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有一句話:「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要問上海有多少書店,估計已經數不過來了,某APP上隨手搜一下,「上海書店排行」就有1340個結果。曾經的大眾書店,只有一個名字,叫新華。不知從何時起「店」字的形式變得豐富起來,有市井閣樓裡的書屋、庭院深深處的書院,還有一開就是幾家幾十家的書局……書店的內飾也變得更貼心,更時尚,更有溫度了。曾經只售單一性的書本,如今各店家除了售書,會隨客戶所需,開闢恬靜的閱覽區,小坐的咖啡區,手工製作區,閱讀沙龍區,品牌文創時空區等,於是,書店成了各類人群喜歡打卡、逗留、憇息的休閒勝地。為了滿足不同城區的顧客需求,一家書局開了13家店,營造了13張面孔,每一次開張都有自己的新鮮度;更有被驚到的是,打破你的固有思維,讓你睡到上海最潮的書店裡,一覺醒來聞到的是書香,走出臥室便置身於書海。
「紙張的沙沙聲和撕裂聲是大都市潛在的聲音,對都市存在的內在內容而言,這種聲音比都市機器轟鳴的節奏更重要。」當書店變得用溫情說話時,書,便攜帶著文字從古板的面孔裡走了出來,成為一個個時尚新地標,形成城市裡一股股湧動的暖流,述說起人與書,書與城的溫情故事。
元旦期間,走進復興中路上一家網紅書局,吸人眼球的不僅是略有調整的書店布局,步入三層小閣樓遇上了正在舉辦的描繪蒼穹的《星座與西方古典星圖珍品展》。這麼一家小書店,居然在展出1603年版的《拜耳星圖》,手工紙質,手工上色,銅板印刷,金粉描繪,讓人呼吸到400年前的空氣,最驚豔的是金粉上色的天琴座星圖,她是北天銀河中最燦爛的星座之一,那份精緻與細膩,不得不服是那是一本十七世紀匠人用心打磨的精良之作。整個下午小閣樓裡人氣爆棚,吸引了不少消息靈通的年輕人前來膜拜。他們在小閣樓裡仰望星空,徜徉於1928年定義的88個星座圖裡。此展在上海只停留三天,但每天下午,辦展人都會到現場作講解,圖書擁有者,會打開神秘有機玻璃盒,讓觀眾零距離欣賞珍藏的原版書,讓你享受一番貴賓禮遇。
「如何創造讓顧客怦然心動的生活方式」,「不只是賣書,更是生活方式提案;不只給生活方式提案,更要給出有益的建議。」在聽到2021腳步聲的那一刻,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一家書店在上海開門迎客。「將書店變成擁有許多生活提案的文化森林」,這是掌門人的初衷,對此,這家外來書店考慮的不僅是書,店面的擺設模糊了與書的分界,使書店成為顧客生活方式提案中心,讓你享有沁人心脾的顧客至上、服務到家的至尊待遇。
當書店以各種禮遇姿態迎客,成了親民的文化舒適區,甚至成了文創產業一部分的時候,這座城市的鑑賞力也在不斷提升,這座城市的風度與溫度也在不斷提升……(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