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抱怨、指責,家長又將如何應對?

2021-01-12 直通文化

學習這條路是十分艱難的,同時也是永無止境的,如何應對不僅僅事關孩子的未來發展,也能夠從中看出家長們的教育態度,所以在遇到孩子喜歡抱怨甚至是指責的情況之下,家長應該及時地幫助孩子矯正心態,同時在良性的發展之中不斷突破自我,讓自己尋找生命中的意義。

當孩子出現喜歡抱怨的情況之下,家長的第一反應該是反思自我的行為,在平日的生活中自己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問題,反而一直質疑是他人的過錯,那麼在潛意識之中就會為孩子的心目之中埋下一顆抱怨的種子,等到這顆可怕的種子逐漸被他們的失敗所灌溉的時候,就會成長為一把促使他們不斷質疑他人的利劍,受傷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有怎麼樣的態度都應該引發家長深深的反思,並提醒他們是否真的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導致負面情緒太多的狀況出現。

但是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他們不願意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會通過抱怨的方式重複地講述自己的經歷,希望讓家長們引起重視。也渴望家長能夠為自己出頭,但是這種想法無疑是不正確的,孩子終有一天要遠去,沒有了保護他們的父母,也沒有經歷過風雨打擊,一味地把錯誤強加到他人的身上,終究是無法自立自強的。

孩子偶爾的抱怨可能只是為了疏解自己低落的心情,但是長期如此,家長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因為這種情況的出現還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已經變得十分消極了,遇到麻煩非但沒有用自己行為去解決,而是選擇用一種毫無意義的方式來進行闡述,同時也給自己造成更加負面的心理暗示。

或許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抱怨,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之中找到一個可以傾訴情緒的突破口而已,並沒有必要小題大做。但是事實上卻證明了那些喜歡抱怨的孩子們,在成長之後往往會帶著一種不利的情緒就,步入職場之後的他們由於非常喜歡指責他人,自己的問題反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這樣會導致他們在職場之中人緣十分的差,甚至成為他人排擠的對象。

在這種惡性的循環之中,他們會漸漸喪失對生活的信心,甚至開始懷疑是他人對待自己有偏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家長需要在萌芽時期就及時遏制這種喜歡抱怨的情緒,並且以一種積極向上、十分樂觀的情緒去開導他們,讓他們明白事情的發展過程並不都是順風順水的。為了更好地對症下藥,家長需要探究他們背後隱藏的焦慮究竟是什麼?找到根源才能夠讓孩子們真正的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拋棄掉這種負面情緒之後才能攀登上成功的高峰。

相關焦點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總喜歡抱怨,家長怎麼辦?
    我們都喜歡正能量滿滿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會遇到很多充滿負能量,整天怨天尤人的人,有不少家長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負面情緒在孩子身上也開始增多,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就喜歡抱怨,甚至會大發雷霆。孩子為什麼會抱怨呢?
  • 「這事都怪你」,孩子遇事喜歡抱怨,家長要了解背後的暗示
    有些年幼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遇到事情也喜歡各種抱怨。父母、同學、老師、陌生人,都成為他們抱怨的對象。看到自家寶貝大發牢騷,家長也都會予以包容,畢竟孩子需要發洩心中的情緒。一些家長也會感到疑惑,為什麼他們喜歡抱怨呢?孩子遇到問題喜歡抱怨,主要有這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通過抱怨推卸責任。
  • 面對孩子埋怨、抱怨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經常聽很多家長說,只要一批評孩子,孩子就會滿腹牢騷,不停地抱怨父母,說家裡這不行,那不行。家長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就會反駁說,人家同學爸爸媽媽是高中老師,天天輔導學習,學習成績能不好嗎?有的孩子還會抱怨自己的家庭條件差,說家裡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不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總經理或者是當官的,自己的爸爸媽媽都是普通工人,要什麼沒有什麼,都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 為什麼有的人總在抱怨?背後的原因,遇到此類人該怎麼應對?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只要有一點不滿意就抱怨,抓住別人一點錯誤,就開始指責從家人、朋友對象、吐槽到孩子,似乎所有人都對不起他每天負能量很多,一張口就是吐槽抱怨事情不順心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有的人總在抱怨?
  • 如果孩子總愛抱怨,家長又不明就裡也煩躁起來,那情況就糟糕了
    ……相信所有的媽媽都經歷過這樣一個孩子愛抱怨的年齡段,在這個年齡段裡,孩子不管什麼事都喜歡找別人的原因,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比如社交上和小夥伴相處的不和諧)習慣性的去埋怨別人的不對。很多家長習慣性的把孩子這種狀態定位為孩子愛抱怨。
  • 只有抱怨和指責的婚姻,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
    夫妻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不幸福的人,都是從彼此的抱怨和指責開始的。女人常常抱怨丈夫沒有能力來養家,有了能力又靠不住。每天回了家什麼也不做,做了也做不好。孩子調皮不聽話,保姆不可心,朋友不夠體貼等等。而男人常常抱怨妻子不夠關心他,不夠顧家,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媳婦就是比你強,又比如做的飯菜不可口了,孩子也沒別人家的好,老闆不善解人意,給的錢沒別人家的多等等。
  • 關係中總是抱怨和指責,我該怎麼辦?
    比如說,公主會抱怨王子整日忙著工作,而根本不顧及自己的心情;王子可能就會指責公主太自私,怎麼都不去考慮整個國家的福祉問題。不過,我們在這裡並不是想要黑童話啊,我們只是想說,其實,無論雙方是誰,兩個人的相處總有一些互相抱怨、指責甚至是惡語相向的瞬間。那麼,在這種時刻,你應該如何去表達、接受抱怨和指責,才能讓你們的愛情不敗給細節呢?不要著急,我們慢慢講。
  • 孩子凡事愛抱怨,我能怎麼辦?
    你看,老師和家長都怕聽到孩子的嘆氣和抱怨,甚至可能因此動怒。家長為何最怕聽到孩子抱怨嘆氣和抱怨一樣,都屬於負面情緒,表達了人內心的緊張、擔心、不安……人體承載過多的負面情緒不僅給自己,也會給他人帶來影響。
  • 指責抱怨的背後,是你內心裡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
    我一直盯著,他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認為他沒辦法用孩子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但是我卻忽視了。一直以來,他在陪著孩子學習,帶著孩子出去散步,做遊戲。而且,這段時間,都是他買菜做飯。給別人設定一個期望,然後時刻用自己的期望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審視。如果對方沒有做到,就否定他,指責他,批評他,埋怨他。
  • 夫妻為什麼喜歡相互指責 如何改變這種模式
    夫妻相處,夫妻溝通只剩下指責埋怨,是比較可怕的一件事情。抱怨指責的一方往往隨口一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說的一方沒什麼感覺與意識,卻給聽的一方帶來很不好的感受。夫妻之間總是指責埋怨,其實這樣下去這個矛盾會越來越大,家庭充滿了負能量,會影響孩子。
  • 孩子心情煩躁,一點就「著」,家長怎麼應對?專家給您支招
    作為家長,總會碰到孩子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造成孩子心情煩躁不安,要如何幫助孩子來緩解煩躁心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吳振梅怎麼說。正視煩躁的原因吳老師認為,心情煩躁是一種情緒表現。
  • 孩子愛抱怨?這讓家長頭疼,我們可以這樣做
    你愛抱怨嗎?我是一個很愛抱怨的人。如果某一件事情我希望快點解決,我就會對我的媽媽或者婆婆發牢騷。因為只要我抱怨了,他們就會幫我完成,還不需要我動手。所以我喜歡這種簡單的方式。所以我更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抱怨。嘿嘿,我現在已經改正很多咯,畢竟有孩子了,要給孩子做榜樣嘛。
  • 孩子喜歡說別人壞話怎麼辦?是「嫉妒心」在作祟,家長要正確應對
    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些家長總是措手不及,因為有時候孩子成長的時候有可能出現一些較為可怕的偏差,而這樣的偏差也讓許多家長感到心有餘悸,比方說孩子總是喜歡說別人壞話,讓家長總覺得孩子成了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實際上,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孩子之所以會說別人壞話,其實是嫉妒心在作祟,家長要懂得正確應對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嫉妒心太強,會對孩子產生哪些方面的危害。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以為是性格內向,家長如何分辨?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不愛說話、不交朋友是因為性格內向。性格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的,所以家長也不是很在意,並且覺得內向也不是壞事。但孩子的一些行為可能是在提醒父母孩子正站在抑鬱症的邊緣,可在我們看來抑鬱症似乎離我們的孩子很遠,家長的警惕性不高造成了孩子離抑鬱症越來越近。家長們對抑鬱症了解嗎?
  • 感情裡,如何正向處理伴侶的抱怨?
    大家好,我是許川,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面對伴侶的抱怨時,如何正向處理。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在戀愛初期,每對伴侶都會被愛情的光環蒙蔽雙眼,認為對方完美無缺。但相處久後,雙方的缺點暴露無遺,矛盾和紛爭接踵而來,兩個人開始互相抱怨互相指責。抱怨,似乎已經成為婚姻生活中的常態。
  • 家長吐槽老師抱怨 跑偏的「家長群」如何歸位?
    小郭老師正在家裡吃著晚飯,家長群發來消息:「聽孩子說班級的紀律不好啊?但好像隔壁班的還不錯?」小郭老師氣得放下碗筷,「又是一個不分場合講話的家長。」認為家長群變「負擔群」的案例不在少數,近日,江蘇一家長退群的新聞將「家長群」這一話題推上風口浪尖,「家長群有必要存在嗎?」這一微博話題登上熱搜,閱讀量超過4億。
  • 孩子頂嘴別斥責,這是好事情,家長正確引導,孩子會優於同齡人
    父母教育孩子,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每個孩子給出的反饋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低頭不語,而有的孩子則和家長表達不同的意見,甚至會嚴厲地指責家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頂嘴,面對孩子頂嘴,很多家長覺得丟了面子。其實,孩子會頂嘴是好事,家長應該高興。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孩子小時候乖巧可愛,依戀父母,喜歡與家長分享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可是到了初中階段,就不願意搭理父母,不願與父母交流;有的甚至喜歡和父母唱反調,與父母對著幹;有的情緒波動大,易與其它孩子發生衝突;有的沉溺手機,不服管教等等。這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青春叛逆期」。
  • 抱怨和指責毀了多少愛情?為了你愛的人了解下這幾點!
    而且一旦當愛情進行到這個地步的時候,其實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能不能度過這個難題關,走向幸福,就要看各位如何面對這個挑戰了。之前,一個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約翰·格特慢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大多數情侶分手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讓他們爭吵,抱怨,這些才是導致感情破碎的罪魁禍首。
  • 孩子缺乏自信,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一個人的自卑與他的童年經歷是緊密相關的,比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學習生活中,得不到老師的認可。比如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喜歡挑剔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並且時常掛在嘴邊進行指責,這樣給孩子造成很重的心理暗示,使得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和消極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