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1
「中國還沒有碳達峰和碳減排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協調製度。」在12月21日舉辦的第二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上,油控研究項目核心組組長、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這是完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必要基礎。
今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明年八大任務之一。
傅成玉認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除政府政策驅動外,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市場手段讓企業積極行動起來。企業應以「十四五」為起點,劃分階段性任務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夯實基礎。
為此,他建議,「十四五」期間企業應分兩步走。
首先,用一到兩年時間以摸清情況為主,開展碳普查,摸清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碳排放量。
傅成玉表示,企業要想測算清楚自身的碳排放情況,需要針對不同設施、裝備和產品,開展不同的測算。其測算方法需要得到發改委和聯合國的認可。
其次,在摸清碳排放量的基礎上,開展大規模的碳減排行動。全面啟動能源轉型計劃,落實煤炭、煤電總量限制,部署落實石油達峰的有關措施和建議。
針對碳中和目標下國內石油公司的轉型問題,傅成玉稱,油企可以分為三步走:將石油從主業向主業之一轉型;將石油從主業變成非主業;將石油從燃料轉型為原料。
傅成玉認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從短期看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本投入,但從長遠看受益良多。
他稱,碳中和將會帶來更多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帶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帶來新的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等。期間,中國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技術、體系、規則都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且引領世界。
油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在會上指出,「十四五「是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關鍵時期。期間,實現石油消費達峰對中國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碳排放儘早達峰具有重要作用。
楊富強表示,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在2025年提前達峰,屆時石油消費量為7.2億噸。
此次研討會上發布的《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對經濟的影響分析》報告稱,油控情景下,中國的石油消費將在「十四五」後期達峰。如果措施得當,將會通過促進新能源汽車、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十四五」期間拉動經濟增長約0.2個百分點。
該報告認為,油控情景下,到2025年中國GDP總量有望在基準情景的基礎上增加1萬億元,到2050年有望增加3.3萬億元。
此外,研討會上發布的《「十四五」綠色金融支持油控路徑的政策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資源循環利用及綠色技術,應成為綠色融資支持的重點領域。預計未來五年,具有直接減油效果的關鍵領域所涉及的綠色融資需求約為4.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