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一直被認為是可以速效「救膚」的產品,其美容成分可以快速滲入肌膚深層,給肌膚帶來保溼、美白、抗老等體驗。然而,近日卻有長期用面膜毀容、易致乳癌的消息瘋傳,鳳凰時尚第一時間邀請知名美膚專家家弘及化妝品專業配方師林志青老師為我們解讀。
事件回顧
謠言一:臺灣消基會委員稱七成五面膜含防腐劑易引發乳癌
最近網上流傳臺灣消基會委員的一段聲明,內容是說經過檢測市面上有七成五的面膜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這些面膜,會導致引發乳癌。
專家解讀:說面膜不應含防腐劑是基礎性錯誤
林志青老師表示,基本上這就是臺灣消基會不專業所鬧出的笑話,說出了這一段無知又愚蠢的內容,這世界上所有的面膜及化妝品都必須添加防腐劑,連藥品食品都需要防腐劑了,所以片面要求化妝品不含防腐劑,就是充分顯示出他們對於食品加工業、藥品製造及化妝品製造有多不專業,這樣的報導你還願意信?
讓我們把焦點再次回到面膜和防腐劑成分上
謠言二:面膜不應該含防腐劑
片狀面膜易發黴變質幾乎全部都含防腐劑
片狀面膜是整張面膜紙浸泡在精華液中,因為有面膜紙的存在,更易發黴、變質,所以,面膜所需的防腐劑比一般瓶裝精華液高。傳統防腐劑都有國家濃度上限,所以,選擇品質佳的品牌,不會有「危害健康」之說,但「過敏」則與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個體差異無法衡量判斷。
防腐劑添加一般有兩種方式 用保溼劑防腐是未來趨勢
1.添加法規認定的防腐劑,此類為傳統防腐劑。
2.添加法規不認定但卻有防腐效果的保溼劑(例如:多元醇類)、植物萃取芳香劑、植物成分(萃取特定具防腐成分)等。這類保溼劑同樣具有防腐功效,而且不易致敏,就目前來看,以多元醇類來防腐的確是未來的趨勢。
謠言三:面膜中的防腐劑會致癌
法規限定量內添加不會激活致癌基因
全世界可使用的防腐劑,只要在法規限定量內,均不會直接激活原癌基因,所以大家均可以放心。有品質的品牌不會切腹自殺的專門去添加「致癌性防腐劑」。網絡文章之所以可以造成如此澎拜的傳播,均因為怕敷面膜會威脅到身體健康,看完後驚魂膽顫、火急火燎的分享再分享,一旦澄清的文章出來,因為沒有爆炸性效應,不足以造成讀者「腎上腺素」的急速高升,也就乏人問津。當然,這些馬路文章的始作俑者也正是因事件坐收漁翁之利的商人。
對此,中國雖未全部允許或者尚未追趕得上規範新型防腐劑,但目前允許使用的也有66種(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中規定了化妝品限用的防腐劑66種),毒性大小、允許使用範圍、允許使用濃度都不同(中國《化妝品衛生規範》有規範)。各家面膜所使用的防腐劑均不一樣,目前無法統計到專門使用哪一種。
謠言四:這些防腐劑成分會致癌
1.苯氧乙醇
謠言:被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指出,苯氧乙醇能夠抑制中央神經系統,有可能導致嘔吐和腹瀉。 因此在美國,日本,歐盟全面禁用。而中國也還能使用!
闢謠:事實上根本沒有被禁用,真相是全世界都可以使用,只要在法律許可已的使用範圍內,都是合法的。
2.苯甲酸甲脂Methylparaben(與這個防腐劑類似的還有羥苯乙酯、羥苯丙酯、羥苯丁酯、尼泊金異丁酯)
謠言:
危害一:研究顯示,Methylparaben 酯會深入皮膚,但是人體無法代謝,會人體內累積。不應該長期接觸。
危害二:Methylparaben 在皮膚上有可能與UVB 紫外線產生反應,進而增加肌膚老化的風險,長期接觸會造成肌膚過敏,有致癌風險,特別是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子宮癌的風險。
危害三:它們的使用卻愈來愈有爭議性,因它們大量在乳癌的腫瘤中被找到(平均1克組織中含20納克)。它們表現出仿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因此參與乳癌的發展。另外,它們仿雌激素的特性可能會令女童青春期提前。
數據源:FDA warning on phenoxyethanol
闢謠:PARABEN防腐劑目前看來並不會致癌,與乳癌無關聯性,且PARABEN存在於許多的天然蔬果內,透過實驗證實,人體可順利代謝,而且提出的危害說明,都是被證實是不可信的,最後他自己提到數據源是:FDA warning on phenoxyethanol,他這裡明明在說PARABEN...他引用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做什麼?難道是在考驗自己的智商嗎?
3.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Diazolidinyl urea (也叫重氮烷基咪唑脲,雙咪唑烷基脲, 極美II, 尿素醛)
危害一:醫生表示,雙咪唑烷基脲是一種消毒藥物,長期使用時有皮炎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副反應。
危害二:這款防腐劑會釋放甲醛(俗稱福馬林),而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的一級致癌物(毒性最強,非常穩定又難以分解的一級致癌物質),經常吸入甲醛,會引起慢性中毒,有致癌之虞。
闢謠:
真相是甲醛釋放體≠甲醛甲醛在全世界的化妝品法規都是禁止使用的防腐劑,但是甲醛釋放體並不是甲醛,歐盟對這些物質作了評估,均是允許使用的防腐劑。
4.甲基異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
謠言:
危害一:據美國細胞生物學會研究表示,殺菌劑甲基異噻唑啉酮(MIT)阻礙了大鼠生育中的神經元的生長。
危害二: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艾真曼(Elias Aizenman)認為甲基異噻唑啉酮不僅會引發皮炎,過敏性反應,可能對發育中的胚胎也有影響。
危害三:英國博士在報告中要求立即暫停使用該防腐劑,因為許多患者出現急性皮炎,臉部發紅,腫脹。
危害四: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警告,這個防腐劑引起過敏率正急速上升,恐會引致皮膚過敏或溼疹大爆發,呼籲禁止。英國皮膚過敏協會指出,目前已有近10%患者對這防腐劑過敏。
闢謠:
關於上面提到的危害,都是過度解讀,以目前來看在現有的法規規範下,都還是安全無虞的,部分研究指出,這類防腐劑容易引發皮膚炎及過敏,關於這部分其實是有爭議的,目前MI這成分經歐洲SCCNFP及美國CIR審核在化妝品中(含衝洗類及塗抹類)使用100ppm (0.01%)以下是安全的,目前在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東協、韓國及中國等都允許使用。
其他關於面膜的謠言
謠言五:我們該放棄面膜
國家檢測合格正規途徑購買的面膜可以放心用
只要面膜是經過國家合格檢測的,經過正規途徑購買,我想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面膜成分單純當然是ok的,但必須是有意義的「單純」,而不是加了很多「假象」無法起到真正功效的成分。敷面膜的意義在於憑藉自身密閉性在短時間把高營養的護膚成分「輸送」至肌膚內層,所以,一整片高濃度保溼精華對於肌膚沒有太大意義,美白、抗老、修護類活膚成分才是選擇面膜的標準之一、也是供養皮膚質量的關鍵。
謠言六:便宜面膜和貴的面膜用起來一樣
幾塊錢一片,除去包裝、加工費、利潤,能給到皮膚的僅僅可能只有保溼劑和防腐劑了。只有品質好,在一定價格基準上的,才能更大範圍地保證它的質量。
謠言七:敷面膜感覺刺痛是肌膚太缺水
敷面膜時候有刺痛感受,刺癢難耐,這不是皮膚缺水的反饋,而是肌膚本身免疫反應的「求救」信號(過敏前兆),立即洗掉,接著冰敷,才是正確之道。
謠言八:片狀面膜一定比乳霜狀面膜效果好
當然可以敷,若覺得片狀面膜敷起來很麻煩,也可以使用乳霜類面膜代替,譬如La Mer提升緊緻精華面膜,按摩後直接當晚安面膜使用;或使用一般的精華液以保鮮膜覆蓋敷臉15分鐘,然後用化妝水擦拭,同樣可以達到面膜的高滲透效果。
小結:
在科學文獻上,遵守法規規定、合理濃度、合理添加的,其實並無傷害,否則FDA禁用,全球會進跟隨的。所以,面對任何恐嚇性文章,我們要有智慧去判斷真假與否,特別是攻擊漫天大品牌時,大家可以靜一靜、想一想,難道國際品牌的配方師們都不具有「判斷利害」的本事,就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商人有明察秋毫的本事。
本期特邀專家:
-分割線-
【了解全部功能】回復「0」,教你玩轉鳳凰時尚微信。
【教你讀大牌】回復「1」,全球一線品牌名稱正確發音全搜索。
【美妝產品庫】回復「2」,讓你隨時隨地了解你要買的東西。
【明星語音庫】回復「3」,獨家明星問候語,與你最喜歡的明星零距離。
【免費試用】回復「4」,各種大牌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