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下,發電企業如何落地可再生目標?水光互補或是抓手

2021-01-10 全球起重機械網

在2020年9月我國提出2060碳中和、2030碳達峰的目標之後,碳中和在能源領域的落地方向和具體發展目標變得越來越清晰。

2020年12月,《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白皮書表示,中國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2020年12月12日,我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指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2019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雙雙突破2億千瓦,2020年9月底光伏風電累計裝機均達2.2億千瓦。對比現狀和目標可知未來這個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一、大型發電企業紛紛提出宏偉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發展目標

為了應對碳中和這一新要求,各大電力集團紛紛提出或更新了自己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部分企業目標如下。

(1)華能集團:2020年11月27日,華能集團在北京總部召開「十四五」規劃院士專家研討會,特邀能源電力等領域12位院士,以及行業多名專家學者獻言獻策。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提出「十四五」期間華能要幹8000萬到1億千瓦的清潔能源。這是目前各大央企在官方提出的「十四五」最大能源規劃。

(3)三峽新能源:2020年11月27日,三峽新能源副總經理吳啟仁在山西呂梁市政府召開的「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表示:在「十四五」時期及後續發展階段,清潔能源新增裝機的目標是充滿信心的,三峽集團將保持每年15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增裝機規模是正常的,為碳排放目標貢獻力量。

二、「十四五」期間集中式電站或繼續佔上風,但分布式也會快速發展

(1)由於電力企業提出的目標都十分宏偉,所以,「十四五」期間預計風電、光伏可能還會建設多個大型發電基地。本來在2018年上半年,在光伏新增裝機中,分布式佔比已經超過50%,但是,隨著後來補貼下降等因素對分布式電站衝擊更大,集中式電站佔比重新佔了上風。在「十三五」後半段表現出來的這種趨勢可能會延續到「十四五」期間。對於大型電力企業來說,建設集中式電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2)但是,在「十四五」期間分布式光伏項目預計同樣會快速發展,尤其是城市分布式項目。比如,2020年11月18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支持光伏發電系統推廣應用的通知》提出,「加快光伏發電系統與建築、基礎設施等城市要素融合發展,新建區域、新建建築優先應用光伏發電,通過光伏發電應用推動城市轉型,帶動相關產業優化升級」。並具體提出:在全面支持光伏發電發展基礎上,按照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應用的原則,重點在民生、工商業、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機構等領域發展光伏應用,實施六大陽光工程。六大陽光工程分別為:陽光惠民工程、陽光園區工程、陽光商業工程、陽光鄉村工程、陽光基礎設施工程、陽光公共機構工程。這些工程主要是以分布式為主的。

三、大型水光互補項目或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1)著眼未來,光伏和水電這兩種清潔能源可能會進一步融合發展。國電投龍羊峽水電站和光伏電站的水光互補項目是大型水光互補項目的典範,而未來類似的項目肯定會遍地開花。比如,華電2020年提出要立足「三個效益」著力打造流域水光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這三個效益分別是社會效益、環保效益、經濟效益。作為具體項目案例,中國華電控股的上市公司黔源電力的光照300MW、馬馬崖300MW、董箐150MW水光互補農業光伏電站項目在建成後將形成流域梯級水光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

(2)從區域來看,西藏、四川等地區可能會成為水光互補的重點落地地區。目前,華電和華能都在積極參與。根據華能瀾滄江水電公司網站介紹,2020年11月12日華能瀾滄江水電公司與昌都市人民政府籤訂了《清潔能源戰略合作協議》。本次昌都市人民政府同意籤訂光伏開發協議的僅華能瀾滄江水電公司和華電兩家,協議提到:昌都市支持華電開展與金沙江上遊配套的1000萬千瓦的光伏項目前期工作,支持華能瀾滄江水電公司開展與瀾滄江基地配套的光伏資源規模為2500萬千瓦。

結語

為實現碳中和,電力企業無疑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各企業制定的清潔能源發展目標無疑都是很宏大的,但是路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往前走。大型電站建設和大型水光互補項目在落地過程中都會面臨一些挑戰(比如併網和電力送出的挑戰),競爭無疑也將加劇。

(江曉蓓 冉澤)

來源:中能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儲能行業、節能行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相關低碳、零碳以及負碳行業需要加速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導方向。而由於不同減排技術的成本收益差異較大,不同行業的實施難易度有所不同,中國的碳中和策略需要統籌規劃、分行業設計、分階段實施。
  • 【深度】碳中和世紀大博弈開啟,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彭博新能源財經12月1日發布《中國加速低碳進程》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全球60%碳排放的國家和地區已制定碳中和目標,包括中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煤炭時代成就了英國,油氣時代成就了美國。
  • 王信茂:「水光互補」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模式
    (二)「水光互補」是可再生能源之間的優勢互補       龍羊峽「水光互補」32萬千瓦併網光伏電站是在考慮水量平衡的基礎上,結合龍羊峽水庫調節能力       當龍羊峽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切入「水光互補」協調控制模式時,  可選擇單機或多機AGC成組方式運行,補償光伏出力與調度發電計劃之間的出力,仍能基本保證全廠總出力與調度發電計劃吻合,滿足調度對幅值響應誤差不超過3%的波動要求,尤其是多機成組控制方式下,調節響應性能更好。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碳中和」意味著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產生與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實際生產生活中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即使電力行業實現了全額可再生能源,但是其他行業很難做到生產過程的零排放(包括可再生能源製造過程),還有其他例如水泥生產導致的碳排放等。「碳中和」的概念就是可以通過擁有等量碳匯或者國外的碳減排信用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使淨碳排放接近零。
  • 做好碳中和的排頭兵,電力系統要做好這三件事
    當前能源行業最大的事情無疑是如何落實2060年碳中和目標,而電力系統又是「關鍵命門」,如果做好了,電力系統還可以成為全社會實現碳中和的表率。目前電力部門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有數據顯示,2019年電力碳排放42.27億噸,佔全社會排放總量的43%。
  • 三井化學制定碳中和目標
    原標題:三井化學制定碳中和目標   近日,三井化學社長橋本修明確提出,
  • 碳中和目標下燃機企業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經營與發展之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燃氣機組(以下簡稱「燃機」)由於相對清潔環保、啟停速度快、調節能力強等優點,在電力行業中的裝機比重越來越大,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發展風光電源的有效助力。
  • 「水光互補」有四大問題值得關注
    科學推廣水光互補發電,對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電壓或無功控制指令,系統優先調用光伏電站無功補償設備,在難以滿足要求的工況下再採用水電機組參與無功調節,提高水電機組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當前發展水光互補發電需重視四個問題儘管水光互補發電優勢明顯,但當前仍有多個問題值得關注。
  • 國家能源局推進「水光互補」光伏發電,可靠性和穩定性明顯提升
    ,促進風、光、水協調發展。什麼是「水光互補」?水光互補發電是充分利用水電站已有送出線路通道和水電機組快速調節能力,將光伏發電和水電機組電力聯合打捆送出,提高線路通道利用率,減少光伏發電波動性影響,降低系統備用。水光互補發電控制主要包括AGC和AVC控制。
  • 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電力行業積極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中國成為全球主要排放國裡首個設定碳中和目標期限的發展中國家,碳中和目標的宣布,也將對電力行業未來40年的發展將帶來巨大的影響。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表示:「綠色和平低碳能源政策研究項目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進一步增加煤電裝機預計將造成2000億元的投資浪費,並造成電力系統的僵化、不利於發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實現中國的新氣候目標。」對此,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也認為煤電在「十四五」期間不要繼續新建。
  • 在實現「30,60」碳中和的過程中,如何為風電行業保駕護航?
    「碳」 是常見的化學元素,「風」 則是我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這兩個事物看似毫無關聯。但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碳」也能把「風」帶火?全球降碳腳步的加快、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共同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進度上緊了「發條」。
  • 光伏發電創新發展,黃河滋養水光互補|「砥礪奮進的五年·能源跨越...
    的確,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因素在光伏發電的過程中是客觀存在的。但公司擁有這麼多穩定的水電資源,二者能否形成互補呢?」 談起「水光互補」的初衷,國家電投黃河水電海南新能源發電部副總經理劉啟棟滔滔不絕,「所謂水光互補,就是陽光強時,用光伏發電,水電停用或者少發。出現天氣變化或夜晚,就通過電網調度系統自動調節水力發電。」
  • 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碳中和目標下,石油公司可分三步轉型
    在12月21日舉辦的第二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上,油控研究項目核心組組長、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這是完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必要基礎。今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明年八大任務之一。
  • 2060碳中和,這些中國企業正加速履行「碳」責任
    以遠景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一批綠色能源科技企業在減碳上樹立了榜樣,隨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落地執行,中國企業的減碳意識將大面積覺醒,最終主動或被動實現企業內部的碳中和。01 中國企業的「碳」責任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不是在遙遠的將來,而是正在現實中發生,並且愈演愈烈。
  • 以四大優勢助力中國智慧風電建設,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註入催化劑
    與此同時,中國也於近期首次在全球正式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碳中和目標,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進度上緊了「發條」。在此背景下,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風能大會上,來自全球400多家風能企業代表籤署了《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標,也體現出了市場快速的響應。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 碳中和對能源投資究竟有什麼影響?我們認為主要關注成長空間和三條主線。
  • 中國華電立足「三個效益」 著力打造流域水光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
    中國華電立足「三個效益」 著力打造流域水光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 發布時間: 2020-07-06 13:48:55   來源:  作者:
  • Dole利用太陽能實現碳中和承諾目標
    Dole Asia Holdings與Symbior Solar籤署合同,將其可再生能源利用擴大到其在菲律賓的加工設施,從而向實現淨零碳邁出重要一步。這些項目將在為期15年的合作期內,每年產生超過6000兆瓦時的可再生能源。Symbior Solar已經在Dole Thailand的華欣工廠建立了3MWp的太陽能發電站,每年發電近4000兆瓦時。
  • 「碳中和」背景下環保行業的投資機會 企業陣營不斷擴大
    2020-12-18 08:27:30 來源:銀河證券 「碳中和」背景下的行業機會碳中和是當下世界發展的主題, 對行業的發展同樣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環保行業天然具有綠色低碳屬性,與碳中和理念十分契合,或將成為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 的重要媒介。
  • 碳中和、電力系統脫碳與煤電退出
    非化石能源(水、核、風、光等)主要以電能形式被利用,到2060年將作為主要的能源品種用於社會生產生活,預計將佔能源消費總量的80%以上(見圖4),客觀上決定了未來以清潔電力為中心的高電氣化能源利用格局,同時也表明電力系統深度脫碳對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