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名科研人員辭職,情懷和現實,你的工作和工資在一個頻道嗎?

2020-12-16 臨時職學家

當工作的認真遭遇非優厚的待遇,你能為難自己多久?

90名科研人員辭職的科研所不停擺也運轉困難了,用人單位最怕的集體辭職事情發生,但是有時只要這樣的事情發生也擋不住。目前該所的辭職事件正在接受上級調查,然而這些辭職的人還會回來嗎?回來又是因為滿足了什麼樣的條件?以後一個不滿意再來一出又該怎麼辦?結果現在不知道。有人說和制度有關係,那麼如果現在去完善是亡羊補牢嗎?變化不斷,規矩滯後。在職場的情懷和現實之間我們選擇哪樣?什麼時候員工才能覺得勞動和報酬完美對稱?

辭職的原因大都十之八九因為工資待遇,刨出根子來不是工資就是待遇,工資帳目是清楚的,高低一眼分明,待遇卻往往的工作的環境,或者叫「軟環境」,它不單是車間有沒有空調或者WIFI,還可能包括員工對老闆或領導臉色的評價,這些有時候是員工挑剔,有時候是員工確實受不了的形勢逼人。沒有白拿錢耳朵裡卻少不了仿佛欠著二百文的呵斥,想想都不爽,工作也是講心情指數的。

這個科研所在調查後也只能通過一些規章制度的完善來防患於未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未來希望當然是好的。或許會有對以後有利的檢討和自查出現,算是在經歷中成長吧。但也不好得說就是科研所的問題,只是可能有一個誘因被觸發了而已,有預謀也是可能的。同仇敵愾的集體辭職,怎麼說也得有人牽頭和組織,因為要保證大家出去後的去向。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依照我們骨子的習慣是不可能這麼整齊劃一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一般也就是說說而已。

所以有可能是出現了「二般」的情況,事情就出現了意外。或許在以後的相應立法中可能會有關於惡意辭職的約定和約束,勞心者總覺得勞力者欠管教,於是動腦筋對付。然而,在要求別人的時候也要看自己是怎麼做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是相互的。

在職場總有老闆或領導和員工談什麼奉獻,主張情懷,從不考慮開的薪酬和員工付出總不相符。這邊講孔子,那邊談孟子,總是不在一個頻道,雞同鴨講。小時候和夥伴吵架,大人的公平說辭就是,沒有一個好東西,有一個好東西就吵不起來!那時候很是恨這一桿捅翻一船人的說法,洪洞縣裡沒好人是多麼錯誤的結論。

離合和圓缺,很是符合職場的人員的來去,有辭職,有求職。來的時候對工作充滿希望,走的時候帶著失望,變化就在來了之後,那麼在這個裡面發生了什麼?現實和期望值不符?這是欲望過高,還是掌握取捨的人吝嗇了?員工不會說自己工作沒有盡力,老闆不會說自己工資太低,那麼存在的錯誤是誰的呢?肯定不是走路的造成的。

薪酬是職場最現實的,也是員工動力的根本,而員工又是用人單位的基石,不吃飯幹不動活,工資低上班沒勁。工作多少才是合適的?不要看除了最低工資標準外沒有標準,其實員工和單位都是有數的,橫向縱向總是有一個朝向是可以比較的,員工知道同行的薪資水平,企業知道產出的成本如何,但是為什麼揣著明白裝糊塗呢?

員工和企業的矛盾永遠是在利益上起紛爭,員工覺得工資卡可以承載更好看的數字,公司追求的卻是利潤最大化,而我們的所有的企業基本都有一個通病,在生產經營成本中列為第一項的往往是人工成本,把增利營收精打細算地放在員工頭上。老闆沒事的時候對自己說,一個人一天幫我掙一百塊,十個人一天就是一千塊。

和員工談工資待遇就是情懷上前,鼓動人心的話滔滔不絕,但現在「打雞血」管用嗎?工資年年月月相似,超市裡糧油價格月月有微調,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有時候不是員工在工資斤斤計較,實在是開支勒脖子越來越緊,在現實面前不老實的結果就是吃虧。當科研所90名工作人員辭職的時候,我們有人也會說不講貢獻,也會拿老一輩的科學家來舉例。道理是有的,但是時代不同了,即便的純粹貢獻的人可能也要一個榮譽的精神食糧,所有的付出背後都是有索求的。

科研所的未來制度肯定會更好,肯定也會有對此事針對性的舉措,但是因為過錯產生的損失在以後會不再發生嗎?不好說,如果未來還是跟不上形勢誰也保證不了同樣的事情不會再次上演。從科研所集體辭職事件鋪開說,在勞資間本應該相輔相成的關係基本成了對立,問題就是出在工資待遇上。

你的工作和工資般配嗎?相差太多是不是在心裡一直有個辭職的聲音。

相關焦點

  • 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月薪高,90後大學生入職半年後卻辭職,是何原因?
    如今相信很多年輕人在畢業以後,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高薪的工作,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近年來有很多的殯儀館在招聘相關的工作人員,而且這些工作人員的薪資還是較高的,有些員工甚至能夠達到月入過萬的標準,可是即便是工資很高,為什麼還會有一些員工在進入賓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選擇辭職呢?
  • 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 僅40%的人一個工作能幹2年
    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 僅40%的人一個工作能幹2年 原標題:   今年剛剛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揚,應聘到一家在海外有多家分公司的國企工作,工資高不說,時常還有出國考察的機會,3年內有車有房不是夢想。
  • 中科院90名核人才集體辭職,國務院介入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一事引起廣泛關注,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坊間更是充斥著各種版本的猜測和解讀。經過短時間的發酵,7月21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已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查此事。
  • 又一美女教師辭職,沒有「麵包」,是無法談理想和情懷的!
    最近,重慶一位美女鄉村教師辭職了,她不是為了追求唯美的愛情,也不是因為尋找詩和遠方,而是突然發現,自己的歲月靜好,其實都是父母在負重前行。在理想和現實面前,沒有「麵包」,是沒有資格談理想和情懷的。
  • 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工資9000,為高薪選擇跳槽海外,你怎麼看?
    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這是一位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的中層幹部所透漏的信息,小郭不知道大家在看了這些信息之後是什麼感覺,小郭覺得很心酸,替所裡的科研人員感到心酸。研究所由5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0人,這是多麼可怕的人才流失,這些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博士以及以上的高端人才,這些人才正是科研攻堅的關鍵力量。
  • 90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中科院麻煩不斷,中國靠什麼打贏中美科技戰?
    01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人離職一事,看上去不複雜。於是相關部門的回應也很簡單。研究院人事處對澎湃新聞表示:「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合肥研究院對新京報表示:「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你們看看,人家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管你驚濤拍岸,他波瀾不驚。
  • 面試官問:「你能承受的最低工資是多少?」90後的回答太現實了!
    每個人身在職場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工資的問題,在找工作的時候也往往第一個問題問的就是工資多少啊之類的問題,每個上班族和職場人可以說對工資的敏感程度不低於任何一個人,畢竟這是我們生活的保障,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在自己踏入職場的時候,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們也會問你關於你對工資的要求的問題,每個人心中對自己理想工資標準不一樣
  • 什麼是軍隊文職人員?工資和現役軍人一樣嗎?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什麼是軍隊文職人員?工資和現役軍人一樣嗎?,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首先,文職人員不是現役軍人,沒有軍籍,但屬於在軍隊規定的編制崗位工作的人員,是軍隊力量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軍隊文職人員也是軍隊的人員。文職人員和文職幹部,雖然名稱很相似,其實差別很大。文職人員與文職幹部分屬不同管理體制,依據不同的政策法規體系實施管理。
  • 華為人均工資110萬,流水線普工的工資能拿多少?辭職員工告訴你
    在華為公司工作要加班仿佛成了大家默認的定律,不過也確實,大公司內部所有人都在努力,沒有人敢輕易懈怠。華為公司高強度工作的背後,是人均110萬元的高收入。除了科研、行政部門外,華為也有自己的組裝工廠,之前也有網友好奇華為工廠內流水線上的普工工資能有多少?
  •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辭職不幹,該罵他「向錢看」嗎?
    請把「提高科研人員待遇」打在公屏上,謝謝!最近,中科院一個博士辭職下海的事情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引來了多方關注。不少人批評他只會向錢看,但如果你是他,你會如何選擇?工資9000留不下中科院博士這兩天,一個名為《中科院辭職人員口述》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視頻內容為一個博士畢業的前中科院研究人員自述在原單位月薪僅9000元,他說自己就算熬到退休也評不上副研究員,外面給開百萬年薪,果斷跳走了。
  • 江西臨川70名教師辭職和部門批覆很正常,待遇僅僅是因素之一
    0170名教師集體提交辭職申請並獲批覆引輿論熱議這一下一個區70名教師集體提交辭職申請並獲批覆,這對當地甚至全國教育界都很震驚同時,這也從客觀上說明,除責任和使命外,教師,只是一名職業,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辭職和解聘,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必為之大驚小怪。對此,教育界,尤其是一線教師更多在吐槽教師工資待遇的問題,當然,著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說江西教師工資實在太低,當然,全國很多教師也都應聲而起:工資太低,顧不住。發出「世界太大,我先出去看看!」的感慨。
  • 科研經費是大學老師的工資收入嗎?
    在大學裡面,很多行政人員和教輔人員都特別羨慕一些教授能夠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項目,認為這些教授都特別有錢。即便是普通老師拿個幾萬塊錢的項目,也往往被他們計入到工資收入裡面了,認為大學老師的工資比普通行政人員工資要高。  這種觀點不僅僅學校行政和教輔人員有,社會上也有很多人這麼認為,甚至大學老師自己都相信了。所以就出現了大學老師晉級福利收入待遇普遍低於行政和教輔人員。
  • 年底辭職是年終獎不要了嗎,網友回答太心酸!
    距離2018年結束不到100天了,很多在職人員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換工作,於是都想趁著金九十銀這個空擋一邊上班一邊物色新公司。但是快到年底了,你的紅包錢準備好了嗎?現在很多公眾號都在鼓催財務自由,主要還是因為錢對我們來說確實很重要,年底辭職,作為新時代的你有足夠的錢面對親朋好友,給自己父母買禮物嗎?如果沒有,那麼你真的打算辭職嗎?2.年底辭職,下一份工作目標有了嗎?辭職後你的下一份工作崗位是什麼?有目標嗎?辭職了並不是意味著你職業生涯的結束,有計劃有目的的工作,能讓你加速成長。
  • 老闆問,出納負責財務科,你會辭職嗎?90後的一句話,直接被錄取
    我是一個90後會計,從事會計有5年多的時間了,大學畢業後我就到了一家物流企業從事會計工作,這家物流企業的帳目比較簡單,自己也很快適應了單位的會計工作。等待了有半個小時以後,單位的人事科的人員就把我帶到了老闆的辦公室,接受老闆的面試。首先老闆讓我做了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完畢後,老闆接著提問我一個關於給企業節稅的問題。聽了老闆的這個問題後,我首先從稅收優惠政策開始入手,來講解會計怎麼做好稅收籌劃的工作,回答完這個問題後,老闆又提問了一些發票的問題,我一一做了回答。
  • 中科院為何有近一半的高科技人才集體辭職?有什麼內幕
    :1、新的院領導上任後改革,降低基層科研人員工資我們先來看下空個研究所的背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是科學島上的一分子,新的院領導上任後改革,降低基層科研人員工資,這對核所的研究人員有沒衝擊?
  • 你的工作符合這2個條件,不管工資多低都不要辭職,最後你就懂了
    現如今,很多人對於生活和工作也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部分人覺得,工作僅僅是為了擁有更高的收益,但是也有部分人覺得,我們應該利用工作來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否則這一生都會感到遺憾。畢竟有些工作的確沒有任何發展前景,它會讓人逐漸失去鬥志,所以,這個時候選擇辭職是正確的,不過,要是你的工作可以符合以下這2點要求的話,眼下工資再低也別輕易離職,以後會越來越值錢,多少人都羨慕不來。首先,這份職業會讓自己擁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 90後上班半年辭職,網友感嘆:課外教輔機構的工資不好掙
    90後美子說,自己在課外教輔機構上班半年了,好想辭職。原因隱晦不明。網友紛紛表示課外教輔的錢也不是那麼好掙啊。在課外教輔機構工作剛剛半年就想辭職,說明這裡的工作環境確實讓你不太滿意。但對一名員工來講,辭職並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定要深思熟慮,搞清楚你想辭職的原因,以及是否必須通過辭職才能解決問題。想辭職的原因及應對方法:1.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緊張。每一個單位有每一個單位的情況,你在這個單位工作很適應,但未必適應另一個單位。
  • 32歲從銀行離職,無一技之長沒找到合適工作,人生還有未來嗎?
    人都說三十而立,作為32歲的你,無一技之長卻從銀行離職了,實在是人生的一大路口。首先,在目前的社會現實之下,從銀行辭職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你是因為那麼潮流的衝擊才辭職的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銀行裁員成了社會最關注的事情之一,而從銀行離職則成了網絡的一種狂歡。
  • 「90後辭職怒懟HR主管火了」工作可以丟,氣勢不能輸
    每一代人對工作都有著不同的態度。最近一個90後辭職怒懟HR主管的聊天截圖就火了,說的話句句都很剛啊,工作可以不要,氣勢絕對不能輸,說的話句句在理,並且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啊,不過貧窮還是阻擋了我辭職的腳步。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到底是外界質疑的人才流失,還是內部宣稱的「正常的人員流動」,是內部改革還是另有隱情?此前媒體報導稱,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合肥研究院強制為核安所更換保安引發。6月15日更換保安時,合肥研究院方人員與核所人員發生了言語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