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小鋪」10年不倒,誰來終止SCI崇拜?

2021-01-09 青瞳視角

十年前,《長江日報》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了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一事。如今據媒體報導,當年30歲的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其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現在,「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買賣論文真是不觸犯法律,甚至受法律保護的嗎?非也!2018年,為淨化網絡學術風氣,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清網行動」,當年,網際網路中「論文買賣」等若干組關鍵詞的搜索結果減少比例超過95%,論文買賣網站連結和相關廣告用語明顯減少。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表示,任何機構、任何個人打著「科技服務」的幌子、行論文造假之實的都要嚴肅處理。

這家「SCI論文小鋪」可以說是漏網之魚,而之所以還能生存,一方面是網絡平臺法律意識不強,以為買賣論文也是合法買賣;另一方面則是存在對買賣論文的需求,而買論文者的學術不端行為沒有被發現、追究,進而賣論文者的違法造假行為也就沒有被發現。

對賣論文的責任追究,應該以追查買論文者的學術造假行為作為由頭,否則確實比較難查——即使查處了公開的交易,也會有地下交易。因為如果購買論文者的行為都被縱容,那賣論文者就一直會有市場。當前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對於通過買賣交易買來的論文,購買論文者所在機構很少認真查處,只要買來的論文不涉嫌抄襲,買論文者被發現、查處的風險就不大。

這又和學術評價重論文發表,不重論文本身的質量有關。重論文發表,是關注論文是否發表、發表在什麼期刊上,至於論文的內容如何,有無創新價值,則不太關注。這種重論文發表的學術評價體系,就給了論文造假、論文買賣生存的空間。

如果重視的不是論文的發表,而是關注論文本身的創新價值,要對作者進行相應的答辯,那麼,造假的論文或買來的論文,就必然會露餡,這也就從根本上堵上了論文買賣的可能。然而,當前的學術評價,恰恰只重視論文發表的數量和期刊檔次,並不太重視論文本身究竟有多少原創價值。

最近,教育部在印發的《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十個「不得」的底線要求。包括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防止國際期刊論文至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不得把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教師招聘、職務(職稱)評聘、人才引進的前置條件和直接依據等。這十個不得也適合其他學科領域,只不過不同學科領域有不同的發表論文收錄要求。

要切實落實這十個不得,破除「唯論文論」,就必須改革評價機制。我國的學術評價之所以重視論文發表,而非論文本身的價值,根源在於對學術進行行政評價,缺乏專業性並重視學術政績的行政評價,就會實行量化評價。而要重視論文本身的價值,對學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進行具有公信力的評價,就必須發揮專業的學術共同體的作用。推進專業評價,是治理包括論文買賣交易在內的學術不端亂象的根本之策。

文/熊丙奇

圖源/視覺中國

內容來自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SCI小鋪」10年不倒 誰來終止SCI崇拜
    如今據媒體報導,當年30歲的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其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現在,「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
    sci作者右上角數字是什麼意思?發表sci論文時,可以有多個作者,且不同的作者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為了區分作者排名或者作者單位,往往會用作者右上角數字來表示。不管是作者,還是期刊都會重視sci署名的。署名規則是什麼,也會有相應的條文規定。
  • 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
    那麼,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是指sci論文在線發表,在線閱讀的意思。sci文章有online(電子版)和print(紙質版)兩版,兩者都會被sci收錄,沒什麼差別。一般來說,sci文章online以後會分配一個doi號,即在線發表了,別人就可以通過線上瀏覽該篇sci文章。sci文章online後了doi號,就算是成功發表了。但只是online狀態的sci文章是否被相關單位認可,還是要看具體單位的規定。比如發表sci文章參加職稱評定,若評審單位認可online的sci文章,一旦sci文章online後,就可以參加職稱評定獲得加分。
  • sci怎麼看幾區
    sci期刊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來劃分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每個區域都納入一定數量的期刊,作者發表論文所選擇的目標sci期刊在哪個分區,就稱為sci幾區論文。那麼,sci怎麼看幾區?首先,sci分區有兩種不同的劃分標準,分別是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分區標準不同,導致同一本期刊,可能屬於JCR的一區,屬於中科院的二區。所以,在看sci是幾區之前,要先確認本單位認可哪個分區標準。其次,sci期刊目錄是確定的,相關單位會把這些期刊目錄,按照標準,劃分所屬的分區。
  • sci論文怎麼算送審
    送審是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sci論文怎麼算送審?發表後的sci論文會經過很多種狀態,當我們看到論文是處在under review狀態時,說明已送審。sci論文發表要符合sci期刊的要求,投稿的論文是否符合要求,要經過審核來確認。不過投稿的論文,不是一開始就會直接送審,而是先由編輯初審。在初審階段,會有不少的論文被直接拒稿,而通過初審的論文,會被編輯推送至審稿人審核,而這一過程被稱之為送審。即sci論文送審的意思,就是投稿的論文通過了初審,提交給了審稿人。
  • 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
    發表sci期刊論文,要向sci期刊投稿,目的是把自己寫的文章提交到期刊編輯手裡,才有可能安排發表。但實際上,很多作者困在了sci期刊投稿上,導致不少文章無法發表。那麼,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難點一:sci期刊不同,收稿方向有差異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所屬領域和側重方向,即一篇文章可投稿的sci期刊有多本,但不是所有。作者在投稿前,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對sci期刊的方向,否則投稿是無意義的,因為sci期刊不可能錄用與本刊方向不符的文章,「拒稿」的結果已經註定。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
    sci期刊分為oa期刊和非oa期刊,只有發表oa期刊才會向作者收取發表論文的版面費。版面費的收費標準,會因sci期刊不同而異,導致sci期刊的版面費有高低之分。那麼,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發表sci論文,作者選擇的是收取版面費的期刊,就要支付相應的版面費。版面費一般都上萬,有的可能十幾萬以上。不過具體收費多少還是要看目標期刊收費標準,不是所有sci期刊的版面費都上萬。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關於scihub,一文就夠了
    但Sci-Hub有一個問題是鏡像站經常掛,我之前給出了一個比較可能不會掛的連結,《再不用擔心打不開sci-hub了》,那就是洋蔥連結。當然洋蔥連結比較慢,我們還是更傾向於使用普通的連結,所以我又收集了《2018最新可用的sci-hub鏡像+桌面版程序》,當然這些連結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可能也會掛。
  •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sci期刊讓潤色,說明論文寫作不達標,尚未達到錄用的標準。論文潤色後,解決了語言問題,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達到了錄用的標準。即sci期刊讓潤色不一定還會退稿,但有退稿的風險。一篇文章寫得不夠行文流暢,潤色是跑不掉的。只不過有的文章問題小,簡單潤色就能達標,還有的文章問題大,專業人潤色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論文潤色程度不同,導致還會退稿的可能性有差異。當sci期刊讓潤色只是小修的程度,代表該篇論文基本上過關,只是語言上還存在小問題,需要進行潤色修改。作者應該根據審稿人的意見進行潤色修改,及時地提交潤色後的稿件。
  •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
    發表sci時學歷填錯了怎麼辦?發表sci論文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哪怕在投稿前,檢查又檢查,儘可能降低出錯的機率,但百密難免一疏,出錯還是有可能發生。學歷填錯相對好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介紹。發表sci時,要經過多個步驟,在發表見刊前,有很多修改的機會,修改難度要比發表見刊後更容易。建議作者要在論文修改、校稿的過程中,對論文信息進行檢查,儘量把錯誤在見刊前發現並改正。作者是在見刊前,發現學歷填錯了,比如在論文未分配編輯前,發現了學歷填錯,可以試試能不能通過投稿系統更改,若能,省去了聯繫編輯更改的麻煩。
  • Sci-Hub 最近更新了一個非常魔性的「功能」......
    不知道在家學習的朋友們,在 sci-hub 下載文獻時是否發現了網頁左下角的彩蛋,創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身著印有「Send」字樣的 T 恤在和大家招手,仿佛在給大家發來一篇篇免費的論文
  • 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
    凡是未潤色過的sci論文,總是在發表過程中「栽跟頭」,成為一篇本很優秀的論文卻不能發表sci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發表sci論文的作者,千萬不能忘記「潤色」。那麼,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呢?
  • 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向sci期刊投稿論文發表,就必須寫Cover Letter。作為作者不明白Cover Letter代表的含義,就不能準確入手,正確撰寫。那麼,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首先,sci論文的Cover Letter是什麼Cover Letter, 即投稿信,是論文投遞時,與論文一起發送給編輯的信件,其目的是讓編輯在閱讀你的論文之前,簡單了解你文章的基本情況。
  • SCI論文潤色怎樣做
    醫藥學工作者都想讓sci論文構造認真細緻,但是,怎樣潤色才可以讓論文構造認真細緻呢?最先,在sci論文潤色前,先列舉文章內容大綱,大綱是論文的基礎架構,保證大綱邏輯性認真細緻。一般來說,大綱有兩種寫作方法。一是題目式書寫,即用簡略的文本寫出題目,把這些的內容概括出去。這類書寫言簡意賅,一目了然,但只能創作者自身搞清楚。論文大綱一般不適合選用這類方式撰寫。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sci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是1957 年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在於美國費城創辦的引文資料庫。ssci就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這兩者是存在交叉的,不過發表論文是要遵循各自學科的性質的。
  • SCi論文英語翻譯潤色技巧
    正是因為對英語翻譯的要求高,所以翻譯和潤色都很困難,而通過正式的翻譯機構來做最為合適。要求翻譯者的中英功底都不錯,語法都很強。此外,sci論文應具備良好的知識,知識越多,論文水平越高。這種文章會引起審稿人的注意。
  • Scioglilingua?一起來讓舌頭有八塊腹肌!
    Uno degli esercizi più divertenti, è quello di allenarsi con gli scioglilingua.用繞口令來練習是最好玩的方法之一~una scioglilingua deve essere difficile da pronunciare.繞口令就算得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