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 | 旅行 | 定製 | 包車 |
微信: xianbei01 | 官網: xianbei.cc拋開東京、大阪、北海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懷著幾分好奇進入日本中部的北陸地區,無論是金光閃閃的城市還是雪山腳下的寧靜村落,都會讓你感覺新奇而美妙迷人。
日本中部的北陸地區
福井縣位於日本中部地區的最西端,它有面朝日本海、長而陡峭的海岸線,但當地人似乎更願意將傳統文化展現給我們,在到達第二天的中午,我便出現在一個叫後瀨山的地方。儘管傳統和式午餐地道美味,但長時間盤坐榻榻米仍讓人感覺不那麼自在,需要起來活動一下,就在我站起身舒展腿腳,無意向窗外瞥了一眼時,一幅美妙畫面出現眼前:透過二樓房頂烏黑髮亮的瓦和下邊餐廳靜謐的花園前景,一條窄窄的小路向遠方延伸,兩邊是頗有些年頭的兩層木質結構房子,盡頭處一個古樸肅穆的神廟,整條路上沒有人,也沒有車,一派寧靜致遠的氛圍。
尋常生活中流露出濃厚的東方禪意
▶推薦景點:
❶三方五湖
鼎鼎大名的三方五湖
若狹町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裡有大名鼎鼎的三方五湖,三方湖、管湖、水月湖、日向湖、久久子湖這五個大小不一的湖泊被狹窄的陸地與大海隔離開來,形成美麗的群湖風景。坐纜車十分鐘工夫上到山頂公園,便可以遠眺三方五湖的迷人風景。
地址:福井縣三方上中郡若狹町氣山18-22
開放時間:8:00~18:00
❷小濱市若狹筷子館
福井縣以出產筷子而聞名日本,很多高級餐廳中的筷子都產自於此,不過在這裡,筷子的原料不是木頭,而是貝殼,要了解這一切,小濱市若狹筷子館是最好的去處。你不僅能買到各種各樣的筷子,還可以親自動手,做出一雙只屬於你的筷子。
地址:福井縣小濱市福谷8-1-3
營業時間:9:0017:00
金澤
繁忙的交通,霓虹燈閃爍,到處是高級商場、酒店,連火車站都洋溢著濃厚的新世紀設計風格,沒錯,這些景象不免讓我將石川縣的金澤市與東京、大阪等地方聯繫起來,其實金澤的繁榮頗有歷史,早在幕府時期,,這裡就因為盛產稻米和金箔而富甲一方了。
離喧囂市區不遠的長町仍像百年前一樣靜謐與安詳,當年這裡是統治者前田家族手下中高級武士的居住地,街兩旁古樸的院牆底部用巨大的石頭堆砌,一條曲折的小溪蜿蜒其間,雖已流了百年,但仍清澈可鑑,每一所房子院落中,都有不少蒼天大樹,默默訴說著這裡的不平凡。
野村家保存完好的宅邸就位於這一區域最深處,從這所恢弘的建築,便可以看出這個當年前田家族的武士地位之高。它如今作為古蹟、博物館和茶室對外開放,讓人們可以更多地了解到這裡的歷史與文化。脫鞋入室,順著狹窄的木樓梯上到二樓、席地而坐,一邊喝茶一邊透過窗戶細細欣賞小橋流水的花園風景,是所有人都樂於做的事,而在二樓那長走廊兩邊的房間中,則陳列著幕府時期的歷史遺蹟。
作為幾乎全日本的金箔產地,金澤絕對以此自豪
尋覓歷史外,要想進一步了解這個城市的富足,一定要看看它金光閃閃的一面。作為幾乎全日本的金箔產地,金澤絕對以此自豪。在同樣古意盎然的東茶屋街,很多家精品店鋪中做著與此相關的生意,覺得金首飾過於常規和俗氣,那麼這裡還可以喝到飄著金箔片的熱茶,用金箔包裹著的蛋糕,甚至是整桌閃閃發光的金箔全席。在這個富足的城市,金子從來都與尋常生活緊密相關。
在這條街上一家門面狹窄的店鋪中,我找到了金光閃閃的「寶藏」,這是一家由家族經營的金箔店,已有百年歷史,在一個角落中,上了年紀的師傅正製作金箔。「24K黃金,用十幾道工藝加工,便可以製成金箔。」室內壓造機巨大的聲響,讓店員要喊話我才聽得見,「這道錘壓工序能讓金箔達到薄如蟬翼的精度,過去都是手工,現在已經用機器代替,但這仍需要精湛的工藝與豐富經驗。」此時,老師傅正在對著燈光端詳薄如蟬翼的金箔,那份認真與專注,仿佛打磨的不是金箔,而是人生。
▶推薦景點:
❶兼六園
由當時的番主前田綱紀在17世紀時建造,其名字源於中國的《洛陽名園記》,因兼具宏大、幽邃、人工、蒼古、水泉、眺望六項特點而得名。它不僅是金澤地標性景致,還是日本三大名園之一。
地址:石川縣金澤市兼六町
開放時間:7:00~19:00
票價:成人300日元
❷金澤城
金澤城位於兼六園不遠處,從1583年開始興建到明治維新,這裡都是前田家族居住及處理公務的地方,1811年的一場大火幾乎將這裡付之一炬,如今,除了城牆高聳的石川門以外,其他的一切幾乎都是後來重建的。
地址:石川縣金澤市丸之內
開放時間:9:00~17:30
票價:成人300日元
❸近江町市場
這個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市場不僅是當地人民的菜籃子,還是遊客品嘗美食的首選,市場中從高級餐廳到簡陋的攤子應有盡有,各種本地美味都可以在這裡吃到。
地址:石川縣金澤市上近江町50番地
在日本中部沿日本海的各府縣中,最有名的並不是繁榮的金澤市,而是隱藏在富山縣群山中的小村落—白川鄉的合掌屋村。一百多幢木房子,自三百年前至今,一直這般屹立於雪山腳下。
自富山市走上兩小時山路,才能到達這裡。從位於半山停車場到山谷底部合掌屋的這段路程,是每個人初步了解這裡的時間。從路左手邊向下俯瞰,蜿蜒的小溪兩岸,一幢幢兩三層高、大小各異的木頭房子錯落分布,它們都有一個尖尖、被蒲草覆蓋的屋頂,形如人雙手合十後肘部呈現的形狀,這便是其名字的來歷。
遠觀合掌屋群落,感覺大氣磅礴,路上每向下走一點,我都會重新觀察一下,生怕漏掉不同角度的美。而進入其中,感受的則是純樸的田園生活。井下先生是一座合掌屋的主人,他熱情地將我們迎進屋內,他的房子真實地還原當年的一切,還收集了很多與這裡相關的古老物件,走入其中,儼然是在參觀一個民俗博物館。「由於冬天寒冷多雪,所以便有了如此因地制宜的建房工藝,60度銳角屋頂最大限度承載積雪,讓過厚的雪滑落,而不至於壓垮房頂,乾草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房子的南北朝向與背後的山脈垂直,能阻擋順而來的寒風……」說起身處的這座房子,主人如數家珍。
不光外部頗有講究,室內也是設計獨到。在這座三層建築中,找不到一根釘子,所有連接處全都使用榫
(仙貝旅行:是日本最大自由行地接服務平臺。日本深度遊,定製日本自由行行程。點擊閱讀原文)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日本自由行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