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打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審美文化需求的藝術盛宴,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美術館、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協辦的「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將於2020年12月12日—2021年3月12日在濟南市美術館展出。
青年策展項目的設立既是對雙年展結構的一次有益嘗試和創新,也為國內青年策展群體提供了機遇。青年策展人前沿、創新的策展視野為雙年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新銳的視角。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數字媒介與實體空間的互相補充、多維交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地域限制,拓寬國際交流渠道,廣泛吸引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產業等領域優質力量參與到雙年展項目中來。交互性和參與性也將貫穿到觀眾參觀的體驗中,裝置類作品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將在觀賞形式上給予觀眾最大程度的沉浸體驗。
項目共有7個線下實體展覽項目和12個優秀提名項目作為線上展示。分別是:
1.圖靈的愛人:人類情感與機器情感。以「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的真實人生經歷為明線,試圖呈現他與兒時唯一的朋友克里斯多福從「相愛—失去—思念—寄情於機器」的過程。克里斯多福在一個暑假之後意外去世,圖靈長大後將他親手製作的「圖靈機」命名為克里斯多福。圖靈窮盡一生似乎都在想要證明:機器終有一天會思考,到時他的愛也就有了回應。在此背景之下,本次展覽試圖討論以下問題:什麼是人類情感?當人類將情感投射於機器時,機器如何模擬人類情感?機器是否可能打破人類中心主義之下的情感定義,表現出不同於人類情感邏輯的機器情感?
2.和實生物。「和實生物」取自《國語·鄭語》中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意為實現了和諧,則萬物即可生長發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則無法發展、繼續。中華文明中對多元化的尊重,來源於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與尊重。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作品形式和理念的多元化同樣是促進藝術發展必不可少的動力。本展展現了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關於自我、社會、歷史等議題個人化的解讀。通過呈現不同脈絡下的藝術作品,本展探討了在後疫情時代下青年藝術家多元的發展路徑與方向。
3.轉音——當代青年工筆研究展。本展覽主題旨在揭示當代青年人對自我內心對外在世界的看法,並將所有的喧囂和想法逐漸一體化或者內化,讓所有的聲響都來自內部的轉音。如何讓這種微觀的聲響進入到世界景觀的音浪中去。越精微的方式可能越能夠從內部「回到」世界,回到我們曾經和正在擁有的世界。
4.同胚——山東當代藝術切片研究展。本項目通過「同胚」在拓撲空間範疇中的同構意義,通過連續延展、彎曲、不撕裂、不粘連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物體來解釋「同胚」的概念。它準確描述了山東的傳統與當代的關係——當代是對過去的統攝,過去總是潛入到當代中。一個當代人,不僅要在空間上拉開與自己時代的距離,還要在時間上不斷地援引過去,自覺不自覺地向過去回眺,並賦予歷史以當代的精神與文化追求。
5.「藝術在他方」當代藝術的遊牧。本項目是策展人李輝武與一個藝術團體(爬坡小組)密切合作,在當代中國高速通勤的時代背景中,以「藝術遊牧」計劃,用短期駐留的辦法,不斷地表達在地文化的他者的視角,以此獲得藝術家跨越地域文化對自我藝術創作的突破,尋求在當下語境下創作手段的嬗變與突進。這個計劃從洞庭湖畔的嶽陽開始,因此這個項目,還有一個小主題,「過洞庭,遇濟南」。 爬坡小組成員黃起才、程三娃、司建偉、王峰、趙小偉以「遊牧」的狀態和藝術方式,對這裡的鵲華秋色、趵突泉水、大明湖景等歷史人文和市井生活進行當代觀察,並從中找尋觀念線索,用綜合性的藝術語言進行表達,力求從一個藝術的側面釋放出對儒家文化在當代生活,以及當代藝術家觀念中的影響和新的動力。本次展廳特邀空間設計師胡驫進行空間設計。他基於數字算法和3D列印技術,將空間場域和藝術創作結合,努力呈現策展與空間,當代藝術與在地人文並置對話的「和動力」。
6.今日之往日——當代水墨藝術新世像。項目主要探討的是水墨藝術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轉變、如何發展。「今日之往日」,就是暗喻了水墨藝術在今天的現狀。對於傳統,一方面保持著對接,一方面又不斷加入了當代的形式和理念;對於全面的當代,一方面在方法和理念上進行靠近,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眾多傳統藝術的面貌和氣質。 而在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協調,共同構成了今天水墨藝術創作的「新世像」。
7.「世界世界著」(da weltet die Welt)源於海德格爾有過的一種饒有味道的呢喃,將「世界」一詞動詞化,意味著一個世界化的、動態的世界。展覽通過生存場域、文化心理、仿像空間三個互通的層面,指向城市空間中的個體存在與表達,當代語境下文化的自我理解和他者理解,以及工業和信息化時代下技術理性的感性生成,以藝術的方式呈現動態的、個體的、內在的、當下的思考。身處這個世界化了並且依然世界著的世界,意味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技術、人與景觀的共生共存,意味著在審視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同時,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視野和目光,意味著在共在中自在,以自在之我參與共在。
濟南國際雙年展面向世界,具有國際視野,展覽將新穎、前沿的藝術作品呈現到觀眾面前,也將濟南的本土文化內涵融入貫通。以此為契機,圍繞濟南打造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積極探索文旅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策劃開發更多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項目,打造齊魯文化新高地,擴大泉城國際影響力。以城為根、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進濟南文旅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寫下精彩的文旅篇章。
2020年12月13日上午9:30在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舉辦「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啟幕活動。10:40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辦「青年策展論壇」,出席論壇的有: 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山東美協主席、山東美術館館長張望,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中央美院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委員楊衛,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孫磊,《山東美術》執行主編、山東省美協理論藝委會副主任鄭崗等領導嘉賓以及藝委會專家、策展人團隊、參展藝術家代表及特邀理論家等。論壇將圍繞《人類情感與機器情感》、《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新工筆的邊界與秩序》、《「從『地域』到『場域』——『藝術在他方:當代藝術的遊牧』策展的定位與思考」》、《同胚——山東當代藝術切片研究展》、《我們今天需要什麼樣的水墨藝術》、《「世界世界著」——當代創作與社會文化參與》等主題進行學術交流。
為配合青年策展項目展覽活動,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將定期邀請青年策展人做專題項目學術講座,講座採取線上報名的方式,每期120人,請廣大觀眾關注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