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番薯,市面上最常見的有紅薯、白薯和紫薯。選擇一多,人們就很容易心裡犯嘀咕:這三種番薯到底有啥區別?哪種更有營養呢?
三種番薯,哪種更營養?
其實,三種顏色的番薯都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元素等,並且吃起來都很有飽腹感。
但它們也有各自的營養價值。
紅薯——類胡蘿蔔素冠軍
紅薯糖分多、甜度大,澱粉較少,質地較軟。最重要的是,紅薯的類胡蘿蔔素含量較高。
類胡蘿蔔素中的α-胡蘿蔔素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這有利於保護視力;而葉黃素等則有利於視網膜和心臟的健康。
白薯——澱粉冠軍
白薯澱粉含量高,吃起來粉粉面面的,口感較幹,因此,可以當做主食來吃。但要注意的是:白薯蛋白質含量較低,當主食吃時,建議和米麵搭配著吃。
紫薯——花青素冠軍
紫薯相對紅薯、白薯來說,澱粉含量稍低、蛋白質含量較高。而它的糖分含量則受品種影響。紫薯還含有鐵、鋅、鎂等微量元素。紫薯最重要的營養價值是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保護肝臟、清除自由基、改善腸道菌群等作用,特別有益於皮膚和眼睛的健康。
雖說小番薯們既好吃又有益健康,但還是有人會擔心,不同顏色的番薯會不會是轉基因的?
番薯顏色大不同,是轉基因食物?
答案:不是。
白薯的色素含量很低,因此呈白心;紅薯含大量的類胡蘿蔔素,因此是紅心(或黃心、橙心)。而紫薯含較高的花青素,所以是紫心。
這個顧慮被打消了,估計不少人會毫不猶豫地吃起來。但實際上,吃番薯並不是多多益善。
每天吃多少合適?
根據最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的薯類攝入量為50~100g。
估計不少愛吃番薯的朋友會覺得吃這麼點不過癮,但大家還是要控制一下。畢竟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吃太多紅薯後,會覺得脹氣、燒心,甚至會吐酸水、不停地放屁。
為啥紅薯吃多了會脹氣、愛放屁?
紅薯裡含有一種氣化酶,吃多了容易在胃腸道裡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從而引起腹脹、打嗝、放屁、吐酸水等不適。
建議:
延長蒸煮時間,可以破壞紅薯中的氣化酶,食後就不易出現那些不適症狀了。
用紅薯代替部分主食。這樣既調節了口味,還能減輕或消除腸胃的不適感。
把紅薯當做加餐零食,放在早餐或午餐時吃,這樣可以給腸胃充足的消化時間。
既然番薯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當零食。那麼怎麼烹調它更好呢?
關注「i足道」微信公眾號
獲取更多健康養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