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過
這種情況,就只有女人了,男人不存在回娘家的道理。很多女人離婚後,才知道誰才是堅強的後盾,誰是永遠不放棄自己的人。是親人,是娘家,是自己的父母。
離婚後的女人,特別是沒有孩子的情況,一下子沒有了家,過年過節,一下子孤獨起來。夫家那邊一刀兩斷,自然就沒有聯繫,沒有牽掛。此時想到的是,自己原本的家,她們很多重回自己的父母身邊。
有時候想到這一段,覺得離婚的女人比農村離異大齡男人還要可憐。在父母的眼裡,在落葉歸根的地方,其實沒有預留自己女兒的那一旮瘩。他們當然愛你,也希望你嫁出去,幸福生活,誰都不想自己的女兒永遠不嫁,留在自己的身邊。除非是個例,獨生女,要你找個上門老公回來。因為你這樣回來,領裡鄰居會知道你找了個不好的老公,離婚了,這裡面他們會想很多,都是不好的想法,傳到到自己父母,全是負面的東西。如果你不能直觀感受,就想想那種做上門女婿的感受,是不是,不是很光彩?婚姻失敗的女人都是不幸的,在老一輩的人看來。
一般情況,回去娘家生活的,年齡相對年輕。離婚女人,年紀大點的,自尊心強,面子放不下來,一方面,也是生存能力也較強,她們能在外面獨自生活,也就不會輕易回來。回去的這一批,面對愛情,開始有挫敗感,心高氣傲的一面有所萎縮,會變得聽話一些。女人是這樣過程,小時候很聽話,越長大越不聽話。與男人相反,男人小孩時調皮搗蛋,長大會慢慢聽話,慢慢理解父母的艱辛,慢慢接受父母的觀點,尤其是一些-傳統文化。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某某女人不聽父母話,嫁到那麼遠地方去,或者說,某某不顧家人反對,強烈嫁給誰。我們很少聽到,誰誰不聽家人勸阻,娶了某個老婆之類的。裡面根本原因是,男人長大後容易接受長輩的觀念,尤其是婚戀的傳統觀念。也許你想說,是為了愛情而嫁給誰,但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愛情,而是自己眼光不行,同時不聽家裡的建議。離婚回娘家過,就是很好說明,是眼光不行,並非嫁給愛情。
記得,讀書時有個老師,教育我們不要重男輕女的時候,這樣感慨,我以後要生個女兒,送很多(供學)的書給讀,好好培養她,生女兒多聽話啊,幫做家務又不叛逆。當時想想也是,中小學男生幾乎叛逆,不愛吃飯不愛學習,不做家務不說,經常翻牆出去玩遊戲,還愛打架。再看看自己的姐姐,真的是這樣,多聽話多孝順父母。當時思想,被老師說服了。現在回過頭去想,又覺得老師說的不是全對。未成年人的少女真的很聽話,但放在整個成長經歷,她未必有男人聽話。思想認知會慢慢脫離父母中心思想,或者這樣說,她們跟不上父母長輩的思想。
失敗婚姻的最大不幸是,讓女人失去自信,失敗婚姻的最大幸運是,讓女人收起驕傲,開始接受一些以前接受不了的事情。回娘家重新生活的女人,要面對很多壓力,流言蜚語,想要回到那種少女未嫁的狀態,幾乎很難,甚至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現在是重新融入父母的生活,父母當你是自己的孩子,不會排斥你,但他們並沒有打算永遠留你在身邊,還是希望自己是女兒儘早嫁出去。你首先要有這種心裡準備,不要做一輩子不嫁的打算。除非你能說服自己的父母,終身不再嫁,但是不要忘了,這是中國,傳統觀念很強的父母,想要說服父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把娘家做為一個過度,暫時的落腳點。
這也分兩種情況,有小孩與沒有小孩的。如果沒有小孩的情況,或者說小孩不跟你,情況相對樂觀很多。沒有負擔,不用考慮過多後顧之憂,再找對象相對輕鬆。特別是在男女不平衡的情況下,如果再年輕一些,女人依然很有市場。面對時刻變化世界,我們要隨機應變把握時代動態,好好把握自己的優勢,不卑不亢去面對下一段愛情。總結失敗婚姻經驗,老路絕對不能再走,不能在同一個坑掉兩次。離一次婚無可避免,離兩次甚至三次以上,那真的是認知水平有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僅有的時間與金錢,真的耗不起,折騰不起多次婚姻的失敗。一個不和平的婚姻家庭,時刻紛爭,分分合合,與一個戰亂的國家有什麼區別?一個長年戰亂的國家,談得上發展麼?能有穩定的發展麼?婚姻家庭也是如此。兩公婆經常鬧不合,爭吵離婚,之後的婚姻又是如此,那多厚的積蓄,多深的基礎都被打掉。
帶小孩回娘家過的,小孩只能留給父母或其他親人照看,自己去上班做事,當然有足夠生活的錢也不用做事。前面討論過的,娘家只是暫時落腳點,把自己再嫁出去,或者說獨立出去,這個目標不能變。不再嫁也行,自己在另外地方獨立安家。這樣的例子在大城市也十分普遍,女人自己買房子,自己供孩子上學,就是不再找男人。或許自己想找,並嘗試過,沒能找到如意再嫁對象。不論何種原因,最後就是自己撐起一個家,把自己當男人,一樣堅強。
在娘家的日子裡,要與家人和平相處,打消父母擔心的疑慮,自己娘家人也會想盡辦法,來幫助你尋找屬於自己後半段幸福生活。再尋找對象,一定要找能接受自己小孩的。如不是,婚後漫長的家庭生活,必定是矛盾多多。對方不能接受你孩子的話,那小孩感受不到溫暖,家庭的溫暖,對於小孩的成長至關重要。當然,最開始,很難判斷對方是不是真的發自內心接受你小孩。並且很難做到,男人完全接受不了屬於自己親手的孩子,尤其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所以,對方最好,也有小孩,你們都屬於再婚重組家庭。這樣除了能消去各自的平衡,然而,雙方都有過小孩,更能體會到對方的難處,更能互相體諒。我們見過很多西方歐美國家,很多重組家庭,過的很美好,說實話,我很嚮往,那是人家文化的包容性,男人包容女人,能接受她的小孩,就相當於領養阿貓阿狗的寵物一樣,發自內心喜歡。女人也包容男人,接受他的一無所有,不要求有車有房,只要有愛就行。我們做不到啊,跟我們不夠包容的文化有關啊。現實生活中,我是沒看到。只有影視劇看到過,那就是(家有兒女)那部劇,裡面的重組家庭的生活,我認為是最完美的。男女主人翁對雙方的小孩,無不例外,公平的愛。
說個例子,一個舊同事。當時年紀也輕,離完婚,帶著小孩回娘家。旁邊人都說她傻,為什麼還要帶個小孩回來,應該把他留給男方家庭。她目光堅定說,她辛辛苦苦生下的,就是要自己帶,不想白給孩子爸,沒能力養,就先寄託娘家。這或許說出很多女性的心聲,覺得是自己辛苦懷胎十月,並忍受巨大疼痛才生下的娃。一定不能給男方。聽了後,不知如何說好,前面說過,孩子跟著經濟條件好的一方,會對小孩的幼年成長期好些。當然,如果主觀能動性的影響,不論自身情況如何,都要留在自己身邊,也無可厚非,畢竟那是自己的心頭肉。這裡想說一點,無論我們做何種選擇,不要把仇恨怨恨永遠記在心頭。離婚的理由很多,既然離了,就放下恨意,平常心對待,更加客觀自然規劃後面的生活。
問她還找不找對象?她說肯定。因為自己還那麼年輕,再找一定要找一個靠譜的。現在每個月工資基本夠養活自己與小孩,沒有多餘的錢給父母,如果不是娘家,父母不介意這些,她早就撐不下去。更不要說,買衣服化妝品,也很久沒去逛過街。現在來自周邊鄰居的各種看法,父母壓力越來越大,但是自己選擇的路,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西方國家,成年人就會獨立,不會打擾父母生活。不存在回娘家一說,也就是說不管你離婚與否,結婚與否,你都應該與父母分開吃住。這個與它們的文化有關,追求民主,自由,獨立。成年之後,所有的生活都是你自己的選擇,父母不會包辦這些,然後路走的好不好,也是自己去把握。這個跟我們文化,還是有很多差別的,我們倡導儒家思想,喜歡三代同堂,善始善終,上有老下有小,是我們的義務與責任。
認識她,是一位單身媽媽,帶著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回娘家生活。女人是北方人,老公家是男方人,他們離婚的最大原因,說男方不夠成熟,在一起生活累。問她後悔不後悔?她挺淡定說,沒什麼可後悔,就是虧欠小孩。
她跟我認識到的一般離婚人不同,她倒是挺樂觀,家裡在當地小縣城,估計家庭條件還可以。反正自己養活兩個人,沒有問題。她嫁給他老公,也不是因為對方家庭如何,有沒有錢,就是因為對方長相可以,就在一起,後來就不小心有了孩子。他們婚前相處時間少,不知道對方諸多缺點。懷了孩子生下後,就開始後悔。男人是肯養家,但是不成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生氣發脾氣。多次爭吵以後,她選擇離婚,並帶著孩子回娘家生活。
我問因為這個,就要分開麼?他沒有出軌沒有不養家餬口,也愛你愛這個家。她說外人不懂,是三觀不合,很多地方沒辦法磨合,他們一個男方一個北方,生活習俗也不盡相同。長期以往,會瘋掉。她說自己老公動不動就生氣,小孩子氣那種,她受不了。還不如趁現在還能跳動,果斷離開他,反正她媽也願意幫忙照看孩子。等小孩再大一點就可以甩手出去做事。至於孩子撫養費,孩他爸出不出,出多少,根本不考慮過,反正一個人也可以養活娘倆。
問她老公同意你帶小孩回走麼?她說,不同意也不行,孩子是我自己養的,那麼辛苦才有他,才不會給男方家,反正他也沒付出多少。帶著小孩不容易找對象,她倒不怕,大不了就自己一個人過。反正是要回北方老家生活了,自己爸媽也不會不同意。就這樣他們的故事就結束了,後來他們過的好不好,沒人得知,路是自己選擇的,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