沒有等到春天。
  • 寫詩的女人為什麼這麼醜
    其實寫詩的女性顏值從前是頗高的,比如薛濤、李清照、以及秦淮八豔之類的流芳後世的美才女。就是民國的林徽因,顏值與才氣也算交相輝映的。據我觀察,寫詩的女人變醜自朦朧詩始,此後等而下之。詩歌江湖中傳說的女神之類,說到底也就中等姿色,被沒見過世面的詩人們慣性的修飾手法誇張了,見光必死。
  • 薦書|一生隱居孤獨的暢銷女詩人,寫了一本教讀者寫詩的手冊
    比如有時你「想」出了一段音樂,仿佛在自己隱秘的意念中「聽見」了它,但你知道自己不可能寫出它,因為你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缺乏專門的樂理知識。但奇怪的是,在繪畫或者音樂領域,技術的訓練被視為必需,並受到了普遍認可。但是在詩歌寫作上,卻普遍認為,技術訓練會妨礙靈感。
  • 愛好寫詩的人請進,教你如何寫出一首好詩
    李白和杜甫詩人不但要有胸納宇宙的氣度,更要有熱愛人類的態度,愛身邊的一切事物,其實詩人不用得到社會上的承認,只要以寫詩為興趣的人都可以稱作詩人。出於名與利,誰不想寫一首好詩來名垂青史,讓世人都知道自己的文採,永受後人景仰,那時候,我幾乎每天都會寫詩,我最快的時候一天能寫五首詩,我當時還記得給自己下過規定,一個星期必須一首詩。筆名什麼的我都想好了。估計有很多人都有過想我這樣的經歷,其實也不要為此而過多責備自己太市儈,人非聖賢,人就是欲望的動物,對名與利的追求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因素。
  • 古代打工人實況:太冷了,我不想起床啊啊啊啊!
    早安,打工人 天氣越來越冷了,斷崖式降溫說得就是這樣了吧? 但是因為對生活和學習的追求和熱愛(生活所迫),每個打工人和學習人每天早上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起床,奔赴人間理想。
  • 流水線上掙扎的寫詩者:成名後反而看清「寫詩不能改變命運」
    2016年11月,在本世紀初就獲得多項文學大獎並以「打工詩人」身份聞名的鄭小瓊,出任廣東省作協主辦的文學期刊《作品》雜誌社副社長。許立志的房間有鄭小瓊的詩集。鄭小瓊曾在深圳的一次詩會上遇到許立志,「他那時很活躍地參加詩會,我看過他的詩。同樣年紀的時候,他比我寫得好。」
  • 流水線、礦坑和富士康裡的詩人們
    逝者是個叫許立志的年輕人,曾經是富士康的工人,業餘寫詩。2014年,他從距離富士康3.6公裡的美麗AAA大廈17樓一躍而下。他給家人留下的,除了記憶,還有很多首不為外人所知的詩歌。近日,一套名為《再低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的詩歌合集出版。該書由著名詩人楊煉和秦曉宇編著,收錄了六位打工詩人的作品,他們是許立志、鄔霞、陳年喜、吉克阿優、鐵骨、老井。
  • 公益詩集《大山裡的小詩人》出版:鄉村留守兒童的詩心
    「是光詩歌」的小詩人在田間採風由公益組織「是光詩歌」發起、果麥文化編輯製作的《大山裡的小詩人》,於2020年5月第二個周末「母親節」上市,收錄了120首鄉村兒童手抄詩和73幅隨書插畫。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遠離家鄉,在遙遠的大城市打工謀生,被留下的孩子們面臨著孤獨、情感缺失、無人照管的困境。孩子們筆下的詩句稚嫩樸素,表達的卻是他們心裡最真實的情感。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期待在這座詩意之城,和...
    60多位詩人歡聚成都,其中包括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唐曦蘭(巴達列娃·阿娜斯塔西亞),巴西詩人永思源,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外國詩人。在成都這座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城市,中外詩人在當天上午的活動中「共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
  • 早安打工人是什麼梗,朋友圈打工人文案語錄表情包!
    最近,「打工人」的梗爆火網絡,各行各業不管做什麼職業的年輕人都開始稱呼自己為打工人。朋友圈也總被:「早安,打工人!」刷屏。 靠別人是公主,靠你嘰哇是日本人,靠北啦是臺灣人,靠恁娘是河南人,靠自己是光榮的打工人,早安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