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是一種智慧

2020-12-13 閒言碎語的老王

有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喜歡抱怨,這也是是人們發洩不滿情緒的一種方式。有的人選擇了不抱怨,不放棄,默默地去改變。不管哪種方式,只為宣洩情緒,但是效果卻是不一樣的。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吹床單和褲子,吹到一半時,孩子哭鬧不止,她去給孩子換褲子,忘了關吹風機。」沒想到吹風機突然爆炸,引燃了床頭的枕頭,造成了這場大火。丈夫回家之後,發現家中被燒得一片狼藉,又看了看傷心自責的妻子說:「不就是一套房子嗎?我們重新裝修,可以住新房子啦。」丈夫的一句話,讓妻子再也忍不住,轉身抱住了丈夫。小事見人心,大事見感情。如果丈夫看到滿地的一片狼藉,可能會因此而憤怒,會對妻子橫加指責,可能事情更加糟糕,而不會變好。

還記得網上曾經見到這樣一個故事,妻子把昂貴的結婚鑽戒丟失了,當她提心弔膽的告訴丈夫時,心裡本來想回引來一頓抱怨,但是相反,丈夫卻說:「沒事,只要人好好好的,一切都好,我本打算等結婚紀念日時,給買個新的,這樣明天我們去買吧。」學會放下,釋懷,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記得國慶期間,在做碗米飯,女兒想吃什麼,於是告訴妻子讓她看鍋,我決定去買,結果回來的時候,聞到了瀰漫的米飯做糊的氣味,我知道米飯糊了,於是問妻:「米飯糊了?」妻沒有說話,我知道事情已經發生,如果不停的抱怨,妻會有種種的藉口來搪塞我,也可能本來挺和諧的氛圍,因為這次米飯,而整個國慶節期間弄得不愉快。我想還不如什麼不做,悄悄地放下,該做什麼,做什麼,把鍋刷了,做飯,炒菜,吃飯,一場可能發生的暴風雨因為學會放下不抱怨,始終會晴空萬裡。但若是陷入無休止的抱怨,滿腹牢騷不能冷靜,這不僅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愚蠢。

例如孩子的考試成績出來以後,可能考的不夠理想,有的家長喜歡抱怨孩子不聽話,抱怨孩子考試之前不複習,打一頓,罵一頓,結果於事無補,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當成績出來後,我會告訴家長,對於孩子不要打不要罵,如果打了罵了,孩子連那點羞愧之心也沒有了,應該抓住時機,與孩子分析成績,成為孩子改變的契機。 相反,越是抱怨,身邊的負能量氣場就越多。不好的氣場越多,就更容易抱怨。如此循環往復,會讓人無法自拔。事情已經發生,即便再責備也無濟於事,只能是徒增傷痛。

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善良。停止對身邊人和事的指責,修一顆寬容之心,養一張寬容之嘴,你的生活越越來越順利。 有的人喜歡抱怨,抱怨生活對自己的不公,抱怨領導對自己的不公。特別是喜歡在公共場合,在遇到事情之後,經常無意識地抱怨,連自己都無法察覺。抱怨以後,自己對工作仍然該怎樣幹 還是怎麼幹。

正如網紅崔萬志所言的,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選擇不抱怨也是一種智慧。

相關焦點

  • 不生氣,不抱怨,是一種人生智慧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生氣,生氣之後就是抱怨,抱怨之後就是滿腹牢騷。生氣會讓人變得很煩躁,會讓人心胸越來越狹窄,最重要的是,生氣會摧毀我們的健康。生氣會使我們加速衰老,更是一種慢性自殺。其實,生氣是對我們寶貴人生的一種浪費。01 心態放好,笑對人生誰的人生不迷茫?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些挫折和磨難,克服就好了,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越過不去的坎。
  • 易經忠告:不抱怨,是一種力量,不抱怨的人,越過越好
    老話常說「易乃群經之首」,易經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後人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經常引用和擴展,以此為依據又衍生出很多智慧箴言。比如老子的《道德經》、明代的《菜根譚》,甚至是行軍戰鬥的《孫子兵法》,都離不開易經的思維體系。易經忠告:不抱怨,是一種力量,不抱怨的人,越過越好。
  • 聰明人,都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
    人生沒有坦途,生氣讓你一觸即潰,抱怨讓你不堪一擊,計較讓你面目可憎。聰明人,大多懂得不生氣,不抱怨,不計較。如果你哭,你的對手就會笑。如果你笑,你的對手就會哭。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每次你失敗的時候,總有幾隻豬在笑。
  •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生活要遠離抱怨
    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世人,人生要遠離抱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有一個很漂亮的農村女孩,在一次聽戲時,被一個男孩看上了。男孩家在城郊,長相一般,也沒有啥體面的工作。他知道憑自己的這個條件,要追到那個漂亮女孩根本就不可能。要想成功,只有撒謊!
  • 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養是一種心靈的修養,實際上是調整和培養自己的心理。如果思想改變,態度就會改變;如果態度改變,生活就會改變。不生氣、不關心、不抱怨,是培育幸福生活心靈的永恆法則,是社會和諧與職場生存中簡單而平凡的成功工具。只有學會控制憤怒,包容和消除怨恨,才能在順境中享受幸福,在逆境中保持幸福。不生氣是成就卓越人生的智慧。
  •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看完恍然大悟)
    抱怨,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日常生活中,抱怨,其實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但就像是作家三毛說過的那樣:「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人們總是習慣性的將自己失敗的原因,歸結在別人的身上,而將別人的成功歸結於環境的不公上。
  •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做錯事只怪自己,不能抱怨別人
  • 不抱怨的人生,有多爽
    意思是說:一個人,不因外界的稱讚而更加勤勉,更不因他人的責難而變得沮喪,始終用一種內心的定力,去從容對抗一切的榮辱。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世事煩擾,人的情緒一旦陷入低谷,難免怨聲載道。而對待挫折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高低。
  • 餘生:不抱怨,不解釋,不糾纏
    餘生,不抱怨,不解釋,不糾纏,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01不抱怨,境遇好壞,平常心待之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抱怨自己的出身,只會讓你的心態越來越消極,繼而失去努力的動力。至於工作方面,你再有本事,也要慢慢往上熬。往往是那些自視過高的人,才總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因為從不自我反省,所以實際能力並不出眾。再說親戚朋友對你不好這件事,就更沒什麼可抱怨的了。活在世上,誰都有誰的難處,遇事先替自己考慮,是人之常情。
  • 愛抱怨是一種病, 做到這2點,走出抱怨的泥潭,勇敢面對問題
    壓力特別大,抱怨是可以減少依賴,但是如果一直抱怨,而不是解決問題,那下次就沒有人相信了。有一種人,碰到了問題,不是去解決,而是開始抱怨,都是他的問題,要不就不會出現在都會的。有一種人,碰到難題,就開始抱怨,這問題怎麼那麼難,這不是難為我嗎?
  • 「抱怨」有毒,如何擺脫它
    後來以至於每次和她通話見面,我都有一種牴觸的情緒,當她又要抱怨時,我就岔開話題,或者就假裝在聽。抱怨於她中毒太深,好像沒有辦法解毒。其實不光是她,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忙碌而瑣碎的世界裡,身邊不如意的事時常發生,抱怨的聲音到處都能聽到。
  • 東湖夜讀 | 致後半生:不解釋,不糾纏,不抱怨
    圖源網絡01 有一種成熟,叫不解釋前段時間,娟子在老家辦了場闊氣的婚禮。一種是法院、警察誤會了,要去解釋,不解釋就會出事;另一種是被摯友、親朋誤會了,要去解釋,避免他們傷心。剩下的就隨他們去吧。年少的時候被人誤解,我們會急著與人爭辯,在意別人的看法,想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真實的內心。後來長大了,即使被誤會,也不會那麼迫切的想去解釋,發現很多人根本用不著浪費口舌。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辯。很多事情,其實只要自己心裡清楚就好了。
  •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修行就是一種修心,所謂修心,其實就是調整、修煉自己的心態。心若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是生活快樂永恆不變的修心法則。是社交圓融,職場生存中簡單平凡的成功利器。學會制怒,能容,消怨,才能在順境中安享祈福,在逆境中心存喜樂。
  • 不抱怨的世界,人生會不一樣
    在大二的時候,導員發起了一項「告別抱怨,擁抱人生」的活動,要求同學們傳閱一本名叫《不抱怨的世界》的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最偉大、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Will Bowen),書中他提出了「不抱怨」運動:要求大家手腕上戴上隨書本贈送的紫色手環,手環的使用方法如下: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 不解釋,不糾纏,不抱怨
    不糾纏一個朋友,跟我提到一件事。前幾天,他很早到地下停車庫,準備開車出門上班。結果發現有一輛車正好擋在了他的車位前面,他根本出不去。當時他要趕時間,於是立馬打電話跟物業聯繫,讓車主把車移走。不抱怨有這樣一則故事。二戰時期,在法國的一個偏僻小鎮上,據說有一個神醫,能夠醫治百病。有一天,一個少了一條腿,拄著拐杖的傷殘軍人來到這裡。
  • 懂得不爭辯,是一種智慧
    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語冰「,字面意思是夏天生長的昆蟲不能談論冬天的冰,因為沒有經歷嚴冬,不了解冰凍非一日之寒;深層解讀就是,不同層次的人之間不能相互評論,因為你不了解對方,就沒有發言權。
  • 我的不抱怨的世界
    微信公眾號:bjdzg80[繁華靜處遇知音]美國作家道格拉斯·勒爾頓著的《不抱怨的世界》是我多年來一直放在床頭的一本書,之所以將它置放床頭,是因為其告知我一個最簡單又最難做到的道理:不抱怨自己,學會知足與自我提升;不抱怨他人,踐行包容與理解,不抱怨社會,懂得感恩和奉獻,從而構建不抱怨的世界。
  • 只要能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抱怨,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抱怨其實是把自己的幸福快樂交給了他人,這也是一種無能的表現,而真正的強者,在挫折面前會不斷地吸取經驗,讓自己不斷從中學習和成長,而絕非抱怨。有句話說得好,你對世界是什麼態度,這個世界也會選擇用什麼態度來對待你;你用什麼心態看待世界,決定著這個世界光明與黑暗。
  • 不如意時,停止抱怨,這樣做,一切會好起來
    狄更斯說過:「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生活中的事情,不如意的遠比如意的事要多,如果每天都在不如意中唉聲嘆氣,抱怨生活的不公平,那你的人生永遠也過不好。如果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還擁有樂觀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行動力,那麼困難自能迎刃而解,煩惱也能煙消雲散。
  • 一龍: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
    在他的個人網頁上,他引用了老子的話「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這樣一句短短的話,卻顯示出他豁達的心胸來。一龍自己也說過一句話:「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而做獨特的自己,就意味著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一定能夠讓別人舒服,只要別人不樂意,就會有各種不同的眼光從四周圍攻。這個時候,人如何做本真的自己,就需要面對一個很難的難題。是繼續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任別人說去?還是屈服於現實,做一個別人喜歡的人?走上巔峰之後的一龍,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