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郎導讀:
我偏愛《三大大》,如果讓我選擇,一定會先發像《三大大》這樣的文字。
從本篇《三大大》開始,最後幾篇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文字,一篇比一篇精彩,就像一部連載小說,漸入佳境,漸入高潮。我想這也許是先生精心安排,想給大家一些驚喜和留戀吧。
我喜歡這種帶著泥土氣息的文字,我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我願意和接地氣的人相處,喜歡接地氣的文字,也希望自己是一個接地氣的人,也能夠寫出接地氣的文字。也不是我不追求高大上,而是高大上離我的生活太遠,可望而不可即!
感謝先生給我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也企盼大家能夠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
壬午年(2002)正月初六,表舅爺羊林子的兒子結婚,擺宴三日,數十桌人熱鬧非凡。正日中午散席,年屆半百的我忽然聽到一個耳熟的聲音:小徐,小徐,來吃喜酒的啦。聲若洪鐘!「小徐」這個稱呼已二十多年沒人這樣叫了。我遁聲尋去,噢!是三大大。
您好,恭喜您老健康長壽!
同喜!同喜!多年不會啦。三大大健康紅潤的臉上笑容可掬。
我越過書記、校長、老闆們,趕緊上前握住他蒲扇般的手,這雙滿是硬繭的大手依然是那麼有力,魁梧的身板依然是那麼硬朗。您看上去最多比我大十多歲,誰也看不出你老已九十有一。不行啦,老嘍,老嘍!
一九六九年冬,我插隊就插在他蔣家廈的鄰隊。我們相識是在架三陽河木橋的工地上。雙豐大隊每個生產隊出一人做小工,他做事很內行,也很認真,為人豪爽,正如他的名子一樣「如豪」。那時大隊架橋、修涵洞、抬石築壩之類的事很多,我們經常在一起。人人都喊他「三大大」,我也跟著這麼稱呼他。三大大姓蔣,少喪父,家貧,五兄弟全都是高人一頭的「鐵塔」,力大驚人。他年青時,兩臂能挾住兩個輾秧池子的石磙子繞場一圈,面不改色,其氣力可想而知。他把兄弟一個個帶到上海碼頭做「扛棒」。美國大班來碼頭察看,總是乘小轎車來去。這天黃昏,美國大班坐進轎車後,汽車夫引擎轟鳴,車輪卻原地打轉,就是不走!美國大班掉頭一看,蔣三正兩臂青筋暴起捧著他的轎車。美國大班忙叫汽車夫熄火,他下車竟豎大母指,從皮包中抽出美金獎勵蔣三。碼頭上幾十個扛棒齊聲歡呼,三大大喊道:早點幹完活,洗個澡,晚上喝酒,我會東!
後來,兄弟們都在上海安了家,三大大獨回江北了,家有老母啊!
我插隊時適逢家庭冤案的重創,心情十分鬱悶,心理愈自卑,表面上卻倍加自尊。大隊水利工地負責人是造反小頭頭結合進革委會的,此公脾氣很大。在那極其瘋狂的年代,人是眼睛一睜,忙到點燈,披星戴月,還要開會。上午九點、下午四點是吃「腰頓」帶憩一會的時間,此公不是政治學習,就是要背《毛主席語錄》。工地上大部分是四、五十歲的人,三大大已近六十。他們背得慢,或掉字,此公便是一頓批評、挖苦。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勸道:六十歲的人了,又認不得多少字,就算啦。此公覺得他的領導尊嚴受到挑戰,呵斥道:這是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不忠!你的思想也有問題。你是來接受我們「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我毫不客氣地回敬道:你憑什麼教育我啊?我不單《老三篇》倒背如流,我還能背主席詩詞!你背兩首來教育教育我!
此公沒有料到我來這一著,一時語塞。片刻,竟掉臉對大家吼道:我不跟他插隊的扳,大家幹活,快幹,快幹!現在石頭全部抬掉,一塊也不許留。
太陽已經躔土了,還有幾塊五、六百斤的大石頭沒人肯抬,反正也不等著用,加之抬了一天,肚子確實餓極了,大夥準備明早飽肚子時再來辦它,但在大家面前吃了我一個悶癟子的工地負責人態度特別堅決:一塊不留!我是這裡唯一沒有「腰頓」吃的人,二十歲的我此時此刻最易受傷,「忍餓傷重成疝氣。」此公是故意整我。三大大年紀最大,他本來可以不抬大石頭的。此時,三大大卻意外地拿起比拇指還粗的棕繩,看了我一眼,小聲說:我跟你一槓,小徐,走!抬石頭,前槓輕些,後槓要吃力得多,事也多。絡石、卸石都是後槓的事。絡石時,繩子不用打結,兜好石頭,繩頭在槓中間繞一圈壓在繩與槓之間,後槓手控繩頭,要長要短很方便,卸石時也省時省力。
六十歲的老人竟然讓我抬前槓,他跟我不沾親、不帶故,此時的前槓意味著什麼?
落日的最後一抹餘暉掠過了關河南岸護堤林的樹杪,三大大麻利地絡好巨石,他仿佛回到了昔日的黃浦江畔,洪鐘般的聲音:穿槓,起肩!開步,號子打起來,哼唷!哼唷!小心滑喲,不著急哦;哼唷!哼唷!步要穩喲,慢慢上哦;哼唷!哼唷!……
三大大,多好的老人!你為一個不搭界的插隊知青付出的不僅僅是氣力,這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勇者氣概!你不單單是勇者,你更是仁者。
仁者壽!
2002.2.18.
作者簡歷:
徐潤群,筆名江北川,1953年12月20日生於江蘇江都樊川鎮。16歲拜周公士陽為師學方、圓木手藝。17歲(1969年)插隊至東匯公社雙豐大隊葉豐,21-23歲挾方、圓木手藝浪跡於皖南、浙北城鄉。27歲招工進江都化肥廠、磷肥廠、第二水泥廠工作。曾長期從事質量技術監督工作,2009年退休。
江蘇省詩協、江都區詩協會員,江都區詩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揚州市作協會員。會刊《龍川吟草》的責任編輯。詩詞、散文、小品、小說散見於報刊雜誌。編導的小品《鬥酒》獲江蘇省質監系統(2001年)文藝匯演二等獎。出過《瓠子集》、合集出過《七弦二集》、《七弦三集》,2010年江都作家叢書小說《故裡人物》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掃一掃,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大耳郎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