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12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和北京經開區管委會聯合印發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用地標準化管理暫行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探索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機制,推進土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推動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國各地積極推進標準的改革,北京經開區作為全市改革的試點地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試行) 》等文件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度調研了其他地區的改革經驗,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先後組織企業兩次座談,並徵求了市政府審改辦、經開區各職能部門、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制定形成了《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印發後,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在亦莊新城範圍(225平方公裡)內的新批工業用地中施行。
《暫行辦法》共七章二十五條,突出了政府配套服務和土地全生命周期。土地出讓前政府完成區域綜合評估、確定指標體系,完成通平設施建設。以區域評估代替項目評估,節約企業成本;在土地出讓前完成通平設施建設,縮減項目落地時間。土地出讓時,按指標體系出讓,籤訂入區協議和土地先租後讓合同。土地出讓後支持企業按照全流程告知承諾方式辦理,加快項目落地,深化政府配套服務,加強開工前技術服務評價,建立從開工建設、竣工驗收、達產覆核到後期企業綜合評價、城市更新的全過程服務和監管機制。其中以信用監管為核心,強化企業責任,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倒逼企業履約。以城市更新為突破點,保障產業用地高效集約利用。
《暫行辦法》的制定印發,再造了工作流程,形成了閉環管理。將產業招商、土地出讓、項目審批、企業管理原本獨立的環節打通,以土地、項目為主線,通過「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的新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對標招商、按標出讓、按標施建、竣工驗收、達產覆核、全程監管、信用獎懲、違諾退出、城市更新」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強化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土地利用全過程監管鏈。在《暫行辦法》中強化了政府服務,將加快項目落地。細化了政府配套服務,土地出讓前明確每塊建設用地的詳細標準,吸引優質企業對標競價。以區域評估代替項目評估,節約企業成本;在土地出讓前完成基礎通平設施建設,縮減項目落地時間。深化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建設工程建設審批平臺,實現「一個窗口辦受理、一套圖紙跑報建、一個系統辦審批」。探索行政審批與技術審查相分離,加大政府配套服務力度。探索建設標準化產業用地數字地圖,方便企業按照項目需求以最優方案選擇、配置標準地塊。
強化服務的同時,《暫行辦法》也強化信用監督,形成良性循環。通過產業用地標準化的試行,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強化企業投資主體責任,政府制定投資項目建設全流程監管標準,形成覆蓋產業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和黑紅名單制度,對違諾企業實施聯合懲戒,使其處處受限倒逼履約。推動土地高效節約利用從政府部門一方擔責到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共同履責的轉變,管理重點由傳統的證照審批轉向培育誠實守信的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