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讓我們停止抱怨,學會感恩

2020-12-13 慕白如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平庸者抱怨,優秀者樂觀。

我們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優秀的,成功的人都是沒有抱怨的人。而不成功的,平庸的人大多都有抱怨的習慣和毛病。

昨天和朋友聚會更加印證了我的這種感覺和觀點。上午和好久沒見的大學同學見面並一起吃了午飯,我的同學是一個事業家庭都比較成功的人,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積極樂觀和永遠不抱怨的性格。他說:處在當今這個時代和社會中,人與人的社交和相處,更多的是價值和利益的交換。你不必抱怨,你也不需要憤憤不平。

這讓我想到多年來他一直積極陽光,從不抱怨,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在交談中,本來我自我覺得我已經比較樂觀積極了,可他總是能抓住我言談舉止中的細節,說我還有些抱怨的心態和情緒在於心中和思想的某個角落。他不時的提醒我,給我善意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這是一次很有價值的會面。

而就在晚上見另一個朋友時,在談到同樣或者類似的話題時,卻是負能量滿滿,全程都是抱怨,不滿與指責。忽然間,我感到渾身的不舒服,有一種馬上想離開他,離開這樣的環境的強烈感覺,隨後我找了個藉口,提前結束了和他的聚會。

晚上回到家裡,我陷入了沉思之中。想到白天的情形,截然不同的兩個朋友,帶給我的是不同的能量,影響和感受。深刻的認識到: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你和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永遠樂觀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越來越積極陽光。你和喜歡抱怨,消極負面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墮落,越來越沒有鬥志。

而讓我感到慶幸的是,自我現在越來越不喜歡抱怨,很多時候總是能從自己的問題出發來思考一切。我也更加願意結交優秀,成功,不抱怨,積極向上的人,而遠離那些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負能量滿滿喜歡抱怨的人。同時處於積極向上的環境和氛圍中,和積極的人待在一起很舒服,很有進步和成長。而和消極抱怨的人呆在一起時就渾身不舒服,難受,總有想逃離的感覺,更多時候是厭煩。也許這就是自己的進步,我開始脫離抱怨,走向積極樂觀的未來之路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抱怨是一種習慣,一種態度。

習慣抱怨的人,他們遇到問題和事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卸責任和怨天尤人。他們總是說: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亦或者說:這都怪他們,才導致我出現這樣的錯誤和問題。他們唯獨不想想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問題也有錯誤,或者說自己的責任在哪裡。他們抱怨不已,怨天尤人,抱怨客觀環境和別人導致他們犯了錯誤。而不是冷靜思考,去找到問題的根源和原因,去積極的面對,去迎難而上,然後努力想辦法去解決和克服困難。

習慣抱怨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永遠都沒有錯,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出了問題,犯了錯誤,都是他人造成的,與我無關。有這樣的思維模式和習慣,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他無緣,而成功也會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抱怨的人習慣於否定一切。

喜歡抱怨的人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很容易否定一切,包括自己和他人。比如他在看電視的時候,總是在不斷的換頻道,覺得哪個節目也不好看沒有意思。最後把所有的頻道都換完了,說現在的節目沒有一個好看的。而成功的人無論看什麼電視節目,都能以積極正面對待,他們都從節目中搜集到信息,學到知識,進而思考這與我有什麼關係,我能從中找到什麼樣的機會。

喜歡抱怨的人總是樂於否定別人,認為自己沒有缺點,所有的都是正確的。而別人都有缺點,都有問題。而且這樣的人喜歡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什麼都比別人強。其實他們現實中除了抱怨,別的真還沒什麼優點。

喜歡抱怨的人很多時候習慣於否定自我,懷疑自我,總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就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掙這麼多錢錢,幹這樣的工作。他們不僅輕視,抱怨別人,他們連自己也抱怨和輕視。總而言之,世界和身邊的一切都不能讓他滿意,他的內心充滿了抱怨和負能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苦難中成長,絕不抱怨。

前段時間看了崔萬志的《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的勵志演講視頻。演講中談到他經歷的苦難,以及最後堅持不懈獲得成功的歷程,看後激動不已,淚流滿面。因為我和他在經歷上有些相似,所以更加感同身受。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許多風雨和磨難,尤其是身體有殘疾的人越發會經歷的多。當我們面對別人異樣的眼神,面對別人的輕視,嘲笑甚至侮辱,打擊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抱怨世道不公嗎?我們抱怨上天對我們特殊對待嗎?亦或者我們去抱怨甚至痛恨別人,因為他們讓我們感到如此自卑,如此委屈,如此痛苦。

其實不是的,我們應該停止抱怨,積極面對人生的一切,開心快樂每一天。因為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你再抱怨也於事無補,只是徒增煩惱而已。不如努力調整自己,讓自己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你痛苦抱怨是一天,開心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要抱怨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回首往事,讓抱怨隨風而去。

富蘭克林說過: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的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回首往事,自我因為眼睛的缺陷,遭受了多少的輕視與嘲笑。而因為神經衰弱又給我帶來了多大的痛苦與折磨,無論是對於事業還是生活。我曾經也抱怨老天不公,埋怨別人的嘲笑,也為別人的輕視而耿耿於懷,也為自己的疾病而痛苦不已。

可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後,尤其是找到了我心愛的老婆之後,我的抱怨越來越少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明白,過往的那些輕視嘲笑,委屈,甚至是侮辱和打擊,也許都是上天對我最好的安排。過往讓我痛苦不堪的疾病,也許是上天對我的考驗與歷練。他是那樣的喜歡和眷顧我,他因為喜歡我而輕輕的咬了我一口。

不要抱怨,世界就是一面鏡子,照射著我們的內心。你的內心是什麼樣的,這個世界就是什麼樣的。你是什麼樣的,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與其抱怨,不如感恩;與其痛苦不已,不如快樂前行。選擇了抱怨,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痛苦、黑暗和絕望;選擇了感恩,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陽光,希望和愛!

相關焦點

  • 停止抱怨,快樂自己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周圍的一些人和事不滿意,時常抱怨。抱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抱怨:公司待遇不好、領導不重視自己。抱怨:家人、朋友不理解自己,老是和自己唱反調。……抱怨多了,會不經意的寬於待己,嚴於待人。對別人要求完美,看不得別人犯一點錯。自己如果犯錯了,自己可能會找各種理由推脫。經常抱怨會使自己長時間處於憤慨、煩惱中,讓自己成為一個負能量的吸收器。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在與自己作對,看什麼都不順眼。甚至會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毀了自己的人生。
  • 停止抱怨 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
    在生活之中,很多人常常會抱怨這抱怨那,他們哀嘆自己的命運不如別人來的好,指責自己的父母,沒能為他準備一張良好的溫床,指責自己出生的環境、職責自己的老闆不會看人,他們一直深陷於自我良好的態勢之中,無法享受到那種本真的快樂。那麼,抱怨真的可以改變自己的一切嗎?
  • 如何學會停止抱怨生活
    小編認為成功從來都是沒有捷徑的,大多數人只是關注於成功的表面而沒有留意其背後付出的努力。所有真正優秀的人,從來不會抱怨生活,也不會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停止抱怨生活。修養是個堅持的過程提高自己的修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習慣抱怨的人,整天一副鬱郁不得志的樣子,與人交流一開口就是對生活的各種抱怨
  • 停止抱怨,幸福會離自己更近
    我們都認為結婚後,我們就會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但柴米油鹽的洗禮下,生活除了抱怨還是抱怨。「離婚吧,這種日子無法過了。」「你都不愛我了。」「你怎麼就不會幫忙做家務?」「你怎麼就這麼窮?她不再抱怨老公不陪自己,而是學會自己去尋找樂趣。找朋友看電影,和朋友做運動,自己在家看書。充實自己一個人的生活。她不再抱怨,老公掙得錢不夠多。自己也去找了一份工作,自己有工資收入。
  • 為什麼停止抱怨你就可以時來運轉(下)?
    尼克·胡哲為自己的小腳而感恩,而不是抱怨自己沒有雙手。逆境礪煉心志,教會我們體味真誠,體味人生,讓我們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兼程。放下完美追求優美!人要定期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格式化自己,才有儲存快樂的空間,一個期望值太高,想太多敏感的人,往往過得不快樂,因為太在乎。只有降低期望值,才能提高自信心。
  • 不抱怨,不依賴,靠自己!
    一個人之所以抱怨,就是因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可是你要明白,你的生活是自己過出來的,過得好與不好,原因都在於你,所以,你要抱怨,就怨自己吧。其實,人這輩子,最容易饒過的人,是自己,最不願意放過的人,也是自己。所以,很多人活著,讓自己太為難了,這又怎能活得好呢?人活著,不要去抱怨,因為這一切主要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沒什麼好抱怨的。
  • 停止抱怨,反思自己,是婚姻長久的錦囊妙計
    只是有的婚姻因為兩人互相懂得和理解而長久,有的婚姻卻在經歷短暫的美好後而最終分道揚鑣,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兩個人在互相的磨合中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態度,這才讓自己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如果一方努力,另一方卻絲毫不理解,甚至抱怨、嘮叨對方,那麼長此以往,努力的一方只會倍感疲倦,對婚姻也會失去原有的熱情和熱忱。所以,在婚姻中,不要一直抱怨對方,當你在抱怨時,不妨換個角度想問題,也許比抱怨對方更有用的是多多反思自己。
  • 停止抱怨,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我依然不能迅速進入狀態,但是捱過最初不耐煩的幾分鐘後,我全身心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這時候接近8點了。我努力幹了3個多小時,在12點之前完成了工作,將工作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出去時心中充滿了充實感和成就感。這件事讓我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我必須停止抱怨,只有我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我不肯對自己負責,也沒有其他任何人會對我的人生負責。明白這一點,對我接下來的生活影響巨大。
  • 停止抱怨,走出陰霾
    或許貧困的枷鎖套著你,或許你沒有朋友,整日形單影隻,而且你急切地盼望停止抱怨。或許貧困的枷鎖套著你,或許你沒有朋友,整日形單影隻,而且你急切地盼望著壓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負擔能夠減輕;然而,重負依舊,你似乎掉進了黑暗的深淵。或許你不停抱怨,哀嘆自己的命運;你指責自己出生的環境、你的父母、你的老闆,或者那種讓你遭受貧困與艱辛,卻讓他人享受富足與輕鬆的不公正的上蒼。
  • 停止抱怨,你已經在走向成功!
    抱怨的人把自己的不幸歸於天、歸於地、甚至命運和社會。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事實,相反卻證明了抱怨者不敢正視自己,正視現實,而以弱者的眼光看待一切。抱怨的人以抱怨取代行動,以情緒取代理智,只會讓自己陷入更被動的境地。抱怨的人喜歡負面思考,把問題歸咎於外部的環境,而不是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建設性意見。
  • 不如意時,停止抱怨,這樣做,一切會好起來
    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的遠比如意的事要多,如果每天都在不如意中唉聲嘆氣,抱怨生活的不公平,那你的人生永遠也過不好。如果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還擁有樂觀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行動力,那麼困難自能迎刃而解,煩惱也能煙消雲散。不如意時,停止抱怨,這樣做,一切會好起來。
  • 美好的生活,從停止抱怨開始
    抱怨是是一種心理上流行感冒,易傳染,易反覆朋友小麗最近跟我說起了她的煩心事,最近兩年裡,她覺得自己愛抱怨了,這些抱怨非但對自己的心情沒有起到有效的開導作用,反而讓自己越來越消沉了起來。我們是打小認識的朋友,相處這麼久,不曾見她抱怨過什麼。她的這一改變,讓我有些吃驚。原來小麗婚後是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小麗的婆婆是個愛抱怨的人,一點不如她意的小事都能讓她說噠半天。後來小麗因為小產落下了病根,她婆婆的抱怨聲更厲害了,抱怨她,抱怨兒子,抱怨公公,抱怨奶奶,甚至抱怨自己命不好。久而久之,小麗受其影響,也學會抱怨起來了。
  • 人生並不完美,但請停止抱怨
    因為抱怨於事無補,只會徒增煩惱,甚至會使人變得不思進取,工作和生活可能變得越來越不順。其實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每個人都要經歷工作或者是生活的煩惱,有些事不盡人意、不如他人,也可能經歷生活轉折的打擊。正所謂人生並不完美,生活總有缺陷。前幾年,我唯一的弟弟也因為得了重病而造成了生活不能自理。
  • 說這個字會幫助您停止抱怨
    喬科(Jocko)認為,當事情出錯時抱怨是沒有用的。他說:「……當事情變得糟糕時,總會有一些好的東西從中產生。」我敢肯定,如果您正在閱讀本文,您就會知道抱怨是一件壞事。這是您進入個人發展時首先閱讀的內容之一。這沒有什麼革命性的。
  • 人這一輩子,與其抱怨,不如學會改變自己
    記得豐子愷曾說過「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生活本就是千變萬化的,誰也不確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隨自己內心繼續往下走。
  • 我的不抱怨的世界
    微信公眾號:bjdzg80[繁華靜處遇知音]美國作家道格拉斯·勒爾頓著的《不抱怨的世界》是我多年來一直放在床頭的一本書,之所以將它置放床頭,是因為其告知我一個最簡單又最難做到的道理:不抱怨自己,學會知足與自我提升;不抱怨他人,踐行包容與理解,不抱怨社會,懂得感恩和奉獻,從而構建不抱怨的世界。
  • 抱怨就是不願改變自己,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學會改變成就自己
    02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曾經說:「解除痛苦的三個方案:不要抱怨他人,就算自己當年很悲慘,但是你抱怨於事無補;不要抱怨自己,抱怨是與過去有關係的,但是一點也沒有用;改變自己對生活的設想,才可以真正解除痛苦。」人容易對生活有怎麼樣的設想,而造成痛苦呢?
  • 抱怨是無能的表現,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抱怨充滿了負能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抱怨不但給別人帶來極其不爽的身心感受,而且使自己陷入不良的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抱怨多了,只能給別人徒增煩惱,加重別人對你的厭惡感,對事情的解決絲毫沒有任何作用。
  • 停止抱怨,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夠掌控的。費斯汀格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梳洗完畢。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旁。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
  • 不抱怨是一種智慧
    我們重新裝修,可以住新房子啦。」丈夫的一句話,讓妻子再也忍不住,轉身抱住了丈夫。小事見人心,大事見感情。如果丈夫看到滿地的一片狼藉,可能會因此而憤怒,會對妻子橫加指責,可能事情更加糟糕,而不會變好。還記得網上曾經見到這樣一個故事,妻子把昂貴的結婚鑽戒丟失了,當她提心弔膽的告訴丈夫時,心裡本來想回引來一頓抱怨,但是相反,丈夫卻說:「沒事,只要人好好好的,一切都好,我本打算等結婚紀念日時,給買個新的,這樣明天我們去買吧。」學會放下,釋懷,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