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抱怨的背後,是你內心裡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

2021-01-09 紫琦日記

今天感覺自己的眼界,又被撐開了一些,能看到的事情又多了一點。

這事源自近期的一次聊天。

我說最近感覺自己進步挺大的。

他說,你又沒做飯,廚藝沒有進步。

只盯著我沒做飯,其他方面的進步看不到嗎?比如生氣後,能很快想明白;可以全心的陪孩子玩耍;不再進行爭論等等。

後來,我突然想起一句話,

外界都是自己內心的折射。

我看不慣的,其實是自己。

我身上肯定也存在同樣的做法。

只盯著別人沒有完成的事情,而忽略了他已經做到的事情。

我搜索記憶,發現,我也是這樣對他的。

我一直盯著,他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認為他沒辦法用孩子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但是我卻忽視了。

一直以來,他在陪著孩子學習,帶著孩子出去散步,做遊戲。而且,這段時間,都是他買菜做飯。

給別人設定一個期望,然後時刻用自己的期望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審視。

如果對方沒有做到,就否定他,指責他,批評他,埋怨他。

眼裡只有自己的期望,看不見他已有的進步,看不到他的努力,甚至看不見他的喜怒哀樂。

「如果一位主管專找下屬的缺點——例如我們的考評制度,這必將破壞主管與下屬之間的團結。」

「考評制度的確是一種錯誤的工具,用錯了地方,也弄錯了目標。」

德魯克認為,管理者考評下屬或者進行績效談話時,更多地是在「找缺點」,而德魯克建議應該努力「助發展」。

「他什麼目標沒完成?他哪裡做的不好」就是在「找缺點」;

「他哪方面的工作確實做得很好?因此,他可能會在哪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就是在「助發展」。

想到這裡,我認為自己發現了一條真理。

要多多關注自己還有他人身上的優點,關注已取得的進步。

我高興之餘,畫了下面的圖,「現狀目標關係圖」。

在已有進步處,故意用陰影加重,起到提醒之意。

我盯著圖看。

突然想到。

如果有人像我一樣,時刻盯著,自己或他人的,沒有完成的地方。

那同樣也有人,會時刻盯著,自己或已有的成績,看不到還需要進步的地方。

那些時刻盯著自己已有成績的,是什麼樣的人呢?固守著已經取得成就,驕傲自滿,難以看到更進一步的可能。

到這裡,我對這種情況的認識更加全面。

從原來的,只盯著目標,盯著未完成的部分,時刻準備指責自己或者指責他人,

到後來,

可以看到,已經取得的成績,放下批評指責,

再到後來

可以知道,有另外一種人,會時刻盯著自己已經取得的進步驕傲不已。

我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這兩種情況分別發生在哪裡呢?

家長更容易給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以此去評判孩子是否達成。

領導更容易給員工設定一個目標,以此評判員工是否達成。

這是真的嗎?

或許,是因為我現在工作是項目管理,是績效考核制定者與執行者,才會更直觀的體會到,領導給員工設定目標,並以此評判他們。

作為員工,我又何嘗沒有在內心裡給領導設定一個期望,想著他們如何如何做,就好了。

或許,是因為我現在的身份是母親,才更容易感受到,家長常常給孩子設定目標,以此評判他們。

作為孩子,我又何嘗沒有在內心裡給父母設定一個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做某種改變呢。

我想更可能的情況,或許是,

我們常常喜歡為別人設定一個期望和目標,以此來評判他們。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以後該怎麼做呢?

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想要指責和抱怨別人時,提醒自己轉移注意力。看看他已經取得的成績,看看他已經為此付出的努力,關注他已有的進步。

寫成功日記,就可以協助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成就事件上,增加自信心。

德魯克問員工,你近期做的最棒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這種提問的背後,也是把注意力轉向已經取得的進步上。

當我們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覺得沒什麼可以改變時,也要提醒自己,將注意力從已經取得的成績上移開,鎖定更高的目標。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要讓勝利衝昏了頭腦,而失去了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總在抱怨?背後的原因,遇到此類人該怎麼應對?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只要有一點不滿意就抱怨,抓住別人一點錯誤,就開始指責從家人、朋友對象、吐槽到孩子,似乎所有人都對不起他每天負能量很多,一張口就是吐槽抱怨事情不順心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有的人總在抱怨?
  • 關係中總是抱怨和指責,我該怎麼辦?
    在「愛情實驗室」裡,約翰·戈特曼對親密關係結束的原因進行了總結。總結髮現,指責往往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抱怨不是。因為和指責不同,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是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當一方對另一方抱怨的時候,一般來說,不是泛泛的攻擊,而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的評論。
  • 停止指責,學會自我負責,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是無堅不摧的,即便是再強大的人,內心也會有不為人知的脆弱。在生活和工作中,許多人戴上了強大的面具,活埋了自己的脆弱,通常的行為表現,指責。你只要有一點沒做到符合他的心意,他就能颳起一陣龍捲風,煽起一股海嘯。
  • 孩子總喜歡抱怨、指責,家長又將如何應對?
    學習這條路是十分艱難的,同時也是永無止境的,如何應對不僅僅事關孩子的未來發展,也能夠從中看出家長們的教育態度,所以在遇到孩子喜歡抱怨甚至是指責的情況之下,家長應該及時地幫助孩子矯正心態,同時在良性的發展之中不斷突破自我,讓自己尋找生命中的意義。
  •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指責你
    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媽媽,當他們看到孩子不努力的時候,會對孩子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可是,你還是如此不爭氣。」他們喜歡用指責的方式,攻擊他們的家人、子女。當子女抱怨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很委屈地說:「我做這麼多事情,都是為你好啊!」有一種人,他們用指責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用指責來表達自己的愛,這就是指責型人格。
  • 感悟故事:抱怨的背後,其實藏的是懶惰與軟弱
    沒有誰的生活是容易的,你所看到的「幸福的人」,也不過是背負著你不曾看到的辛酸。生活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去解決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對任何人而言,絕無例外。「憑什麼他的工資比我多,職位比我高?」「每天早起公交車太擠了,弄得人心煩意亂。」「今天的午餐真是太難吃了,根本不值二十塊錢!」「為什麼別人能幸福,我卻遇不到真愛...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 婚姻裡,和「抱怨成癮」的人該如何相處?
    可是,時間長了,這種過度的關心,過度的嘮叨,會讓你煩不勝煩。你會發現,那個人的抱怨似乎已經成癮,成為了習慣。有事沒事,都愛說幾句。於是,你越來越不安,越來越抗拒,越來越心煩。然後,兩個人就會經常吵架,鬧矛盾。你可能越來越迷茫,並不知道該怎樣和這樣的人相處了。是不是呢?那麼今天,我就來告訴你,婚姻裡,該如何和「抱怨成癮」的人相處?
  • 指責和攻擊都是源自自己內心
    平常的日子裡孩子每天要忙功課,沒有時間看電視,她沒覺得有啥不妥沒有想要看的想法。到了周末,功課做完了就空下來了。孩子就會開始看電視或者玩遊戲。我所學習的各種知識告訴我說,孩子看就看會,讓她痛快暢快的看。想玩的話就陪她玩會,至少不要提供任何的阻礙。
  • 你會不會與伴侶互相抱怨,早就在你的童年經歷裡寫好了
    如果你也對親密關係有著這樣的期待這段話道出了我們很多人對親密關係的期待,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在朋友圈曬幸福、逢年過節有另一個人陪伴;我們更期望我們的伴侶能夠理解我們內心的想法,明白我們的堅強和軟弱,我們期待著與伴侶互相經歷坎坷,互相成長成熟,溫暖幸福地走完這一生。
  • 感情裡,如何正向處理伴侶的抱怨?
    面對伴侶的抱怨,大多數人會做出錯誤的處理,結果是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影響自己的心情。最終導致整個家庭的氛圍都變得沉重,婚姻越來越糟糕,幸福指數也越來越低。今天,我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如何正確應對伴侶的抱怨。
  • 心理健康:抱怨指責前要先反省自己
    高僧笑著說:「你有時間生氣?我沒時間生氣。我每天要學習、反省、改過,服務於社會,做這些事情都還覺得時間不夠呢,哪兒有時間生氣?」這位高僧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就看我們把時間用在哪裡。
  • 少一些抱怨指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調整好心態,一切才會好起來
    01少一些抱怨和指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調整好心態,一切才會好起來。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得失與否,別太意,越是太在意一個人,往往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凡事看開點,往後餘生不長,順其自然吧!02屬於你的永遠都在,不屬於你爭也沒用。
  • 當我們抱怨的時候,代表著什麼?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本書,叫做《不抱怨的世界》,裡面列舉了很多抱怨這種負能量的壞處,然後又告訴我們不抱怨的世界有多美好。抱怨就像一種毒品,讓我們不必面對赤裸裸的真相,然後繼續沉浸在我沒錯,我很強的幻覺裡。在幻覺裡的時間長了,不僅對於自我認知,自我成長不利,還容易怨天怨地怨社會,變成一個負能量發動機,最後所有人都不喜歡你。
  •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努力
    欲望往往難以填滿我們有需求的內心,人總是在一個有追求的階段卻看不到滿足的盡頭。經常抱怨生活的人,常常就是因為不滿足於現狀,而一個不滿於現狀的人,往往都有強大的野心與抱負。生活有太多的無奈,我們必須要認清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 只有抱怨和指責的婚姻,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
    夫妻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不幸福的人,都是從彼此的抱怨和指責開始的。女人常常抱怨丈夫沒有能力來養家,有了能力又靠不住。每天回了家什麼也不做,做了也做不好。孩子調皮不聽話,保姆不可心,朋友不夠體貼等等。而男人常常抱怨妻子不夠關心他,不夠顧家,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媳婦就是比你強,又比如做的飯菜不可口了,孩子也沒別人家的好,老闆不善解人意,給的錢沒別人家的多等等。
  • 為什麼停止抱怨你就可以時來運轉(下)?
    太陽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於世界就漆黑一團;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於光明就屬於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一個人的滿足感除了取決於外在的所得,還取決於內心的期望。
  • 抱怨和指責毀了多少愛情?為了你愛的人了解下這幾點!
    因為在一方抱怨另一半的時候,肯定不是空穴來風的,事出必有因,也許是一方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做好,而另一方選擇直接把問題放在明面上來說,指責,抱怨他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其實他本人心裡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對於他來說,他更想得到的肯定是伴侶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指責,這樣的次數如果越來越多的話,把所有的事情都擺到檯面上,甚至會讓對方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和不尊重。
  • 你在婚姻裡得到足夠滋養了嗎?
    你在婚姻裡能否得到滋養?
  • 指責別人使人萌生恨意整天抱怨只會墮落自己
    【每日科技網】  生活中有許的人總是喜歡批評,指責他人,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很糟糕的,我最近就遇到一位喜歡批評的人。批評有用嗎?它會傷害人的  生活中有許的人總是喜歡批評,指責他人,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很糟糕的,我最近就遇到一位喜歡批評的人。批評有用嗎?它會傷害人的自尊,甚至使人萌生恨意,我們每個人對批評都是很牴觸的,都不希望自己被批評,雖然有句話說:「靈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也要注意方式,太過直白或過激的話語,往往很容易引起對方反感。人們對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對指責就有多恐懼。
  • 沒有人喜歡負能量,抱怨只會帶給你無盡的煩惱
    抱怨著他人沒有為你考慮過,抱怨著他們的不理解,抱怨著我自己夠努力了,抱怨著很多很多……其實更多的抱怨都來自內心的不平衡、不理解,當你學會用別的角度看待事情時那麼此時的你已經沒有抱怨可言了。其實在我個人裡覺得,當別人指出我的的問題來時我覺得我是幸運的、我是榮幸的,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把我當成了他們的朋友、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