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反應,在世界範圍內,相關研究論文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據《自然》雜誌統計,在過去的20天裡,全球至少已有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研究論文發表,科學家們正急於了解這種病原體及其傳播方式。
新型冠狀病毒示意圖 圖據《自然》雜誌
新型冠狀病毒於去年12月首次被發現出現在人類身上。隨後,疫情形勢不斷變化,引發了全球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研究活動。
通過搜索研究新型冠狀病毒使用的術語「coronavirus」或「ncov」,《自然》雜誌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medRxiv、ChemRxiv,谷歌學術網站virological.org,學術活動追蹤網站Altmetric,以及學術機構的網站搜索了已發表的相關研究報告。
截至1月30日,全球科學家至少發表了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論文 圖據《自然》雜誌
結果顯示,截至1月30日,全球科學家至少發表了54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論文,其中超過一半是在過去7天內發表的。其中30餘篇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上,還有一部分出現在包括《柳葉刀》(Lancet)和《醫學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等同行評審期刊上,搜索結果不包括中文期刊。
其中,一小部分論文估算了病毒傳播的速度、病毒潛伏期長度,即人們感染病毒後多久開始出現症狀。而其他的研究多側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或基因組成信息,這些信息可用於識別藥物靶點或開發疫苗。
除此外,研究人員還在GISAID或GenBank等在線平臺上發布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數據,但《自然》雜誌此次的分析並沒有統計這些上傳的數據。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譯報導
編輯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