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有一種情感叫思鄉
山東師大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019級1班 張潤薇
有一個我們小的時候拼命想逃離,長大後卻拼命想回去的地方;它叫家鄉,有一種我們笑著回想,最終卻淚流滿面的情感,它叫思鄉;有一部讓我們開懷大笑而又感懷沉思的影片,叫《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五大不同地域的家鄉故事,抒發了人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展現了近年來我國攻堅脫貧成果,是一部搞笑而又不失內涵的喜劇片。
群星薈萃,大咖雲集,成為近年來獻禮片的一種陣容形式。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我和我的家鄉》的製作班底配置可謂是豪華至極: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鄧超和俞白眉、閆非和彭大魔分別執導五個單元故事,演員陣容更是匯聚到了喜劇界的半壁江山:葛優,黃渤,沈騰,馬麗……就連隨便一個客串小角色也是頂流明星:楊紫,王俊凱,李易峰……從《建軍大業》到《我和我的祖國》再到《我和我的家鄉》,觀眾對"數星星"的模式已經習以為常,並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影期待。流量明星的加盟為影片票房提供一份助力,著名導演的聯手為影片口碑提供一份保障,這也是愛國題材獻禮影片一種較為成功的商業運營,並形成市場上其他影片無法比肩的競爭優勢。當然,明星的助力加盟絕對不是一部影片的定海神針,一部優秀的影片不僅需要優秀的演員與導演,更需要有內涵和共情力的內容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影片將風格多樣的故事單元寓於同一主題背景中,以喜劇的形式從小人物的視角切入脫貧攻堅的宏大主題。影片的五個故事單元分別聚焦社會醫保問題,鄉村旅遊開發,教育基礎設施變遷,沙漠種樹和賣貨及書記回鄉扶貧歷程,多樣的故事內容風格融入了不同導演的個人印記特色。寧浩導演將《我和我的祖國》中「張北京」這一人物延續到本片中,其標誌性的帽子都未摘下,作為北京市裡一個普通小人物,為幫二舅報銷手術費讓其使用自己的醫保卡,二人在醫院裡上演了一場錯位動作表演和「追殺式逃亡」,令人捧腹大笑。寧浩對「錯位、追擊」敘事場景的熟練運用,不僅彰顯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也為影片增分不少。而陳思誠導演則是將他執導的「唐人街探案」的人物、模式嵌套入本片,偵破了一起「天上掉下個UFO」的懸疑案件。邏輯嚴密,一波三折,真相反轉,引人入勝,為影片增添了懸疑的色彩,豐富了影片的題材形式,使該故事在喜劇的大氛圍中獨樹一幟,更具特色。此外,開心麻花團隊也對他們此前的影片有所致敬,影片中沈騰與馬麗在向日葵花海中浪漫合影兌現了此前《夏洛特煩惱》中夏洛對冬梅所許下的要送她一屋子向日葵的誓言。《神筆馬亮》這個多少有些超越現實可能的故事,表達的流暢自然,絲毫沒有違和感,可見開心麻花團隊製作喜劇的強大功底。相比之下,徐崢的故事明顯是打的溫情牌,煽情而感人。範偉飾演的老師為了學生的一管顏料在滂沱大雨中奮不顧身地奔跑,那份誠摯的育人之心隨著老師焦急而笨拙的奔跑身影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不禁潸然淚下。五個故事儘管形式風格各具特色,不盡相同,但主題敘事都緊緊圍繞家鄉的變化發展而展開,形散神不散。
「回歸」是影片人物所展現出的精神價值追求,契合了脫貧攻堅戰略中人民所展現出的高尚品質。《回鄉之路》故事中,鄧超飾演的喬樹林詮釋了什麼叫做「回歸」與「堅守」。他的童年在氣候條件惡劣的毛烏素沙漠中度過,在他的老師亦是養母的諄諄教誨中成長,長大後,他回到這片土地,開荒種樹,為了家鄉的果樹四處奔走,這是他對家鄉的回饋努力。而此次喬樹林的師姐,著名電商主播閆飛燕的「回歸」,不僅是對自己青春記憶的「回歸」,也是對家鄉建設的「回歸」。她發揮自己的專業本領,帶動家鄉產品的銷量,為家鄉的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二人的努力與回歸,完成了老師當年對他們的囑託,「用自己的本領知識讓家鄉變個樣兒」,老師的奉獻與付出也成為召喚他們回歸的力量。如果說《回鄉之路》是對家鄉經濟的建設回歸,那麼《最後一課》就是對家鄉情感的精神回歸。故事講述了在瑞典教書的範老師得了腦梗塞,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在鄉村教書的時候,為了喚醒範老師失去的記憶,他的學生在家鄉重塑了當年上課場景的故事。這是一種深藏於心的掛念與牽絆,在範老師忘卻一切功名利祿,繁華榮譽時,卻依然記得家鄉的課堂與孩子。他記得當年上課的每個細枝末節,記得每個孩子的音容笑貌,然而,時代發展變遷的產物終究與過去的年代格格不入。他奔走在故鄉的大街小巷,腦海中的青磚綠瓦,狹窄小道與如今的霓虹光影,高樓大廈不斷交錯閃現,他踉踉蹌蹌,茫然無措。最終在熱鬧繁華的廣場前他再次見到了當年那個令他印象深刻,手握畫筆的學生小峰,他的記憶終於被喚醒。這是範老師記憶的回歸,也是他對家鄉情感的精神回歸。同樣,《神筆馬亮》故事中,主人公馬亮放棄出國進行藝術深造,投身於家鄉的扶貧工作建設也是一種回歸,他與夫人鬥智鬥勇最終取得她的理解與支持,夫妻二人在心靈與精神上取得了同步與共鳴。生活中,正是有無數像喬樹林,範老師,馬亮一樣「回歸」的人,我們的脫貧攻堅事業才會如此成功。
遊子思鄉,落葉歸根,無論何時,家鄉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深的牽掛。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雖存瑕疵,如故事深刻性仍有欠缺,人物轉折略顯生硬,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是一部在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上都較為成功的喜劇影片。其所展現出的精神風貌契合了當下社會生活的價值追求,寓教於樂,極具社會影響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