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石油公司轉型:向左還是向右?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本文來自 中國石化報,作者為盧雪梅。

受衛生事件影響,各行各業都遭遇巨大挑戰,但減排步伐卻未因之而稍減,近期歐美石油公司完全相反的轉型戰略討論成為熱議焦點。歐洲是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急先鋒,在環保理念上一直處於前瞻地位,對本地石油公司影響巨大。根據歐盟2019年12月出臺的《歐洲綠色協議》,2050年將實現整個歐盟經濟體的淨零排放。

在歐洲的倡導下,全球市值最大的30家石油公司先後制定了減排目標。如英國石油已高調宣布,未來十年將成倍增加投入低碳業務的資金,並削減40%的油氣產量。而美國石油公司則認為,向新能源轉型時機還不成熟,當下其仍屬於低利潤業務,大舉進軍並不明智。

埃克森美孚(XOM.US)和雪佛龍(CVX.US)仍堅持以油氣資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埃信華邁市場部副總裁稱,油氣資源是否已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還需要綜合考查方能得出結論。對於石油公司而言,放棄「久耕」的油氣領域向綠色能源轉型,顯然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美國石油公司的「穩健」打法和歐洲石油公司的「激進」做派,或許各有優劣,但哪種戰略能走得更遠,當下還無從得知,只能交給市場來判斷。

衛生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前所未見,各行各業都遭遇巨大挑戰,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全球減排的步伐卻出乎意料地未因之而稍減,有關歐美石油公司採取完全相左轉型戰略的討論還成為媒體熱議主題之一。

石油公司紛紛制定減排目標

實際上,歐洲是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急先鋒。作為全球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歐洲在環保理念上也一直處於前瞻地位,對本地石油公司的影響也巨大。根據歐盟2019年12月出臺的《歐洲綠色協議》,2050年將實現整個歐盟經濟體的淨零排放。所謂淨零排放是指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都被消除或抵消。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給出的減排定義,碳排放範圍又被細分為三類:1類排放是指直接排放;2類是指能源相關排放,如用電;3類是指生產鏈上所有非直接排放。

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當前在歐美石油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3類排放量佔比最大。根據不同板塊的統計結果,油氣公司上遊的1類排放量佔比最大,其次是中遊,而綜合板塊和下遊板塊的3類排放量佔比較大。

在歐洲的倡導下,全球市值最大的30家石油公司先後制定了減排目標,其中耳熟能詳的幾家公司制定的目標如下(市值數據取自2020年3月31日):

殼牌(RDS.A.US)(市值1221億美元):2050年時,轉型成為淨零排放能源公司,主要開發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氫氣。2035年時,將3類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2050年時減少65%。

道達爾(TOT.US)(市值988.9億美元):2050年時,實現其生產的淨零排放、供歐洲用戶能源產品的淨零排放,3類平均碳排放強度減少60%。

英國石油(BP.US)(市值765.6億美元):計劃2050年實現1類、2類淨零排放,3類排放減少50%,不包括其在俄羅斯石油公司所佔的產量(這部分約佔其總產量的29%)。

雷普索爾(市值131億美元):2050年時,爭取實現淨零排放,2030年減排20%,2040年減排40%。

埃克森美孚(市值1890億美元):未設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計劃2020年實現甲烷在2016年的基礎上減排15%。

雪佛龍(市值1665億美元):2023年前減少採油溫室氣體排放5%~10%,減少採氣溫室氣體排放2%~5%,甲烷減排20%~25%。

Equinor(EQNR.US)(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市值466.4億美元):2050年時,以實現接近零排放溫室氣體為目標,2030年減排40%,2040年減排70%,2035年安裝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16吉瓦。

康菲石油(COP.US)(市值450.6億美元):2030年時,減少5%~15%的二氧化碳排放,今年下半年更新減排目標。

埃尼公司(E.US)(市值341.3億美元):2050年時減排80%的溫室氣體,計劃2050年較2018年的水平減少1類、2類、3類排放55%,2035年減少15%。

西方石油公司(OXY.US)(市值164.7億美元):2030年找到解決天然氣放空燃燒的方法,通過提高採收率實現1類、2類、3類減排。

歐美石油公司的不同應對

歐洲與北美各處不同的大陸,擁有不同的自然資源稟賦,對化石資源的使用也抱著迥異的態度。美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石油消費大國,其石油公司依然看好油氣資源的長期發展;歐洲石油公司的高管卻多數認為化石能源時代已近黃昏,轉型不可避免。英國石油近期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也強調了這一觀點。

在戰略上,歐洲的石油公司普遍採取相對積極的舉措。如英國石油、殼牌和其他一些能源公司紛紛出售油田,投資可再生能源。英國石油已高調宣布,未來十年將成倍增加投入低碳業務的資金,每年約投入50億美元,與此同時削減40%的油氣產量。殼牌、埃尼、道達爾、雷普索爾和Equinor等也都制定了類似的發展目標。有幾家公司還減少了股東分紅,以便加大投資新能源的力度。

英國石油的轉型並非始於近幾年。實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石油就在當時的執行長約翰·布朗恩的帶領下嘗試過轉型,並曾將英國石油公司的首字母簡寫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重新解釋為「不僅貢獻石油」(Beyond Petroleum)。但現實給超前的英國石油上了生動的一課,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十年可謂石油工業的黃金十年,而其投資可再生能源的項目卻經濟效益不佳,股東因此不滿,轉型亦隨之受挫。然而今時已不同往日,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的此消彼長,使其已不再甘於成為能源結構中的配角,重提轉型似乎時機已至。

美國的石油公司所面臨的投資環境顯然與歐洲的不太一樣。不少美國石油公司的高管都認為,向新能源轉型的時機還不完全成熟,當下其仍屬於低利潤業務,大舉進軍並不明智。美國的環保主義者,甚至包括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並不認同美國石油公司的選擇。今年8月,挪威Storebrand資產管理公司從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撤出了資金。但總體看來,美國的油氣公司沒有像歐洲公司那樣,面臨來自政府和股東的雙重壓力。但美國的油氣公司也並非如外界以為的那樣忽視新能源業務,而是採取了不同的切入角度。

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仍堅持以油氣資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包括聚焦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二疊紀盆地和深水油氣資源,以及天然氣貿易等。為此,雪佛龍今年還收購了諾貝爾能源公司,以擴充資源儲量。正如雪佛龍副總裁所說,公司不會照搬歐洲石油公司的能源轉型戰略,而是要通過採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技術和引入新能源的方式實現現有資產的去碳化,也不會要求投資者犧牲收益而換取未來30年的不確定性。從這個表態來看,以雪佛龍為首的美國油氣公司,採取的發展戰略以穩為基石。

但雪佛龍在新能源領域並非全無建樹,其風險投資機構雪佛龍技術風投公司投資了一家名為Zap能源的初創公司,該公司正在研發組合式聚變反應堆,這種技術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所產生的核廢料也相當有限。另外,雪佛龍工程公司也在嘗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雪佛龍技術風投公司擁有兩項基金共計兩億美元,相當於公司2019年資本和勘探預算的1%,此外,該公司還另外撥出1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支持以油氣行業減排為目的的項目。雪佛龍還將加大旗下業務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也正在積極降低甲烷排放,且在各種碳捕集和存儲項目上先後投入了超過11億美元的資金。雪佛龍認識到,技術突破是轉型的關鍵,但所需時間很長,轉型也一樣,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十年。

埃克森美孚也一樣,雖然沒有像歐洲公司那樣大張旗鼓地收購可再生能源業務,卻投資了全球約1/3的碳捕集項目,但這些項目由於過於昂貴,多數公司都不願意投資。埃克森美孚每年在技術研發領域投入約10億美元,其中不少是投向新能源技術和能效研發的。如其與加州大學合作研發的一種材料,可捕集天然氣發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比之前的方法所需的加熱和降溫條件更低。另外還要研發一種藻,其所產生的油可生產卡車和飛機所需的生物燃料,這種藻還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埃克森美孚研發部門負責人稱,公司開展的這些項目,很多都需幾十年才能見到成效,而商業化所需時間更長,這也是外界認為埃克森美孚不重視氣候變化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在由多家石油公司組成的油氣行業氣候應對行動聯盟中,不僅有歐洲的石油公司,而且包括美國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西方石油公司。協會的指導綱領包括支持《巴黎協定》及其目標、進一步減少作業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的排放、促進業界乃至更大範圍的減排行動、在其發展規劃中評估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等。這些公司還承諾,2025年將其上遊作業中的排碳強度減少為每當量桶20~21克,這意味著油氣行業到2025年可每年減排3600萬~5200萬噸二氧化碳。

政府和投資人的作用

如果說美國大型石油公司的氣候對策還算差強人意,北美其他一些石油公司、煉油公司或中遊公司似乎確實需要「敲打」一下。除了一家以天然氣為主業的WilliamsCos有限公司曾公開表示過將考慮設定相關減排目標,其他公司幾乎對此漠不關心。實際上,要讓這些嚴重依賴化石能源開採的公司完全依靠自身動力實現淨零排放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些能源分析師表示,與受到來自政策壓力而主動採取措施的歐洲石油公司不同的是,美國政府對此未能給予足夠的激勵政策進行引導。歐洲的實踐表明,來自政府的一些強制措施有助於公司制定有利於減排的決策;而通過激勵政策促進相關研究,可以加快整個區域減排目標的實現,鼓勵在實踐中摸索,從而不斷降低相關技術的應用成本。從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來看,政府的減稅在其中就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石油公司也需要來自政府的引導。

投資者對美國石油公司的發展方向也有影響力。康菲石油一位董事認為,投資者才握有掌控石油公司轉型的話語權,也決定著資本的流向。資本的壓力會讓石油公司認識到從事低碳業務才能吸引到更多資金,從而主動變革。過去幾年,這種來自資本的轉型壓力正在加強,未來也將持續強化。

美國的石油公司開始形成每年發布可持續報告的習慣,也從側面表明這些公司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過去5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興趣有所增強,並在2018年和2019年得到強化,這是一個有利於石油公司轉型的苗頭。

黑石互助基金的執行長稱,資產公司經理應將可持續發展視為新的投資標準,並在其2020年1月的一份致客戶函件中保證,將減少對煤炭的投入,更謹慎對待油氣資源投資。另外,將在2020年底向公眾提供完全透明的可持續發展數據。

埃信華邁市場部一位副總裁稱,油氣資源是否已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還需要綜合考查方能得出結論。雖然現在電動汽車的銷量有所增加,但要將全球逾十億輛燃油汽車全部替換可能需要幾十年,要淘汰無數以化石燃料為驅動的卡車、飛機和輪船也需要幾十年。油氣資源的未來,將由資本的流向判定。

對於石油公司而言,放棄「久耕」的油氣領域向綠色能源轉型,顯然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美國石油公司的「穩健」打法和歐洲石油公司的「激進」做派,或許各有優劣,但哪種戰略能走得更遠,當下還無從得知,最後的法官只能是市場。(編輯:肖順蘭)

相關焦點

  • 人生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
    有時候,夢想和現實背道而馳,你沒有能力掌控它的方向,不能預知它的未來。這時候,不必苦苦掙扎,上下求索,需要的是換一個目標,換一個開始,換一種方式,去看待人生的陰晴圓缺。人生的十字路口,要麼是通向成功的康莊大道,要麼是走向跌宕起伏、盪氣迴腸的羊腸小道,要麼是平淡無奇普通道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向左還是向右?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處其境真的很難選擇。
  • 人在迷茫的時候該做什麼,向左還是向右,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人在迷茫的時候該做什麼,向左還是向右,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我覺得今年做這個話題最是恰當的時機,因為疫情以後,除卻醫療行業,其它大多數行業步履維艱,行業蕭條,工資銳減,甚至於有些行業已經裁員。人生如何選擇?
  • 幾米廣場,從漫畫中走出來的廣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經過重新規劃修建,現在以「記憶片刻風景」為主題,展著臺灣知名漫畫家幾米的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向左走,向右走》《星空》等漫畫中的場景,很適合遊玩拍照,尤其適合帶著小朋友一起來,他們一定會非常喜歡。如果你喜歡幾米,那應該會和我一樣,沉浸在無處不在的漫畫場景中。廣場上的塑像、火車、手提包和可愛的動物造型等,這些都是從「幾米」的作品中走出來的。來到廣場,你好像走進了幾米的漫畫中。
  • 深評:「車電分離」未來向左還是向右?
    「車電分離」未來的路向左還是向右,該如何前行?圍繞相關問題,我們來一探究竟。■ 車企百舸爭流 奮楫者能搶先在海外市場,美國Better Place公司是在電動車換電領域最為知名的「搶灘登陸者」,但由於受眾服務品牌較為單一(僅雷諾)、換電站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最終折戟沉沙;特斯拉早前也曾在換電和超級充電樁技術中兜兜轉轉,但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以及美國本土消費者的喜好,最終還是放棄了換電路線
  • 儲能,向左還是向右?
    多家公司或售賣儲能電站或售賣儲能業務板塊以求回款,讓人們越發看不清儲能未來的命運走勢是優是劣。南都電源表示,本次轉讓所得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有利於盤活公司現有資產,進一步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實現對公司的資源整合優化,符合公司儲能產業發展戰略的調整。
  • 趨勢談|「漲聲」響起,家電企業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究其上漲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全球市場和國內市場供需關係變化的結果。一方面,受國外疫情嚴峻形勢持續影響,有色金屬等上遊原材料的供應因開工不足和運力原因受到大面積影響。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疫情有效控制,並日趨穩定,國內市場急速回暖,加之國際訂單放量增長,國內需求不斷增加。同時,由於新冠疫苗的出現,也增加了國際市場的信心,國際需求也趨於增長。
  • 觀察:碳中和時代,石油向左向右?
    殼牌、道達爾等歐洲幾大油氣公司也隨之宣布不同程度地實施低碳計劃。一時間,傳統油氣業務何去何從、傳統油氣企業轉型與否等,油氣百年變局一系列問題擺在世人面前。正值「十四五」計劃開啟期,我們身處淨零時代,又該如何認識、如何對待?
  • 走在陌生人社交的岔路口,騰訊向左還是向右?
    雖然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地位無可撼動,騰訊三季度財報顯示,其月活升至12億,同比增長5.5%,但卻不能否認,近幾年騰訊的社交戰略還是遭遇一些嚴峻的挑戰。微信、QQ是其能夠在社交領域成為霸主的兩大基石,而QQ承載了騰訊部分陌生人社交的期望。作為騰訊賴以起家的基礎業務,QQ在近幾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 孟晚舟向左,姚安娜向右
    有人說:孟晚舟向左,姚安娜向右。 但在我看來,雖然姐妹倆命運不同,成長軌跡不同,可最終殊途同歸。 因為她們身上,都有著和父親任正非相似的智慧、勇氣和堅韌。
  • 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碳中和目標下,石油公司可分三步轉型
    在12月21日舉辦的第二屆跨越石油時代國際研討會上,油控研究項目核心組組長、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這是完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必要基礎。今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12月16日-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明年八大任務之一。
  • 向左還是右做一道勇敢的選擇題假斯文樂隊雙單曲Left.Right發布
    無論向左,還是向右,前方等待我們的仍然是未知。不管迎接我們的是甜蜜亦或是赤裸的現實,只有原地踏步的懦弱,為無恕的罪責。向左或是向右,得到或者失去;而生活還在繼續 ,人們也要向前。
  • 歐美油氣巨頭轉型:歐企「逐綠」,美企「不積極」
    歐美油氣巨頭轉型:歐企「逐綠」,美企「不積極」 2020-10-19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石油公司如何進化升級?
    殼牌:數字孿生技術應用的領先者  面對外部環境和行業市場的重大變革,油氣企業提速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數位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經營理念、業務運營、組織架構、人才隊伍等全方位的變革。今年,埃尼、殼牌、 bp等國際石油公司對外加大數位化投入,與科技公司聯手提升企業的數位化能力。
  • 世茂向左、福晟向右
    而對於公開信中世茂「無償變更14家公司股權,無償取得福晟生活服務51%股權」的指責,世茂方面人士表示「不存在」。   「我們也不是對整個福晟承債收購。」該人士對樂居財經表示。事實上,外界關於世茂與福晟在今年1月份的那場「世紀交易」,到底是合作還是收併購,一直存在爭議。   這也是世茂和福晟之間債務問題的癥結所在。
  • 五菱向左,新寶駿向右
    宏光MINI EV走紅:意外還是必然? 在近期的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一樣具有高關注度的是上汽通用五菱,而其旗下宏光MINI EV的銷量更是數月高居榜首。
  • 「向右看齊」用英語怎麼說?
    軍訓來了~「向右看齊」用英語怎麼說?「向左/右看齊」用英語怎麼說?dress right/left 向右/左看齊dress除了我們最常用的「衣服」相關意思之外,還能表示「排列,對齊」的意思。例如說軍隊裡面列隊時經常說」向左/右對齊「,就能用dress來翻譯。Soldiers, dress right!
  • 向右走?送給大城市裡,每一顆孤寂的靈魂
    向左走,向右走昨天去圖書館,無意間發現了臺灣作家幾米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十幾歲的時候,僅把它當作漫畫書翻閱,而今再次細讀,卻在書裡找到了許多共感。《向左走,向右走》構圖簡潔巧妙,藍灰調描繪出了孤獨、憂鬱的形狀。故事中的一男一女住在同一棟舊公寓大樓裡,互為鄰居。每次出門,她總是習慣性地先向左走,他總是習慣性地先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但有天,他們在公園的噴水池相遇了。他們如失散多年的戀人,度過了一個快樂、甜蜜的下午。
  • 聚丙烯車用料系列化開發助力中國石油轉型升級
    「在經過近十年的艱苦攻關,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蘭州化工研究中心聯合蘭州石化、華南化工銷售公司、西南化工銷售公司、華東化工銷售公司開發出SP179、SP13A、SP18I、EP531N、EP533N、EP508N等11個市場急需的聚丙烯車用料專用牌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車用料生產技術平臺。」
  • 英國石油公司承諾碳零排放 或對埃克森美孚(XOM.US)等帶來壓力
    智通財經APP獲悉,2月13日,根據有關媒體的報導,英國石油公司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零排放,這一承諾加深了歐洲和美國主要石油生產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分歧,並可能使埃克森美孚(XOM.US)和雪佛龍(CVX.US)有更多的壓力從而有所行動。
  • 中東石油生產國尋求化工「庇護」
    公司正紛紛考慮轉型。阿拉伯石油投資公司表示:「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大部分將來自石化行業。今年的危機和滯後的經濟復甦可能會突顯這一趨勢。」該公司執行長阿明·納賽爾近日表示,公司正計劃在印度和中國進行石化項目投資。這是其全球石油-下遊化學品一體化戰略的一部分。