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與伴侶互相抱怨,早就在你的童年經歷裡寫好了

2020-12-21 天青荼白

《親密關係》裡有這麼一段話: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想要親密關係,並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與陪伴。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在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也對親密關係有著這樣的期待

這段話道出了我們很多人對親密關係的期待,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在朋友圈曬幸福、逢年過節有另一個人陪伴;我們更期望我們的伴侶能夠理解我們內心的想法,明白我們的堅強和軟弱,我們期待著與伴侶互相經歷坎坷,互相成長成熟,溫暖幸福地走完這一生。

為此,我們很多人不斷尋找「真愛」,卻發現這並不容易。我們都說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我們都忽視了一點:儘管我們已經不是孩子,父母對於我們的婚姻,影響也是巨大的。

當然,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一生感激,但與此同時,他們的一些不好的做法也對我們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這篇文章我們不評論應該做一個怎樣的父母,讓我們以孩子的角度關注一下父母對我們的婚姻造成了哪些負面影響。

你的父母對你的婚姻有哪些負面影響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你對自己的父母都有哪些不滿的地方?你是不是也會像下面這段話說的這樣發現自己的很多失望甚至怨恨?

不管我做了什麼,我爸從來都不會認可!他從來不表揚我、鼓勵我...也從來沒有陪我玩過。我朋友的老爸會跟他們玩玩具,做手工......甚至會帶他們去看比賽!我媽呢?哦,對,她經常表揚我,但每次我感覺糟糕的時候,她只會讓我別再那樣了......她從來不會聽我說話......從來不知道我的真實感受!

如果你和伴侶常年互相抱怨,請你們都寫下你們想從父母那裡得到,但從來都沒有得到過的東西。請自己列自己的,但寫完後要跟對方分享一下。

現在,你們手裡的是一份相當完整的怨恨清單,裡面是你們這輩子背負的怨恨。你們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把這份怨恨帶進了婚姻,通過吵架和抱怨向彼此表達恨意。

你有沒有因為伴侶看起來對自己不夠專注、不夠支持、不夠熱情,就感到怨恨或惱火?或者說,你覺得在你需要的時候,Ta沒有好好地鼓勵你?

你想知道一個秘密嗎

如果你在覺得需要這些東西的時候,能夠審視內心,把這些東西給自己的伴侶,就不會再怨恨了。

沒有明白?

怨恨是一種苦澀的感覺。你覺得自己需要某樣東西,別人卻沒有給你,你就會對他心生怨恨。例如,媽媽有一段時間沒有給你你需要的讚賞,或者有很多次沒有給你充分的關注,你也許就會感到失望,並得出一個結論——你不開心是因為媽媽沒有給你這些東西。

失望中蘊含的苦澀變成了越來越多的怨恨。這種怨恨反過來讓你相信,自己不值得被別人欣賞——因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或者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功。你一輩子都無意識地抱有這種怨恨,直到它在你的親密關係中顯現出來。這時,你很容易認為自己沒得到需要的讚賞,完全是伴侶的錯,一旦你的伴侶沒有給你足夠的讚賞,你就會再一次把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別人的責任。你懷有的怨恨很有可能會加劇你內心的挫敗感。

但請不要忘了,你完全可以將你覺得需要的讚賞給予他人!如果你把它給了別人,不僅僅是自己的伴侶,你就會感受到自己內心對自己的讚賞,而不需要從外人、外物那裡獲得讚賞。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給予「的能力,所以才會向外界尋求讚賞、承認和認可。你沒有努力給予伴侶你覺得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雙方的隔閡才會越來越深。

練習指導部分

下面是一個小練習,請完全從感覺出發,停止理性思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一到七歲的孩子。

你要知道,怨恨跟別人沒有給你的「東西」無關,只跟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感需求有關,比如對接納、欣賞、鼓勵、支持、扶持、指導、關注、認可、信任的需求。

現在你可以審視一下因為沒能滿足這些需求而導致的沮喪、失落或挫敗感。

1.由於這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從來沒有做到或體驗到_____。

2.由於我把怨恨帶進了目前的親密關係中,每當伴侶不給我______(接納、欣賞、鼓勵、支持、扶持、指導、關注、認可、信任等)的時候,我就會滿腹怨氣。

接下來,通過實際接觸或想像接觸上述每個人,向他們道歉。因為你要求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東西,其實是你想給予他們的。解釋你本該怎麼做,卻沒有那麼做。儘可能卸下心中的防備。然後,把你認為需要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東西給予他們。最後,同樣向自己的伴侶道歉。每一次道歉都請閉上雙眼,盡情體會這份發自內心的饋贈,充分感受這份饋贈,享受給予的過程。

練習的次數越多,你越能意識到自己背負的重擔,以及這些怨恨支撐的信念——那些信念會讓你變得盲目,對自己的智慧、平靜和永無止境的愛視而不見。讓我們一起回歸本心,不斷追求更溫暖更舒適的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感情裡,如何正向處理伴侶的抱怨?
    大家好,我是許川,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面對伴侶的抱怨時,如何正向處理。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在戀愛初期,每對伴侶都會被愛情的光環蒙蔽雙眼,認為對方完美無缺。但相處久後,雙方的缺點暴露無遺,矛盾和紛爭接踵而來,兩個人開始互相抱怨互相指責。抱怨,似乎已經成為婚姻生活中的常態。
  • 內心決定一切:長大後的這些遭遇,正和你童年的經歷一樣
    不知何時起,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毛衣沾滿油漬,褲子像麻袋一樣松松垮垮。他整個人都不太好,並且大哭。朋友們擔心地推薦他去做心理諮詢。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蛤蟆先生認識到他的遭遇和讓整個人不好的感受,來自他失落的童年。父親的訓斥,母親很少的關愛,還有整個家族給他帶來的壓力,使他的童年有的是無盡的悲傷、失望,沒有多少愛和快樂的回憶,令他成年後仍然無比痛苦。
  • 你的童年經歷,塑造了你的愛情觀!
    雖然我們可以選擇變成什麼樣的人,但童年在一定的程度上塑造了我們。 他們總是奔波,總是嘗試要變成大家想要的樣子反而不會為了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界限,他們會去滿足他人的需要和欲望,而忘了界限。
  • 白大衛:療愈內在小孩,做個好伴侶
    海瀾(化名)曾經有過童年被同伴欺辱的創傷。結婚後,有一次,裝修師傅沒有把地板鋪好,丈夫很生氣。看見表現出進攻性的丈夫,海瀾被欺辱的創傷突然被激發了,她特別害怕,把自己關在臥室裡不肯出來。她的反應,讓丈夫也感到很受傷,不知道為什麼妻子會嚇成這樣。
  • 驚人的磁場定律:你會遇見誰,早就命中注定
    有的人第一眼就感覺一見如故,有些人相處幾年也不會深交。甚至,有些朋友剛開始言笑晏晏,後來終因各種不合,相繼走散。一個人散發的磁場,決定了他會遇見誰,最後又會跟誰在一起。你會遇見什麼人,過什麼樣的一生,你的磁場早就為你命中注定。性格正向,才會吸引有一個年輕人向智者抱怨:為什麼周圍沒有人喜歡他,即使交到一個朋友,但最終又會離他而去?
  • 停止抱怨,反思自己,是婚姻長久的錦囊妙計
    只是有的婚姻因為兩人互相懂得和理解而長久,有的婚姻卻在經歷短暫的美好後而最終分道揚鑣,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說兩個人在互相的磨合中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態度,這才讓自己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如果一方努力,另一方卻絲毫不理解,甚至抱怨、嘮叨對方,那麼長此以往,努力的一方只會倍感疲倦,對婚姻也會失去原有的熱情和熱忱。所以,在婚姻中,不要一直抱怨對方,當你在抱怨時,不妨換個角度想問題,也許比抱怨對方更有用的是多多反思自己。
  • 為什麼有時候你和伴侶擁抱時,會有想哭的衝動
    這時候,你可能會很失望,你會不自覺地產生一些想法來解釋這件事。也許其中一個想法就是:「爸爸不愛我!」也許從這個想法又發展出另一個:「沒有人愛我!」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你一再失望,這些想法就會變成一種信念,讓你相信自己真的不值得被愛。如果這樣的信念一直在你的腦子裡,過了幾年,你可能會認為這就是事實。
  • 那些經常在你面前抱怨生活的人,永遠都不會翻身
    他們抱怨陌生人不夠善良,在地鐵上被踩了一腳就喋喋不休;他們抱怨朋友不夠仗義,一遇到困難就喜歡去麻煩朋友;他們抱怨家庭不夠富裕,卻拿著父母的辛苦錢在KTV裡唱《父親》;他們抱怨伴侶不夠溫柔體貼,跟女朋友一吵架就開始發朋友圈諷刺對方
  • 秦牛正威談童年悽慘經歷,媽媽灌雞湯畫餅充飢,難怪養成菩薩性格
    而網友對秦牛正威的態度之所以轉變,還是由於《青春有你2》的熱播。在《青你2》的舞臺上,比起那些把野心寫在臉上的選手,秦牛正威的表現可謂是相當佛系。說話溫聲細語、做事不緊不慢,不想著出頭拔尖,只想安心地當一個合格的「背景板」。早在秦牛正威宣布參加《青你2》的時候,網友就她寫好了「娛樂圈復仇記」的劇本。
  • 伴侶之間如何減輕爭吵的傷害,了解彼此真正的渴望
    當你的渴望沒有滿足時,你們會反覆為同樣的事吵架,莫名其妙被激怒,想和伴侶溝通但對方不配合。當你的渴望被滿足時,伴侶看到你就精神煥發,並能及時回應你的求助。你能夠表達自己的不滿,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在激烈的爭吵中,我們往往以為是伴侶的行為、當下的情況、話題,讓我們受到傷害、感到憤怒。其實,這種強烈的情緒中有著更本質的原因。
  • 「爸,你早就不愛我媽了吧」
    你會發現,愛情與生活,經常發生碰撞。你喜歡整潔,他卻亂糟糟地不愛收拾。你們約好情人節去吃飯,他卻加班到晚上12點。夫妻之間最常交流的是孩子,招呼對方的名字是:哎。結婚幾年,老公把老婆當成了冰箱,他習慣了不管什麼時候打開門就有食物。
  • 愛情的吸引力法則:你會遇見誰,早已註定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相信,你會遇見誰,和誰在一起,早已經在以前的某個時間點悄然決定,愛情的軌跡沿著不可逆轉的方向前進。愛情有吸引力法則,惺惺相惜的異性更容易在一起,他們之間擁有相同的經歷,類似的心境,交談的過程十分舒服愜意。
  •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童年的傷,你的身體會記得
    有可能是父母無意一句傷人的話:「你看看別人,怎麼就你不省心」、「你是姐姐,為什麼不能讓一下弟弟」、「我工作那麼忙,沒時間陪你」 也有可能是童年被無視的一個願望:比如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沒有買的玩具;還有可能是掩蓋在每一句「我是為你好」之下的那些壓力:「我打你是為你了你好」、「我這麼辛苦也是為你了好
  • 每一對靈魂伴侶,都要經歷這四次考驗
    在感情裡,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親密關係的過程就是這樣,一開始互相吸引,兩人在一起不說話也是甜蜜的,然而在一起生活久了,各種缺點都暴露無遺。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克裡斯多福·孟認為: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 抱怨和指責毀了多少愛情?為了你愛的人了解下這幾點!
    每一次都對方的抱怨,其實都在消磨我們之間的感情,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這樣的狀態呢?」其實筆者非常能夠明白他們的心情,因為在一段親密關係當中,抱怨和指責這兩個詞其實是高危詞彙。兩個人相愛在一起,肯定是因為互相欣賞,希望以後可以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但是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兩個互相傷害的人呢?
  • 100對情侶對我們說了實話:戀愛裡,你會在意伴侶的家境嗎?
    作者:格姐來源:有格(ID: HiYouGe)前幾天「你會在意伴侶的家境嗎?」接連上了熱搜。有幾個回答很真相:「富有的怕門不當戶不對,窮的怕門當戶對。」經歷了那麼多的人,怎麼捨得放手?最後的最後見清成為了小曉最開始渴望的有錢人,他回頭尋她,她卻不肯回頭。他更不解了,明明是有感情的人,明明他變得這麼優秀,為什麼就不能回到從前?看電影的時候,我哭的稀裡譁啦,沒有回他。
  • 這是一封早就寫好的信,關於《這個故事從你開始》
    這是一封早就寫好的信。最近一年我遠離網絡,減肥30斤,開始了新的生活。去年10月,出版方找到我,希望我能寫一本書。
  • 如何從童年創傷經歷(ACEs)中痊癒?——8個科學方法
    在本系列的第1部分中,我們探討了童年逆境經歷和成年後身體疾病之間的科學聯繫。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那些殺不死你的,不一定會讓你更強大;更多時候,情況恰恰相反。他建議:「在接下來的四天裡,每天寫下對你生活影響最大的、最深刻的情緒和想法。在你的寫作中,真正放手去探索這個事件,以及它是如何影響你的。你可能會把這種經歷與你的童年、你與父母的關係、你愛的人或現在愛的人聯繫起來。每天持續寫作20分鐘。」當Pennebaker讓學生們完成這項作業時,他們的成績提高了。
  • 兩個核心下屬互相看不順眼,互不相容,你是領導怎麼辦?
    兩個核心下屬互相看不順眼,一個下屬責任心強點,但是有點情緒化,受點委屈就容易哭鼻子;另一個做事比較強勢,衝鋒陷陣不錯,但是說話比較衝,現在兩人互不對付,各自總是找領導抱怨,你是領導怎麼辦?2001年的時候,因我在單位工作努力上進,被分配到了門市當店長,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員工A,女,負責業務,員工B,男,負責發貨,應該說任務和責任都明確,但就是互相看著不順眼,互相不能容忍,總是來找我抱怨,告狀,讓我非常鬱悶,最後只好想辦法解決了這個事情。我先分析第一個問題,他倆為什麼總是找我來抱怨呢?
  • 尋找伴侶時,我們到底在找什麼?(深度好文)
    比如一邊付出一邊抱怨,有時候對方做不到,他們會特別生氣,甚至會大打出手。如果你是那個求餵養的人,你就要學著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從小的成績做起,生活方面,比如把地打掃乾淨,學會一個拿手菜,獨自坐趟公交車,等等。工作方面,可以試著找一些相對好上手的先幹起來,比如銷售員、收銀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