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約翰·戈特曼,在1986年的時候,建立過一個「愛情實驗室」,他通過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導致那些相愛多年的伴侶分手的原因,往往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是兩個人不夠相愛。那是什麼會讓情侶分手呢?與我們的直覺相反,生活中那一件件細枝末節的瑣碎之事才是罪魁禍首。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相愛容易相守難」吧。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些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故事,通常都以一句「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作為結尾?。我覺得,更有可能他們在一起之後的生活,往往會面臨普通戀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公主會抱怨王子整日忙著工作,而根本不顧及自己的心情;王子可能就會指責公主太自私,怎麼都不去考慮整個國家的福祉問題。
不過,我們在這裡並不是想要黑童話啊,我們只是想說,其實,無論雙方是誰,兩個人的相處總有一些互相抱怨、指責甚至是惡語相向的瞬間。那麼,在這種時刻,你應該如何去表達、接受抱怨和指責,才能讓你們的愛情不敗給細節呢?不要著急,我們慢慢講。
首先,我們來談談抱怨。關於抱怨,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是所有的抱怨都是糟糕的。在「愛情實驗室」裡,約翰·戈特曼對親密關係結束的原因進行了總結。總結髮現,指責往往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抱怨不是。因為和指責不同,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是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當一方對另一方抱怨的時候,一般來說,不是泛泛的攻擊,而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的評論。我們來舉個例子,你可能會對另一半這麼說:「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一起旅行了,我不想再聽你說,你抽不出時間了!」或者是「在面對你爸爸媽媽的時候,你不夠有主見」。
你會發現,這些抱怨中提到的問題,通常來說,是確實存在的,它不是無中生有。俗話說,空穴來風,必有其因。你們可能真的在過去一年都沒有出去旅行過了,或者是,對方在面對他父母時,真的不夠有主見。抱怨這時就很好地讓關係中隱藏的問題,擺到了檯面上,你們就可以開誠布公地談一談這個事情。其次,你會注意到,抱怨往往體現了一種請求和需要的情緒,而不是輕蔑和貶低。比如,當你抱怨說,「你疏遠我了」、「你總是沒有時間」的時候,你實際上想說的是「我希望你能靠我近一點」「我希望你多抽出時間來陪陪我」,這是包含著請求和需求的情緒在的。
正因為這兩點,抱怨才有可能是建設性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問題,而只有當兩個人越親密、越了解對方的時候,我們才越有可能指出對方身上存在的問題。不過有一定要注意,抱怨不是讓你像個怨婦一樣,一直喋喋不休,一件事情嘮叨上三百遍。如果說之前讓你抱怨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改善,那抱怨就應該停止,而不是立刻找到新的問題繼續抱怨起來。畢竟,真的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總是抱怨來抱怨去的人。
接下來,我們說說指責。你可能會問,抱怨和指責都是負面評價,它們有區別嗎?當然有!儘管它們都是負面的,但和抱怨不同的是,指責是一種直接針對對方個人的評判。舉個例子,當你說「我們都很久沒有一起旅行了,我不想再聽你說沒錢」的時候,這是一種抱怨;但如果你說,「你從來都不願意花錢在我們一起旅行上,你永遠都把錢花在沒用的事情上,我們不能出去玩都是你的錯」,那麼這就成為了一種指責。你批評的對象,已經從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變成了對方這個人本身。
而且,一般來說,指責都會包含輕視的情緒。指責的一方會認為,自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自己在關係中做得更好或者是付出更多,問題都是對方導致的。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他們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時,就已經是把自己放在了道德高地上,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在控訴他人。那麼對於被指責的人來說,就覺得自己被莫名其妙地扣上了一頂「犯錯」的帽子,這種感覺,比被抱怨更糟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關係中的抱怨和指責呢?在這裡我給出三點建議。
第一點建議,意識到自己並不完美。無論你是抱怨、指責的一方,還是被抱怨、被指責的一方,你都需要知道,如果一段關係長期陷入這種痛苦和緊張的狀態中,那麼一定不只是一方的責任。即使你覺得自己是被傷害的一方,在總是去抱怨和指責對方時,你也要去思考:「我是不是真的一點錯都沒有?真的都是對方的錯嗎?」這其實談到了戀愛關係中一個非常危險的假設,就是一旦出現爭吵,就認定「對方應該為關係中的問題負責,自己付出更多、犧牲更多、自己的行為更加理性、自己在人格上也更加成熟。」這個假設,其實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你一旦這麼想,那麼,在後續的衝突解決過程中,你的抱怨可能會變得喋喋不休,甚至也聽不進對方合理的解釋,也不能促進你們的關係往良性的方向發展。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對方把關係裡一切的不愉快都歸咎到你身上時,你會願意主動去解決問題嗎?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那麼你這麼做,也並不能推動你們之間問題的解決。
第二點建議,儘量不要將抱怨上升到指責。之前我們談到了,抱怨和指責同樣是負面評價,但是抱怨相對來說,更有可能是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是對事不對人的。如果你真的對一件事情很不滿,不妨試著以抱怨的形式,或者直白一點說,你不妨試著,直接去表達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你的訴求和你內心裡的不開心、委屈;而不是著急「甩鍋」給對方,指責對方。
最後一點,注意溝通,學會用理性溝通表達自己的訴求。抱怨和指責終究解決不了問題,建議你們在情緒平靜下來之後,還是坐下來好好聊一聊,用冷靜的分析代替抱怨和指責,做到「對事不對人」,而且過去的事情就學會讓它過去,千萬警惕出現「翻舊帳」的行為。當對方很長時間都沒能陪你出去旅行的時候,你可以試著這樣說,「我們都已經很長時間沒能一起出去玩了,我真的很想出去玩。我知道你工作很忙,你可以提前安排好時間嗎?如果你這麼做,我會非常非常開心的。」而不是說「你又這樣,上次你就怎麼怎麼,沒和我一起去玩,這次你又這樣,你總是這樣」等等。
總而言之呢,兩個人要學會彼此將心比心、理性溝通,這才是一段感情長久發展的關鍵。
在「愛情實驗室」的最後,約翰·戈特曼還給出了一個簡單但關鍵的建議,他說,那些能夠長期維護好一段幸福關係的伴侶在對待另一半的時候,總是會在每個細節上都帶有善意。這該怎麼理解呢,也就是說,這些人通常會習慣去尋找伴侶身上那些值得欣賞、感謝的部分,他們會有意識、有目的地改善表達憤怒的方式,對伴侶的意圖做更加寬容的猜測和解讀;而相比起來,另一些不是那麼幸福的伴侶,包括那些最終分道揚鑣的伴侶們,卻總是去注意和尋找伴侶身上的錯誤,他們習慣批評和指責,而不是表達尊重和欣賞。
所以,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在親密關係中,從來都沒有所謂的贏家或者輸家。如果你不節制自己的行為,總是喋喋不休地抱怨,或者是毫無節制地指責,那麼最終,你很可能贏得了某一場爭吵,但是卻輸掉了整場愛情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