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四百年,從小公國到橫跨亞歐世界帝國,沙俄擴張為何如此瘋狂?

2021-01-08 三叔歷史觀

當今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非北方的俄羅斯莫屬,近17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讓其成功摘得「世界最大國家」桂冠,雖是如此,但相較它巔峰狀態時,此時的面積已經算「瘦小」了。

據統計,1917年的蘇聯統治著224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如一頭雄踞亞歐大陸北方的暴熊,震懾整個世界島,並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走向。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龐然大物最開始不過是個寄人籬下,佔地20餘萬平方公裡的小公國,而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不到四百年的時間,它就從一個小小公國,變為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強大帝國,其威勢在當時少有國家能匹敵。吳佩孚曾說:

「俄國國徽為猛鷲,不顧一切而欲攫取他人之國。」——《麻辣近代史1905-1928》

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小公國如此瘋狂的擴張自己領土呢?

俄羅斯最開始只是東歐的一個柔弱小國,這個小國從誕生之初就寄人籬下,它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而成,由於它位於奧卡河的支流莫斯科河畔,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自然條件,經過百年發展,在13世紀,它已經是各俄羅斯中擁有顯著地位的國家——莫斯科公國。

但是這個新崛起的小國並沒有迎來它的春天,此後百年中,它一直活在蒙古汗國的陰影之下,面對來去如風的蒙古鐵騎,莫斯科公國除了乖乖納貢外別無他法。

直到1480年,莫斯科出現一位偉人——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他率領斯拉夫人推翻了金帳汗國,結束了數百年俯首稱臣的屈辱統治,莫斯科從此獲得獨立。但金帳汗國被推翻之後,尚留下三個奄奄一息的蒙古國家——克裡米亞、喀山和阿斯特拉罕。

為徹底解除威脅,新生的俄國主動出擊,將他們各個擊破,至此,蒙古汗國的陰影終於從頭上去掉了,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正式建立莫斯科公國,1612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建立俄羅斯帝國,從此時開始直到1917年這個時間段內,俄國開始走向瘋狂侵略擴張道路。

縱觀俄國的成長道路,我們發現「危機感」貫穿其整個擴張歷史,也可以說,俄國是因為害怕所以不得不選擇擴張。

百年徵戰將國家打窮了,只有掠奪才能維護王朝的統治

當俄羅斯帝國出現在歐洲大陸上時,和平發展註定不為其所吸引,數百年的徵戰,如今終於在這片大地上站穩腳跟,獲得獨立,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但實則國內危機四伏,對統治者來說,連綿不斷的戰亂早已將國力抽空,此時國內經濟十分低迷,糧草不足,資金短缺。

「在莫斯科我們的國庫裡沒有金錢;在糧倉裡沒有可供分配的儲糧,也沒有什麼東西能給服務人員作俸祿」。——《俄國徵服西伯利亞紀略》

而邊境線外的諸國又在虎視眈眈,怎麼辦?只有掠奪。

對於封建農奴制國家來說,土地是所有財富的來源。當統治者將俄羅斯公國聯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後,沙皇常常將土地分封給各地貴族地主和官僚縉紳,以加強自己的統治。所以,沙皇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需要發現和佔領更多的新土地。

「莫斯科大公卻只是在長期鬥爭之後,才終於擺脫了蒙古人羈絆,開始把大俄羅斯的許多公國聯合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然而這一成就看來只是助長他們的野心」。——恩格斯

在整個17世紀,俄國的擴張方向一直是向東進行,不斷地蠶食西伯利亞,西伯利亞不但地方大,而且物產極其豐富,金銀礦藏不計其數,並且盛產毛皮,而毛皮是俄國最緊缺的貨物之一,國內不但稀少而且價格十分昂貴。

為了獲得足夠資源,鞏固統治,消除「政權不穩」的危機感,沙皇決定向東擴張,直到打通太平洋沿岸。

世界各國都在瘋狂擴張,一旦落後就要挨打

15世紀末至18世紀末,是世界性的「探險時代」。此時期正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時代。在三個世紀中,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諸國瘋狂地探險擴張。發現美洲,開闢了新航路,先後侵佔了整個美洲,並把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絕大部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西伯利亞、非洲南部、東南沿海和西部沿海的一部分,澳洲的一部分淪為殖民地。

而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國、伊朗、埃及等國,卻由於故步自封,陷入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尷尬境地,成為殖民列強覬覦的對象。

當「鄰國」正在瘋狂擴張掠奪資源,大力發展本國時,俄國不可避免受到了衝擊,「危機感」再一次席捲而來,為了不被落下,俄國必須加入「擴張俱樂部」,當時西歐諸國熱衷於建立海外殖民地,西、葡、荷、法、英諸國,主要進行海上擴張,爭奪海上霸權。

經過三個世紀的角逐,英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而俄國因其地處內陸,所以一直致力於陸地擴張,經過數百年擴張,俄羅斯帝國成功奪得亞歐大陸「心臟地帶」,坐擁北方廣闊天地,俯視歐亞大陸。

感覺自己被困住,必須尋找出海口

經過沙皇的一系列擴張,18世紀初的俄國已經擁有14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面積遼闊,雖身處內陸,但域內布滿著縱橫交錯的河流,所以國內資源非常豐富,當然這是在外人眼裡的俄國,在他們自己眼裡,俄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危險」的。

雖然擁有巨大縱深,而且河流眾多,但卻無一通向溫暖的大海,雖然背靠北冰洋這一天然屏障,但這裡常年結冰,無法通行船舶不說,還使得這裡寒冷異常,環境惡劣。

在俄國人眼裡,這是一片廣闊、連續而封閉的「陸地堡壘」。它看似防守嚴密,但實則充滿危機,沒有出海口的缺點,使其只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儘管俄國已經掃清周邊敵人,但是英、法等國強大的海軍讓其產生了強烈不安感,於是,在彼得大帝「俄國需要的是水域」的口號下,俄國再次踏上擴張的徵程。

「克裡姆林宮對世界事務神經質的看法,根源於俄國傳統的、本能的不安全感。最初是一個和平的農業民族在遼闊的、無屏障的平原上與兇悍的遊牧民族為鄰而具有的不安全感。隨著俄國同經濟上先進的西方進行接觸,又增加了對西方更能幹、更強大和組織的更好的社會之畏懼。後一種不安全感與其說是在折磨著俄國人民,毋寧說是在折磨著俄國的統治者;因為俄國的統治者一貫認為,他們的統治在形式上是陳舊的,其心理基礎是脆弱的、人為的,經不起同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比較和接觸。由於這個原因,他們總是擔心外國的滲透,害怕西方世界同它們直接接觸,擔憂一旦俄國人知道了外界的真相或外國人了解俄國內部的真相,會產生某種後果。」——美國外交家喬治·凱南

與之前的侵略擴張不同,此時俄國的擴張非常有目的性——尋找出海口,富有野心的沙皇設定三條路線,向西控制黑海、地中海打通大西洋通道;向南控制通過中亞控制阿拉伯海,進而打通印度洋通道;向東控制中國東北,打通太平洋通道。

不得不說沙皇的戰略既穩又準,一旦真的讓他實現目標,在坐擁亞歐大陸北方巨大領土的條件下,再打通三個出海口,那麼,沙皇追逐的世界帝國將指日可待。

「這將使它能夠利用巨大的大陸資源來建立艦隊,那時這個世界帝國也就在望了。」——麥金德

沙俄的戰略受到全方位阻止,阻止他的就是當時海上霸主——英帝國。西歐諸國:西、葡、荷、法、英曾經在海上進行一番慘烈角逐,但只有英國笑到了最後,百年英法戰爭結束後,英國皇家艦隊成為了「海洋之主」。

毫無疑問,面對一個挑戰自己海洋霸權的國家,尤其是它還擁有巨大陸上領土,英國勢必會全力進行阻擊。

沙俄欲控制黑海,使得克裡米亞戰爭爆發,英國聯合法國、奧斯曼帝國、薩丁王國向俄國宣戰,最終結局:俄國敗退。中亞南下擴張遇到北上的英國阻擋,此次事件雙方「和平」解決,欲控制中國東北,引來英、日聯合抵抗,爆發日俄戰爭,結果:俄國敗退。

總的來說,沙俄向海洋擴張的步伐被英國所擋住,與英國的較量中也是敗多勝少。

從最開始掠奪資源發展本國經濟,消除政權不穩的不安,到與各國擴張「競賽」,避免被落下的不安,再到後來尋找出海口,走出困局,無不顯示著斯拉夫人不安的內心,致使「消除不安感——領土擴張」聯繫在了一起,使得短短四百年,就從偏安一隅的小公國,成長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相關焦點

  • 從偏安一隅到橫跨歐亞大陸,沙俄的領土擴張,從徵服四大汗國開始
    從金帳汗國獨立出來的莫斯科公國,經過幾代君主的共同努力,到1547年終於在歐洲境內形成了一個版圖遼闊的君主國家,面積達到了280萬平方公裡。一個嶄新的國家——沙皇俄國也就此產生。然而俄國封建君主卻並不滿足,強烈的擴張欲望一直驅使著他們想要擴大自身土地的願望。
  • 為何沙俄擴張的土地,主要來自寒冷的北方
    從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到有著近2000萬平方公裡領土面積的疆域大國,俄羅斯僅僅用了幾百年。它像一頭餓極了的獅子,飢不擇食,把所有弱小的動物一一吞下。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今天俄羅斯的絕大部分領土,都在莫斯科以北的地區。這就讓人疑惑了,南方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為什麼北極熊不向南方擴張,而一直向北方嚴寒地區求索呢?
  •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公元862年,諾曼人留裡克受東斯拉夫人邀請,從歐洲西北部的日德蘭半島(今屬丹麥)來到東歐平原,「幫助」解決斯拉夫人內亂,以武力在諾夫哥羅德(今俄羅斯境內)建立了第一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羅斯公國(留裡克王朝)。建國後,羅斯公國即開始對外擴張,於882年佔領第聶伯河中遊的基輔城,隨即把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至公元10世紀末,基輔羅斯公國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東歐強國。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 土耳其人為何有大國心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確給了他們輝煌過去
    大約在13至14世紀,奧斯曼突厥人曾在戰鬥中幫助了當時的西亞霸主塞爾柱突厥人,就被塞爾柱突厥人分封到了一塊臨近拜佔庭帝國的土地上放牧。 從塞爾柱突厥人手中獲得的土地其實並不富饒,所以奧斯曼突厥人只得一邊放牧,一邊對拜佔庭帝國進行掠奪式的騷擾和進攻。但即便如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的力量也並不強大。
  • 清朝為何不佔領遠東,反讓沙俄撿了大便宜?大清:既不想也不能
    俄國的崛起其實很晚,16世紀初俄國由歐洲一個不大的公國,逐步對外侵略擴張。之前西伯利亞直至遠東地區,還不是俄國的領土。但是如此龐大的地盤,卻也不能說是中國的領土。只不過在歷史上有些強盛的王朝才會涉及這裡。
  • 國名趣談6:公國的歷史演變,世界上僅有4個公國,國家雖小卻富甲天下
    實際上歐洲面積僅是亞洲面積的四分之一,國家數量卻相當。截至2020年底,歐洲共有44個國家(含梵蒂岡、不含馬爾他騎士團),亞洲共有48個國家(含巴勒斯坦)。為什麼這個樣子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小國林立。舉個例子,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十個國家中,歐洲就佔了五個。歐洲這些小國中,就包括被稱為「歐洲四大公國」的安道爾公國、列支敦斯登公國、盧森堡大公國、摩納哥公國。
  • 今天的土耳其人為何仍有大國心理?
    那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人有一種大國心理和驕傲,也就並不為奇了。大約在13至14世紀,奧斯曼突厥人曾在戰鬥中幫助了當時的西亞霸主塞爾柱突厥人,就被塞爾柱突厥人分封到了一塊臨近拜佔庭帝國的土地上放牧。從塞爾柱突厥人手中獲得的土地其實並不富饒,所以奧斯曼突厥人只得一邊放牧,一邊對拜佔庭帝國進行掠奪式的騷擾和進攻。但即便如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的力量也並不強大。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領土達3000多萬平方公裡,為何卻止步中歐?
    說起成吉思汗,咱們都知道,他被稱為一代天驕,在他的帶領下,蒙古人可以說基本統一了亞洲,當時蒙古帝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說「一統天下」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問題來了,緊緊挨著亞洲的歐洲,為什麼沒有全部被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呢?而蒙古人又為何在中歐就停下了腳步,沒有繼續向西行進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清朝與沙俄的貿易:從仇敵到貿易夥伴,清朝為何要與沙俄貿易?
    在整個清王朝中的外交中,是離不開沙俄的,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甚至割讓領土上,這些都和沙俄息息相關。從近代史來看,中國版圖的變遷,都和沙俄有關。按理說這種情況,清朝是仇恨沙俄的,為何還要與沙俄貿易?其中的原因,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 日俄戰爭中,為何歐洲老牌帝國沙俄會敗給亞洲新進崛起的日本?
    1904年2月8日到1905年9月5日,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大戰,日本先後投入了40萬兵力,俄國也投入了50萬兵力,最終日本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死亡8萬餘人的代價,沙俄方面士兵則戰死34000——52623人。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如何崛起
    奧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遊牧民族一支,突厥人剛開始在蒙古高原和中亞一帶逐水草而居,秋冬缺糧時就南下侵襲,經由中國古代各個王朝打敗後,部分遷徙到中亞和西亞。同中西亞當地人不斷接觸和融合,突厥各個部落在當地逐漸站穩腳跟。在1037年圖格魯勒·貝格創立塞爾柱帝國,塞爾柱人(突厥人一個部族)不斷對外徵服和擴張,對當地突厥化起到重要作用。
  • 莫斯科公國為啥能推翻金帳汗國?女人的力量!
    後來,莫斯科公國崛起,推翻了金帳汗國,發展成為強大的沙俄帝國。有些人認為,莫斯科公國是金帳汗國的藩屬國,類似於中國和朝鮮的關係,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地盤非常廣大,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這片區域,已經包含了今日俄羅斯大片土地。後來,這個國家被莫斯科公國推翻,讓蒙古族失去了對歐洲的統治。對於金帳汗國與莫斯科公國的關係,不少人認為莫斯科公國是金帳汗國的關係是藩屬關係,就像明朝和朝鮮一樣,實際上這種說法是很片面的。從很多史料來看,金帳汗國對莫斯科公國是直接管轄的。
  • 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你知道幾個?
    在璀璨繁星的世界歷史上,有著許多輝煌的文明,它們誕生、發展、兼併、崛起和衰落。有的善於發明創造、有的善於攻伐略戰、有的善於外交貿易,它們上演了一出出讓人銘記於心的好戲。下面就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兼併文明、迅速崛起、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的大帝國。
  • 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國家有何區別?在於國家元首
    讀世界歷史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某某帝國、王國、公國、蘇丹國、沙皇國等等,那這些國家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又如何去判斷一個國家屬於以上哪類國家呢?答案就在於這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只要知道這個國家的國家元首的君主稱號,就知道是什麼國家。
  • 什麼是世界性帝國?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國嗎?
    導讀: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但是經過仔細查詢才發現世界性帝國不是一個特定稱謂。所以世界性帝國我們可以靈活理解為當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帝國,通常表現為幅員遼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帝國。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們來看一下大明王朝是否具備這個條件?是否可以算世界性帝國?
  • 百年一戰,摧毀四大帝國,犧牲毫無榮譽,沙俄:我們唯一的過剩物資就...
    今天就談談發生在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二戰那麼規模龐大、歷時悠久,但也爆發了很多慘烈的經典大戰,整個過程跌宕起伏,各種戲劇性的反轉層出不窮,充滿了故事。 先說說戰爭的導火索,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本有活命機會,但他在遭遇炸彈襲擊後仍繼續在塞拉耶佛的敞篷車行程,結果成全了塞爾維亞殺手。
  • 奧匈帝國有多強大?曾經的歐洲霸主,卻總是被新崛起強國打崩!
    這個帝國其實是聯邦性質,皇帝由選舉產生,鼎盛之時,疆域包括了現在的德國、奧地利、捷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些領土,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明面上是一個疆域龐大的帝國。特別說明一點,奧地利在德語中起初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泛指巴伐利亞、斯提裡亞東部的邊疆領土。
  • 沙俄的東方戰略: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野心中破產的「黃俄羅斯計劃」
    「黃俄羅斯計劃」從偏居一隅的基輔羅斯,到領土面積2288萬平方公裡、地跨歐亞大陸的沙俄帝國,沙俄數百年的發展史一直伴隨著戰爭殺戮和野蠻擴張。雅克薩之戰沙俄帝國從立國開始就一直在向東方擴張,1632年,也就是明朝崇禎五年,沙俄開始侵佔西伯利亞地區;1638年,沙俄建立雅庫茨克,作為進一步向東方遠徵的指揮中心;此後堪察加半島
  • 縱觀中東 | 中東回溯: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史
    社會內部的衝突與對抗,使麥加貴族認識到,要鞏固自己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維持社會秩序、擴張土地和發展貿易,就必須建立1個統一的、強有力的統治機構。廣大民眾也深切渴望有1個公平合理的權力機構,以實現社會安定、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再次為信仰危機。生存的艱辛與社會的動亂,使阿拉伯人的內心產生種種困惑,為何世代尊奉的各種自然神靈在如此深重苦難之際不伸出救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