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沙可謂風頭正盛,自從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金莎再次的走進了觀眾的視野,當年那個甜甜的小妹妹仍然是迷倒不少人。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秀中,乖巧甜美的金莎吸粉無數,獲得了不少好感,本以為金莎憑藉著在浪姐中的精彩表象可以持續的紅一段,沒想到在下一個綜藝中金莎就被罵了。
浪姐結束後,金莎接著就參加了《女兒們的戀愛》,但是金莎的擇偶標準卻引起了觀眾的質疑。
已經三十七歲的金莎,在擇偶方面仍然更看重顏值,是個十足的顏控。三十加的單身女性在考慮另一半時,是否應該把外貌看得如此重要?金莎為什麼總是被罵?
01高開低走的小公主
相比於其他的女藝人,金沙的起點可不低,本來金莎是一個小小的主持人,沒想到第一次拍戲就火了。
2002年,金莎飾演了《十八歲的天空》的藍菲琳一角,沒想到這部劇反響巨好,金莎也跟著火了一把。
金莎長相甜美,而且接受過專業的唱歌培訓,這些優越的條件很快讓金莎脫穎而出,幸運的成為海蝶在內地籤約的第一位女歌手。
海蝶在當時可以被稱為造星工廠,阿杜、BY2等都是這個唱片公司一手捧起來的。進入海蝶,對於金莎來說是一個不可多的好機遇。
金莎的第一張專輯就是公司大力打造的成果,其中《被風吹過的夏天》傳唱度最高,直到現在也是男女對唱的必選歌曲之一。
這首歌是由林俊傑一手操刀製作的,所以自金莎出道後就一直有「林俊傑小師妹」的稱呼,金莎更是以嘉賓的方式參加林俊傑的演唱會。此後金莎也一直在努力的出唱片,質量也都不錯,但是熱度反而慢慢的下去了。
那個時候內地的選秀開始興起,一大波歌手偶像湧現,加上唱片市場的萎縮,金沙的事業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前景。
直到2009年,在熱播劇《神話》中的呂素一角才算有所回升,劇中由金莎演唱的插曲《星月神話》也是有較高的傳唱度,但呂素一角終歸只是一個小小配角,熱度來的快,去得也快。
到了今年,金莎參加了湖南衛視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沒想到當年那個「甜歌小公主」已經是個三十多歲了。雖然不再是以前的小姑娘,但是金莎的顏值一點也不輸現在的女愛豆,依舊甜美可人。通過在浪姐中的表現,金莎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親切溫柔的性格讓金莎吸了一大波粉絲。
金莎從出道以來,就是順風順水,雖然中間有過起伏,但終究是沒有遇到太大的風浪,所以金沙還能保持著小姑娘的心態。
金莎周圍都是優秀的人,所以金沙在追求另一半的時候要求也是比較高。這種要求每個女孩都會有,但是金莎光明正大的說了出來,這也就導致很多觀眾對其嘲諷,甚至是謾罵。
02把顏值放在第一位的擇偶觀
《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後,金莎又火速的參加了戀愛觀察類真人秀《女兒們的戀愛》。
說實話,金莎這樣的選擇是比較正確的,在浪姐積累了一定的好感與熱度,然後接著參加戀愛類的綜藝,這裡面對三十加女性的關注是相同的。
可能浪姐更關注姐姐們的事業,《女兒們的戀愛》更關注姐姐們的情感生活,三十加的女性不僅僅包括那些已經成婚的姐姐,還有金沙這種還沒有進入婚姻的單身女人。然而金莎在新綜藝中的表現卻引起了爭議。
按照金沙的擇偶觀,雙方在存在愛情的基礎上,希望男方能夠擁有優越的外形條件。金莎也是毫不掩飾了自己是一個看顏值的人,高高帥帥的男生可能更能吸引自己的注意。
金莎曾經說過自己具體的擇偶觀:劍眉星目、知識淵博、價值觀一致。可以看出來,金莎嚮往的是那種偶像劇一樣的戀愛。
但是觀眾們就說金莎這是心比天高,自己都是三十多歲的女人了,還有這種小女生的要求。在《女兒們的戀愛》中,節目組也是根據金莎的擇偶觀為她匹配了男嘉賓。
男嘉賓盛況長相帥氣,而且非常的溫柔紳士,可以說非常符合金莎的審美。兩個人在節目中的約會,也是非常的甜蜜浪漫,網友們不禁感慨表示十分般配。
節目組的選人是十分正確的,金莎喜歡的就是這種陽光帥氣的男孩子,雖然金莎很久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她的擇偶觀卻一直沒有變。
在普通人看來,這種外貌至上的擇偶觀並不實際。很多人覺得金沙太過天真,三十多歲的女生就應該找一個適合過日子的男人,顏值什麼的都是無關緊要。
只看顏值的人自然是有些膚淺,但是金沙也強調過戀愛雙方要三觀一致,可見金莎並不是一個完全看臉的人,她追求的是外形和精神上的雙重符合。
所以,與其說金莎是顏值主義,不如說是完美主義。
03 三十加的單身女生還有資格追求浪漫的戀情嗎?
人們為什麼會對金莎的擇偶觀如此的反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莎的年齡,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竟然還敢有這麼多的要求,找個合適的男生嫁了就行了。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觀點,正是這種對大齡單身女性的偏見才引來無數觀眾對金莎的批評與吐槽。
金莎真的是心比天高的人嗎?首先,金莎在外形條件上可以說配得上現在的各類帥哥。她對自己的另一半有嚴苛的外表條件要求也無可厚非,畢竟人家自己也是有資本的。
其次,金莎自己也是事業有成,多才多藝。博學多識、溫柔紳士這應該是很多女生夢寐以求的另一半。金沙的擇偶觀沒有任何問題,她只是聽從了自己內心最真是的渴望。
如果,找一個適合結婚的人在一起,那何必還談戀愛,直接用大數據分析一下就行了。兩個人的愛情最重要的就是感覺,金莎對另一半的感覺首先來自顏值,如果連第一感都沒有,如何去繼續發展呢!
大齡、單身等一系列的標籤壓在女性身上,為了擺脫這樣的標籤,不惜放棄自己對愛情的追求。
大齡單身女生就沒有資格擁有一段浪漫的感情嗎?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到了三十歲、四十歲甚至更大,都有權利去追求羅曼蒂克。愛情是每個人的權利,不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變得不重要。
三十加的女性也不應該年齡的增加而去刻意迎合社會的標準,更不應該去應付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
是否看重顏值,是個人的選擇。外人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擇偶觀,當然盲目的追求顏值也是不行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還要看彼此的默契,以及三觀的符合程度。
如果空有一副好皮囊,實際上是個草包,也不會有人喜歡。無論是看重浪漫的過程,還是現實的生活,都是個人的選擇。三十加的女性仍然在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不應該被責備,因為這樣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金莎就仿佛是一個永遠保持天真浪漫的成熟女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會選擇,也不願意將就自己的愛情。對於自己的另一半,金莎有明確的要求,她只是比別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年齡不應該限制擇偶標標準,每個人都有追求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