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責接送孩子是「溺愛」,希望向日本家長學習,被家長怒懟

2020-12-23 話梅的媽媽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

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而且,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母親都會成為全職主婦,一心一意的都為了孩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就是想讓孩子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如今,在這個拼教育、拼學歷、拼孩子的大環境下,孩子成為了家裡唯一的希望,再加上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對孩子更上心,生怕孩子除了什麼意外。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恰好總是伴隨著危險,家長放心不下孩子,生怕孩子離開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出了什麼意外。

所以,孩子上下學、去同學家玩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家長親自接送,這樣家長才會覺得安全一些。

可是,家長的拳拳愛子之心,卻遭到了一些「專家」的批判 。

專家「批判」接送孩子現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機制看齊,被家長怒懟

接送孩子上下學,這幾乎是所有家長都約定俗成的一個傳統,哪怕是鄰裡鄰居的家長都不放心,擔心孩子給人家添麻煩,害怕帶不好自己的孩子。

基本上所有的家長都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每到上學、放學時間段的時候,各個學校門前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圍了一圈又一圈的家長。

而看到這種情況,一所大學教授批判到:這樣半步不離的跟著,遲早毀掉中國孩子!每到放學時間,學校周圍準會堵住,車子根本過不去,行人只能靠擠,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到正常交通秩序,還容易導致孩子無法獨立!

不僅如此,還有專家指出:中國家長應該學習日本的教育機制,日本的家長從不接送孩子,也沒聽到那個孩子因為家長沒有接送而出現意外的。

可家長聽到專家的話也是滿腹委屈,也有一些比較衝動的家長直接回懟:

「請問你家有孩子嗎?你敢放心把你家孩子自己放在馬路上?」

「我們做家長也不想天天浪費時間接送孩子,也不想天天著急忙慌的上班,可治安條件不允許啊!」

「等人販子消失了,等汽車電瓶車都遵守交通規則,也許我會嘗試讓孩子自己回家。」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家長其實也不想每天接送孩子,遲到了還要緊趕慢趕的生怕孩子生氣,我們也想讓孩子自己上下學。

但是,國內的治安環境確實不允許家長這樣做,就算是允許,很多家長也不想冒險,畢竟,如果出現了意外的話,那是無法挽回的。

可為什麼日本的家長可以放心的讓孩子自己上下學呢?

首先,日本對於人販子的打擊力度很大。

日本雖然是一個島國,但貧富差距也是比較大的,也有很貧困的地方,但是,卻很少出現人販子拐賣孩子的現象。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日本的法律對於人販子有著很大的處罰,最嚴重的則是終身監禁,不僅是人販子,就連買孩子的人家也會坐牢。

所以,在日本,拐賣兒童是重罪,也是投入大風險高的行業,沒有必要為此冒險。

其次,日本的車輛少,基本靠步行

雖然日本有很大的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但是,他們出行基本上都考步行、騎行或者做電車,除非去很遠的地方才會開車。

而且,開車的人也都會遵守交通規則,學校門前很少開快車,孩子過馬路也會確認安全,然後才通過,自然就很少發生交通事故。

最後,日本校車多,家長送出門就可以

看電視或者電影的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學校接送孩子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校車統一接送。

家長每天準時把孩子送去路口等待,老師會將學生帶上校車,晚上的時候在送回來,全程有老師看管,很安全。

看完這篇文章的,大家覺得你能做到不接送孩子嗎?你對專家的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專家「批判」接送孩子現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機制看齊,被家長怒懟
    而且,為了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母親都會成為全職主婦,一心一意的都為了孩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就是想讓孩子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如今,在這個拼教育、拼學歷、拼孩子的大環境下,孩子成為了家裡唯一的希望,再加上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對孩子更上心,生怕孩子除了什麼意外。
  • 專家:接送孩子是「從搖籃到墓地安排好的溺愛」,媽媽怒懟:無知
    電影中,由黃渤扮演的田文軍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的尋找後發現找到的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淚流滿面地說:「找了這麼久,為什麼偏偏是你的孩子?我真的找不動了……」孩子的安全一直都是每一位父母心中最為牽掛的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
  • 接送孩子是從搖籃到墓地的溺愛?專家:接送孩子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對於中國式育兒很多育兒專家表示,接送孩子是毀掉孩子的毒藥。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中國式上學和日本孩子上學的對比圖。從圖片能夠感受得到中國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是有父母接送上下學,而日本的學生們從上學那天開始,就獨立上學,沒有父母陪伴在側。
  • 孩子上學,家長背書包?專家:背書包不會背「傷」娃,溺愛才會
    不少家長表示:「這個書包可太重了,看著孩子被壓下去的肩膀可讓人心疼了,能幫背就多背會唄。」 但是最近因為這個背書包的問題,一位專家為此做出了回應,在一檔育兒節目中,教育觀察員張敏教授表示:幫助孩子背書包,其實才是真正的「傷害」孩子。
  • 家長給孩子背書包,卻被專家批評,家長:一個書包30斤,你試試?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在孩子身上,承載了父母所有的愛和希望,也是父母奮鬥的動力。可是,面對如今的社會,家長們真的想感嘆一句「太難了,我太難了」。當孩子上學之後,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父母每天都會接送孩子上下學,所以,每當早晚高峰的時候,學校門前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家長們站成一條直線等著領孩子,每一位領到孩子的父母第一件事就是先將孩子身上的書包摘下來背到自己的身上。
  • 日本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為什麼家長不接送?看到處罰明白了
    文|話梅的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傳承,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孩子,哪怕他們磕碰到一下,父母都要心疼好久,別提有一天孩子不見了,那對父母來說,可是致命的打擊,雖然,城市的治安是越來越好,整體的狀態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你算什麼東西」家長霸氣回懟老師,孩子生病了不寫作業有錯嗎?
    壓垮成年人只需要一個家長群前段時間,江蘇一家長因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事情,鬧到退群,在網上炸開了鍋,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引發了幾十萬觀眾的點讚。這位家長怒懟:教是我教,改作業也是我改,完事了我還要昧著良心給你說句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 家長退群後發視頻怒懟老師:什麼都要我們做,要你們幹什麼?
    最近,一位家長怒退家長群並發視頻懟老師不用心教學,該視頻在發布在網上後就迅速引來了眾議。特別是視頻中該家長懟老師的一些話像一把利劍一樣深深的刺中了廣大家長的心聲,引發了眾家長的共鳴。
  • 家長要不要幫孩子背書包?教育專家反對:幫孩子背書包就是溺愛
    每天上學放學,學校門口都會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家長背書包,孩子一邊走。很多人對此質疑「背書包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代勞,是不是有點太溺愛了?」演員陸毅就曾因為幫女兒貝兒背書包,被質疑太嬌慣孩子。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教育專家張敏對家長幫孩子背書包的行為,也表示了強烈的反對。節目中,四位「託管老師」接孩子們放學時,陳宥維第一反應就是接過孩子沉甸甸的書包,自己背了起來。張敏看到後,戲稱「這真是中國小學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家長給孩子買玩具要注意四個原則,不能溺愛也不能不愛
    現在的父母總是溺愛孩子們的各種玩具。如果孩子被寵壞了或脾氣不好,父母會心軟地給他們買玩具。於是,家裡的玩具越來越多,但孩子們繼續購買玩具的欲望卻一直沒有停止。玩具越多,孩子就越幸福?玩具越多對孩子好嗎?
  • 班級群裡家長怒懟老師,有你這麼說話的嗎,老師到底說錯了什麼呢
    每一個老師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懂禮貌、愛學習,積極上進、成績優異,他們會不斷地督促自己學生,雖然每一個學生都不相同,但是老師希望每一個學生自己跟自己比,都能有進步,這是老師願意看到的,也是老師拼力管教督促的核心思想。老師管教學生,家長愛護學生,老師理解家長,家長也應該理解老師,這樣形成的良性循環,孩子才會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微信怒懟老師:我都教了,還要你幹啥
    在網上看到一段家長怒懟老師的微信截屏。 正準備開家長會,和家長商討,家校聯合推進新方案呢!其目的就是想激發潛能、增強自主性、提高所有學生學習能力。這也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所以,作為家長,要善於和主體教育的老師們配合好,摸索出一套合適的方法來指導孩子學習
  • 幫孩子背書包不是溺愛,不背才是危害!你還在嘲諷家長這些行為嗎
    「孩子都這麼大了,還要你背書包啊?」;「孩子從小要培養獨立能力,讓他自己背書包,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長大了還能幹什麼。」鄰裡總是這樣說彤彤的爸爸,覺得他太過溺愛孩子,每天接送上下學不說,還要背書包,再這麼慣著,孩子啥也不會做。可是,爸爸仍然我行我素。
  • 女兒在學校被欺負,找家長溝通無果,寶媽怒懟:你不教有人替你教
    而一些熊孩子的所作所為慢慢演變成了校園暴力,讓很多孩子深受其苦,也讓家長們十分痛心。女兒在學校被欺負,寶媽怒懟:你不教有人替你教陳媽媽的女兒上小學,最近在學校一直受學校裡的男孩子欺負,這讓陳媽媽非常擔心和心疼。
  • 家長發微信紅包坑老師!是坑了老師還是坑了孩子?
    中間那段「領取了該班學生家長的 88.88 元微信紅包,並馬上向該學生家長回贈了 90 元的微信紅包,但學生家長沒有點擊領取」,讓很多人表示:「套路好深」!聽過「坑娃」,但是「坑娃的老師」還是第一次聽到!
  • 孩子總喜歡抱怨、指責,家長又將如何應對?
    學習這條路是十分艱難的,同時也是永無止境的,如何應對不僅僅事關孩子的未來發展,也能夠從中看出家長們的教育態度,所以在遇到孩子喜歡抱怨甚至是指責的情況之下,家長應該及時地幫助孩子矯正心態,同時在良性的發展之中不斷突破自我,讓自己尋找生命中的意義。
  • 「洋氣寶媽」在群裡飆英文,其他家長看後怒懟:能不能別秀!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很多家長就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幼兒園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大多是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交流,然而有些家長卻偏偏想要凸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許是出於炫耀自己的目的,這位寶媽越來越飄,見自己的英文回復難不倒其他家長,居然又發了一段阿拉伯語,想要以此給其他家長一個下馬威。有些家長對這位寶媽的做法感到不滿,看她又是英文,又是阿拉伯語,於是忍不住怒懟:能不能別秀!你尷不尷尬?不就會點外語,說中文就行。
  • 對待孩子青春期?90%以上的家長都做錯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說起青春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熱點話題,同時又是家長非常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孩子的性格突然發生變化,孩子行為突然變得反常,讓很多家長焦頭爛額,找不到合適的處理辦法。最近,國內著名心理學者、團中央特聘心理學專家孫卿博士也收到了很多家長諮詢和孩子青春期有關的問題。
  • 日本的幼兒教育太「無情」,中國家長別不屑,再不學習差距會更大
    日本對於幼兒教育理念,不用任何吹捧,就已經知曉實力,否則它也不會在19年內,連續獲得19枚諾貝爾獎。日本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呢?給孩子獨立機會1、日本幼兒園的學童進入學校之後,老師雖然負責教育他們,但並不代表老師會承攬所有關於孩子的個人問題。比如書包作為孩子的必需品,對於各種分理好的包包,都會由自己來保管。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培訓機構在如今已是多數家庭培養孩子成長的一種平臺,而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在培訓機構的日常行為也有了較大的關注。培訓機構在我們普遍的思想裡,大多數認為孩子在裡面就應該學習有關課程的內容。對於其他,卻並不抱有太大的要求。近日,一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其中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關於這類事件,很多網友其實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