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要浪費!

2020-12-14 明月天心

我的出家師父在我剛入佛門的時候就曾經為我開示:她說人這一生啊,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是逃不了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我們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天生命就好的,也有天生殘疾命苦的,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相,「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他自身因果的寫照,上天不會虧待誰,也不會偏袒誰,萬般皆是命,萬般皆是自因自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世造什麼業,今生得什麼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前世積多少德,今生享對多大福。沒有必要去羨慕或可憐任何人,因為他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作而來的。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修來的,就像我們看有些人面容姣好、長相好看,那也是人家修來的福報,當然,如果我們當下開始修行修心,「相由心生」,心存善念,久而久之,也會轉柔美端嚴相。天上不會掉餡餅,人這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我們能得到什麼,也是全靠福報支撐,一旦沒有了福報,所有好的東西都會離你而去。

所以,人要懂得惜福、培福,不論有多少財物,不要揮霍浪費,人的德行就是人的「風水」,德行不好,風水馬上轉壞。財多的時候多布施,利益他人,就是為自己積大德。福氣來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要懂得珍惜,要有謙卑的心態和感恩之心,心存敬畏、恭敬萬物,才是智者應有的覺悟。

積一分福報要比損十分福報難得多,損福太容易了,被損掉的福報,這個漏洞很難再補上。而人積一分福報,得需要做多少善事才能填補上啊?「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抱怨命運,卻不知「命由己作,福自己求」,當你去求佛菩薩幫助,佛菩薩不幫忙,為何不懺悔反思自己,不改變自己,自己不善良,卻埋怨別人不慈悲,這不是愚痴嗎?

福報求不來,所以不要妄想多燒香磕頭,命運就改變了。福氣在哪裡?在我們的善念裡,在我們的慈悲心裡,在我們的善行裡。其實很簡單,不需要我們搞什麼形式主義,特地跑到窮人家去布施,真正的積德行善就是自己能夠時刻心存歡喜,善待他人,哪怕只是給他人一個微笑、一句善語,這都是行善,不為難自己、也不刻薄他人,這都是慈悲,都是在修福。

如何惜福?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東西,懂得知足,不嗔恨、不抱怨,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這一生相聚不容易,下一世難再遇見,不要傷害,惜緣了緣。對於自己要有約束,衣食上莫浪費,衣服不要貪多貪貴,有得穿、得體就好,食物能吃多少吃多少,不要故意浪費損福。

我們如果去過寺院,應該都會發現,寺院裡的出家師父特別惜福,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上。寺院裡的僧人飯前要念「供養偈」,佛家有句話叫「僧人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僧人所食齋飯由四方善信供養而來,出家人應知福惜福、精進修行,「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出家人吃完飯不像我們在家人一樣刷碗,而是在碗中倒入白開水,就著水將碗中的殘餘剩飯涮乾淨,而後全部喝掉,不留一粒米粒,乾淨如洗過一般。在穿衣上,很多出家人在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一般都是撿其他出家人穿過的衣服穿,即使出家很多人,很多僧人的衣服都是縫縫補補。

出家人明白因果,我師父也曾告訴我說,那些嬰兒,出生不久的孩子,不要給他穿太多新衣服,那不是什麼好事,那是在損他的福氣。很多老人一般都會給小孩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沾沾別人的福氣,也以免損自己的福。人的福報是平衡的,在一方面得到太多,在另一方面就會失去很多。沒有誰總是順風順水,也沒有誰的人生是圓滿的,要懂得知足,莫攀緣、強求。

希望大家多懺悔、行善,廣行布施、孝順父母、恭敬三寶,積德修福,人生順遂。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有智慧的人,知道「萬法皆空、一切不空」,一切所得所失皆是自己造作的,是自己的因果報應。「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想知道我們前世的所作所為,看看自己當下的命運就知道了。如那句偈語: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前世修多少德,今生有多少福。因此我們說,人這一生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切記不要揮霍!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自身帶的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前世種下過多少善因,積攢過多少善業,今生就會示現多少福報。就如佛門裡那首偈子所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之因,決定今生之果。
  • 人生的福報有定數,不要浪費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看別人都是幸福的,而唯有自己是悲苦的,請不要抱怨上天,因為在別人眼中你同樣也有他們所羨慕的幸福。 人這一生,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
  • 一個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很高,人們的思想意識轉變很大,漸漸地很多人覺得勤儉節約很土,很不入流,一些人甚至會因為太省被身邊人嘲笑和排斥。殊不知一個人一生的福報有多少,是有定數的。如果過早地把福報都消耗完了,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真不敢想像。
  • 其實人一生的錢財,都是有定數的
    佛說:其實人一生的錢財,都是有定數的。人這一生,與金錢的關係就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註定只能得到,你命中注定的錢財;如果你命裡沒有這筆財富,就算你身處金山銀山,那些錢財和你,也沒有半點緣分。
  • 佛說:萬事皆有定數,一切隨緣
    人這一生中,都會走進燈紅酒綠的世界,遇到很多花花綠綠的事物。有不少人沉浸在這個社會之中,他們大多數人被蒙住了雙眼,早已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而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卻沒有留住,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沒有得到。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大多數人求的是福壽兩全。人生幸福長久足矣。人間為什麼會有佛法?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01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教有句話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 人這一生喝的水、吃的米,都是有定數的!
    人這一生喝的水、吃的米,都是有定數的! 有句話說得好: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常提起這句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們的記憶裡這句至理名言被逐漸淡忘,以致生活中的浪費現象比比皆是。
  • 福報有定數嗎?福報是從哪裡來的?
    在我小的時候,經常那些老人都會說一個人的福氣他是有定數的。就像很多人喜歡喝酒,他說你的酒如果喝完了,你以後就沒得喝了。當時聽這些話的時候覺得迷信,但是後來慢慢的發覺身邊的有些人,四十歲、三十幾歲就因為喝酒得了這樣的毛病,然後就走了。
  • 佛說福報有定數,董卿說善良要帶點鋒芒
    01佛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今生所有的一切物質、財富都只能在這一世輪迴擁有,千萬不要被自己的愚痴所迷惑,過分貪求與滿足而忽略了累世債業的因果輪迴。地藏經有言:「飲食無度之眾,終得饑渴咽病報。為了享受一時的口福,我們浪費了多少食物在餐桌上,就會相應累積多少業障在身上。人們安逸於祖輩的福運裡,不懂珍惜,惜福造福,當一個人所享受的福氣超過他所能承受的福氣時,就會立即轉化為造業。佛說福報有定數,需珍惜,更要善用。02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要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我們都知道善良是一種美德,對人要和睦,處事要豁達。
  • 佛說:一個人能吃多少苦,就會有多少福!(經典)
    佛說,一切眾生福報皆有定數,我們前世種下多少善因、積下多少善業,今生就會有多少福氣供我們享用。然而,這福報有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我們一味地享樂而大肆消耗福報,一旦福報枯竭,人生就只剩下苦了。人應懂得惜福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福報省著用,也不要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放縱安逸。
  • 佛學:這3件事情最損福報,千萬不要做,會有報應!
    因果,不只是勸人行善,教人做好事就可以了的,它是一門高深的哲學,有因必有果,有時候你都不得不去佩服它,就連現代的科技都沒辦法解釋。正所謂「天作孽,尤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因果的報應是人力所不能夠勉強的,上天也不能改變,因為它是自己種下地,種下的因必須要自己承擔其果。人可以不怕鬼神,也可以不懼生死,不怕諸佛菩薩,就是不能不怕因果業報,不畏因果。
  • 別人請客,吃的是你的定數,一定要看!
    他路上暫住了一家客棧,在客棧裡遇見一個氣宇不凡的年輕人,那個年輕人飽讀詩書,更神奇的是,他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兩人相交甚歡。張生自幼貧寒,心想,結交這樣的朋友,一定能助他升官發財。於是用自己的銀兩請年輕人喝酒,沒過幾天,他的銀兩就用光了。
  • 人的一生中有一定數量的福報
    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很高,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漸漸地,很多人覺得節儉是很地方化的,是不可取的,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太省而被周圍的人嘲笑和拒絕。我不知道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福報,有一些數字。如果福報被過早消費,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是無法想像的。為了舒適,為了面子,過度消費,過度享受。一段時間爽。人們早就忘記了「成由勤儉敗由奢」。如果有一個,就有另一個。總有一些人站在地上像個標杆。他們地位很高,但把物質追求降到最低。在社會貢獻方面,他們是number1福報來自哪裡?為什麼人們的福報有明確的數字?
  • 佛說:這4種人,活得最苦最累,希望沒有你!
    除了物質上的匱乏,其實人最大的貧困是內心的不清淨、不自在,顛倒妄想、雜念叢生、執念太深等等,這些才是人最大的苦。心裡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裡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著於一念,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佛說:這4種人,活得最苦最累,希望沒有你!
  • 佛說: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
    作者:醉紅塵有句話說的好,世間所有的饋贈都暗中標註好了籌碼。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是冥冥之中的註定,都是安排好了的,求無果,爭也無用,該來的總會來,誰也逃不了,躲不過。但,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像人說的那麼一句話,昨天的付出決定了今天的現狀,今天的努力決定了明天的收穫。往事不可追,既然我們已經改變不了人生的來處,只能努力決定此生的歸宿。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因此,人生之中,名利不可強求,感情也是強求不來,命數都早已被寫好記錄在冊,只要時機已到自有上天安排。我們只要盡人事、聽天命就行了。
  • 佛說:最有福氣的4種人,看看有你嗎?
    人生活得就是一種心境,不要把快樂建立在物質利益的得失上,否則難免在得失裡苦苦糾纏。「一生所求,不過心安」,人這一生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活得心安理得。心安的人,無論身在哪裡,哪裡都是極樂淨土。而這一切,建立在敬畏因果、不作惡業的基礎上。「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作惡的人,因果是不會輕饒的,作惡自作自受、自找苦吃,自損福報。
  • 財富是積德修來的,人有萬算,天則一算,天就是自己修的福報
    人人都想要財富自由,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賺錢,殊不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不是消極,而是要告訴人們,福報不是投機取巧得來的,而是自己行善積德修來的。老話講:「人有萬算,天則一算,」天就是自己修的福報。
  • 佛說:每一個念頭都會開花結果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天地都知概括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具體地說,有什麼樣的善因,就有什麼樣的福報;造什麼樣的惡因,就什麼樣的苦報,這都是有一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稱為因果規律。曾國藩作為「半個聖人」,他對「天道」感慨很多,因此他說:「只管耕耘,莫問收穫」。為什麼莫問收穫,因為他在半生的努力中深有感觸,其實應該有會寂寞深的答案他沒有說出來,那就是「老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